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_高延敏

合集下载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27 ・
维普资讯
分散相的尺寸至少有一个维度在纳米级范围内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目 , 前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 材料制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1 有机/ 、 有机型纳米复合材料 这是一种 由聚合物纤维 复合材料衍生和发展起来 的,由两种聚合物形成的纳米复合材 料 。其特点是 :一种聚合物 以刚性棒状分子形式 ( 直径 1n 0m左右 )分散在另一种柔性的聚 合物基体中起拉 强作用 。这种纳米聚合物/ 聚合物复合材料也被称为分子复合材料 ,具有纳 米嵌段结构 。这种材料 的突出代表是聚合物/ 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其制备方法通常采 液 用原位共混复合 ,包括熔融共混和溶液共混两种方法 。 2 有机/ 、 无机混杂型纳米复合材料
融聚合物 中难 以分散均匀 。一般采用先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制成母粒的方法解决 。
3 、纳米粒 子在 聚合物 中的分散途 径
目 , 前 影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开发 的最大技术障碍, 在于无机纳米微粒在有机聚
合物中的均匀分散 。 对于无机纳米微粒的生产从品种和数量上说 , 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 都
31聚合物纳米 复合体 系一般分散技术 .
1 、多相复合体系的混合 与分散过程 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本前提 ,首先必须使复合体系内各组分相之间能够均匀混合、 充分分散 、 稳定结合 。多相复合体系的组分各相之间的混合与分散过程 , 根据各相 的形态不
同其分散过程的难易程度各不相 同,其中气/ 、液/ 、固/ 气 液 固、气/ 液、气/ 固各相之间的混
[ ] 4-5

材料 由单一的聚合物组成 , 且基本尺寸至少有一维在 10 m 以内。中国纺织科学研究 0n
院张锡纬[ 6 】 等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得的纳米级聚丙烯睛纤维毡是一种纳米聚合物材料 。 纳 米粒子 由于粒径小 、表面积大 、表面活性高而表现出多种特性 。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塑料 ,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第一章绪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相结合的新型复合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尺寸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生物医学及能源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第二章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目前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直接混合法和原位聚合法。

2.1 直接混合法直接混合法是将纳米颗粒和聚合物分别混合后再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颗粒分散不均匀、容易出现聚团等问题。

2.2 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将单体与纳米颗粒反应生成聚合物的方法,由于反应发生在颗粒表面,所以得到的复合材料颗粒分散均匀、性能稳定。

同时,该方法还可控制聚合物的长度和分子量。

第三章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其应用的关键之一。

本章将从硬度、强度、韧性、断裂行为等方面介绍其力学性能研究。

3.1 硬度纳米材料的硬度多比宏观材料高出几倍,主要原因是其表面积大,原子之间的质子吸引力和电子排斥力增大,形成强的内聚力。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受到纳米颗粒尺寸和分散度的影响,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强颗粒分散度。

3.2 强度纳米颗粒可以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强有力的连接,因此可以增强聚合物材料的强度。

此外,原位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还可以通过控制聚合物的长度和分子量来调节其强度。

3.3 韧性与金属、陶瓷等材料相比,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这是由于纳米颗粒的作用,其可以吸收和分散外力,从而防止裂痕的扩展。

另外,本体聚合物基质的柔软性也对韧性产生一定影响。

3.4 断裂行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受到纳米颗粒分散和聚合物基体分子链断裂行为的影响。

断裂行为的研究可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进行观察。

第四章结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并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与传统材料相比,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出色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从制备工艺以及应用方面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讨论。

一、制备工艺1.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是关键。

目前常用的纳米材料有纳米碳管、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等。

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需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2.表面改性与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的表面改性是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一项重要步骤。

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纳米材料的亲和性,从而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3.聚合物基质合成选择适当的聚合物基质是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另一重要步骤。

聚合物基质的选择应该与纳米材料的性质相适应,更好地发挥复合材料的性能。

4.纳米填充物的分散在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填充物的分散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另一重要因素。

良好的分散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避免出现质量不均匀的情况。

5.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在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特性,从而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

二、应用方面1.复合材料在机械领域的应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机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飞机制造中,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减轻重量,提高机体强度;在汽车制造中,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车身强度和稳定性;在建筑领域中,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抗震性能、防火性能等。

2.复合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太阳能领域中,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在燃料电池领域,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电池效率和稳定性。

3.复合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传输方面,可以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来传递药物、改善药物质量和稳定性;在组织工程方面,可以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来模拟和重建人体组织;在人工器官方面,可以使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来制造人工关节和人工牙齿等。

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及其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及其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及其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种新型材料以纳米级的颗粒为基础,通过与聚合物基体的复合,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下面我们将从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制备工艺、结构特点、以及性能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指的是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进行复合,使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产生化学和物理性质的相互作用,使得材料在某些性能方面比纯聚合物基体更具优异性。

相比于传统的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在硬度、韧性、导电性等方面表现得更为优异。

二、制备工艺目前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两种,即溶液复合法和反应复合法。

溶液复合法:该制备方法需要将纳米颗粒和聚合物分别分散到相同的溶液中,并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等方式将两种材料均匀混合。

然后,通过高温、高压、真空或其他物理学过程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反应复合法:该制备方法是通过聚合反应中的双向交联反应,使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初始物质同时进行化学反应,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形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

相比于溶液复合法,反应复合法可以实现更高的复合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

三、结构特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米颗粒的尺寸:颗粒尺寸的减小可以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颗粒与聚合物基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纳米颗粒的分散度:纳米材料的分散度可以影响到材料的复合效率和性能。

当纳米颗粒能够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时,材料的性能会更优。

3、界面特性: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化学键和物理键。

物理键主要由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以及亲疏水性相互作用力等组成。

化学键主要由离子键、共价键和协同键等组成。

四、性能特点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以下性能特点:1、硬度和强度:纳米复合材料由于颗粒分散度高、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特点,因此其硬度和强度性能优异。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进展Content•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分类•性能及应用•流变行为•前景展望•参考文献基本概念Ø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由2种或2种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以纳米级大小(1-100 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1]固相:特性:Ø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以纳米微粒为分散相,有机聚合物为连续相按组成可分为:金属粒子、无机非金属粒子、有机高分子粒子按相结构可以是:单相、多相,也可是晶相、非晶相、准晶相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Ø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衍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两种聚合物形成的纳米复合材料。

其特点是:一种聚合物以刚性棒状分子形式(直径10nm左右)分散在另一种柔性的聚合物基体中起拉强作用。

这种纳米聚合物/聚合物复合材料也被称为分子复合材料,具有纳米嵌段结构。

这种材料的突出代表是聚合物/液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通常采用原位共混复合,包括熔融共混和溶液共混两种方法。

图2 液晶高分子作为分散相分布在基体聚合物中Ø聚合物/无机混杂型纳米复合材料主要采用层间嵌入法或层次插入法、插层聚合法,其中无机物(纳米相)以单层片状或层状形态,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层间嵌入法是先将单体分散,再插入具有片状结构的无机物中,然后进行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时放出的大量热量,克服无机物片层间的库仑力,使无机物片层剥离,从而使无机物以纳米尺度的片状或层状分散于聚合物中而构成复合材料。

图3 由层状硅酸盐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示意图[2]Ø聚合物/无机粒子型纳米复合材料一般用共混法制备,把已制成的无机纳米粉体材料通过各种混合方式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该法的优点是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聚合物的合成分别进行,原料选择余地大;不足之处在于纳米粒子易团聚,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难以分散,因此该法的关键是在共混前,要对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材料研究进展_李莉莉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材料研究进展_李莉莉

收稿:2013-07-30;修回:2013-08-06;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925312);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T2011079,IRT1221);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2nm0500200,11nm0500100)项目资助;作者简介:李莉莉(1985-),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纤维的研究;*通讯联系人,E-mail:zhumf@dhu.edu.cn.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材料研究进展李莉莉,陈少华,张思灯,石玉元,毛宇辰,成艳华,陈文萍,周 哲,孙 宾,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摘要:通过纳米材料与纤维基体的复合制备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使其兼具纳米材料的功能性和聚合物的易加工性。

本文综述了纳米复合阻燃纤维、纳米复合抗紫外纤维、纳米复合抗菌纤维和纳米复合导电纤维材料及纳米复合功能纤维的研究现状,包括纳米材料的改性、设计构筑及其复合聚合物、复合材料纺丝和功能性评价。

提出未来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纤维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可控制备与功能复合技术、成纤高聚物纳米改性技术,以及纳米复合纤维后整理加工技术;开发多功能复合产业用纤维,以及利用纳米技术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功能纤维;智能纤维的开发研究;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及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及系统评价。

关键词:纳米复合;功能纤维;聚合物;复合纤维引言聚合物,也称之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纤维、塑料、橡胶、胶黏剂和涂料等几大类。

纤维材料通常是指长度与直径比在103倍以上(直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且具有一定柔曲性、强度、模量、伸长和弹性的细长形状的材料[1,2]。

它按原料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化学纤维的出现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一个稳定且持续的原料来源。

其中,化学纤维包括聚酯纤维(PET、PTT、PBT、PEN等)、聚酰胺纤维(PA6、PA66、PA12等)、聚丙烯腈、聚丙烯、聚乙烯醇、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及其它特种纤维和人造纤维等。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张立群佘庆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科学重点实验室)摘要: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体系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进展1前言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也提出了日益广泛而苛刻的要求。

单一组分的材料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现有材料通过某种工艺方法进行复合,通过发挥各组成材料优点而得到的复合材料,不仅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而且提高了材料的经?眯б妫牧峡蒲е匾姆⒄狗较蛑弧8莘稚⑾喑叽绲拇笮。

春喜牧戏治旯鄹春稀⑽⒚准陡春虾湍擅赘春喜牧稀?20世纪80年代,纳米科学的研究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Roy和Komarneni(13于1984年最早提出了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概念,并把它定义为至少有一种分散相的一维尺度在lOOnm以内的复合材料。

研究发现,当粒子达到纳米尺度时,由于其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界面效应等,使得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呈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为设计和制备多功能新材料提供了新的机遇,因而纳米复合材料备受各国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被称为2l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的之一。

当今,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根据基体和分散相种类的不同,可进行以下分类;r金属/金属非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2金属/陶瓷纳米复合材料{,二謇荔二案莩物。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I聚合物/金属l聚合物/无机粒子本文重点评述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2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2.11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

根据合成方法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三类:分子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材料、纳米微纤聚合物/聚合物复合材料心I。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 料 ,被称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之一. 纳米 复合材料的概念最早是 1984年提出的 [ 1 ] ,它是指 分散相尺寸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寸 < 100 nm 的 复合材料 [ 1 ] . 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 、比表面积大 , 以及所产生的量子效应和表面效应 ,使得纳米复 合材料较常规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物理与力学 性能 ,在电 、磁 、光 、声 、热力学 、催化和生物等方面 呈现出其特有的性能 [ 2 ] . 因此 ,纳米复合材料的 制备已成为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之 一 ,同时它也是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的基础.
原位聚合法与插层聚合法有一定的相似处 , 而原位聚合法的概念更广 ,是指首先使用纳米尺 度的无机填料 (如 SiO2 、CaCO3 等 )在单体中均匀 分散 ,然后用类似于本体聚合的方法进行聚合反 应 ,从而得到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这一方法 ,无机 粒子能够比较均一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 22, 23 ] . 这一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填充粒子分散均匀 , 粒子的纳米特性完好无损 ,同时在位填充过程只 经过一次聚合成型 ,不需热加工 ,避免了由此产生 的降解 ,保持了基体性能的稳定性 [ 15 ].
第 37卷 第 5期 2 0 0 5年 5月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l137 No15
JOURNAL OF HARB 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y, 2005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聂 鹏 , 赵学增 , 陈 芳 , 王伟杰 , 吴 羡
图 4为纳米 SiO2 材料 TEM照片 ,经过超声波处理后 的纳米 SiO2 材料呈较分散状 ,结构较松散. 图 5[ 20 ]为经 超声波处理得到的红黏土与天然橡胶 (NR)复合材料 TEM照片.黑色的为红黏土 ,其粒径在 300 nm 内. 超 声 波 用 于 微 细 颗 粒 悬 浮 体 的 分 散 效 果虽然较好 ,但耗能大 ,实际应用目前还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 第4期2008年8月材 料 科 学 与 工 艺M ATER I A LS S CI ENCE &TEC HNOL OGYVo l 116N o 14Aug .,2008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高延敏,汪 萍,王绍明,陈立庄,缪文桦(江苏科技大学先进焊接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报道了有关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分别对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聚酯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情况给予了评述,同时对每种体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着重指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以及开发新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体系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关键词:复合材料;纳米;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TB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99(2008)04-0551-04R esearch progress of pol y m er ic nanoco mposite m a ter i a lsGAO Y an 2m i n ,WANG Ping ,WANG Shao 2m i n gC HEN L i 2z huang ,M I A O Wen 2hua(Advanced W e l d i ng Key P rovi ncia l Iabora tory ,Jiangsu Un i vers it 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Zhenji ang 212003,Ch i na)Abstr act :Research pr ogress of poly meric nanoco mposite materia ls is revie wed i n th 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nanoco mposites is discussed .And the status and latest progress on nanoco mposite materia ls of pol y 2mer /clay ,epoxy ,polyester ,poly mer /carbon nano t u bes are a lso introduced .The f eat u res and prob le ms of each syste m are discussed as wel.l The paper poi n ts out that the prepara ti o n m et h od and t h e applicati o n as well as t h e expoiture of a ne w pol y meric nanoco mposite syste m w ill e the ma i n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 uture .K ey w ord s :co mposite ;nano ;preparation method 收稿日期:2005-03-31.作者简介:高延敏(1964-),男,博士,教授.80年代初Roy 等提出的纳米复合材料[1-3],为复合材料研究应用开辟了崭新的领域.由于纳米微粒独特的效应,使其物理和化学性能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性能.将纳米材料与复合材料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兼有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优点,因而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的研究[4-5].纳米复合材料的基体不同,所构成的复合材料类型也不同,如:金属基纳米材料[38,39,40,41,42,43]、陶瓷基纳米材料[44]、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特别是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由于其加工的优势,使得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叙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情况,对今后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oly meric Nanoco m 2posite)是指以高聚物为基体,与金属、无机非金属以及有机物纳米粒子等进行级复合而得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既有高聚物本身的优点,又兼备了纳米粒子的特异属性,因而使其在力学、催化、功能材料(光、电、磁、敏感)等领域内得到应用,甚至出现全新的性能和功能,例如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高耐热性、高透明性、高导电性、对油类和气体的高阻隔性等,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3,6,7].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可分为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简称O I N C)和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其中O I N C 占绝大多数[8].11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11.1 较早发展起来的几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9-10]1).共混法.共混法一般应用于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体系,也可应用于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2).溶胶)))凝胶法(sol )))ge l).该方法使用烷氧金属或金属盐等前驱物和有机聚合物,通过使前驱物水解和缩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适于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3).插层复合技术(interacti o n)可分为插层和剥离(exf oliate)两种技术,适于制备层状无机化合物(粘土、石墨等)/聚合物复合材料.4).原位(i n )))situ)法包括原位分散聚合及原位生成法,适于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反应条件温和,分散均匀.5).母料法该技术纳米粒子的用量少,配比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工艺上的难度.该法可用于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制备.6).模定向合成法(te mplate )))directed)包括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适于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材、线材、层状复合材料等.产物粒径可控,分布窄,易掺杂,反应易控.11112 制备技术新进展[11]声化学合成(sonoche m ica l synthesis)是制备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的有效方法.用于制备非晶态金属、碳化物、氧化物、复合物以及纳米晶体材料.此技术还可用于Fe 3O 4、Cu 2O 以及其它金属氧化物的聚苯胺基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反向胶束微反应器(reverse m icelle m icroreactor)是通过油包水微乳液中反向胶束中的水池(wa ter pool)或称液滴(drop let)的纳米级空间,以此胶束所形成的纳米空间内为反应场,可合成1)))100nm 的纳米微粒.自组装法来源于生物矿化作用.在自然界中的纳米材料多由此途径形成,并通过模版作用控制膜间蛋白质.该技术与胶体化学方法联用,能制造出纳米级的高分子/无机材料相间多层异质结构.辐射合成法是指聚合物单体与金属盐在分子级混合,先形成金属盐的单体溶液,再进行辐射,生成的初级产物同时引发聚合和还原.转移分散聚合是用微乳液或反相胶乳法制备纳米粒子,然后将其转移分散于聚合物溶液或单体中引发聚合生成纳米复合材料.为使转移过程获得颗粒的良好分散,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添加相转移剂.所使用的相转移剂必须与微粒和聚合物溶液都要有良好的相容性.112 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丰田公司首次报道了尼龙)))6(PA )))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现研究体系已扩展到环氧树脂、聚酯、聚酰胺、聚烯烃、硅橡胶等.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导电性、磁性、隔热性能、可降低可燃性[12-13],还可改善力学性能[14-18].研究发现:插层剂的碳链长度与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有关.除了采用单一树脂外,还用共混和共聚树脂与纳米材料结合[16].11211 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为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众多研究者纷纷采用纳米粉末对PP 进行改性.近年来,采用蒙脱土改性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19].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与成都正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成功纳米PP 管材专用料[17].刘家辉等[20]人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改性蒙脱土制得PP /蒙脱土纳米插层材料.漆宗能等[21]人将有机改性蒙脱土用MgCl 2和T i C l 4处理,进行丙烯的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L i u 等[20]人采用活性单体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酯处理蒙脱土,形成一种新型的共插层有机蒙脱土.虽然PP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纳米复合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仍然要采用烷基胺改性蒙脱土.这种改性方法复杂而且高成本,从而给PP 纳米复合材料的推广带来一定的困难.研究蒙脱土直接使用或其它改性方法,来降低成本,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11212 PVC/粘土纳米复合材料PVC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品种有PVC /O M MT (有机蒙脱土),PVC /AT (凹凸棒土),PVC /OREC(有机累托石)[22].PVC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比传统的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质轻,加工性好、耐磨性高、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热性、低吸湿性、高尺寸稳定性,阻隔性能好,性能全面超过PVC 树脂.11213 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补强性、阻隔性、透明性特性.但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还较少.制备方法包括单体插层原位聚合法、大分子直接插层法和小分子与大分子的结合插层法[23].Okada 等[24]利用端氨基液体NBR 橡胶与将蒙脱土结合,得到了NBR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王胜杰等[25]采用橡胶溶液插层法成功地制备了蒙脱土/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Gan 2ter 等[26]将V ,X -二氨基液体聚丁二烯改性的蒙脱土和丁苯橡胶混合,获得嵌入结构和剥离结构共存的S BR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当蒙脱土的用量为10份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16MPa .廖明#552#材 料 科 学 与 工 艺 第16卷义等[27]报道了采用阳离子聚合机理通过溶液法单体插层原位聚合制备B R/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敖宁建等[27]报道了采用超声技术制备了NR/有机蒙脱土、钠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力学性能和热氧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113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由于自身粘度较大,与无机纳米粒子均匀分散较为困难,通常将纳米粒子表面经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预处理后再进行复合.董元彩等[28]人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纳米T i O2/ EP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T i O2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林安等[29]利用高沸点的醇对纳米T i02表面进行酯化处理后添加到环氧树脂涂料中,使涂料的综合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陈立新[30]采用有机蒙脱石改性环氧树脂,利用插层复合技术制备出了纳米级的环氧树脂/蒙脱石复合材料.汤戈等[28]人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将平均粒径为200nm 的A)))A l2O3和粒径为30)))60nm的C))) A l2O3,分别按不同比例加入到EP中,制得一系列EP纳米复合材料,并比较了它们的耐磨性和与基体的结合力.114聚酯纳米复合材料饱和聚酯是一类常用的工程塑料,其中又以PET最为常用.李毕忠等[31]进行了抗菌纤维的研究,开发了具有优良的化学物理性能、可纺性好的抗菌PET纤维,经测试,它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朱笑初等[32]通过插层聚合法制备了PB 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结构与结晶行为、力学性能、耐水性能等性能,发现通过PBT在粘土片层之间的插层聚合,使PBT树脂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耐沸水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粘土的加入使PBT树脂的球晶细化,结晶速率提高.漆宗能等[33,34]对插层剂的碳链长度与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PET/粘土纳米塑料、PB T/粘土纳米塑料、增强型阻燃PET纳米塑料.徐群华等[35]用经2%的NDZ))) 101偶联剂处理过的纳米T i O2填充不饱和聚酯树脂,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酸碱性. 115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是理想的功能和增强材料,其超强的力学性能可以极大地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独特的光电性能可以赋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新的光电性能.ggenmu ller等[36]用熔融纺丝和溶液铸膜的方法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P M2 MA复合材料纤维和膜,研究表明模量随牵伸比的增加变化不大,而拉伸强度增长却很大,熔融纺丝工艺可以促进碳纳米管在P M M A中分散.万梅香等[37]通过在碳纳米管上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碳纳米管/聚吡咯(PPy)复合材料,并对其电、磁、热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这种复合材料可以作为电池和电容器的电极材料.2结语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的结构、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研究,在光、电、磁方面的奇异性能和应用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但总体而言,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优化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探索纳米粉体均匀分散与复合方法以及应用,研制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是今后纳米材料发展的方向.参考文献:[1]王孝军,杨其,杨杰.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技术进展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成果2003,(6):23-26.[2]严东生,冯端主.材料新星纳米材料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M]长沙:1997.[3]黄丽,郭江江,姜志国,等.纳米科学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现状.化工进展[J].2003,22(6):564-567.[4]钟厉,韩西.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重庆交通学院学报[J].2003,22(3):104-107.[5]钱家盛,何平笙.功能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功能材料[J].2003,34(4):371-374.[6]姜其斌,贾德民,杨军,等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弹性体[J].2003,13(4):44 -49.[7]O KA MOTO T M,MOR ID A S,KOT AKA T.D i spersedstructure and i on i c co nductivity of s mec ti c c l ay/pol y m er nanoco m posites.Poly m er,2001,42:2685.[8]李笃信,贾德民.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2003,19(4):22-26.[9]林永红,潘利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6): 131-134..[10]杨晓,王玉荣.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国内外石油化工快报[J].2003,33(3):1-4.[11]杨晓,王玉荣.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续).国内外石油化工快报[J].2003,33(5):1-4. [12]马永梅,范家起.浅谈高分子/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市场应用及发展.纳米科技与产业[J].2003,(8):67-71.[13]包丽萍,杨延钊,邵华等.高聚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进展.化工进展[J].2003,22(6):#553#第4期高延敏,等: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597-601.[14]魏风艳,巩 强,严 生.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材料导报[J].2003,17:110-113.[15]李同年,周振兴,卢文奎.聚苯乙烯-蒙脱土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塑料工业[J].2000,28(2):33-35.[16]MAN I AS E ,TOUN Y A,WU L ,et a l .P olypropylene /m ont m or ill onite nanoco mposites .R evie w of the sy nthetic ro utes and m ate rials pro perties .Che m M ate r ,2001,13:3516-3523.[17]李玱玱.浅谈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橡塑技术与装备[J].2003,29(12):33-38.[18]王笛阳,何素芹,等.尼龙6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中国塑料[J].2001,15(10):23.[19]韩克清,陈业,余木火.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合成技术及应[J].2003,18(3):24-27.[20]丁 超,郭宝春,贾德民,等.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最新进展.合成树脂及塑料[J].2003,20(2):74.[21]MA J S ,Q I Z N ,HU Y L .J App l P oly m Sc,i 2001,82(14):3611-3617.[22]王光辉,张玲.PVC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聚氯乙烯[J].2003,(5):1-10.[23]孙翠华,宋国君,王俊霞等.蒙脱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橡胶工业[J].2003,50(4):249-252.[24]AKA NE O KADA ,AR I M IT U US UK I .The che m istry ofpol y m erclay hybrids .M aster Sc i&Engi n ,1995,3(2):109-115.[25]王胜杰,李 强,漆宗能.硅橡胶/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学报[J].1998,2(2):149-153.[26]G ANTER M,GRONS K IW,SE MKE H,et a l .Surface-co m pa ti bilized layered silicate-Anove l class nanofill ers for rubber w it h i m proved m echan i ca l properties .K aut 2schuk Gu mm iKunststoffe ,2001,54(4):166-171.[27]杨 军,王 进,唐先贺等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特种橡胶制品[J].2003,24(4):46-51.[28]惠雪梅,张 炜,王晓洁.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合成树脂及塑料[J].2003,20(6):62-65.[29]林 安,程学群,张三平.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化学改性及在涂料中的应用.材料保护,2002,35(11):6-7.[30]陈立新,齐鲁华,王汝敏.纳米/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河南化工[J].2002,(11):4-6.[31]王成云,龚丽雯,张伟压等.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聚酯工业[J].2003,16(1):10-12.[32]朱笑初,景 肃,孟娟等.PBT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塑料工业[J].2000,28(2):45-47.[33]漆宗能,柯扬船,丁幼康,等.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187506A ,1998-07-15.[34]KE YC ,LO NG C F,QI Z N .Crysta llizati on ,P ro perties ,C rysta l and Nanosca le M orphology of PET -clay Nano 2co m posites .J Appl P ol y m .Sc,i 1999,71:1139-1145.[35]徐群华,孟 卫,杨绪杰,等.纳米二氧化钛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数脂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2001,(2):13-18.[36]H aggenmu ller R ,Go mmansH,R i nzler A,F isher J ,W i n 2eyK.Che m phys Le tt ,2000,330:219.[37]王 彪,王贤保,胡平安,等.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J].2002,(6):8-14.[38]李顺林,卢 翔,朱正吼,等.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2003,35(5):572-578.[39]EL-EskandaranyM S ,Sher ifM.M echan i ca l soli d sta tem i xing f or synthesizi ng of S i C p /Al nanoco m posites .Journa l of A ll oys and Co m pound ,1998,279(2):263-271.[40]李建林,江东亮,谭寿洪.原位生成T i C /Ti 5S i 3纳米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无机材料学报[J].2000,15(2):336-340.[41]HWANG S ,NISI MURA C ,M C CRO M I CK P G ,et a l .Co mpressive m echanical properti es ofM g-T i -C nano 2co m posite synthes i zed by m echanical m illi ng .Scri p taM ater i a li a ,2001,44(10):2457-2462.[42]王耐艳,涂江平,杨友志.原位反应纳米T i B 2/Cu 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微结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J].2002,12(1):151-154.[43]陈学刚,宋怀河,陈晓红,等.纳米Fe /C 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材料研究学报[J].2002,16(2):146-150.[44]龚宏宇,尹衍升,王 昕,等.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J]2002,32(4):327-332.(编辑 张积宾)#554#材 料 科 学 与 工 艺 第1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