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SOP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旨在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符合标准化要求,保障实验室内的实验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SOP文件内容和要求。
二、SOP文件的编写和管理1. SOP文件的编写a. 每个实验室的SOP文件应根据具体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b. 编写SOP文件时,应明确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实验方法、设备操作等内容。
c. SOP文件应包含标题、引言、目的、范围、定义、缩写词、材料和设备、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结果记录、附录等部分。
2. SOP文件的管理a. 实验室负责人应负责SOP文件的编写、审查和更新。
b. 每个SOP文件应有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管理和查找。
c. 所有实验室成员应熟悉并遵守SOP文件中的操作规程。
三、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的内容要求1. 标题a. SOP文件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描述实验室操作的内容。
b. 标题应具备唯一性,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2. 引言a. 引言部分应介绍实验室的背景和目的,明确SOP文件的编写目的。
b. 引言部分还应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如实验室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3. 目的a. 目的部分应明确该SOP文件的目的和作用,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4. 范围a. 范围部分应明确该SOP文件适用的实验室操作范围和限制。
5. 定义a. 定义部分应对SOP文件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进行解释和定义,以便于读者理解。
6. 缩写词a. 缩写词部分应列出SOP文件中使用的缩写词及其解释。
7. 材料和设备a. 材料和设备部分应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8. 操作步骤a. 操作步骤部分应按照实验的顺序,详细描述每个操作步骤。
b. 操作步骤应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9. 安全注意事项a. 安全注意事项部分应列出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b. 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操作、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SOP

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SOP
文件编号:
持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微生物室全院各科室
修订时间:年月
执行日期:年月日
具体内容:
一、监测项目
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
二、监测部门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ICU、新生儿病房、导管手术室、口腔科、等易出现医院感染爆发的科室。
三、监测指征
1. 采用空气净化的部门每季度一次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每个净化级别至少监测一个房间;
2. 未采用空气净化的部门每半年一次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3. 手术部门(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每季度进行一次手卫生监测;
4.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当流行病学数据分析证实与环境有关,则须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
5. 为了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可进行短期的环境微生物监测;
6. 当需要对危险环境进行评估,以发现污染物或需证实环境污染物已降低时,可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
7. 进行任何环境微生物检测时,其检测结果需有标准可供参照;
8. 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直至检测结果达标,并留有完整记录。
四、监测方法
空气、物体表面及手卫生的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结果判定参照GB15982及GB50333-2002。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作业指导书细菌室工作守则文件编号:LAB,SOP,JX001细菌室工作守则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苏儿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0.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1.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2.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作业指导书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文件编号:LAB,SOP,JX002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微生物SOP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文件。
本文将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进行详细阐述,着重介绍实验室内如何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准备、操作、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正文内容:一、实验室准备1.质控标准品准备a.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株b.确保菌种的存储和传递方式c.推荐适当的质控标准品2.实验室设备准备a.准备所需培养基和试剂b.清洁和消毒设备c.校准仪器和设备3.实验室操作环境准备a.调节实验室温度和湿度b.维护实验室通风和清洁c.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二、实验操作1.培养基的制备与贮存a.培养基配制的准确性和灭菌的必要性b.合理选择培养基的pH值和营养成分c.培养基的贮存条件和传递方式2.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巧a.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步骤b.培养基接种方法和数量控制c.使用微生物培养箱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a.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b.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c.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4.实验室记录与数据管理a.实验操作日志的记录要求b.实验结果和数据的保存和整理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撰写5.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a.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对b.偏差和异常结果的处理c.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调整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实验记录与数据管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通过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实验,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微生物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实验室操作规范的指导下,微生物实验室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SOP微生物限度检验室规程

1目的PURPOSE本规程为无菌操作及微生物限度检验室的保护提供标准化的指导。
2范围SCOPE微生物限度检验室。
3责任RESPONSIBILITY微生物检验员负责此操作的执行。
4程序PROCEDURE4.1微生物限度检验室(简称微检室,下同)设有操作间、洗消间和缓冲间,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45~60%。
4.2微检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检验产生的废弃物,含有化学试剂、培养基、细菌的,应按《实验室“三废”处理操作规程》处理。
4.3严防一切对灭菌器具和培养基的污染,已污染的应停止使用。
4.4微检室应备有70~75%的酒精。
4.5微检室每天使用前应开紫外灯30~60min进行消毒。
微检室长期不用时,确保每周至少开一次紫外灯30~60min。
如遇长假,导致超过一周未开启,需开启紫外灯消毒后,按4.17检查菌落数,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4.6需要进入操作间使用的物品均应经过灭菌或消毒,经传递窗送入操作间。
吸管、平皿等,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170℃、2小时的干热灭菌;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等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121℃、30min)。
4.7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前,必须用洗手液洗手、再经消毒液(75%酒精)消毒,方可进入操作间进行操作。
4.8操作间使用前必须提前50分钟打开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30分钟后关闭紫外灯,同时启动超净台鼓风机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操作间。
4.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0~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4.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空白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4.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灭菌刻度吸管和吸耳球吸取。
吸耳球应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前吸入臭氧静置30min进行消毒,且不应用作其它用途。
4.12接种针/环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接种针/环带有水时,先用内焰烤干,再用外焰灼烧,防止灼烧引起飞溅。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微生物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分析的地方,它们的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一套科学的操作规程(SOP)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一、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安全是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
SOP文件应包含详细的实验室安全措施,如实验室进出的流程、实验室内的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废弃物处理等。
此外,实验室应配备紧急救援设施,如安全淋浴、灭火器等,并确保实验室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二、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微生物实验室通常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如培养箱、离心机、PCR仪等。
SOP文件应详细规定每种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维护保养要求。
例如,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离心机的使用规范以及PCR仪的温度梯度设定等。
三、微生物培养与处理规程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实验室的核心工作之一。
SOP文件应包括微生物培养的操作规程,如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接种、培养条件的设定等。
此外,还应规定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如菌种的纯化、污染的处理等。
四、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程微生物实验室中常涉及到一些潜在的生物危(wei)险物质,如致病菌、毒素等。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SOP文件应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的要求和操作规程。
例如,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规程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依赖于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如记录表格的格式、数据的保存方式等。
此外,还应规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六、实验室清洁和消毒规程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求,如实验台面、设备、试剂瓶等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微生物检验SOP

制作:
日期:
日期:
日期:
2018.09.15
文件名
微生物检验SOP
文件编号
C05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D
页次
8/9
6.9附表1:双料及单料管操作说明
6.9.1取样量(稀释后)大于1ml的用双料,小于1ml(包括1ml)的用单料
6.9.2具体取单料还是双料我一般是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定的,主要包括3类情况:
检验项目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备注
成品
√
√
√
√
√
所有无防产品、果粉、水晶、Q果、黑森林果粒产品;其它产品随机抽样
包装人员手部、桌面、灌装机
每月20-28号、10-16号各抽检一次
工作服
每月8-16号抽检一次
车间环境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培养基空白试验
√
√
√
√
√
超净工作台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6.5.1.3菌落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可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具体见附表2。
6.5.2霉菌及酵母菌的读数及注意事项
6.5.2.1基本要求:霉菌培养应用专用培养箱,培养温度在25~30℃之间对结果影响不大。为尽快得到结果,我们以27℃为培养温度。菌落计数应于培养后的72小时进行第一次观察。这时主要是观察那些密集生长的平皿,以免到第五天之后,菌落生长成片而难以计数。
3.权责: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作业程序(sop文件)微生物实验室 SOP 文件目录01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工作制度02 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03 细菌自动分析区工作制度04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标准操作程序05 标本处理区标准操作程序06 细菌自动分析区标准操作程序07 紫外消毒标准操作程序08 消毒液配制使用标准操作程序09 普通冰箱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0 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11 洁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12 VITEK32 型自动分析系统标准操作程序13 移液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4 高速离心机操作标准操作程序15 冰箱维护和保养标准操作程序16 电热恒温水浴箱操作程序17 洁净工作台维护和保养程序18 可移动紫外消毒车使用操作程序19 加样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20 离心机维护保养操作程序21 温度计校准程序22 试剂的质检操作程序23_微生物实验室岗位职责24 临床标本的保存程序25 普通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6 真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7 苛养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8 抗酸杆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9 支原体培养检验操作程序30 临床检验及收费程序31 微生物检验收收费价格01、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进入本区需穿工作服、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临床标本的保存,标本接种、培养、及其菌株检验前处理、菌悬液制备、染色标本检查、非上机鉴定与药敏试验操作等危险操作,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区进行。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口罩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或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进入该区需穿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平板的制备。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和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无菌室公能用于分装培养管或倒制平板培养基操作。
使用前以紫外灯消毒至少 30 分钟,定期用乳酸熏蒸,彻底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高埗医院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1页
第1版第0次修改
主题:危象值三级报告制度颁布日期:2011年11月
危象值三级报告制度
1 目的
规范危象值三级报告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CSF、胆汁和胸腹水等无菌部位标本出现有细菌生长时的报告制度。
3 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组技术人员负责危象值三级报告的及时性与记录。
4 危重病人的三级报告程序
第一级: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
第二级: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
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东莞市高埗医院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3页
第1版第0次修改
主题:标本的采集、运送、颁布日期:2011年11月保存和处理
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1 目的
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但对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时间,标本的来源,实验室常不能加以控制,实验室人员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医师和护士正确采集标本。
特制定以下原则,以便统一标准执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的合格判断与指导。
3 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组技术人员负责核对标本是否合格及标本处理与接种。
4 注意事项
4.1 标本管理的安全警示
4.1.1 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原则下认真进行。
4.1.2 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防漏、密封的容器中运送,含有明显区分各部门文字标志。
4.1.3 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到实验室,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
4.2 标本的选择和采集
4.2.1 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标本代表感染过程。
健康宿主在感染的许多部位也可出现的正常菌丛,主要来自皮肤、黏膜和呼吸道,它若过早、过度生长,掩蔽了真正的病原菌,干扰培养结果解释。
4.2.2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时间、合乎规程技术,采集标本。
4.2.3 活组织或针筒抽取是厌氧菌培养首选采集标本方法,但绝不可冷冻,宁可在室温中保存。
4.2.4 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
4.2.5 每份标本都应标记患者姓名、送检号码、材料来源、具体部位、日期、时间以及相关临床信息。
4.2.6 标本应置于有特殊标记、有助疑似病原菌生存、不易泄漏及防止潜在性生物危险的容器中。
4.3标本运送
4.3.1 已采集标本,常规细菌学检验,不超过1小时送交实验室,延迟运送影响病原菌检出。
4.3.2 常规性细菌培养标本保存在4℃也不能超过24小时。
4.3.3 包括厌氧菌培养的临床细菌检验标本,运送时间与原始标本的量有关,标本量少应加快运送,可在15~30min内送达。
不能及时运送组织标本必须保存在厌氧环境条件下,25℃,可以保存20~24小时。
4.3.4 如疑似对低温敏感的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处理。
脑脊髓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绝不可以冷藏。
5 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5.1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
令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濑口,不要刷牙,立即从下部呼吸道咳出第一口痰,吐在无菌塑料痰盒中,及时送检。
5.2 尿液(中段尿)
导尿法、中段尿采集法、肾盂尿采集法、膀胱穿刺尿采集法。
护理人员协助采取中段尿约3ml入无菌杯中,及时送检。
5.3 粪便
取有粘液、脓血部分的粪便置玻璃大便专用管中,如为稀水便,可直接收集于玻璃管中,及时送检。
5.4 眼、耳、鼻、喉拭子
将棉拭子沾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如沾取的太多,可在无菌生理盐水瓶壁上挤去多余的水份),然后采取可疑部位的分泌物,倒悬于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5.5 脓液
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沾取脓液,要尽量多取一些,然后将棉拭置于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5.6 血液
a)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病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生素前采血,如已使用抗生素,应尽量选择抗生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应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当然在病人发热或寒颤时采集也可。
b)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2—3ml;
c)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d)从抽血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同时要及时送检。
5.7 穿刺液:胸腹水、心包液、关节腔液、鞘膜积液
严格无菌抽取后,注入含肝素抗凝的无菌试管中,轻轻颠倒试管10余次,使肝素与穿刺液混匀达到抗凝的目的,或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5.8 胆汁
由专科医生以无菌方法取引流液10ml注入无菌试管。
5.9 脑脊液
以无菌方法取脑脊液3-5ml,置无菌试管内,常温保存送检,如只做培养可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5.10 生殖器官标本
阴道、子宫颈及前列腺等分泌物应由医师采集,收集于无菌试管内送检。
如疑为淋病奈
瑟菌感染,做培养检查时,采集的标本应床旁接种并及时放入孵箱培养。
5.11 烧伤标本
以无菌棉拭子直接采取多个部位创面的脓汁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
5.12 支原体(解脲、人型)培养+药敏的标本采集
a)支原体对干、热抵抗力差,标本采集后应尽快接种支原体运送培养基送检。
b)男性:用细的无菌棉拭子沾取无菌盐水少许深入尿道口内2.5-3cm。
6 细菌结果发出时间
6.1 一般标本的培养+药敏时间:3-4天(不含当天)。
6.2 血液标本:7天(有菌生长即电话报告).
6.3 支原体培养+药敏:2天
6.4 衣原体抗原检测:1天
6.5 真菌培养+药敏:2天(只培养鉴定),3天(含药敏)。
6.6 厌氧菌培养:6天(无菌生长),10-14天(有菌生长)
7 标本拒收标准
5.1 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操作:若送检标本不是运送培养基送检则为不合格标本。
5.2 找抗酸杆菌:穿刺液标本如发现严重凝固则拒收。
5.3 脑脊液培养: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5.4 中段尿培养: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5.5 下呼吸道标本培养:挑取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WBC<10/LP,上皮细胞>25/LP不适合做细菌培养。
5.6 脓液及创伤分泌物培养: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5.7 穿刺液培养: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5.8 生殖道分泌物培养:如为淋球菌培养没有直接接种到淋球菌培养基上则拒收。
5.9 各类培养标本原则上都要求无菌采集并及时送检、及时接种、及时培养,不能保存。
除非特殊情况可置于冰箱保存,对分离怕冷的细菌时,应注意标本的保暖。
8相关性文件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文件编号:GBHLAB/WSWSOP003 东莞市高埗医院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2页
第1版第0次修改
主题: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处理颁布日期:2011年11月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处理
1 目的
规范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人员指导临床科室血液及骨髓标本的正确采集,接收后的处理。
3 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和标本的验收及处理。
4骨髓
无菌操作抽取1—2ml,注入双相培养瓶(与血液做法相符)
5血液
a)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病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生素前采血,如已使用抗生素,应尽量选择抗生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应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当然在病人发热或寒颤时采集也可。
b)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2—3ml;
c)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d)从抽血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同时要及时送检。
6 操作步骤
取标本注入双相血培养瓶后立即送实验室,放35℃孵育,送实验室之前,不可放冰箱暂存。
实验室接到送检的血培养瓶后,登记,编号,写上日期后摇匀,每天观察是否长菌,按以下方法处理:
6.1 血培养瓶经12~18小时35℃孵育后,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盲目传种一次。
这种方法可提早检出阳性标本
6.2 盲目传种后,培养瓶继续孵育至第7天,每日早晨取出检查有无生长,无菌要摇匀,以下几种情况有助于发现阳性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