17章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试题  含答案

第17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有()①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5;②△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BC,AC,若BC2+AC2=AB2,则∠A=90°;③在△ABC中,若∠A:∠B:∠C=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④若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3:4:5,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0个B.1个C.2个D.3个2.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如果DB=2,那么点E到BC的距离为()A.﹣1 B.3﹣C.2﹣2 D.+13.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若AC=2,BC=,则CD为()A.B.2 C.D.34.如图,将△ABC放在正方形网格中(图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A,B,C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的度数为()A.90°B.60°C.45°D.30°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为﹣1,点A表示的数为1,过点A作直线l垂直于PA,在l上取点B,使AB=1,以点P为圆心,以P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已知AB=15,Rt△ABC的周长为15+9,则CD的长为()A.5 B.C.9D.67.如图,设小方格的面积为1,则图中以格点为端点且长度为的线段有()A.2条B.3条C.4条D.5条8.如图,已知在Rt△ABC中,E,F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AE=AB,AF=AC,分别以BE、EF、F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1+S3=2S2 B.S1+S3=4S2C.S1=S3=S2 D.S2=(S1+S3)9.如图,有一个池塘,其底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一个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10.一云梯AB长25米,如图那样斜靠在一面墙上,云梯底端离墙7米,如果云梯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它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BB'的长是()A.10米B.8米C.6米D.4米二.填空题(共6小题)11.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下列条件:①∠A=∠B﹣∠C;②a2=(b+c)(b﹣c);③∠A:∠B:∠C=3:4:5;④a:b:c=5:12:13.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填序号).1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2,,,则△ABC的面积是.13.如图,BD为△ABC的中线,AB=10,AD=6,BD=8,△ABC的周长是.14.若8,a,17是一组勾股数,则a=.15.如图,在Rt△ABC中,∠B=90°,AB=6,BC=8.AD平分∠BAC交BC边于点D,则BD=.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8cm,AB=6cm,BC=10cm,点Q 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C点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若DP≠DQ,当t=s 时,△DPQ是等腰三角形.三.解答题(共6小题)17.如图,在Rt△ABC中,∠B=90°.点D为BC边上一点,线段AD将Rt△ABC分为两个周长相等的三角形.若CD=2,BD=6,求△ABC的面积.18.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高BH,CM交于点P.(1)求证:PB=PC.(2)若PB=5,PH=3,求AB.19.已知: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点D,AC=20,BC=15,DB=9.(1)求CD的长.(2)求AB的长.20.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任意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若点C的坐标为(3,4),O为坐标原点,则C、O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若点E(﹣2,3)、F(4,﹣5),求E、F两点之间的距离.21.如图,正方形网格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分别求出AB,BC,AC的长;(2)试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2.阅读下列材料:小明遇到一个问题: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ABC 的面积.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1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ABC的面积.他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参考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图2是一个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①利用构图法在答卷的图2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的格点△DEF;②计算①中△DEF的面积为;(直接写出答案)(2)如图3,已知△PQR,以PQ,PR为边向外作正方形PQAF,正方形PRDE,连接EF.①判断△PQR与△PEF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PQ=,PR=,QR=3,直接..写出六边形AQRDEF的面积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①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5或,错误;②△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BC,AC,若BC2+AC2=AB2,则∠C=90°,错误;③在△ABC中,若∠A:∠B:∠C=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正确;④若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3:4:5,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正确;故选:C.2.解:作EF⊥BC于F,设EF=x,则BF=x,BE=x,CE=2x,则AC=,AE=﹣x,则(﹣x)2+()2=(2x)2,x2+2x﹣6=0,解得x1=3﹣,x2=﹣3﹣(舍去).故点E到BC的距离为3﹣.故选:B.3.解:在Rt△ABC中,AC=2,BC=,根据勾股定理得:AB==3,∵△ABC中,∠C=90°,CD⊥AB,∴S△ABC=AC•BC=AB•CD,即AC•BC=AB•CD,∴CD==2,故选:B.4.解:由勾股定理得:AC2=12+22=5,BC2=12+32=10,AB2=12+22=5,∴AB=AC,AC2+AB2=BC2,∴△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故选:C.5.解:PB=,∴PB=PC,∴OC=PC﹣1=﹣1,∴点C的数为﹣1,故选:B.6.解:如图所示:∵Rt△ABC的周长为15+9,∠ACB=90°,AB=15,∴AC+BC=9,AC2+BC2=AB2=152=225,∴(AC+BC)2=(9)2,即AC2+2AC×BC+BC2=405,∴2AC×BC=405﹣225=180,∴AC×BC=90,∵AB×CD=AC×BC,∴CD===6;故选:D.7.解:∵=,∴是直角边长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如图所示,AB,CD,BE,DF的长都等于;故选:C.8.解:∵在Rt△ABC中,AE=AB,AF=AC,∴AE=BE,AF=CF,EF2=AE2+AF2,∴EF2=BE2+CF2.∴π•EF2=π•(BE2+CF2),即S2=(S1+S3).∴S1+S3=4S2.故选:B.9.解: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1)尺,因为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所以B'C=5尺在Rt△AB'C中,52+(x﹣1)2=x2,解之得x=13,即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故选:D.10.解:由题意可得:AB=25m,OB=7m,则OA==24(m),当云梯的顶端下滑了4米,则A′O=24﹣4=20(m),故OB′==15(m),则BB′=CB′﹣BC=(15﹣7)m=8m.答: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11.解:∵∠A=∠B﹣∠C,∴∠A+∠C=∠B,∵∠A+∠C+∠B=180°,∴∠B=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①符合题意;∵a2=(b+c)(b﹣c)∴a2+c2=b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②符合题意;∵∠A:∠B:∠C=3:4:5,∠A+∠B+∠C=180°,∴∠A=45°,∠B=60°,∠C=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③不符合题意;∵a:b:c=5:12:13,∴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④.12.解:∵△ABC的三边长分别为:2,,,∴22+()2=()2,∴△ABC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为,∴△ABC的面积为=,故答案为:.13.解:∵AB=10,AD=6,BD=8,∴AB2=AD2+BD2=100,∴△ABD是直角三角形且AD⊥BD.又BD为△ABC的中线,∴AB=BC=10,AD=CD=6.∴,△ABC的周长=AB+BC+AD=2AB+2AD=20+12=32.故答案是:32.14.解:①a为最长边,a==,不是正整数,不符合题意;②17为最长边,a==15,三边是整数,能构成勾股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5.15.解:作DE⊥AC于E,如图所示:∵∠B=90°,AB=6,BC=8.∴DB⊥AB,AC==10,∵AD平分∠BAC,DE⊥AC,∴DE=DB,在Rt△AED和Rt△ABD中,,∴Rt△AED≌Rt△ABD(HL),∴AE=AB=6,∴CE=AC﹣AE=4,设DE=DB=x,则CD=8﹣x,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BD=3;故答案为:3.16.解:由运动知,AQ=t,BP=2t,∵AD=8,BC=10,∴DQ=AD﹣AQ=(8﹣t)(cm),PC=BC﹣BP=(10﹣2t)(cm),∵△DPQ是等腰三角形,且DQ≠DP,∴①当DP=QP时,∴点P在DQ的垂直平分线上,∴AQ+DQ=BP,∴t+(8﹣t)=2t,∴t=,②当DQ=PQ时,如图,Ⅰ、过点Q作QE⊥BC于E,∴∠BEQ=∠OEQ=90°,∵AD∥BC,∠B=90°,∴∠A=∠B=90°,∴四边形ABEQ是矩形,∴EQ=AB=6,BE=AQ=t,∴PE=BP﹣BE=t,在Rt△PEQ中,PQ==,∵DQ=8﹣t∴=8﹣t,∴t=,∵点P在边BC上,不和C重合,∴0≤2t<10,∴0≤t<5,∴此种情况符合题意,即t=或s时,△DPQ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或.三.解答题(共6小题)17.解:根据题意可知,△ACD与△ADB的周长相等,∴AC+CD+AD=AD+BD+AB.∴AC+CD=BD+AB.∵CD=2,BD=6,∴AC+2=6+AB,BC=CD+BD=8,∴AC=AB+4,设AB=x,则AC=4+x.在Rt△ABC中,AB2+BC2=AC2,∴x2+82=(x+4)2.∴x2+64=16+x2+8x.∴x=6.∵经检验,x=6为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x=6.∴.18.(1)证明:∵AB=AC,∴∠ABC=∠ACB.∵BH,CM为△ABC的高,∴∠BMC=∠CHB=90°.∴∠ABC+∠BCM=90°,∠ACB+∠CBH=90°.∴∠BCM=∠CBH.∴PB=PC.(2)解:∵PB=PC,PB=5,∴PC=5.∵PH=3,∠CHB=90°,∴CH=4.设AB=x,则AH=x﹣4.在Rt△ABH中,∵AH2+BH2=AB2,∴(x﹣4)2+(5+3)2=x2.∴x=10.即AB=10.19.解:(1)∵CD⊥AB,∴∠CDB=∠CDA=90°,在Rt△BCD中,∵BC=15、DB=9,∴CD===12;(2)在Rt△ACD中,∵AC=20、CD=12,∴AD===16,则AB=AD+DB=16+9=25.20.解:(1)∵O为原点,∴O坐标为(0,0),∵点C的坐标为(3,4),∴CO==5,故答案为:5;(2)∵点E(﹣2,3)、F(4,﹣5),E、F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EF|=,∴EF===10.21.解:(1),,;(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C2=52=25,∴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22.解:(1)①如图所示:②△DEF的面积为4×5﹣×2×3﹣×2×4﹣×2×5=8;(2)①如图3,△PEF的面积为6×2﹣×1×6﹣×1×3﹣×3×2=,△PQR的面积为×3×3=,∴△PQR与△PEF面积相等;②六边形AQRDEF的面积为()2+++()2=13+9+10=32.故答案为:8;3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章勾股定理复习与小结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章勾股定理复习与小结课件(共31张PPT)

自己的房子被倒下的大树砸到.大树倒下时能砸到张
大爷的房子吗?( A )
A.一定不会 B.可能会
C.一定会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思考: 则此三角形是 三角形.
C、-10,24,26 D、2.
在不是直角三角形中如何求线 1、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 ,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 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 ,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基础知识 巩固训练
段长和面积? A 6 , 7 , 8 B 5 , 6 , 7
究竟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爬上去,所走的路程会最短, 若a,b,c是Rt△ABC的三边, 则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等式
∵CD=2,AD=3, ∴△ACD是直角三角形;
若a,b,c是∆ABC的三边,则
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成 C、-10,24,26 D、2.
基础知识 (四)勾股数
能够成为_直__角__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__正__整__数__称 为勾股数.
练一练
下列几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B )
A、4,5,6
B、12,16,20
C、-10,24,26 D、2.4,4.5,26.01
强化训练
1. 命题“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的逆命 题是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25 海里
B.30 海里
基础知识 巩固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巩固训练
强化训练
解: A B 1 0 , C D 6 , A 6 0
· 在 直 角 A B E 中 , B E A B t a n A 1 0 3
在 直 角 D C E 中 , D E C D t a n E 6 3

勾股定理全章综合复习

勾股定理全章综合复习

勾股定理全章综合复习A.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2)已知a, b, c为厶ABC三边,且满足(a2—b2)(a2+b2—c2)= 0,则它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3)三角形的三边为a、b、c,由下列条件不能判断它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2 2 2A. a: b: c=8 : 16 :仃B. a - b =cC. a2=(b+c)(b-c)D. a: b: c=13 : 5 : 12(4)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 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6)若厶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200 = 12a + 16b + 20c,试判断△ ABC的形状。

例3:求最大、最小角的问题(1)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7,24,25,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度。

(2)已知三角形三边的比为1 : 3 : 2,则其最小角为。

考点三:勾股定理的应用例1:面积问题(1)下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 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3、 3)(2)如图,△ ABC 为直角三角形,分别以 为直径向外作半圆,用勾股定理说明三个半圆的面积 关系,可得( ) A. S 1+ S 2> S 3B. S 1+ S 2= S 3C. S 2+S 3< S ID.以上都不是 (3 )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 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 S 、S 、S,贝陀们之间的关 系是( )A. S 1- S 2= S 3B. S 1+ S 2= S 3C. S 2+Sv S 1D. S 2- S 3=S 5、2、3,则最大正方形ED.(图AB, BC47 2)例2:求长度问题(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 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复习ppt课件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复习ppt课件

(x+1)米
C 5米
B
勾股定理在立体图形中的应用
B
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 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 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上 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 从点A爬到点B , 蚂蚁沿
着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 路程是多少? (π的值取3)
我怎 么走 会最 近呢?
A
B
9cm B
高 12cm
A
A 长18cm (π取3)
图①
图②
图1
图③
小红同学的做法是:

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x>0).依题意,割补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
有x2=5,解得x= 5 . 由此可知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两个小正方形
组成得矩形对角线的长.于是,画出图②所示的分割线,拼出如图
③所示的新正方形.
本章知识结构
实际问题 (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
实际问题 (判定直角三角形)
③若c=61,b=60,则a=__1__1______;
④若则aR∶t△b=A3B∶C4的,面c=积1为0,____2_4___.
解三角形:设未知数求长度
小明同学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 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 算出来吗?
A
x米
平面展开问题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1. 直接给出三边长度,如3,4,5; 2.间接给出三边的长度或比例关系 (1).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12cm,一边长为3cm,其 他两边之差为1cm,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 (2).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 得到的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

5

比8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4、勾股数: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7、24、25等 例1、在Rt △ABC 中,a=3,b=4,求c . 错解:由勾股定理,得诊断:这里默认了∠C 为直角.其实,题目中没有明确哪个角为直角,当b >a 时,∠B 可以为直角,故本题解答遗漏了这一种情况.当∠B 为直角时,例2、已知Rt △ABC 中,∠B=RT ∠,,c= b.错解:由勾股定理,得诊断:这里错在盲目地套用勾股定理“a 2+b 2=c 2”.殊不知,只有当∠C=Rt ∠时,a 2+b 2=c 2才能成立,而当∠B=Rt ∠时,则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应为a 2+c 2=b 2. 正确解答:∵∠B=Rt ∠,bacbac cabcab cba HG F EDCBAa bc c baED CBA由勾股定理知a 2+c 2=b 2.∴b=22c a +=22(22)(2)+=10例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6cm 、8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错解:设第三边长为xcm .由勾股定理,得x 2=62+82.x=2268+=3664+=10即第三边长为10cm .诊断:这里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时,误认为第三边为斜边,其实题设中并没有说明已知的两边为直角边,∴第三边可能是斜边,也可能是直角边. 正确解法:设第三边长为xcm .若第三边长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x=2268+=3664+=10(cm)若第三边长为直角边,则8cm 长的边必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x=2286-=28=27(cm)因此,第三边的长度是10cm 或者27cm.例4、如图,已知Rt △ABC 中,∠BAC=90°,AD 是高,AM 是中线,且AM=12BC=23AD.又RT △ABC 的周长是(6+23)cm.求AD .正确解法∵AM=233AD ∴MD=222(3)3AD AD -=33AD 又∵MC=MA ,∴CD=MD . ∵点C 与点M 关于AD 成轴对称. ∴AC=AM ,∴∠AMD=60°=∠C . ∴∠B=30°,AC=12BC ,AB=32BC∴AC+AB+BC=12BC+32BC+BC=6+23.∴BC=4.∵12BC=233AD,∴AD=12233BC=3(cm)例5、在△ABC中,a∶b∶c=9∶15∶12,试判定△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正确解法由题意知b是最长边.设a=9k,b=15k,c=12k(k>0).∵a2+c2=(9k)2+(12k)2=81k2+144k2=225k2.b2=(15k)2=225k2,∴a2+c2=b2.∴△ABC是直角三角形.例6、已知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E是高.求证:AB2-AC2=2BC·DE例7、已知在△ABC中,三条边长分别为a,b,c,a=n,b=24n-1,c=244n(n是大于2的偶数).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试题 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试题  附答案

第17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的坐标为(2,﹣1),则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A.3B.C.D.12.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三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B.三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C.三边长之比为3:4:5D.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1:2:33.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其斜边上的高为()A.B.13C.6D.254.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下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19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A.1B.2018C.2019D.20205.历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法采用了下列图形:其中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边AE、EB 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中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A.S△EDA=S△CEBB.S△EDA+S△CEB=S△CDBC.S四边形CDAE=S四边形CDEBD.S△EDA+S△CDE+S△CEB=S四边形ABCD6.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为13米,另一棵树高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A.10米B.11米C.12米D.13米7.如图,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A.4米B.5米C.7米D.10米8.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的长为()A.﹣1B.+1C.﹣1D.+19.△ABC是某市在拆除违章建筑后的一块三角形空地.已知∠C=90°,AC=30米,AB =50米,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上种植草皮,按每平方米草皮a元计算,那么共需要资金()A.600a元B.50a元C.1200a元D.1500a元10.放学以后,小红和小颖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红和小颖行走的速度都是200米/分,小红用3分钟到家,小颖4分钟到家,小红和小颖家的直线距离为()A.600米B.800米C.1000米D.1400米二.填空题(共7小题)11.在Rt△ABC中,∠C=90°,BC=12,AC=9,则AB=.12.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4、5,要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等于.13.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0、2,BC⊥AB于点B,且BC=1,连接AC,在AC上截取CD=BC,以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于点E,则点E 表示的实数是.14.观察下列式子:当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根据上述发现的规律,用含n(n≥2的整数)的代数式表示上述特点的勾股数a=,b=,c=.15.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均在格点上,则∠ACD+∠BDC=°.16.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α+β=9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准互余三角形”.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点D为BC边上一点,若△ABD为“准互余三角形”,则BD的长为.1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CD=90°,AB=BC+AD,∠DAC=45°,E为CD上一点,且∠BAE=45°,若CD=4,则DE长为.三.解答题(共5小题)18.如图,△ABC中,∠ACB=90°,AB=,求斜边AB上的高CD.1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0.20.某消防队进行消防演练,在模拟现场,有一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后,发现离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最近为12米,即AD=BC=12米,此时建筑物中距地面12.8米高的P 处有一被困人员需要救援,已知消防云梯的车身高AB是3.8米.为此消防车的云梯至少应伸长多少米?21.一架方梯AB长13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OB为5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3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22.这是某商场自动扶梯示意图,若将扶梯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扶梯高度CE=5cm,CD=1cm,求扶梯AC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2.B.3.A.4.D.5.D.6.D.7.C.8.D.9.A.10.C.二.填空题(共7小题)11.15.12.3或.13.﹣1.14.2n,n2﹣1,n2+1.15.90.16.或.17..三.解答题(共5小题)18.解:∵∠ACB=90°,AB=,∴AC==,∵×AB•CD=×AC•BC∴CD===.19.解:(1)三边分别为:3、4、5 (如图1);(2)三边分别为:、2、(如图2);(3)画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如图3).20.某消防队进行消防演练,在模拟现场,有一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后,发现离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最近为12米,即AD=BC=12米,此时建筑物中距地面12.8米高的P 处有一被困人员需要救援,已知消防云梯的车身高AB是3.8米.为此消防车的云梯至少应伸长多少米?解:由题意可知:AB=CD=3.8米,AD=12米,PC=12.8米,∠ADP=90°,∴PD=PC﹣CD=9米,在Rt△ADP中,AP==15米,答:此消防车的云梯至少应伸长15米.21.解:(1)∵AO⊥DO,∴AO===12(m),(2)∵AA′=3m,∴A′O=AO﹣AA′=9m,∴OB′===,∴BB′=OB′﹣OB=﹣5=2﹣5(m),∴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2﹣5米.22.解:设AC的长为x米,∵AC=AB,∴AB=AC=x米,∵EB=CD=1米,∴AE=(x﹣1)米,在Rt△ACE中,AC2=CE2+AE2,即:x2=52+(x﹣1)2,解得:x=13,答:扶梯AC的长为13米.。

第17章 勾股定理

第17章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回顾:(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知识点一: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注意:前提条件是直角三角形!!!) 例题:1.在Rt △ABC 中, 90=∠C ,中AC=3,BC=4,则AB=( )A.5B.7C.12D.25 2.(常考题)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 =1,222AC BC AB ++的值是( ) A .2 B .4 C .6 D .8 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A.13B.8C.25D.64 4.(易错题)若△ABC 中,AB =13,AC =15,高AD =12,则BC 的长是( )A.14B.4C.10或18D.14或4 5.(常考题)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8.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32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 ) A .4cm B .34cm C . 6cm D . 36cm 9.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到原点的距离是2.勾股定理的图形结合题(难点)例题:1.如图,在△ABC中,三边长a、b、c的大小关系是()3.(常考题,难)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则所有正方形A、B、C、D、E、F、G的面积之和为2cm.4.(必考题,难)如图,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

若大正方形边长是13cm,小正方形边长为7cm,则每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的一条直角边的长是______cm.()A.169B.25C.19D.135.(常考题,难)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6.(常考题)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7.8.(必考题)如图所示,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点的顶点叫格点,以格点作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使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且面积为4.(在图①中画出一个即可) (2)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2,5;(在图②中画出一个即可)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b a +=2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和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小结和复习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在应用时出现错误。
2.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
应对策略:
1.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强化勾股定理的知识点。
2.在小组合作中,加强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证明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应用。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勾股数的辨识能力较弱,容易与其他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混淆。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
5.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勾股定理的图形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给予指导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章复习
【学习目标】
1、 1、知识目标: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
形;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一、【自主学习】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原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注:原命题成立,但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二、【合作探究】
1、在Rt △ABC 中,∠C=90°,
①已知a=2,b=3,则c= ②已知a=2,c=4,则b=_______ ③已知b=5,c=13,则a=______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写题号)
(1) 3cm , 4cm , 5cm (2)1 cm ,2cm ,3cm
(3) 1cm ,1 cm ,2cm (4)1 cm ,2 cm ,3 cm
3、一艘帆船由于风向的原因先向正东方向航行了99千米,然后向正北方向航行了20千米,这时它离出发点多少千
米。

4、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成立的在括号里打“√”。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
三、【展示提升】
1、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底边上的高为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多少?
2、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它的最短边上的高是 。

3、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2倍
B 、4倍
C 、3倍
D 、5倍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 ,斜边长为5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2cm 。

A 、12
B 、6
C 、8
D 、10
四、【课堂检测】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7和24,则斜边上的高为 。

2、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c ),称为一组勾股数,请你写出三种勾股
数 , , 。

3、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且周长为60厘米,求它的面积。

4、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判断∠BCD 是直角吗,请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CD=6米,AD=8米,∠ADC=90°,BC=24米,AB=26米,求图中深色部分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