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的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模板

合集下载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大纲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大纲

附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

为指导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促进广泛应用,特制定本技术大纲,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和应用示范。

一、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国家测绘局基础测绘项目“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应作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设计编制的指导书。

二、建设目标在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下,利用1-2年的时间,建成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派生多种产品,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试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和城市上下互动、联合共建机制,促进框架共享。

三、建设原则为达到上述目标,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1、标准化原则在国内外已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兼顾各种数据格式和技术特征开展框架建设。

2、实用性原则立足应用是框架建设的源动力,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3、先进性原则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发展趋势,保证技术在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实现框架的可持续发展。

4、安全性原则注意空间信息数据的安全和保密问题,采用专门的信息安全机制,为空间信息共享创造安全的条件。

四、建设内容框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集、管理服务平台和支撑环境。

1、空间数据集分为核心的空间框架数据集和可选的专题数据集。

空间框架数据集是面向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应用的基础和核心,应包含大地控制、正射影像、地表覆盖、高程、交通、水系、地名、境界、地籍等数据库。

可选的专题数据集包括三维地理空间、城市管线等数据库,由城市视自身情况进行建设。

2、管理服务平台应包含空间数据集管理平台、专题信息集成平台,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搭建公众服务平台。

3、支撑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二O一一年五月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编写单位:审批意见:编写者:编写日期:年月日审批者:审核者:审批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目录概况1项目来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来源于国家测绘局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工作。

项目由****市人民政府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项目建设申请,经可行性研究后,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家测绘局提出立项申请,国家测绘局于2010年6月以国测国发[2010]22号文件《关于将呼和浩特等6城市列入2010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计划的批复》进行了立项审批。

项目将采用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统一、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

2010年12月21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设计书通过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11年3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以“湘国土资办函[2011]35号”文批复工程设计书。

工程设计书批复后,****市国土资源局立即启动项目的实际性建设,2011年5月12日,****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招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就项目数据集建设部分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湖南省中标并承担本项目工作及相关服务。

2项目工作内容根据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项目内容中“分辨率真彩色航空摄影”根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要求统一进行航摄,航摄工作已于2010年12月完成。

在项目设计书的总体框架下,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编制本专业技术设计书。

本专业技术设计书从航空摄影测量、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专题数据库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设计。

7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设计书

7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设计书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 2 -1 任务概述............................................................................................................. -2 -2 己有资料情况..................................................................................................... - 2 -3 引用文件............................................................................................................. - 2 -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 2 -5 设计方案............................................................................................................. - 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1 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管理框架、建库目标、系统功能、预期结果、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2 己有资料情况说明数据来源、数据范围、数据产品类型、格式、精度、数据组织、主要质量指标和基本内容等质量情况,并结合数据人库前的检查、验收报告或其他有关文件,说明数据的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

3 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方案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理空间框架简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也即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它是数字城市核心组成部分,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入手建设数字城市,是一条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实践所证实的科学之路,也是测绘行业主导推进的“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真实内涵。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由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组成部分,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托,以应用服务为目标,通过空间分析满足数字城市各类用户的基本需求,同时具备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

城市内规划、国土、房产、公安、统计、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专题信息都能够通过空间匹配搭载到公共平台之上,实现分析、集成、共享及进行个性应用开发和扩展。

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目标1)根据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空间数据体系,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2)建立健全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制度体系、接口及规范;3)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与更新,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平台稳定、高效运行;4)建设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运维管理系统”和“门户网站(政务版等)”建设,使空间数据更好地为信息化建设服务;5)建设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土地动态执法监察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旅游查询系统”。

三技术路线3.1 大地控制网建设根据测区面积大小情况布设C级或D级GPS控制网。

3.2 数字成图3.2.1 生产流程3.3 数据库建设3.3.1 工作流程图数据入库工作流程图如下:数据入库工作流程图3.4 三维建模利用航测立体三维房屋采集数据制作房屋建筑等模型,确定建筑物高度;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确定房屋屋基,制作建筑物侧面模型;参考DEM及DOM,利用地形图数据,制作地形、路面、植被等模型;外业实地进行调查和素材拍摄;内业利用3DSMax 进行建筑精细化模型制作。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1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1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专业技术设计书1⽬录1项⽬概况 (1)1.1 任务来源 (1)1.2 测区概况 (1)1.3 ⼯作任务 (2)2已有资料情况 (2)2.1 已有基础控制资料情况 (2) 2.2 已有图件资料 (3)(1)基础地形图情况 (3)(2)数字正射影像图情况 (3)(3)数字⾼程模型情况 (4)2.3 已有卫星影像资料 (4)3引⽤⽂件 (4)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6)4.1 数学基础 (6)4.2 数据精度指标 (6)4.2.1 DOM数据精度指标 (6)4.2.2 DLG数据精度指标 (7)4.3 成果数据形式 (8)5要素更新指标 (9)5.1要素更新内容及指标的确定 (9)5.2 要素更新指标的应⽤原则 (9)5.3 要素更新内容指标 (10)6数据衔接与⼀致性处理 (14)6.1 更新数据与原始数据的衔接 (14)6.2 更新数字产品之间的⼀致性处理 (14)7设计⽅案 (15)7.1 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要求 (15)7.2 更新类型、技术⽅法及技术路线或流程 (15) 7.2.1 更新类型 (15)7.2.2 数字产品更新技术⽅法 (16)7.2.3 总体技术路线 (16)7.2.4 DOM数据更新技术流程 (17)7.2.5 DLG数据更新技术流程 (17)7.3 DOM数据更新 (18)7.3.1 资料准备 (18)7.3.2 纠正⽅法与精度 (19)7.3.3 影像融合处理 (20)7.3.4 图像增强处理 (20)7.3.5 镶嵌和拼接 (21)7.3.6 图幅裁切 (21)7.3.7 图幅接边 (21)7.4 DLG更新数据采集 (21)7.4.1 DLG数据预采集 (21)7.4.2 DLG数据⾼程要素更新 (22)7.4.3 外业调绘 (23)7.4.4 DLG数据编辑 (29)7.4.5 DLG数据接边 (32)7.5 元数据更新 (32)7.6 数据⼊库 (34)7.6.1 数据库组成及结构 (34)7.6.2 数据⼊库流程 (34)7.6.3 元数据检查和⼊库 (34)7.6.4 DOM数据检查和⼊库 (35)7.6.5 DLG数据检查和⼊库 (35)7.7 标准地形图编辑、检查和输出 (36)7.7.1 标准地形图数据提取 (37)7.7.2 标准地形图数据编辑 (37)7.8 项⽬成果质量控制 (38)7.8.1 质量⽬标、遵循原则及依据 (38)7.8.2 质量检查组织管理 (39)7.8.3 质量检查内容 (40)7.9 安全与保密 (41)7.9.1 安全⽣产 (41)7.9.2 保密⼯作 (41)7.10 更新成果上交 (41)8进度计划 (43)9提交成果资料 (45)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类、中类) (46)附录B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48)附B.1 代码结构 (48)附B.2 定位基础(100000) (49)附B.3 ⽔系(200000) (51)附B.4 居民地及设施(300000) (65)附B.5 交通(400000) (93)附B.6 管线(500000) (113)附B.7 境界与政区(600000) (123)附B.8 地貌(700000) (128)附B.9 植被与⼟质(800000) (136)附录C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 (144)附录D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属性表 (146)附D.1 ⼀般规定 (146)附D.3 坐标公⾥⽹(CPTL) (148)附D.4 ⽔系点(HYDP) (148)附D.5 ⽔系线(HYDL) (149)附D.6 ⽔系⾯(HYDP) (151)附D.7 居民地点(RESP) (153)附D.8 居民地线(RESL) (155)附D.9 居民地⾯(RESP) (156)附D.10 交通设施点(LRDP) (158)附D.11 交通设施线(LRDL) (159)附D.12 交通设施⾯(LRDP) (161)附D.13 管线点(PIPP) (163)附D.14 管线线(PIPL) (164)附D.15 管线⾯(PIPP) (164)附D.16 境界与政区点(BOUP) (164)附D.17 境界与政区线(BOUL) (165)附D.18 ⾏政区⾯(BOUP) (165)附D.19 地貌点(TERP) (165)附D.20 地貌线(TERL) (166)附D.21 地貌⾯(TERP) (167)附D.22 植被与⼟质点(VEGP) (168)附D.23 植被与⼟质线(VEGL) (169)附D.24 植被与⼟质⾯(VEGP) (169)附D.25 ⽂本注记 (170)附录E 元数据样本 (171)1项⽬概况1.1 任务来源根据辽宁省⾃然资源厅2020年度⼯作安排和省财政厅《关于批复2020年省本级部门预算指标的通知》(辽财指预〔2020〕1号),辽宁省⾃然资源事务服务中⼼组织辽西测区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招标。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摘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现已在全国范围普及开展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如何把多种、类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在统一系统平台上,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后,统一入库是本文讨论的一项关键技术。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数据库1“数字城市”地理框架建设概述“数字城市”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测绘技术、管理科学,将物质城市和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重建,是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

“数字城市”是以信息(特别是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以共享为目标而建立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

据此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的综合能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就是利用高新技术手段,采集、整合、挖掘和规范管理城市各种信息资源(80%与地理空间信息相关),不断汇集各种信息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产生强大的信息聚集和服务效应,建立起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共建共享平台、信息应用系统。

信息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和基础,而地理空间框架既是城市真实空间位置的信息,又是其它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信息标识与定位的载体。

因此,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立足点,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版本不同可分为不同层次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其中面向非涉密网的政务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众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是在面向涉密网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上,经过数据提取,不同等级解密等处理后得到的,三者在数据库结构和组成方面是一致的。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2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目录1 项目情况 (5)1.1项目来源 (5)1.2 工作内容 (5)2已有资料情况 (6)3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6)3.1 作业依据 (6)3.2 基本规定 (7)3.3 成图精度 (7)4 技术方案 (7)4.1生产流程 (7)4.2技术路线 (8)4.3地名地址外业采集 (9)4.3.1地名地址外业采集内容 (9)4.3.2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 (10)4.3.3信息数据注意事项 (10)4.3.4地名在图上的定位原则 (12)4.3.5数据采集常见问题处理 (12)4.3.6阶段成果提交 (12)4.4 数据入库 (13)4.4.1总体要求 (13)4.4.2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 (13)4.4.3地名/地址代码编码规则 (14)4.4.4地名/地址分类代码 (15)4.4.5几何表达基本规则 (16)4.4.6空间要素分层 (17)4.4.7地名/地址数据的属性结构 (17)4.5 数据检查 (20)4.5.1数据检查程序 (21)34.5.2数据检查比例 (21)4.5.3数据检查内容 (21)4.6项目组织 (24)4.6.1作业前准备 (24)4.6.2工作周期、人员投入及组织结构 (24)4.6.3软、硬件配备 (25)5 成果提交 (25)附件1:术语和定义 (26)附件2:兴趣点分类与编码 (29)附件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代码表 (36)4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 项目情况1.1项目来源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根据杭州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和信息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全市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为面向国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旅游等领域开展应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设计书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设计书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
一、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管理框架、建库目标、系统功能、预期结果、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

二、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数据开源、数据范围、数据产品类型、格式、精度、数据组织、主要质量指标和基本内容等质量情况,并结合数据入库前的检查、验收报告或其他技术文件,说明数据的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

三、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四、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数据库范围、内容、数学基础、分幅编号、成果的空间单元、数据精度、格式及其他重要技术指标。

五、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a.规定建库的技术路线和流程,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艰
苦的主要过程及其接口关系;
b.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规定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有关的
制图软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二O一一年五月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编写单位:审批意见:编写者:编写日期:年月日审批者:审核者:审批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目录概况 (1)1项目来源 (1)2项目工作内容 (1)第一部分航空摄影测量 (3)3航测概述 (3)3.1项目主要内容 (3)4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资料情况 (3)4.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4.2已有资料情况 (3)5引用文件 (4)6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5)6.1产品规格 (5)6.2分幅及编号 (5)6.3图名选取及图幅整饰 (5)6.4数据格式及命名 (6)6.5航测主要技术指标 (6)7航测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和流程 (7)7.1成图基本方法 (7)7.2作业流程图 (7)8航测控制测量 (8)8.1基础控制测量 (8)8.2像片控制测量 (8)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 (12)9.2资料准备 (12)9.3数字影像数据的处理 (12)9.4航线拼接 (12)9.5相对定向 (13)9.6选择加密点 (14)9.7区域网平差与绝对定向 (15)10外业调绘 (16)10.1一般规定 (16)10.2调绘内容 (17)11航测数据采集与编辑 (21)11.1基本原则 (21)11.2采集内容 (21)11.3图幅接边 (25)12数字高程模型(DEM)采集 (26)12.1基本要求 (26)12.2DEM的制作流程 (26)12.3DEM的检查 (28)12.4提交成果 (29)13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29)13.1基本要求 (29)13.2DOM制作流程 (29)14DLG数据入库 (32)14.1数据格式及命名 (32)14.2空间数据库产品的数据处理原则 (32)14.3数据分层及属性结构 (32)16上交资料 (34)16.1上交资料清单 (34)16.2上交资料文件放置目录 (35)第二部分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37)17平台数据集主要内容及任务 (37)17.1数字线划图(DLG) (37)17.2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7)17.3数字高程模型(DEM) (37)17.4元数据 (37)18已有资料情况 (37)19引用文件 (38)20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38)20.1产品规格 (38)20.2数据格式及命名 (38)21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和流程 (39)21.1作业流程图 (39)21.2数据提取 (39)21.3地名地址数据扩充 (43)21.4数据重组 (44)22质量保证体系 (51)23上交资料 (51)23.1上交资料清单 (51)第三部分专题数据库 (53)24专题数据建设概况 (53)25已有资料情况 (53)26作业依据 (53)27技术流程 (53)28三维建模技术要求 (55)28.1坐标系统 (55)28.2建模类型 (55)28.3建筑物建模技术要求 (55)28.4地形模型技术要求 (57)28.5后期处理 (58)28.6数据分块 (58)28.7数据命名规则 (58)29街景数据 (58)29.1数据采集范围 (58)29.2基本要求 (59)30三维模型质量控制 (59)30.1底图数据的比对及处理 (59)30.2内业模型制作及贴图质量控制 (59)30.3地形数据质量控制 (60)31成果检查验收 (60)32成果资料上交 (60)附件 (61)附件1数字****1:2000DOM、DEM、DLG范围图 (61)附件3地址分类代码表 (67)附件4城市三维建模范围 (78)概况1项目来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来源于国家测绘局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工作。

项目由****市人民政府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项目建设申请,经可行性研究后,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家测绘局提出立项申请,国家测绘局于2010年6月以国测国发[2010]22号文件《关于将呼和浩特等6城市列入2010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计划的批复》进行了立项审批。

项目将采用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统一、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

2010年12月21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设计书通过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11年3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以“湘国土资办函[2011]35号”文批复工程设计书。

工程设计书批复后,****市国土资源局立即启动项目的实际性建设,2011年5月12日,****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招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就项目数据集建设部分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湖南省中标并承担本项目工作及相关服务。

2项目工作内容根据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项目内容中“0.2m分辨率真彩色航空摄影”根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要求统一进行航摄,航摄工作已于2010年12月完成。

在项目设计书的总体框架下,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编制本专业技术设计书。

本专业技术设计书从航空摄影测量、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专题数据库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设计。

第一部分航空摄影测量3航测概述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字****地理空间框架项目总体建设要求,于2010年10月~12月对市区及周边地区1400平方公里范围开展了真彩色航空摄影。

摄区位于****市县部分乡镇,航摄范围为东经,北纬。

本项目在市区及周边地区140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1:2000 DLG、DEM、DOM生产。

3.1项目主要内容1、1:2000航摄像片控制点连测1400平方公里。

2、1:2000地物、地貌调绘(室内外综合判调法)500平方公里。

3、1:2000数字线划地形图(DLG)生产(航测成图)500平方公里。

4、1:2000航片数字高程模型(DEM)生产1400平方公里。

5、1:2000航片数字正射影像图(立体纠正DOM)生产1400平方公里。

6、1:2000数字线划地形图(DLG)建库500平方公里。

项目内容具体范围见“附件1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1:2000范围图”。

4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资料情况4.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是一个开放宜居城市,是全国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作为移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五湖四海、开放包容”的特点。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古、红、绿”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4.2已有资料情况4.2.1控制点资料1、2004~2006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A、B、C级GPS点。

2、2004~2006年湖南省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I、II、III 等水准点。

3、****市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布设的D级GPS点及II等水准点。

4、****市1:500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布设的E级GPS点及一、二级导线点成果。

以上各级控制成果可作为本次像片控制测量的基础控制成果。

4.2.2地形图资料湖南省测绘局测绘的1:10000地形图可作为设计用图。

4.2.3航摄资料航摄资料由上海航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摄影。

摄区名称为****,摄区代号为1001,摄影于2010年10月~2010年12月,采用POS辅助UCXp数码相机进行数码航空摄影,摄影焦距为100.50mm,为东西向真彩色摄影,像幅约103.86mm×67.86mm,地面分辨率优于20cm;数据格式为*.TIF。

像片航向重叠范围数码部分为70%~80% ,旁向重叠范围数码部分为35%~70%,像片最大旋偏角数码部分为15。

其航线像片结合图见航摄资料“****市航空摄影航线像片接合图”。

航摄资料已通过鉴定,成果合格,可供后续工序使用。

5引用文件1、GB/T 6962-200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2、GB/T 7930-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3、GB/T 7931-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4、GB/T 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5、GB/T 15967-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6、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7、CHT 9008.2-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8、CHT 9008.3-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9、GB/T 17158-2008《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10、GB/T 1831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11、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12、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13、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4、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5、CH/T1018-2009《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与数据认定》16、GB/T 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17、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18、GB/T 20258.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19、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中规定了的技术要求以设计书相应条款为准,设计书中没有规定的则以相应的标准为准。

6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6.1产品规格6.1.1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带),中央子午线为113°08′。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1.2DLG基本等高距1:2000地形图(DLG)基本等高距为2米。

6.2分幅及编号采用标准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cm,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公里数在前,Y坐标公里数在后,小数点前取2位,小数点后取1位,中间连以短线。

例如: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2838000、556000,则该图幅的图号为:38.0-5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