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第一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截止到2017年6月)

序 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测试要求、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产品化测试,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评价结 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机构、 第三方测试机构、 用户及相关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软件的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评 价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基本 要求、评价体系、评定和服务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评 价。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了以总体均值和总量估计为目标的空间 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规定了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 本模型、实施过程、抽样参数、样本量计算方法、统计算法和 统计推断报告内容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具有空间分布的对象的抽样与统计推 断。 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内容、系统设计、建 库、系统集成、测试、验收、安全保障与运行维护的总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其它各类地理信息 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内容、构 成及要求,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和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和组 织、选取原则和指标、要素和属性内容、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生产、建 库、更新和分发服务。 本部分通过定义用于描述影像和格网数据所必备的框架,扩展 了现有的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提供了有关获取数据测量仪器 的特性、仪器测量过程的几何性质、数字化原始数据的生产过 程等信息。描述了从原始数据派生地理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元 数据, 包括生产过程中测量系统的特性、 处理方法和计算过程。 本部分作为 GB/T 30170-2013 的扩展部分,规定了用参数值或 函数描述空间参照的概念模式。它采用 GB/T 30170-2013 的模 式,将一个以坐标表示的位置与一个参数值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CRS),该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可 以扩展到包含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和标 记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生产、 质量控制、分发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生产、质量控制、分发和 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第1章 GIS概论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12
(3)功能性(目的性):系统具有特定功能,为特 定目标服务。
(4)环境适应性:其他外部元素构成系统的环境, 系统与环境要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 统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功能。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地球就是一个既有序又复杂 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在地球表层,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地形等各地理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 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空间体系称为地理系统,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体系。
23
2. GIS与地图学及电子地图 GIS实际是地图的一个延续,可以认为用地理信息系统扩展
地图工作的内容。 GIS脱胎于地图,并成为地图信息的又一种新的载体形式,
地图是GIS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地图学理论与方法对GIS 有重要的影响。 地图强调的是基于可视化理论对数据进行符号化表达,而 GIS则注重于信息分析,通过地理数据的加工处理而获得空 间分布规律;地图也具有一定的图示空间分析功能,但它 的定量分析主要局限于比例尺量测距离和用求积仪量测面 积。一旦印刷成图,地图便成为自成体系的模拟化信息表 达显示,所包含的信息很难与其他信息相结合,它对信息 是一种静态的表达。而GIS在专业化地学分析模型支持下, 其空间分析功能要比纸质地图强大,通过特定的计算机程 序(接口)它可以方便地与其他数据集成,并对信息实现 多维动态表达。通过GIS图层的操作可及时生成新的信息。
数据获取与更新数据源空间数据的采集与数据库网络计算机硬件数据与信息传播数据处理储存数据库信息提取与分析gis互操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webgis技术等精选pptgisgis发展趋势发展趋势11gisgis理论发展需求理论发展需求图形与属性结合图形与属性结合gisgis与与rsrs的结合的结合gisgis与与gpsgps的结合的结合gisgis与与eses集成专家系统集成专家系统的结合的结合精选pptgisgis发展趋势发展趋势1111gisgis理论发展需求理论发展需求图形与属性结合图形与属性结合gisgis与与rsrs的结合的结合gisgis与与gpsgps的结合的结合gisgis与与eses的结合的结合精选pptgisgis发展趋势发展趋势2222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gisgis的工程设计理论与实现方法的工程设计理论与实现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即gis )——一门集计算机科学、 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 运用系 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 、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2.栅格——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 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 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 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 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 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 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因此, 栅格结构是以规则 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特点:属性明显, 定位隐含, 即数据直接记录属性本身, 而所在的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即定位是根据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得到的,在栅格结构中,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线状地物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每个栅格单元最 多只有两个相邻单元在线上;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表示,每个 栅格单元可有多于两个的相邻单元同属一个区域。
3.矢量——它假定地理空间是连续,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 多边形等地理实体, 坐标空间设为连续, 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对于点实体, 矢量结构中只记录其在特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和属性代码;对于线实体, 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多边形是指边界完全闭合的空间区域,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
4. “拓扑”(t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 “形状的研究”。
拓扑学是 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拓扑属性(拓扑属 性: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非拓扑属性:两点之间的距离, 弧段的长度, 区域的周长、面积) 。
地理信息标准

地理信息标准摘要:一、地理信息标准的概念与重要性1.地理信息定义2.地理信息标准的作用3.国际与我国地理信息标准的发展现状二、地理信息标准的主要内容1.数据标准a.数据格式b.数据分类与编码c.数据质量2.服务标准a.服务接口b.服务内容c.服务质量3.安全与隐私标准a.数据安全b.隐私保护三、地理信息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1.智慧城市建设2.自然资源管理3.交通运输规划4.环境保护四、我国地理信息标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政策支持与法规建设2.技术创新与国际化3.跨部门协同与产业链整合4.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保护正文:地理信息标准是指针对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及安全等方面的规范和准则。
这些标准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地理信息标准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地理信息标准的概念与重要性地理信息是指描述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具有空间特征的数据和信息。
地理信息标准是保证地理信息数据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有助于实现地理信息的规范化、集成化和互操作性。
同时,地理信息标准对于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各国也纷纷制定相应的地理信息标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已经初步建立了我国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二、地理信息标准的主要内容地理信息标准主要包括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和安全与隐私标准。
数据标准涉及数据格式、分类与编码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服务标准涵盖服务接口、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安全与隐私标准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这些标准为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三、地理信息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地理信息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交通运输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标准有助于实现城市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标准有助于规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构建思考

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构建思考■ 吴 桐 黄 琛 严竞新 段怡红(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摘 要:在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统一的自然资源标准体系的保障支撑,自然资源各相关业务涉及的标准体系、标准内容需要有效整合。
本文通过对自然资源部现有国土、海洋、测绘、地理信息4个标准体系的研究分析,形成对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构建的有关思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国土,海洋,测绘,地理信息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3.015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tandard System WU Tong HUANG Chen YAN Jing-xin DUAN Yi-hong(Institute of Surveying Standardization, MNR)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in-depth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fulfills two unified responsibilities including coordinating the management of landscapes, forests, lakes and grasses. To achieve this goal, a unified natural resource standard system need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the standard system and standard content need to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four standard systems on land, oce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matics in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forms the relevant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n natural resources.Keywords: natural resources, standard system, land, oce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matics学术研讨1 引 言根据三定方案,自然资源部统一管理国土、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自然资源相关业务的标准化工作。
地理信息标准规范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是一项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可支持建立区域综合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素目录,用以实现不同专业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建库、存储以及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
《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 25528-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31: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duct specifications》,定义和描述了数据产品规范的通用结构和内容,规定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数据产品规范范围、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内容和结构、参照系、数据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维护、图示表达、数据产品交付等内容、要求,并通过UML模型表示相应的数据定义。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用于指导数据产品规范的编制。
《地理信息服务》(GB/T 25530-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19:2005《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标识和定义了用于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体系结构模式,并定义了该体系结构模式与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模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分类及地理信息服务的一系列实例,描述了如何创建与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
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从平台无关和平台相关两种角度,为选择与规范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指南,为开发者提供了软件开发框架。
《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B/T 25597-2010)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28:2005(E)《Geographic information-Web map server interface》,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GetCapabilities)、获取地图(GetMap)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GetFeatureInfo)等操作,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
地理信息系统 第九章

WebGIS的网络模式
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首先是网络建设,网 络在整个GIS项目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GIS应用与常规事务处理有很大不同,突出 表现在巨大的数据量、复杂的处理方式、 空间的分布性,以及对安全容错机制的要 求上 ,网络设计必须满足:
WebGIS的网络模式
网络性能高,传输速率快 GIS处理对象以图形图像为主,数据量大,非常规 类型。当用户较多时,网络传输繁重,容易造成 网络阻塞,因而要求有足够带宽和灵活的传送技 术。 Client/Server、Intranet结构 分布式数据处理GIS系统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群体, 通过网络将地理上分散、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 算机系统互联,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 工作。支持空间分布性、联机事务处理、多用户 并发操作,是GIS网络基本特征。
属性
C o m G IS 控 件 ( A c tiv e X 服 务 器 )
方法
集成开发环境 ( A c tiv e X 容 器 ) 与 其 他 COM 组 件
事件
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这一科学畅想是由美国副总统戈尔 提出的。他于1998年1月3日在美国加利福 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数字地球:认识21 世纪的星球的方式》的讲演。他认为,应 构建一个数字地球,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 一种重要的信息“货源”。 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技项目或技术目 标,而是一项整体性的、导向性的战略思 想。
使分布式的多数据源的数据管理和合成更 易于实现。 平台独立性。 操作时,与服务器类型和操 作系统无关,与GIS软件无关。 大规模降低系统成本和减少重复劳动。客 户端不需要配备昂贵的专业GIS软件 ,数据 得到共享。 操作简单。
组件式GIS (ComGIS)
GIS技术的发展,在软件模式上经历了功能模块、 包式软件、核心式软件,从而发展到ComGIS和 WebGIS的过程。 组件式软件是新一代GIS的重要基础, ComGIS是面 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在GIS软件开发中的应 用。 COM是组件式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 的英文缩写,是OLE(Object Linking & Embedding)和ActiveX共同的基础。COM不是一 种面向对象的语言,而是一种二进制标准。COM 所建立的是一个软件模块与另一个软件模块之间 的链接,当这种链接建立之后,模块之间就可以 通过称之为“接口”的机制来进行通信 。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第一版)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第一版)二O O八年十二月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人文信息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地理信息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地理信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2006年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2007年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体系框架》,在这两个文件的基础上,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 1 -一、意义和作用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是为适应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协调、交流与集成;优化地理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范地理信息服务和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共享共建和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编制和发布“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有序性。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前提,也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为地理信息产业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为地理信息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合格评定、产品检验和质量体系认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依据;为跨部门的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和协调提供指导。
- 2 -二、目标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技术领域,“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面向表示四维时空信息,涉及的学科和行业多,采用的技术新、应用面广。
本标准体系定义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和结构;理清标准间的层次及相互关系;解决共性标准和个性标准的隶属和包容的关系;规范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分析、访问和表达;描述实现以数字或电子形式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和不同空间位置之间的数据交流的方法、过程和服务;避免标准间的矛盾和交叉、遗漏和重复;推动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地理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有利于克服地理信息标准编制的盲目性、随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第一版)
二O O八年十二月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人文信息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地理信息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地理信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2006年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2007年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体系框架》,在这两个文件的基础上,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 1 -
一、意义和作用
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是为适应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协调、交流与集成;优化地理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范地理信息服务和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共享共建和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编制和发布“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有序性。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前提,也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为地理信息产业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为地理信息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合格评定、产品检验和质量体系认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依据;为跨部门的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和协调提供指导。
- 2 -
二、目标
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技术领域,“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面向表示四维时空信息,涉及的学科和行业多,采用的技术新、应用面广。
本标准体系定义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和结构;理清标准间的层次及相互关系;解决共性标准和个性标准的隶属和包容的关系;规范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分析、访问和表达;描述实现以数字或电子形式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和不同空间位置之间的数据交流的方法、过程和服务;避免标准间的矛盾和交叉、遗漏和重复;推动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地理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有利于克服地理信息标准编制的盲目性、随机性。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是针对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上位置相关的目标或现象,制定一套结构化的系列标准。
本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包括现有的和预计编制的国家级地理信息标准,与相关标准相联
- 3 -
系,形成具有系统性、适用性、可扩展的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本标准体系将成为指导今后地理信息标准化发展的蓝图,作为地理信息标准化计划与管理的依据,可供各行业、各部门制定与地理信息相关标准时参考和引用。
三、主要依据
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要求,同时遵循以下文件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年4月;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文件);
- 4 -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11个部门联合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1] 53号文件);
4、《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国家测绘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件(国测国字[2006]44号文件);
5、《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件SAC/TC 230(2007)7号文;
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6-1991。
四、编制原则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编制,按照GB/T 13016-1991中的有关规定,注重标准体系的
- 5 -
科学性和结构化,面对高新信息技术发展对地理信息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兼顾与现行信息化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相互衔接,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
力求将近期地理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所需的标准列清,力求做到不遗漏。
并将其分门别类地纳入相应的类别中,使这些标准协调一致、互相配套,构成一个整体,避免重复和转换,节省资源。
通过标准体系表,能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标准及其当前所处的状况,注重与现行标准的相互衔接。
2、先进性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中所列标准,不但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还对信息化发展有所预见。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采用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保持地理信息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为实现地方、行业、全国以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兼容奠定基础。
- 6 -
3、系统性
恰当地将不同适用范围的标准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系统性;按标准的功用和内容进行分类,做到层次合理、结构分明。
4、适用性
既注重标准体系分类的科学、合理性,又面向需求,有的放矢。
5、可扩展性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的推进而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五、“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说明
- 7 -
本标准体系是为了实现地理信息标准化的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的、由标准组成的有机整体。
为便于阐明跨平台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服务,本标准体系中引用概念模式语言,为开发计算机可解译的地理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便利。
为方便不同用户、不同目的采用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引入了专用标准的概念,可根据需要采用一个或多个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对其组合或裁切,编制满足专门需要的专用标准。
为保持“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现势性,采用发布地理信息标准指南的方式,反映对标准提出的新需求。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由通用类、数据资源类、应用服务类、环境与工具类、管理类、专业类和专项类共7大类、44小类和其他相关标准组成。
从标准性质上分为三个层次,前五类标准为地理信息基础类(第一层)标准,支持专业类(第二层)和专项类(第三层)标准。
与地理信息相关的专业类标准,是面向各专业领域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对地理信息基础类标准进行扩展和裁减,形成专
- 8 -
业用标准。
地理信息专项标准是面向各类与地理信息相关专项工程的需要,对基础类和专业类标准进行扩展和裁减,形成专项用标准。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表中列出了211个标准(不含相关标准),其中通用类标准31个,占14.7%;数据资源类83个,占39.3%;应用服务类55个, 占26.1%;环境与工具类11个,占5.2%;管理类24个,占11.4%。
专业类2个(仅以公安专业标准为例);专项类标准5个(仅以电子政务为例)。
其中已有和制修订中的标准103个,占48.8%;待制定标准108个,占51.2%。
其中采用国际标准42个,国际标准转化率为73.7%。
本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仅列出了被地理信息标准直接采用或关系密切的国家标准,没有详细列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但这些标准都应参照执行。
- 9 -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表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