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标准体系》(2017修订版)

合集下载

测绘标准体系大全2014-12-18

测绘标准体系大全2014-12-18

备注
CH 1016-2008
GB 20263―2006 CH/T 1014-2006
CH/T 1030-2012 GBT 19000-2008 GBT 19001-2008
找测绘规范请上中测事务
为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实施,以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归档管理、认证管理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标准小类 标准预计 标准小类名称 标准小类范围 标准序号 编号 数量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01.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501.2 规定在进行测绘技术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规范 501.3 设计、技术总结以及 测绘工程监理技术规范 501.4 基础地理信息成果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501.5 项目管理 (产品)生产、处理 501 9 测绘设备安全规范 501.6 、存储与备份等过程 测绘成果安全规范 501.7 中的技术管理要求与 测绘项目文档编制规范 501.8 措施。 测绘设备管理规范 501.9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备份规范 502.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运行维护规范 502.2 测绘成果安全处理技术规范(系列) 502.3 测绘成果编目与标识规范 502.4 规定在测绘成果管理 502 成果管理 8 测绘成果保管规范 502.5 的技术要求与措施。 数字测绘成果存储规范 502.6 测绘成果汇交技术规范 502.7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502.8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规定测绘生产和基础 503.1 地理信息成果(产 测绘资料文档归档技术要求 503.2 归档管理 品)生产、处理、服 503 4 测绘数据成果归档技术要求 503.3 务、存储与备份等过 基础测绘项目文件归档技术规定 503.4 程中的技术文档的整 …… 理、归档、上交等应 504.1 质量体系认定 规定认定、认证的基 测绘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504.2 本条件、方法、过 认证管理 程,认证者的条件, 504 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软件认定规范(系列) 504.3 认证测试内容,认证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认定规范(系列) 504.4 结果等。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测试规范(系列) 504.5 ……

测绘标准体系

测绘标准体系

测绘标准体系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测绘标准体系国家测绘局前言《测绘标准体系》是按照《测绘标准化工作“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为指导和统筹测绘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强测绘标准的计划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测绘标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在已发布的《测绘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结合测绘标准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国家测绘局组织编制了结构化、系统化和可扩充的《测绘标准体系》。

它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测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文件,今后对测绘标准项目提案的提出与受理、立项审批及标准审查等,将主要依据本标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执行。

《测绘标准体系》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需求出发,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下标准的构成为主体,兼顾传统测绘技术对标准的现实需要,从信息流、测绘工程物理流程等多个视角对测绘标准的组成进行描述和构建。

本标准体系共列入“定义与描述”、“获取与处理”、“检验与测试”、“成果与服务”、“管理”等5大类32小类标准,每一个小类中包含若干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总计由约350余项标准构成。

5大类标准之间相互关联,各大类中的小类之间以及小类中的标准之间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覆盖整个测绘领域的测绘标准体系。

本标准体系中描述了5大类32小类标准约束与应用的范围,提出了各类标准的预计数量,并在各标准小类下,综合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对未来发展需求的预测,以标准化对象和各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主要依据,提出了具体标准的推荐名称。

本标准体系中根据《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61-91)对各标准大类、小类和具体标准进行了统一编号,其中所列标准的编号为本标准体系发布时已发布实施的标准的编号(含标准发布实施年代);未列标准编号的标准为正在制定、修订的标准,或未来需要制定的标准。

体系中测绘标准的“相关标准”,由与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相关的地理信息标准、信息技术类、专业信息类、标准化管理类和质量管理类等基础性、通用性及专业技术标准构成,按国家相应的规定编制计划、审批、编号、发布、归口和管理,本体系仅描述了这部分标准的范围,不再列出具体的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根据GB/TI9001- idtISO9001:标准的要求,我们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我们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应用,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我们正确管理、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以使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并得到持续改进。

我们的质量方针是“质量至上、信誉第一、科学管理、创立精品”,我们的质量目标是测绘产品合格率100%、年创造1-2项市级产品和顾客投诉为0.我们建立并实施了《测绘控制程序》,对数据收集、数据编辑、数据应用、数据比较、偏差分析、数据制图等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测绘按计划优质完成。

在测绘工作实施前,由经理任命测绘专业负责人,测绘专业负责人根据编制的测绘组织计划,确定测绘人员组成、职能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以确保测绘工作有序进行。

我们还建立了测绘质量管理机构,设立测绘技术质量负责人。

每件测绘产品先由该测绘产品测绘人自检,自检合格后,报测绘专业负责人校对,最后报测绘质量负责人审核、审定,签署产品输出文件,经过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测绘产品质量。

质量检验机构情况我们建立了质量管理机构,根据上级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贯彻XXX《测绘资质分级标准》。

我们的质检机构由领导进行全面管理,对质量过程进行专职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外业技术部门由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合格后送交上级管理部门。

内业技术部门由负责管理监督,检查合格后送交上级管理部门。

质检办负责各部门递交的各种资料的检查、审定、考核,检查合格后送交上级管理部门。

我们的具体职责划分包括执行国家有关测绘质量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测绘主管部门有关测绘产品质量的文件、指示等。

我们制定了测绘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相应的测绘规范、标准等。

我们监督测绘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确保测绘成果成图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我们对本部门及测绘项目的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

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

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发表时间:2019-07-30T09:22:2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樊艳丽[导读] 摘要:地理信息数据在各行各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促进不同行业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资质单位测绘生产管理3个方面,阐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标准的作用和方法。

身份证号码:14272519880526XXXX摘要:地理信息数据在各行各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促进不同行业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资质单位测绘生产管理3个方面,阐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标准的作用和方法。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标准;行业标准;关联1.测绘行业标准是生产高质量地理信息成果的关键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和结果规定共同的规则和特性,是科技和经验的综合成果,标准的出台是经过提供方、使用方和监管方共同协商,由权威的公正机构批准、发布,是从业者共同遵循的条款。

1.1测绘生产需要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是设计、规划和社会管理的基础资料,统一性、兼容性是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能在各行业共建共享的前提,也是地理信息数据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要用统一的标准生产成果。

为提高测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适时印发了《测绘标准体系(2017修订版)》,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其项目设立、技术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检查等各个环节都有成体系的标准,都要按规范、规程、规定、图式等标准操作和完成。

也正是这一系列的标准使得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可以高效地完成全国1∶5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等覆盖全国的大型测绘项目。

标准是众多相关部门协调一致的结果,标准设定的一些重要参数,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和理论有效结合。

测绘标准体系(2020年统计)

测绘标准体系(2020年统计)

国家测绘地 理信息局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
国家测绘地 理信息局
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范
浙江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
城镇建成区调查技术规范
浙江省市场 监督管理局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入库规范
浙江省市场 监督管理局
1∶500 1∶1000 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浙江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
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
浙江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
CH/T 1015.3-2007
CH/T 1015.4-2007 CH 1016-2008 CH/T 1017-2008 CH/T 1018-2009 CH/T 1019-2010 CH/T 1020-2010 CH/T 1021-2010 CH/T 1022-2010
CH/T 1023-2011
CH/T 1024-2011
CH/T 4006-1998 CH/T 4011-1999 CH/T 4014-1999 CH/T 4015-2001 CH/T 5004-2014 CH/T 7001-1999 CH 8017-1999 CH/T 8020-2009 CH/T 8021-2010 CH/T 8024-2011 CH/Z 9002-2007 CH/T 9007-2010 CH/T 9008.1-2010 CH/T 9008.2-2010 CH/T 9009.2-2010 CH/T 9009.3-2010 CH/T 9009.4-2010 CH/Z 9011-2011 CH/T 9012-2011 CH/T 9013-2012 CH/T 9014-2012 CH/T 9015-2012 CH/T 9016-2012 CH/T 9017-2012 DB33/T 2106-2018 DB33/T 2151-2018 DB33/T 2156-2018 DB33/T 552-2014 DB33/T 934-2014

测绘标准体系2017

测绘标准体系2017

测绘标准体系2017测绘标准体系是指在测绘工作中,为了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测绘事业的发展,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绘标准体系的构成测绘标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测绘法律法规:包括《测绘法》、《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是测绘工作的基本依据。

2.测绘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是测绘工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3.测绘规范:包括测绘产品规范、测绘数据规范、测绘工程规范等,是测绘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4.测绘管理制度:包括测绘质量管理制度、测绘安全管理制度、测绘信息管理制度等,是测绘工作中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

测绘标准体系的作用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测绘事业的发展,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和效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规范测绘工作: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规范测绘工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2.提高测绘数据质量: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和效益,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促进测绘技术创新: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进测绘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测绘事业的不断进步。

4.提高测绘服务水平: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测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测绘服务。

测绘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测绘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测绘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标准体系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测绘标准体系也将趋向国际化,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测绘数据的国际化水平。

2.标准体系的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标准体系也将趋向数字化,实现标准的数字化管理和应用。

3.标准体系的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标准体系也将趋向智能化,实现标准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材(完整资料)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材(完整资料)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材(完整资料).doc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认定标准河南省测绘单位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认定:1.法人代表应担任测绘技术质量管理负责人,并接受测绘业务的技术培训和证书考核。

(得分:10分)2.确定一名测绘技术质量管理负责人。

(得分:5分)3.乙级测绘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丙、丁级测绘单位应设立专职技术质量检验人员。

(得分:25分)4.对职工进行测绘技术质量教育和培训,并要求测绘技术工人持有测绘职业资格证书。

(得分:5分)5.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

(得分:5分)6.实行技术质量负责人责任制度。

(得分:10分)7.实行技术质量检验机构(人员)责任制度。

(得分:5分)本通知旨在加强测绘技术质量管理,提高测绘技术水平,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为此,我们建立了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技术质量负责人责任制度、技术质量检验机构(人员)责任制度、作业人员责任制度、生产组织准备质量管理制度、生产作业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产品使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奖惩制度。

同时,我们还按规定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使用和保管,并有计划对职工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教育,按要求持证上岗。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测绘产品的质量,并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Tasks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amXXX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The following tasks are essential to achieving this goal:1.Develop a quality management plan based on the team's work plan.2.Assist and guide in the drafting of us maps。

and exercise the right to veto the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and preliminary acceptance.3.Participate in all XXX.4.XXX.5.Check and report on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surveying instruments。

(整理)测绘标准体系

(整理)测绘标准体系
第4部分:1:2500001:500 000 1:1000000地形图图式
GB/T
GB/T 20257.1-2007
GB/T 20257.2-2006
GB/T 20257.3-2006
GB/T 20257.4-2007
105.2
省、地、县地图图式
CH/T
CH/T 4004-1993
105.3
地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
205
12
205.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
GB/T
GB/T 14268-2008
205.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GB/T 12343.1-2008
205.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9294-2003
202.5
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技术规定
GB/T
制定中
202.6
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2部分: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技术规定
GB/T
制定中
202.7
惯导与差分定位技术(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GB/T
制定中
202.8
基础地理信息激光成像及数据处理
GB/T
GB/T 12343.2-2008
205.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1:500 000、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修订中
205.5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4部分:1:5 000、1:1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标准体系(2017修订版)二零一七年九月- 1 -目次前言.......................................................3一、测绘标准体系主要变化.....................................5二、测绘标准体系框架与说明...................................6 (一)目的作用..............................................6 (二)构建方法...............................................7 (三)测绘标准体系框架.......................................8 (四)测绘标准体系框架说明.................................12 三、测绘标准体系表..........................................19- 2 -前言《测绘标准体系(2017修订版)》(以下简称本体系)按照《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根据测绘事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在2009版《测绘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形成。

本体系明确了当前测绘领域国家、行业标准的内容构成,为信息化测绘生产、管理与服务提供全面的标准支撑,满足测绘作为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对标准化的需要。

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是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细化补充,应在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规定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宜涉及、无法统一和适宜在其领域内规定的具体标准化内容,并与国家、行业标准衔接配套。

本体系作为测绘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对强化测绘标准计划与管理,统筹和指导测绘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高测绘标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体系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测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文件,今后对测绘标准项目提案的提出与受理、立项审批及标准审查等,将主要依据本标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执行。

本体系由测绘标准体系框架和测绘标准体系表构成,并从信息化测绘技术、事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保障需求出发,兼顾现行测绘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情况,以测绘标准化对象为主体,按信息、技术和工程等多个视角对测绘标准进行分类和架构,共包含“定义与描述”、“获取与处理”、“成果”、“应用服务”、“检验与测试”和“管理”共6大类36小类标准,每一个小类标准包含若干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6大类标准之间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覆盖整个测绘领域的结构化、系统性和可扩展的标准体系。

- 3 -本体系描述了6大类36小类标准约束与应用范围,并在各小类标准下根据当前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以标准化对象和各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主要依据,提出了除目前已发布和正在制定标准之外需制定标准的方向。

本体系根据GB/T 13016《标准体系编制原则和要求》对各标准大类、小类和具体标准进行了统一编号。

本体系具备动态性和可扩充性,将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 4 -一、测绘标准体系主要变化本体系与2009版《测绘标准体系》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一)对测绘标准体系框架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归纳说明。

(二)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所涉及内容梳理标准分类。

对测绘标准化对象的分类进行了说明,介绍标准体系中标准类划分和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所采用的视角。

(三)对测绘标准体系框架的结构与分层,各层内容与共性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描述。

(四)测绘标准体系框架在继承2009版《测绘标准体系》基础上,根据当前测绘标准化现状、信息时代技术发展、测绘事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保障需求对标准大类、小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由原来的5大类32小类修订为6大类36小类标准,具体变化如下:1.将原“成果与服务”大类拆解为“成果”、“应用服务”两个大类;2.在原“定义与描述”大类中增加“元数据”小类;3.在原获取与处理大类中将“航空航天摄影、摄影测量和遥感测绘”小类合并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小类,将“地籍测绘”改为“不动产测绘”,将“数据库建设”小类改为“数据库”小类并归入成果大类,删去了原“其它”小类;4.新设的“成果”大类进一步划分为“遥感数据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基础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公众版测绘成果、数据库、其他成果”7小类;5.新设的“应用服务”大类进一步划分为“导航与位置服务、应急测绘- 5 -服务、地理国情监测、智慧/数字城市、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其他应用服务”6小类;6.“检验与测试”大类由原来“质量元素、成果与产品检验、一致性测试、仪器检验、软硬件与环境测试”的小类划分体系重新修订为“成果检验、仪器检验、系统与软件测试、检验环境”小类;7.“管理”大类中删除了原“认证管理”小类,增加了“安全管理”小类,并将原“归档管理”小类改为“文档管理”小类。

(五)对标准体系表进行了修订,补充了近年来新制定的标准,修改了修订标准的标准编号等信息,删除了已废止或被代替的标准。

(六)标准体系表中增加“标准状态”栏,说明标准处于“已发布”、“制定中”或“待制定”状态。

其中“已发布”、“制定中”状态的标准注明名称和等级,“待制定”状态的标准仅列出标准化方向或标准类,未列出具体标准名。

(七)为指明测绘标准适用性、方便测绘单位应用,在标准体系表中增加“标准主要应用领域”栏。

同时将测绘标准应用分为“基础测绘(简称“JCCH”)、新型基础测绘(简称“XJCH”)、航空航天遥感测绘(简称“HYCH”)、导航与位置服务(简称“DHFW”)、应急测绘(简称“YJCH”)、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简称“QQJS”)、地理国情监测(简称“DLGQ”)、智慧/数字城市(简称“ZHCS”)、其他应用服务(简称“QTFW”)9个应用领域,说明“已发布”、“制定中”和“待制定”标准所适用的领域。

二、测绘标准体系框架与说明(一)目的作用测绘标准体系框架基于一定视角描述测绘标准体系的组成要素和层次结构关系,从宏观角度反映测绘领域标准化范围,确定测绘标准对象、- 6 -内容和架构,说明测绘领域内标准对象结构、分类体系与关系,使测绘领域内的标准科学、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测绘标准体系框架既是测绘领域内标准关系的描述,也是测绘标准体系的概括,对测绘标准化工作具有普遍约束和指导作用。

测绘标准体系框架对于指导、组织和协调测绘标准化工作,进行测绘标准化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二)构建方法测绘标准化对象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在标准化对象分解和标准体系框架结构描述中基于结构化思想,按照系统化、模块化、动态化理念要求,明确测绘领域内各标准化对象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下一层更具体的任务。

测绘标准体系框架构建从信息、工程、企业、计算、技术等五个视角,按照各标准化对象所适应的视角进行划分,具体包括:1.信息视角。

基于信息需求、信息语义和信息处理过程,关注信息概念架构,即模型化。

本体系框架按信息视角划分和构建了第一层标准大类。

同时,定义与描述、成果大类也按信息视角划分和构建下一层标准小类;2.工程视角。

基于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关注一个体系如何分配信息到组件上,怎么实现。

本体系框架第一层标准大类划分和构建时局部采用了工程视角;3.企业视角。

基于工作目的、范围和政策,描述体系及功能实现所涉及问题。

本体系框架中应用服务类、检验与测试、管理大类标准按企业视角划分和构建下一层标准小类。

同时,获取与处理类部分小类采用企业视角划分;4.计算视角。

基于功能的分解,关注信息的组件、接口与交互规则- 7 -描述。

本体系框架应用服务大类标准划分和构建下一层标准小类时参考了计算视角;5.技术视角。

基于技术实现,关注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中所需技术和软、硬件组成。

本体系框架获取与处理标准大类主要按技术视角划分和构建了下一层标准小类。

(三)测绘标准体系框架测绘标准体系框架采用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结合测绘生产、管理、应用服务和技术方法对标准化的需求,对测绘事业所涉及的标准化对象进行抽象、归纳、划分与构建。

测绘标准体系框架由两层构成,各层所描述标准化对象按照明确视角划分,内容由标准化需求、分类方法与范围确定。

测绘标准体系框架中的“相关标准”由与测绘相关的地理信息类、信息技术类、专业信息类、标准化管理类和质量管理类等基础、通用性标准及专业技术类标准构成。

由于这部分标准的编制、审批、编号、发布、归口和管理等工作在相应行业,本体系仅描述了这部分标准对象,不再列出具体的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

“工程测量”类标准除国家标准外还包括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根据其特殊需要制定的面向专用测绘的行业标准,本体系列出部分具体标准的名称和编号。

测绘标准体系框架第一层面向测绘业务活动,包含测绘领域生产、技术、成果、服务和管理等各方面。

该层以信息视角为主,并局部采用工程视角对测绘标准进行描述、划分和构建,包含信息定义与描述、获取与处理、成果、应用服务等从信息产生到服务过程所涉及的标准化对象,以及实现这个过程所需的相关检验与测试和管理类共6大类标准。

第一层划分所形成的标准大类完整描述了测绘标准化领域,覆盖了整个测绘活动过- 8 -程,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测绘标准体系框架第一层各大类标准的作用和特征如下:1.定义与描述大类标准为测绘提供基础性、公共性描述,确保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一致理解,促进信息融合、共享和使用。

该大类标准可以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获取与处理大类标准为满足特定要求,对测绘生产所采用技术方法、途径等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规范统一,以满足连续、重复使用要求的通用性标准。

该大类标准规定测绘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参数和程序,支撑测绘成果按技术规范高效生产,可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和依据;3.成果类标准是测绘成果生产、使用和维护中需遵守技术准则、要求方面的专用标准。

该类标准描述测绘成果的结构、规格、质量等技术指标,以保证测绘成果的规范性;4.应用服务类标准是测绘应用服务对象定义与描述、技术要求与流程、成果内容与指标、服务运行等方面进行规范的专用标准。

该类标准为测绘应用服务提供支撑;5.检验与测试类标准为验证测绘生产、成果和应用服务是否满足确定准则,对成果、仪器设备、软件和环境进行检查和验收的通用或专用标准。

检验与测试类标准提供质量要求、检测内容与方法、质量评定等;6.管理类标准是为保障测绘工作的协调运行和顺利实施,以测绘管理领域共性因素为对象所制定的通用标准。

管理类标准提供测绘项目、成果、文档和安全方面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是测绘生产、管理和维护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