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sd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1
![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sd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0bb99ed4afe04a1b071defc.png)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 低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农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 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高地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 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 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返回
4.矿产资源种类 多,储量大 东北区矿种比 较齐全,已发现有 120个矿种,已探明 总量的有100余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前 三位的达45种。
返回
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作物生长,因此品 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 家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 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 米的优势。
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 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 农闲时,发展事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
发展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 各种因素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东北区资源 特点与评价
气候资源 农业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Fra bibliotek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 属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2)温带湿润半湿 温带湿润半湿 南北热量差异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 南北热量差异较大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 、 中温带 、 _______三个温度带 润的季风气候_________、寒温带 三个温度带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 _______ 递减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_______ (3)植被 :以寒温带 针叶林 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 植被: 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植被 以寒温带________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沼泽 。 ________。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布在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 三江平原 ,适合 布在__________、 机械化作业 辽河平原和__________, 土地资 (2) 源丰富 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 黑龙江省 、 ______________ 内蒙古自治区
2.土地开发 . 大规模的______建设 北大荒” 大规模的 水利 建设 “北大荒”变为 (1)荒地开发 荒地开发— 荒地开发 — 国家农场 的建立 ___________的建立 “北大仓” 北大仓”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东北地区为何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课题研究。
3.组织小组汇报、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其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景观、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2.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等,使其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制定后续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
2.向学生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基本特征。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吗?那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特点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农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

(1)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
(2)粮食的商品率高 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 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之间对比关系 (3)增产的潜力大
思考:1、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 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 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粮 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 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A. 粮食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要
B. 保护湿地资源
C. 水土流失严重,已不能开发
D. 保护水资源
7、 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人工速生丰产林 是( D ) A.红松、杨树 B.红松、紫椴 C.落叶松、红松 D.落叶松、杨树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比较完整、以耕作业为主 1、农业结构: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嫩 平原、三江平原)、林业基地和最 大的甜菜基地(松嫩平原)
内蒙古东部草原的畜牧业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粮食为目的而进 行农业生产的地域.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粮基地,取决于
B. 中部冬小麦、玉米、甜菜
C.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棉花
D. 北部有春小麦、大豆、甜菜 5 、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A ) a.林业基地 c.商品粮糖基地 A. a b c d B. a c d b.能源基地 d.重工业基地 C. c d D. a b c
6 、 本区的某区域有“北大荒”之称,通过发展 粮食生产,成为 “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 垦,原因是( ) B
3 、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C)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导学案【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和农业布局特点。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 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1. 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2. 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辩证的分析问题。
【学法指导】1.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 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3. 学会运用列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理解和掌握知识。
【知识链接】 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2.(1)气候条件a .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⑦__________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 000毫米,雨热⑧________b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耕作制度:⑨ —生长季节:4~10月—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2)地形、土壤条件a .地形条件:包括高原、⑪___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 .土壤条件:⑫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⑬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⑭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⑮____________和大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___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分布地区:⑰ 平原、三江平原、辽河 平原主要作物:玉米、⑱ 、小麦、水稻2林业和 特产区⎩⎪⎨⎪⎧分布:大、小兴安岭和⑲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特产:长白山区——⑳ 、人参等珍贵药材;延边——苹果梨;辽东低 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柞蚕茧; 辽南——苹果3畜牧 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良种:三河马、三河牛、○21发展趋势:○22养畜业发展较快,并 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①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东北、南方低山丘陵、华北地区

立体农业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一、开发背景 1、优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2、问题:旱涝频发,春旱夏涝严重;盐碱 化严重;多风沙灾害;长受寒潮侵袭。
思考:华北盐碱地形成原因
1、成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地下 水上升;春季蒸发旺盛水盐运动强烈。 • 2、形成过程: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影响的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旱季: 由于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 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 地表积累。 雨季: 土壤被雨水淋洗,表层脱盐。
三、存在问题
• 1、黑土水土流失。 思考:黑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防治? 成因: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土质疏松, 过度开垦、植被破坏。 危害:土地肥力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河湖淤积,引发生态破坏。 防治:加强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培 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黑土水土流失
2、湿地破坏
(1)概念: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 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 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 泊、水库、稻田等”。《国际湿地公约》 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3、森林资源锐减
• (1)成因: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 乱伐;森林火灾。 • (2)危害:生态恶化(风沙、旱涝、水 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 • (3)应对: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人工 林;合理采伐、采育结合等。
四、发展方向
• 1、农业:(1)强化种植业,巩固商品粮 生产地位。(2)发展养殖业,搞好农产品 的深加工。 • 2、林业:(1)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2) 林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发展林区副业。
3、社会特征
• • • • 1、地广人稀,地租低。 2、工业基础雄厚。 3、交通便利。 4、政府政策支持。
倪青叶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标准及2011测试要求】【基础梳理】一、自然环境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三省及自治区东部。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貌格局呈状,外侧是,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区,自南向北跨、、,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降水自向递减。
3.辽宁南部、、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高粱、水稻、、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温带气候,以、马铃薯、大豆为主。
4.东北地区植被以和为主,并分布有和。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东北地区分布着和等土壤类型。
其中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平原的东部和北部、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
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的地区,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东北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大量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昔日的“”变成了“”。
4.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既是水源地、蓄水池,又是我国特有珍禽、的栖息地,对、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已开垦的荒地将逐步还、还、还。
【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棕壤 ④沼泽土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A .土地平坦,土壤肥沃B .降水较多,水热配合好C .纬度高,热量不足D .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右图是某地区地形图,完成4-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分析其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2.认识黑土、林区、湿地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初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树立人地和谐的发展观点。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
2.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特点。
3.黑土、湿地、林地在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整治。
第 1 课时
【基础梳理】
一、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三省及自治区东部。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貌格局呈状,外侧是,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区,自南向北跨、
、,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降水自向递减。
3、辽宁南部、、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
、、高粱、水稻、、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温带气候,以、马铃薯、大豆为主。
4、东北地区植被以和为主,并分布有
和。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分布着和等土壤类型。
其中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平原的东部和北部、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
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2、土地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的地区,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东北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大量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昔日的“”变成了“”。
4、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既是水源地、蓄水池,又是我国特有珍禽、
的栖息地,对、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已开垦的荒地将逐步还、还、还。
【要点突破】
1.自然环境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10℃的积温,辽宁南部可达36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温带气候,≥10℃的积温为1000℃左右,以春小麦、马铃薯、大豆为主。
东北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见下表)。
2.沼泽的环境与沼泽遭受破坏产生的负面影响可用下图表示:
【检测与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棕壤 ④沼泽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 A .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 .降水较多,水热配合好 C .纬度高,热量不足 D .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下图是某地区地形图,完成4~6
题。
4.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相比,图示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是 (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5.以下不属于...
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 蓄水池和水源地 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丹顶鹤、天鹅栖息地 沼泽植物资源
环 境 效 应
负 面 效
应
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 候 变
迁
盐渍化土壤面积
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动植物资源减少
沼
泽
130°E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6.图示平原发展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5~7题。
7.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8.沼泽遭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沼泽化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 B.气候变干、盐渍化土壤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9.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其主要原因是()A.保护湿地上的森林资源 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我国粮食富足,不需要再生产粮食 D.加入WTO,我国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二、综合题
10.下图为沿甲(49.5°N,117.5°E)、乙(44.5°N,131°E)两地连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区名称:
A , B,, C , D 。
(2)C处干湿状况是,其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经济作物是,该地农田遭受破坏,为保护农田,应在处营造防护林。
(3)B地形区的典型树种是,C地形区的著名能源基地是。
第 2 课时
【基础梳理】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东北地区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东北成了全国重要的基地,还是我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大林区。
其中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2、农业布局
东北地区自东向西可分为以为主的交错地带,以为主的、、地带和地带,自南向北可区分为地带、地带和
交错地带。
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黑土的开发
黑土开垦为耕地后,会引起土壤冲刷,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单产与品质逐年下降。
为提高土壤的肥力,应改进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增施。
2、林业的发展
(1)存在问题:长期以来,东北林区重采轻育,超过,加上、和现象比较严重,使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日益下降。
(2)对策:①坚持以为主,发展以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②合理采伐,坚持以定采伐量。
③加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3、湿地的保护
(1)湿地资源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的生长环境和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2)保护湿地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保护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采取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