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地理框架数据标准-国家地理空间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截止到2017年6月)

序 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测试要求、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产品化测试,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评价结 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机构、 第三方测试机构、 用户及相关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软件的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评 价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基本 要求、评价体系、评定和服务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评 价。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了以总体均值和总量估计为目标的空间 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规定了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 本模型、实施过程、抽样参数、样本量计算方法、统计算法和 统计推断报告内容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具有空间分布的对象的抽样与统计推 断。 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内容、系统设计、建 库、系统集成、测试、验收、安全保障与运行维护的总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其它各类地理信息 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内容、构 成及要求,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和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和组 织、选取原则和指标、要素和属性内容、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生产、建 库、更新和分发服务。 本部分通过定义用于描述影像和格网数据所必备的框架,扩展 了现有的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提供了有关获取数据测量仪器 的特性、仪器测量过程的几何性质、数字化原始数据的生产过 程等信息。描述了从原始数据派生地理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元 数据, 包括生产过程中测量系统的特性、 处理方法和计算过程。 本部分作为 GB/T 30170-2013 的扩展部分,规定了用参数值或 函数描述空间参照的概念模式。它采用 GB/T 30170-2013 的模 式,将一个以坐标表示的位置与一个参数值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CRS),该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可 以扩展到包含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和标 记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生产、 质量控制、分发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生产、质量控制、分发和 使用。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技术文档 504 存储与归档 505 地理信息 地质与矿产 609
一致性测试 107
数据更新 207
方 法 404
说 明 : 本 地 理 信 息 标 准 体 系 框 架 共 列 入 7大 类 44小 类 标 准 , 其 中 数 据 资 源 类 , 环 境 与 工 具 类 、 管 理 类 标 准 和 应 用 服 务 类 标 准 相 互 关 联 , 并 且 依 赖 通 用 类 标 准 ; 专 业 类 标 准 是 以 上 述 5类 标 准 为 基 础 , 面 向 专 业 应 用 的 地 理 信 息 标 准 ; 专 项 类 标 准 是 以 上 述 6类 标 准 为 基 础 , 面 向 专 项 应 用 的 地 理信息标准。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 ,不断调整和 完善。 依赖关系 包含关系 关联关系
空间模式 104
设备环境 401
保 密 /安 全 501 质 量 502 测试与检测 503
地理信息 土 地 601 地理信息 水 利 602 地理信息 海 洋 603 地理信息 农 业 604 地理信息 综合交通 605 地理信息 生态与环境 606 地理信息 政区与地名 607 地理信息 公 安 608 地理信息 其他专业 …
附件 1: 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地 理 信 息 标 准 体 系 框 架 相关标准
参考模型 101 数据内容 201 空间基准与参照系 102 数据字典 202 术语 103 数据资源类 200
通 用 类 100
应用服务类 300
环境与工具类 400
管理类 500
专业类 600
专项类 700
元数据 203 服 目 录 204 务 301 信息交换 304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doc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标准XB/T 2008 ——————————————————————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编制说明****-**-**发布****-**-**实施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发布一、任务来源和意义整合改造现有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是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相关标准研制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改造的基础。
针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应用需求,在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中,需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地理要素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反映和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而实现对象化逻辑表达。
为保证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全面展开,在现有国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实际需求,编制《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为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并给出实体代码,对于指导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本标准编制过程既考虑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也考虑了未来地理框架要素的应用需求。
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并规定了对要素实体编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程序。
因此本标准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同一性。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包括: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ISO 19101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7027 -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 917-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 917-2009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JT/T 307.1-1997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TB1945-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50000 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50000 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三、制定过程1.1收集分析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起草组在工作初期,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可以进行对象化的实体类型,并对说明和描述相关实体编码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国内外标准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合信息库建设的应用需求,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框架要素的实体编码规则的编写,并给出了道路、铁路、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实体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大类
中类
小类
子类
数据内容
5.1 概述
2、类型组合 各类用户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 容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数据内容
5.1 概述
3、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描述性信息 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数据内容
5.1 概述
4.2 高程系统
2、独立高程系 依据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独立高程基 准形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亦可以成为标准数据。 《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管理办法》 (国测法字[2006]5号)
数学基础
4.2 高程系统
3、深度基准 海洋深度测量和海图上图载水深的基本依据。 海区从 1956 年起采用理论最低潮面(即理论深度基准 面)作为深度基准。 内河、湖泊采用最低水位、平均低水位或设计水位作 为深度基准。
深度基准
• 特大潮低潮面
• 寻常大潮低潮面 • 略最低低潮面 • 理论最低潮面 《海道测量规范》 (GB12327-90)
数学基础
4.3 比例尺
1、比例尺 地图是依一定的比例关系,将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 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表示出来 图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 信息化时代,“地图”多以数据或数据库的形式出现, 仍然需要用比例尺来表示其几何精度和精细程度。
地图投影主要解决如何把地球曲面信息展布到二维平面
空间尺度规定在多大的详尽程度研究空间信息
数学基础
4.1 平面坐标系
1、统一坐标系 国家统一测绘基准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第八条,九条
数学基础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形成数字信息服务的产业化模式为目标,通过对各种不同技术手段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存贮,建成多种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建立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为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各部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它是一个面向全社会各类用户、应用面最广的公益型地理信息系统。
是一个实用化的、长期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实体。
是我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NSDI)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网络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全国范围多种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础地理信息,包括栅格地图数据库、矢量地形要素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和正射影像数据库等。
国家测绘局 1994年建成了全国1:100万地形数据库(注:含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 1:400万地形数据库等;1998年完成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名数据库建设;1999年建设七大江河重点防范区1:1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和正射影像数据库;2000年建成全国1:5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2002年建成全国1: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并更新了全国1:100万和1:25万地形数据库;2003年建成1:5万地名数据库、土地覆盖数据库、 TM卫星影像数据库。
现正在建立全国1:5万矢量要素数据库、正射影像数据库等。
各省正在建立本辖区1:1万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等,并正在进行省、市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一、地形数据库地形数据库是空间型的 GIS数据库。
它是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各类要素包括水系、境界、交通、居民地、地形、植被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层、按照标准分类编码,对各要素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及相互间空间关系等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建成的数据库。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类说明

专业类
地理信息 土地 地理信息 水利 地理信息 海洋 地理信息 农业
600 以上述 5 类标准为基础,面向专业应用的地理信息接口标准。
601 土地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602 水利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603 海洋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604 农业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为统一规范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定义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的概念模式,说明定义一维、二 维和三维坐标参照系,确定描述坐标参照系统的统一要求,同时说明从一个坐标参照系到另一坐 标参照系所需要的信息。如,大地基准、深度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地理点位置的纬度、 102 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线性参照系;基于地理标识符的空间参照;建立地理格网系统和代码 等。为保证各类数据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和交换的空间位置的一致性,提供多源、多尺度地 理空间信息整合的科学、一致、规范的定位框架。 103 地理信息领域的术语及其简短定义。 104 定义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的概念模式和基于这些模式的一套空间操作。 定义描述地理信息时间特性的概念,提供用于定义时间要素属性、要素操作、要素关系和定义地 105 理信息的时间特征的元数据的基础,同时提供时间信息交换。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地理信息的 时间特性,强调有效时间,而不是事务处理(transaction)时间。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形式化的模式语言(UML),作为开发计算机可解译的地理信息模式语言。以 106 便严密地阐述和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互操作服务。 规定测试的框架、概念和方法,定义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的准则和方法。针对标准中各种强制性 107 要求以及可选性要求,测试对象可以是数据、方法、软件产品或服务,有助于与其他相关标准一 致性的检验。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标准信息可视化表达与基础

XXK/Z 407-2011
——————————————————————
信息可视化表达与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图 式图例表达规范
Portrayal and cartographic symbols Specification of geospatial data
2011-04-10 发布
II
XXK/Z
பைடு நூலகம்
407-2011
引
言
本标准包含地理信息图示表达模式和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图式两大部分。 地理信息图示表达部分较为抽象, 它并非直接用于实现, 而是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关于如何 使用这个机制图示表达地理数据集的指南。 这个图示表达机制提供了对整个数据集和特定要素属性值均 有效的一般规则。不同的计算机图形学标准使用不同的属性可视化表达几何单形,比如,一条线可以通 过间隔疏密、宽度、颜色、点画、反走样等加以区分。因此,在本标准中,图示表达的属性也是图示表 达规范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整个要素类以特定的方式(如航海图中的符号)被引用和表达,如果 没有一个图示表达标准,几个符号标准同时存在,某个应用将不得不为每个标准都准备一个接口。依照 本标准,可以使用统一的方式处理本标准支持的符号标准。 基础地理框架数据图式表达部分遵循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中的相关规定。 另外,本标准给出了分省地图投影及参数设置,便于相关单位制作分省地图。
2011-05-10 实施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 发布
XXK/Z
407-2011
目
前 引
次
言 .................................................................................................................................... II 言 ................................................................................................................................... III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空间库建库规范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库建库规范1遥感影像数据库建库规范1.1.1建设方案(一)建设模式遥感影像数据是一种海量、昂贵且时效性强的信息资源,它的获取、更新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它的获取和更新应由指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根据政府部门的实际需求,制订影像采购计划,进行统一获取、处理,并建立相关机制确保为各部门提供共享使用。
采用“市财政统一支付、全市共享使用”的方式,开展遥感影像的获取,并通过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各应用部门提供分发和共享使用,实现“一次投资、重复使用、多方受益”集约化建设模式。
(二)建设内容根据《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以及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相关规定要求,鄂尔多斯市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应满足以下方案:其中,一类地区包括城市建成区、重点规划区(如全市16个工业园区、沿黄河地区等)及旗区主要城镇;二类地区包括城市近郊、旗区主要城镇近郊和人口聚集区;三类地区包括城市远郊、沙漠和草场、林地等。
地区分类的数据比例尺精度为:一类地区影像数据分辨率应优于1m;二类地区影像分辨率应优于5m;三类地区影像分辨率应优于5m。
考虑遥感影像的采集成本,结合鄂尔多斯市基本需求,遥感影像数据库将以航天数据为主、航空数据为辅,以航天、航空相结合的手段,构建立体数据体系,形成一个多尺度(1:500~1:2000、1:2000~1:5000、1:5000~1:10000等)、多类型(光学、光谱、微波、激光雷达等)的数据体系,满足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应用需求。
(三)组织模型遥感影像是一个大对象,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
综合考虑鄂尔多斯市建设需求,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瓦片金字塔组织模型,支持基于文件管理方式、基于文件和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等多种数据管理方式。
图1 瓦片金字塔组织模型(第二层以18度,第三层以9度划分)本方案特点为:1. 满足遥感影像多尺度的特性;2. 具有高效空间数据索引和空间数据查询能力;3. 满足遥感影像数据多源性的要求;4. 满足遥感影像数据库的无缝性;5. 实现海量遥感数据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
项目标准
XB/T 2008——————————————————————
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
编制说明
****-**-** 发布 ****-**-** 实施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发布
一、任务来源和意义
整合改造现有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是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相关标准研制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改造的基础。
针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应用需求,在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中,需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地理要素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反映和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而实现对象化逻辑表达。
为保证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全面展开,在现有国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实际需求,编制《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为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并给出实体代码,对于指导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
本标准编制过程既考虑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也考虑了未来地理框架要素的应用需求。
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并规定了对要素实体编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程序。
因此本标准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同一性。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
ISO 19101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7027 -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 917-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
GB/T 917-2009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JT/T 307.1-1997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TB194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
三、制定过程
1.1收集分析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
起草组在工作初期,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可以进行对象化的实体类型,并对说明和描述相关实体编码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国内外标准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合信息库建设的应用需求,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框架要素的实体编码规则的编写,并给出了道路、铁路、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实体代码。
1.2立足“已有标准”,充分考虑与各行业的一致性
本标准着重立足于各行业的“已有标准”,并充分考虑与各行业的一致性,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对于尚无标准规范的要素实体编码,根据数据整合过程的实际情况,参照相关标准,提出编码方法。
如:道路实体代码参照GB/T 917-2009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919 公路等级代码制定;铁路实体代码参照TB 194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制定;政区实体代码参照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及GB/T10114-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制定;水系实体代码参照全国河流名称代码(标准文本)、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制定。
对于目前尚无编码标准的要素实体代码,如境界,参照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等标准,提出了编码规则,用以标识境界实体信息。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解释
1.1本标准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国际、国内标准一致性程度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编写组参考了相关法律法规资料,本标准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无冲突,与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不协调。
标准研制充分参考相关国际或国家标准。
在参考借鉴的同时,根据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调整;另一方面充分参考借鉴相关国家标准,所制定标准的内容与相关国家标准一致或兼容。
1.2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了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
具体内容包括:
政区实体代码编码规则;
境界实体代码编码规则;
道路实体代码编码规则;
铁路实体代码编码规则;
河流实体代码编码规则;
水库实体代码编码规则;
湖泊实体代码的编码规则;
本标准还包括4个附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抽象测试套件
附录B(资料性附录):道路实体代码
附录C(资料性附录):铁路实体代码
附录D(资料性附录):水系实体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