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3课时)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3课时)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能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总结:二.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何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是什么?3.美国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是什么?1、课本52页活动问题。

2、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最大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①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②中部的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类型是()A.乳畜带B.小麦带C.玉米带D.棉花带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4.该农业的好处是()A.可以少占耕地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1、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异同比较我国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美国中部平原都是玉米的集中产区,两者比较如下:(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因为中央大平原贯通南北,利于冷空气运行。
(3)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大规模经营。
西部: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适宜发展以牧牛为主的畜牧业。
3、农业生产布局与市场要求相适应,增加资金、科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美农业现状的对比,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强心,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学习,强化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思想。
3、通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
教学难点
3、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教学反思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自然条件
一.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共案:
个案:
等级:
签字:时间:
引导启发
学生回答:
美国农业的特点:现代化水平高、专业化。
依据: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给出美国一些农产品图片,让学生了解美国主要的出口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时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时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美国本土所属的温度带,以及地形类型与分布特征。

2.通过学习,知道美国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3.会说明影响美国农业区域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

【重点】1.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2.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的三大重要因素【难点】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的三大重要因素【知识准备】1.美国本土大部分分布在哪个温度带?气候类型和特点如何?(A级)2.美国主要大河叫_____________河,大致为_____________向,分布在美国_____________部,因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叫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地势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是美国________________(农业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

(A级)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基础);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目的)。

4.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结合地里必修Ⅱ)(A级)(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源;土地;地形。

(2)技术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农产品消费状况。

【学习内容】一、概况美国的农业十分发达,农业产值居世界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出口国。

但是,每年也要进口大量的农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于(B级)A.热带B.亚寒带C.寒带D.温带二、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美国地形复杂,东西为山地,中部是平原。

(B级)其中:山地:西部叫__________________,东部叫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大致都是________________向分布,与海岸线基本_______________。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特点和含义。

2.知道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会说出农业带的分布特点,并会分析原因。

3.知道美国保护农业的政策、法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

【重点】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

2.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难点】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知识准备】1.知道美国本土的纬度位置大致在那里?(A级)2.说出美国本土的自然环境环境特征。

(A级)提示:从气候、地形、河流三方面回答。

【学习内容】三、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什么叫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区专门化?为什么采用这种模式?(A级)2. 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_______________部和沿_______________各州。

其区位因素主要是什么?(A级)3. 小麦带分布在美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其原因是什么?(A级)4. 小麦带生产的小麦,______________,大部分用作______________。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A级)5. 玉米是喜_______、喜________、喜_________的作物。

玉米带分布在乳畜带南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B级)6. 美国农业类型的分布特征十分明显,那么,中央平原上都分布了那些作物?为什么?(B级)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 “黑风暴”是极其强烈的沙尘暴,它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在美国农业发展早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B级)提示:包含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 为了寻求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进行了多种生产方式与技术的有益尝试,其内容有哪些?(B级)『探究活动』1. 阅读课本55页“控制化肥、农药污染的‘处方’农业”课文以及右图,回答。

(C级)(1)什么叫“处方”农业?(2)分析右图,说出农药残留物进入人体的几种途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3.了解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3.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教学难点:1.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教学准备:地理教材、多媒体设备、图片、实际案例资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向学生引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平衡。

并让学生思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Step 3:探究不同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2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料或实际案例,介绍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例如,农业生态化种植、有机农业、农机化、节水灌溉等。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尝试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Step 4:了解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2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料或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例如,土地资源短缺、农业面临生态环境压力、农村劳动力不足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Step 5: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Step 6: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或阅读文章,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和方法,并撰写一篇小结性的作文。

Step 7: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展示一些国际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他国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2.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3.能够分析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让学生讨论农业的重要性以及现有农业模式所面临的问题;2.简要介绍区域农业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步:概念解析(15分钟)1.介绍区域农业的概念和特点;2.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与区域农业的关系。

第三步:原则和策略(25分钟)1.介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如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生产合理布局等;2.提出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如推广有机农业、节约用水、改进农业技术等。

第四步:挑战与解决方案(25分钟)1.分组讨论当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每个小组汇报挑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3.引导学生讨论并评估各组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第五步:应用实例(20分钟)1.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例进行分析;2.学生讨论该案例中的成功因素和可借鉴之处。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1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展望未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引入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创造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和交流;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评价与反馈:1.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参与度;2.案例分析报告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3.综合评价学生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必修三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必修三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适合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 农业生产多种经营,商品谷 物农业、林业为主
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气候 地形
土壤 工业 交通 人口 政策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高原、平原、山地 黑土土壤肥沃,土地集中连片 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人口密度低 商品粮基地建设
提供生产资料(机械设备) ,需求原料 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加快农产品的流通 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促进农业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三、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 农业生产地区 专门化 ; 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 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专业生产 区。
3、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
根据不同地区 自然和社会经济 条件的特点, 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 种植业 和 畜牧业 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美国农业特色——地区生产专门化
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分布: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沿岸
[来源:]
•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 利于牧草生长 • 接近东北部工业区,消费市场广阔
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分布:美国中部 (冬小麦)和北部 (春小麦)地区
•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势 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地广人 稀,商品率高。
小麦 玉米 大豆 大米 棉花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同一产品总出口量比重
国内、国际市场广阔(经济效益)
小结: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 本土位于北纬25°~49°之间,光照、热量充足 2. 降水适宜 3. 中部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4. 土壤肥沃 5.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利于灌溉 6. 地广人稀,利于农业商品经营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4、承转:
3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
观看灯片、阅读:
阅读书中的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
小组展示
小结: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经济效益(市场)、交通条件、工业与科技、国家政策、人口等)
合作探究
农业生产地区的专业化
4
展示美国作物带分布图,并指导学生阅读
分组讨论,农业生产地区的专业化的含义、目的、依据、意义。
推选代表发言:
小结:
8
学生在一边听教师小结,一边在书上圈画相关知识点。
承转:
美国农业问题
5
阅读分析:
学生先观看美国“沙尘暴”,然后阅读分析书中“沙尘暴威胁美国农业”阅读材料
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分析“沙尘暴”的成因,导出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耗能太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等农业问题
合作探究
说学清
高二学生已经通过高一地理必修1、2的学习,有一定的地理基础,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资料、图表和案例中,认知和归纳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认知地理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布局的特点
重点及解决措施
1、美国农业发展条件、特征(读图思考、巩固训练、教师点评归纳)
2、美国农业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教师点评归纳)
难点及解决措施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读图思考、巩固训练、教师点评归纳)
2、美国农业布局的特点(读图思考、巩固训练、教师点评归纳)
1、导入
农业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学案
班级:姓名:编制人:MENG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成功。

No pain , no palm ;no throns ,no throne ; no gall , no glory ;no cross , no crown .
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农业为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美国的地形、气候图,说明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够根据美国农业生产
的分布,说明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能够说出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通过获取美国地形、气候、农业、地域分布等地图中的信息,综合
分析、判断美国的农业条件及特点;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国现代农业的了解,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洋为中用”,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得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当堂检测】
模块自学内容 * 学法指导 * 随堂笔记
夯实基础学法指导1:回顾思考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学法指导2: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认真阅读分析课本51页美国本土地形及美国
本土气候类型图,参照学习目标,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结合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课本P52活动题
1.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2.北方冷空气可以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使气温骤降,亚
热带作物遭受冻害,为什么冷空气的影响范围如此广大?
3.分析地形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及课本材料分析回答课本P53活动题
1.分别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2.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对美国农业带分布的影响。





【基础过关】
1.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
A、阿根廷
B、澳大利亚
C、法国
D、美国
2.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水陆运输便利,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加利福尼亚州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的放牧业→大田作物→蔬菜、水果、乳
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

影响这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效益B.交通运输条件C.国家的政策与法规D.优越的自然条件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表示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的序号是()
A.⑥B.⑦C.⑧D.⑨
5.①农业带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暖湿润B.无霜期短
C.土地贫瘠D.市场广阔
6.关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
B.是为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C.大力开发生物资源,开垦草原、垦殖荒地
D.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
【能力提升】
右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
玉米带。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
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的村庄覆压过来。

据此完成9~10题。

9.“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大风②过度垦荒③破坏植被④气候干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青
藏高原
右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
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11~12
题。

1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1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回顾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