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历届总统推行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美国二战后历届总统对内外改革政策

美国二战后历届总统对内外改革政策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对内政策杜鲁门:公平施政军队复员,军事订单大批缩减,实业人数增加,房荒问题严重,通货膨胀加剧,工人罢工运动高涨。

为保持经济繁荣,避免大规模失业,缓和国内矛盾,杜鲁门政府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

1946年9月6日,杜鲁门第一次向国会提交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

后又陆续提出一些。

内容包括:帮助工业尽快从军需生产调整为民用生产;为退伍军人的就业训练、大学教育、失业补助、购买农场和住宅提供资金和贷款;制定充分就业法;成立总统民权委员会。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纲领,把过去的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基本内容包括: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额;建造廉价公共住宅;继续维持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推进保障民权立法;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

成效:国会1949年通过了建筑廉价公共住房和清除贫民窟的法案;1950年《公平劳动标准法》修正案,提高工人最低工资;1950年通过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法案。

其他改革目标,如保障民权的法律、废除塔夫脱-哈特莱法的努力、支持农业的布兰南计划等都失败。

原因:时代背景;党派分歧;个人因素。

2.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1953-1961年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推行现代共和党主义政策, 以走“中间道路”自诩, 宣称要“不屈不挠地追随我们先辈提出的途径——中间道路。

”1955年2月,他发表了关于共和党原则的演说,宣称:“政府固有的职责是为某些社团,或者某些个人做些他们所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好的事情。

”他的政策代言人拉森,1956年在《一个共和党人心目中的党》一书中,提出了现代共和党主义的八条原则,宣称:“政府的职责应该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发展经济“最好靠援助和解放私人企业的力量,而不是要加以压抑”,谋求人民的普遍福利,“最好靠建立私人保险”、灾难救济、以及对教育、卫生、安全进行援助制度,要最大限度地由私人与地方经营,最小限度地由中央控制。

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美国的外交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门罗主义外交:自182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再实行,其具体内容为不干涉任何欧洲国家内政,对欧洲所有内部事务保持完全中立的态度,尽可能地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干涉,但寻找可能的欧洲国家剩余的未开发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但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尽可能的拉拢在美洲的其他国家作为盟友。

2.杜鲁门主义:自1947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它的实施基本上标志着美苏两极争霸的正式开始,其主要内容为坚决地支持一切愿意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抗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经济上的贷款,军事上的科技和军事基地方面的支援等等。

为了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美国应该主动地、尽可能地干涉欧洲国家内政,让欧洲成为冷战的前线。

3.艾森豪威尔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目的与杜鲁门主义类似,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但艾森豪威尔主义根据的是1958年的美国国情,当时欧洲的冷战对抗局势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而欧洲成为了冷战的前线之一,艾森豪威尔主义包括尽可能拉拢中东的盟友,在苏联的外交触及到这一真空地区之前掌控这一地区,以便在未来与苏联对抗。

4.和平战略:在1962年左右开始实行的美国外交政策,即和平的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垒,对垒的方式并不是在军事上进行,而是在经济和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

随着时间的发展,美国渐渐地意识到了冷战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解决的,而是场长期的战争,因此不断制造紧张感,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会使美国自身利益受损,而和平的军事竞赛反而更能达到收益的最大化。

和平竞赛的外交核心是,与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一定的外交关系,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但同时与之竞赛。

在此期间要尽可能的拉拢摇摆不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应尽可能的避免将美国自身卷入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相类似的区域热战之中。

5.尼克松主义:1970年开始实行的美国外交政策,美国不再将冷战作为所有外交政策的唯一核心考虑因素,美国有必要减少过多的干涉他国内政,也应该减少自身承担的资本主义世界之中的国际责任,除非出现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立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直接武装冲突,否则美国应该尽可能的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与之进行贸易,互利互惠,。

美国历届总统及其评价

美国历届总统及其评价

总统就职年份评价乔治·华盛顿1789年-1797年 1.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2.在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中发挥重要作用3.开创的内政外交原则影响后世4.高尚的人格风范使其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一座永远的丰碑,美国人尊称华盛顿为“国父”。

约翰·亚当斯1797年-1801年托玛斯·杰弗逊1801年-1809年 1.《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弗吉尼亚宗教法案》的起草人2.美国独立革命运动的一位积极领导者和组织者3.通过进行民主改革,领导了反对亲英保守势力、争取保持资产阶级民主的斗争,起了积极和进步作用,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

詹姆斯·麦迪逊1809年-1817年詹姆斯·门罗1817年-1825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1.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

2.关于“美洲大陆”的外交思想。

3.增强国防的思想。

约翰·昆西·亚当斯1825年-1829年安德鲁·杰克逊1829年-1837年 1.西进运动2.Jacksonian Democracy 民主马丁·范布伦1837年-1841年威廉·亨利·哈里森1841年约翰·泰勒1841年-1845年1845年-1849年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扎卡里·泰勒1849年-1850年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年-1853年福兰克林·皮尔斯1853年-1857年詹姆斯·布坎南1857年-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1861年-1865年 1.签署了《宅地法homestead law》,起草了《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草案2.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3.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4.Gettysburg葛底斯堡安德鲁·约翰逊1865年-1869年1869年-1877年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拉瑟福德·B·海斯1877年-1881年詹姆斯·加菲尔德1881年切斯特·A·阿瑟1881年-1885年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年-1889年本杰明·哈里森1889年-1893年格罗弗·克利夫兰1893年-1897年威廉·麦金莱1897年-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1909年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909年-1913年伍德罗·威尔逊1913年-1921年沃伦·G·哈定1921年-1923年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1929年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929年-1933年 1.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1929-1933)1929.10.24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3年-1945年四届总统1.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New deal”,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监管2.一个时代的伟人,也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哈利·S·杜鲁门1945年-1953年 1.提出“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2.开始在全球扩张势力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1953年-1961年约翰·F·肯尼迪Catholic天主教1961年-1963年成功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林登·约翰逊1963年-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1969年-1974年 1.推动对苏缓和2.同中国关系正常化3.越南战争杰拉尔德·福特1974年-1977年吉米·卡特1977年-1981年罗纳德·里根1981年-1989年乔治·H·W·布什1989年-1993年比尔·克林顿1993年-2001年 1.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2.美国经济奇迹的缔造者乔治·W·布什2001年-2009年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2009年-。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对内政策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对内政策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对内政策杜鲁门:公平施政军队复员,军事订单大批缩减,实业人数增加,房荒问题严重,通货膨胀加剧,工人罢工运动高涨。

为保持经济繁荣,避免大规模失业,缓和国内矛盾,杜鲁门政府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

1946年9月6日,杜鲁门第一次向国会提交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

后又陆续提出一些。

内容包括:帮助工业尽快从军需生产调整为民用生产;为退伍军人的就业训练、大学教育、失业补助、购买农场和住宅提供资金和贷款;制定充分就业法;成立总统民权委员会。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纲领,把过去的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基本内容包括: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额;建造廉价公共住宅;继续维持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推进保障民权立法;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

成效:国会1949年通过了建筑廉价公共住房和清除贫民窟的法案;1950年《公平劳动标准法》修正案,提高工人最低工资;1950年通过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法案。

其他改革目标,如保障民权的法律、废除塔夫脱-哈特莱法的努力、支持农业的布兰南计划等都失败。

原因:时代背景;党派分歧;个人因素。

艾森豪威尔:现代共和党主义(能动的保守主义)走介于罗斯福新政和20年代传统共和党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既要争取共和党传统的目标即削减政府开支和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等,又要继续社会经济改革。

表现为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上的二重性。

称“能动的保守主义”。

•二战后经济的繁荣使改革紧迫性削弱,新政以来国家干预造成的大政府、“大劳工”、高赤字和高税收等,又使垄断资产阶级深感不安。

•新政以来美国社会全面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

内容:(1)试图改变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计划减少联邦预算,但无效。

艾森豪威尔执政的大部分财政年度里,实行的其实是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联邦开支不断攀升。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精品课件
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分为四个学派
汉密威尔主义、威尔逊主义、杰 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对外政策: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
精品课件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认为: 国家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大联盟是 国内稳定和国外有效行动的关键, 他们长期关注国家以有利的条件 融入全球经济的需要。
精品课件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 对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精品课件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认为:美 国负有向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社会 价值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际 社会的道德义务和重要国家利益
精品课件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认为:美 国外交政策应当少关心向外传播 民主,多关心国内的安全。
精品课件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认为:美 国政府在外交和国内政策方面最 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美国人民的物 质安全和经济富足。被称为人民 主义学派。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美国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以下历史演变特征。

一、孤立主义时期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孤立主义政策。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关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上。

这个时期美国主张自给自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纷争,这种政策被称为孤立主义政策。

二、全球霸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由孤立主义转向了霸权主义。

美国迫使欧洲国家依附于自己,并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

在这个时期,美国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强调国际间应互相尊重和合作,但美国的国际政策却微不足道。

它主要是在采用军事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

三、经济全球化时期19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经济全球化倾斜。

这个时期美国提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主张向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便于更多地开展自由贸易,这支持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约组织。

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受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美国自身近百年来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另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中东地区问题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焦点之一,美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制裁,对叙利亚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进行干预,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而这些干预行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反复地力辩着。

二、全球经济问题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开始抬头,美国不免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处于很不舒服的地步。

考研历史整理: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

考研历史整理: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

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战略扩张阶段(“遏制战略”)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大力扶植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对社会主义遏制,外交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进攻性。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①1946.3.5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口号②1947.3.12 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与集体安全,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③1947.6.5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从1948-1951年向欧洲16国提供131.5亿美元援助,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防止革命发生④1947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1947年劳资关系法》,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司法部有权禁止罢工,禁止支援性抵制等,从根本上修改了1935的《华格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二战前夕通过顽强斗争获得的公会权利。

⑤1948.2-6 美英法何比卢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正式决定分裂德国,1949.9,联邦德国成立⑥1949.1.5 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杜鲁门正式提出了“公平施政”纲领,关键是就业问题。

⑦1949.9 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演说,提出了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以技术输出为主,体现了与老殖民者不同的统治扩张手段,是为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全球战略做出了一些调整(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①1961年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灵活和平战略,提出新非洲政策,对拉美争取进步同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②肯尼迪提出新边疆口号,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③1963年约翰逊上台后,1964年于密西根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社会的口号,向贫困宣战,使民主党自罗斯福以来所推行的社会改革达到高潮,集中反映了借助国家干预力量来消除贫困现象第二阶段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战略调整阶段(缓和战略)(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①1969。

美国历届总统的外 交政策回顾

美国历届总统的外 交政策回顾

美国历届总统的外交政策回顾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其外交政策对世界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历届美国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外交政策。

乔治·华盛顿在任期间,倡导美国在外交上保持中立,避免卷入欧洲列强的纷争,为新生的美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他认为美国应当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托马斯·杰斐逊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重点之一是领土扩张。

通过购买路易斯安那等手段,使美国的领土大幅增加。

亚伯拉罕·林肯在专注于解决国内南北分裂问题的同时,也在外交上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西奥多·罗斯福奉行“大棒政策”,强调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通过武力和威胁来实现其外交目标。

这一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试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他倡导民族自决和国际合作,但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合作,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哈里·杜鲁门时期,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美国开始采取遏制苏联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展开对抗。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继续推行冷战政策,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并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干涉。

约翰·肯尼迪时期,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其外交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林登·约翰逊在越南战争问题上进一步升级了美国的介入,导致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分裂。

理查德·尼克松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访问中国,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冷战格局。

杰拉尔德·福特在外交上基本延续了尼克松的政策。

吉米·卡特时期,强调人权外交,但在处理一些国际事务上显得力不从心。

罗纳德·里根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加大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建立的来由 宗旨和原则 与的区别
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 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美苏冷战的爆发
1、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1946/2
苏联对外政策的前提是它的国际政治观, 根本目的以共产主义统治全球。
苏联对外政策也源于俄国传统的和本能的 不安全感。
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4、美苏冷战的爆发
东西方“冷战”首先在土耳其问题上爆发。 时隔不久,美苏又在伊朗问题上闹翻。 1948年的柏林危机强化了冷战的局面。
三、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1、马歇尔计划和经济互助委员会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3、东西方在远东的对峙 4、杜鲁门时期建立的其他旨在遏制苏联(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1年9月美国单方面在旧金山召开“对日
第五节 卡特时期(1977/1-1981/1,民主 党)
第六节 里根时期(1981/1-1985/1-1989/1, 共和党)
第七节 布什时期(1989/1-1993/1,共和 党)
第八节 克林顿时期(1993/1-1997/12001/1,民主党)
第九节 小布什时期(2001/1-2005/1-今, 共和党)
“铁幕演说”是美国当局 借别人之口发出的第一个 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3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咨文, 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 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 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 “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 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 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 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 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 关”。
2009年表决权
4、世界银行
功能:对贫穷落后国家提供生产性长期贷 款
世界银行的三个限制条件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
世界银行股东
世界银行是按公司模式经营的,股东是成 员国。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股份基本上是按 其经济规模、发展程度和出资能力确定的。 美国是最大的单一股东,拥有16.41%的投票 权;其次是日本(7.87%)、德国(4.49%)、英 国(4.31%)和法国(4.31%)。中国为2.54%。
新中国)的军事联盟组织 5、第四点计划 6、巴黎统筹委员会
1、马歇尔计划和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 演说时提出了复兴欧洲的计划。1947年7月12 日,西欧16国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负责起草提交给美国的报告。 1948-1952年美 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实际共支援西欧131.5亿美元。
美国和苏联之间不可能达成永久的妥协, 美国政府应该采取一种实力对抗政策。
1947年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文章,正 式提出对苏联实行“长期、耐心和坚定” 的遏制政策。
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3
演说的题目为“和平砥 柱”,宣称“从波罗的海 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 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 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声称共产党“到处 构成基督教的日益严重的 挑衅和危险”,呼吁英美 合作共同在全球的优势地位 避免另一场世界战争 “大国一致”原则 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的两个基本前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美元的几次贬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功能:监督、协调和融资 发达国家在其中的地位
1949年 4月,美、英、法、意大利、比利时、 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加拿大、冰 岛、葡萄牙等12国在华盛顿举行了北大西洋 公约签字仪式。至今有26成员国。
1955年5月,北约吸纳并重新武装西德的巴 黎协定正式生效后,苏联同阿、匈、保、 波、罗、捷和民主德国等7国缔结华沙条约。 该组织直到1990年7月解体。
1947年3月,英法在敦刻尔克签署了《英法 同盟互助条约》
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比利时、荷 兰、卢森堡5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
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范登堡决 议案”,规定在持续有效的自助和互援的 基础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 美国可以“通过宪法程序,参加区域性和 其他集体协定”。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2009年4月,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 28
3、东西方在远东的对峙
1945年的雅尔塔协定规定了苏联在远东和中 国的权益。
从1948年下半年起,苏联才完全丢掉了对国 民党政府的幻想,开始全力支持中共。
1950年2月,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建立战略同盟关系。
第一节 罗斯福-杜鲁门时期(1933/3-1937/1-1941/11945/1-1945/4——1949/1-1953/1,民主党)
一、美国制定称霸世界的计划
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三、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美国制定称霸世界的计划
1、联合国蓝图 2、布雷顿森林体系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世界银行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46~1947年,苏东国家 实施“莫洛托夫计 划”。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通过实施该计划,援助了欧洲经济复兴, 巩固了反苏阵营,美国商品和资本得以大举打 入欧洲,美国进一步得以控制欧洲,并分裂了 世界经济,东西方经济领域的对立对峙进一步 强化。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章战后美国历届总统推行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
节罗斯福-杜鲁门时期(1933/3-1937/11941/1-1945/1-1945/4——1949/11953/1,民主党)
节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1957/1-1961/1, 共和党)
节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1963/11—— 1965/1-1969/1,民主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