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最后的时刻
六年级下册语文5 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5 最后的时刻
⑵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 ——脸. 不. 变. 色. ,心. 不. .跳!
既是江姐当时的表现,也是对战友们的鼓 励,激励战友们面对牺牲不要害怕,要勇敢地 面对,表现了江姐临危不惧的精神。
5 最后的时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熟悉课文。 其次要细心体会,理解课文。最后要读出抑扬顿挫, 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对江姐的敬佩、赞美。
5 最后的时刻
句子品析
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 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 速地向渣滓(zǐ)洞开来。
急速:快速;非 常快。
形势紧急,可以看出 敌人的丧心病狂。
5 最后的时刻
渣滓洞集中营
国民党反动派囚禁与屠杀共产党 人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位于重 庆磁口,原为一煤炭场旧址,附 近有一个煤坑,故名。1939年军 统在此设立集中营,1943年后改 为中美合作所第二看守所。1949 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囚禁于 此的革命志士200余人被国民党 反动派集体杀害。
5 最后的时刻
随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liáo”字。
1.虽然江姐牺牲了,但星星之火可以( 燎 )原。 2.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 缭 )乱。 3.奥运会( 嘹 )亮的会歌振奋人心。 4.海象的(獠)牙很长。 5.据了解,大多数人活不到100岁,活到120岁的更是( 寥 )
若晨星。
5 最后的时刻
5 最后的时刻
句子品析
动作描写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寄托了江姐对生命的留恋,对亲人的牵挂,对 战友的不舍。
5 最后的时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5最后的时刻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是一篇记叙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梳妆打扮,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像赴隆重的典礼似的迎接最后的战斗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习本文,要深切体会“最后的时刻”的含义。
设计理念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注重细节描写。
教学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课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
通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感悟江姐面对牺牲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神情、行动、语言的语句或段落,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革命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认识“滓、纲”2个生字,会写“渣、滓、拟、纲”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2.学习课文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认识江姐1.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激情导入。
本单元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编排了《最后的时刻》和《颁奖词三则》两篇主体课文,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英雄人物事迹,感受他们崇?2.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革命烈士江姐。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姐。
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江姐: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至1948年,在重庆做地下党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最后的时刻》教学和反思

注重情感体验,点燃心灵的火花——《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松树沟中心学校张莹语文学科是一门与人的心灵相通的学问,较之其它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两句话是《最后的时刻》中,江姐就义前的精彩演讲。
江姐说的这番话既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是在激励大家要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
现在的学生,远离战火硝烟,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江姐此番话的深刻用意呢?怎样才能让他们体会江姐那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呢?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脸不变色,心不跳”。
“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脸色煞白、心跳加快呢?”“考试不及格,回家害怕被妈妈打。
”“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我会心跳加速。
”“路上遇到狗的时候,我会脸色煞白,心跳加速。
”“看到老鼠的时候。
”……我接着问:“同学们,江姐面对的什么?”“最后的考验——死亡!”“是啊,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可能重来。
而江姐面对死亡却脸不变色,心不跳,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她不怕牺牲。
”“她很勇敢!”……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深感悟,我又引导学生想象江姐还禁受了哪些考验。
“老虎凳。
”“是啊,多么残酷的刑罚啊!人坐上后,两条腿被捆在长板凳上,膝盖被绑得死死的,根本不能动弹,国民党反动派就往革命者的脚后跟垫砖头,一般垫三块砖后,人就会受不了,脚筋会绷断,膝盖骨会骨折。
”“灌辣椒水。
”“敌人在水葫芦里灌上辣椒水后,挤压皮囊,辣椒水通过管子直接灌到人的肺中,很多人都被活活呛死了。
”“竹签子钉进指甲。
”“用皮鞭狠狠地址抽打。
”……孩子们几乎把在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见过的所有酷刑都说出来了。
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面对这种种考验,江姐是怎样表现的?”“脸不变色,心不跳!”“同学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这样的从容镇定。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最后的时刻 |教科版 (共16张PPT)

5 最后的时刻
渣滓洞全貌
自学要求
• 小声读课文,思考:最后的时刻指什 么? • 浏览课文,试着画出留给你印象最深 的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 子。
1、学生有感情朗读 课文1、2自然段,学 生边听边把江姐处 理文件时感受最深 的句子勾画出来。
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认 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3、4、 5自然段中的一些语句写得特 别好,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和动 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革 命者的高大形象,下面同学们 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 整理着装的句子。
(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 (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 讨论提纲(塞 )在另一个同 志的床铺下面 ( ) 随即跳下 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 面破镜子,( ) 地梳着她的黑发。 像平常一样
填空:
套着 蓝色的旗袍外面( )一件玫瑰 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 ) 身上的灰尘。再( )旗袍上的折痕, 拍拍 理理 然后弯着身子( )皮鞋上的泥污。 擦去 照了照 她又在镜子前( ),在室内 试着走 ( )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 重的典礼似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朗读课文6——16 自然段,边读边画 出自己最受感动的 句子。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 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 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心理、外 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 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 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 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 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 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 产主义接班人。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_最后的时刻》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最后的时刻》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一、积累1. 按照拼音写出汉字: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3. 搜集两个表现英雄气概的诗词: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陈叔叔被派往德国进修,他深知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决心为中国人民争光。
谁知,开始他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使他产生很大的压力。
但是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和运用。
他的导师赞叹地说:“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陈叔叔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博士学位考试。
主持考试的教授激动地说:“在我主持的博士学位考试中,陈先生是第一位得到优的。
”陈叔叔的突出成绩,引起了德国很多研究单位的重视,他们以优厚的待遇多次请他留在那里。
但是,陈叔叔想到的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说:“比起贵国,我的祖国更需要人才。
”他毅然回到了祖国。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________(3)陈叔叔面对优厚的待遇,为什么没有留在德国?(原文回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最后的时刻》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一、积累1.【答案】渣滓,泥污,旗袍,草拟,似的,梳子,囚车,黎明【考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答案为:渣滓泥污旗袍草拟似的梳子囚车黎明2.【答案】起草,明朗,宁静,就要,英勇,光芒,缺少,卑污,草率,陌生,模糊,心慌意乱【考点】近义词,反义词【解析】考查了写近义词反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
主要是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
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
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
5 最后的时刻

主题概括
本文讲述了江姐临刑前的情景,表现了江 姐面对死亡从容不迫、不畏不屈的崇高革命精 神。
写法点拨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本文综合运用了这些手法体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描写江 姐着装、与战友深情话别等情节,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使江姐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
2020/5/21
2).默读第3、4、5自然段,江姐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 理与品质?
江姐连续几个动作,表现了她的心理:死也要死的光明磊落,神采飞 扬,顶天立地,对得起革命者的称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3)、文中描写同志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表现了同志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 幸福而慷慨就义的决心。
拓展提升
在文中“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 来描摹一下。
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很多很多:她想到了 她的亲人,她的战友,但更多的是对祖国胜利的渴望,对黑暗 的诅咒,对祖国早日解放的期盼。
2020/5/21
心灵感悟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 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 跳!”是啊!江姐钢铁般的意志鼓舞着狱中同 志们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她用最宝贵 的生命保护了战友的安全,她把青春献给了中 国的解放事业。让我们向她致敬!
)的激战烈斗 )的混脚乱步声
• 三、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 平常—( • 告别—(
平时) 预感—( 离别) 悲伤—(
• 四、按照要求写句子:
预)知 伤)心
• 1、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改为“被” 字句。)
5、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孙吴一小:潘亚坤一、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这篇文章节选自小说《红岩》,主要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
本文通过描写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做的事儿,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在阅读中体会对革命者的敬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红岩片段五、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出示幻灯1)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江姐”,不知激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江姐就义前的文章《最后的时刻》(板书题目、读题)(出示幻灯2)2、谁来简介一下江姐?(出示幻灯3——4)江姐,原名江竹筠,也叫江雪琴,曾负责《挺进报》的校对、整理和发行等工作,解放战争前期,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而被捕,被送到重庆的渣滓洞关押,其间惨遭手钉竹签等酷刑的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保护了党组织的秘密保护了我无数革命者的生命,江姐在狱中也始终领导难友同敌人展开精神上的战斗。
江姐牺牲时年仅29岁。
3、介绍背景,播放课件,渣滓洞图片(出示幻灯5——7)这就是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渣滓洞。
它位于重庆市效歌乐山下,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
刑讯室的图片:(出示幻灯8)这是敌人拷打犯人的刑讯室,从1938年起渣滓洞改为监狱以来关押过无数的革命者,他们当中有江姐、陈然、小萝卜头等。
最后的时刻读后感

最后的时刻读后感《最后的时刻》读后感。
《最后的时刻》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在一次车祸中受伤严重,被告知只剩下最后的时刻。
在这最后的时刻里,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
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可贵。
我们为了物质的追求,为了名利的欲望,忽略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
而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刻,我们才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我们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思考自己是否活得有意义,是否留下了对这个世界的一点点痕迹。
这部小说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我们对他人的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这部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我们究竟要追求什么?是名利还是情感?是物质还是精神?是权力还是自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诱惑所困扰,我们总是在追求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刻,我们才明白,这些东西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对家人和朋友的热爱。
这部小说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享受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和爱护身边的人。
这部小说也让我思考了自己的人生。
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是追求名利还是追求幸福?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是追求权力还是追求自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困难所困扰,我们总是在追求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刻,我们才明白,这些东西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享受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和爱护身边的人。
这部小说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和我们在一起的人。
总之,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人生。
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人生的意义和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
我相信,这部小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它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3/20
请大家具体说明一下江姐处理了哪些事情?
江姐保存讨论提纲; 大家帮忙江姐转移; 江姐临行前换好衣服,整理衣物; 江姐及其他革命者从容面对牺牲; 江姐激励同志们要勇敢,视死如归; 江姐与大家深情话别。 4、阅读第17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的 内容是 什么? • 江姐和其他遇难战友在赴刑场的路上。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 过,都跑过来慰问江姐。
3、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你对江姐的赞颂之 情。
江姐,你就像一缕阳光,瞬间照亮了我 心头的灰暗,我会以你为榜样,奋发向前。
2019/3/20
五、句式变换:
1、同志们,永别了!(语气更强烈)
课文解析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 词。 • (读文时可以圈画生字、新词。) • 2.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 你有什么疑问吗?说一说吧!
• 1、再次通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课文讲述了江姐临刑前的情 景。
2019/3/20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一部分介绍了什么内容? 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3、阅读第2—16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写了江姐在狱中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主题概括
本文讲述了江姐临刑前的情景, 表现了江姐面对死亡从容不迫、不 畏不屈的崇高革命精神。
写法点拨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 品质。
本文综合运用了这些手法体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如描写江姐着装、与战友深情话别等情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使江姐的人 物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
2019/3/20
字词乐园
zhā zǐ nǐ yù gāng
渣滓洞
shū
草拟 预感
wū
提纲
páo
梳子
qiú
旗袍
diǎn lí
囚服
泥污
典礼 黎明
预习检查
• 1.你知道《红岩》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 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斗争,特别是以狱中斗争为 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 庆解放斗争。作者以大量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 本文选自《红岩》。 • • • • • • 2.说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悲伤— 哀伤 从容— 镇定 讨论— 议论 收拾— 整理 说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悲伤— 高兴 晴朗— 阴沉 陌生 熟悉— 勇敢— 胆怯
随堂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 渣滓 ) ( 泥污 ) shì de shū zi ( 似的 ) ( 梳子 ) zhā zǐ ní wū qí páo ( 旗袍 ) qiú chē ( 囚车 ) cǎo nǐ ( 草拟 )
lí míng
(
黎明 )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 ( 不详 盛大 畅快 )的预感 )的典礼 )的欢笑 ( ( ( 耀眼 激烈 混乱 )的光辉 )的战斗 )的脚步声
拓展提升
在文中“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 些什么?请你来描摹一下。
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很多 很多:她想到了她的亲人,她的战友,但更多 的是对祖国胜利的渴望,对黑暗的诅咒,对祖 国早日解放的期盼。
2019/3/20
心灵感悟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 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 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是 啊!江姐钢铁般的意志鼓舞着狱 中同志们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 斗争。她用最宝贵的生命保护了 战友的安全,她把青春献给了中 的近义词:
• 平常—( 平时 ) 预感—( • 告别—( 离别 ) 悲伤—(
预知 伤心
) )
• 四、按照要求写句子:
• 1、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 方去。(改为“被”字句。) • 特务说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要被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2019/3/20
2、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 难过,都跑过来江姐。(修改病句。)
• “胜利的微笑”“圣洁的光辉”有什么 象征意义? 烘托革命者的光辉形象,象征了革命最终 会取得胜利,敌人必将覆灭,革命者的 鲜血不会白流。
2019/3/20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写江姐在狱中处理就 义前的事情。 1、巧妙处理党的文件。 2、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 3、与战友深情地话别。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写江姐和其他遇难战友 在赴刑场的路上。
2019/3/20
2).默读第3、4、5自然段,江姐一系列的动作表 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与品质? 江姐连续几个动作,表现了她的心理:死也要死的 光明磊落,神采飞扬,顶天立地,对得起革命者的 称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愿为崇高理想 献身的精神。
3)、文中描写同志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表现了同志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 幸福而慷慨就义的决心。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5课
资料宝袋
相关资料:
江姐:
原名江竹筠。中国共产党 党员。1948年6月被捕,关押 在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 所”的“渣滓洞”监狱。 1949年11月14日,被秘密杀 害。
课题点睛:
“时刻”指时间里的某一点。“最
后的时刻”本意指这一刻在其他时 间之后, 文中指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本 文用“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 或“牺牲前”的说法,体现了作者 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2019/3/20
4)、重点品读江姐与战友的话别,你 感觉到江姐是一个怎样的人?
江姐在牺牲前激励同志们要视死如归,她有 牵挂,有不舍,但是她认为有更重要的事需 要她。她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结尾对革命者进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革 命者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5)、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2019/3/20
2019/3/20
• 1、赏析第一部分: • 小组合作:勾画有代表性的词语 进行分析:
• • “急速地”说明敌人来势迅猛;“守 望” • 说明了革命者对自由的渴望。
2、重点品味赏析第二部分:
•
1)、第二自然段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来刻画江姐的?表现了她什么样的优 秀品质? • 动作描写;表现了江姐沉稳、机敏、 遇事不惊,笑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