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面哪一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A.农作物种植 B.家畜饲养 C.城市的出现 D.磨制石器2.湖南境内有一个县是为纪念一位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而命名,海内外华人每年都要来举行拜祭活动,这位受拜祭的传说人物应该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舜3.某同学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等。
请你判断此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4.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宫室,制作衣裳B.挖掘水井,制造船只C.发明弓箭懂得炼铜D.教民开垦,种植五谷5.生活在距今(2019年)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早期猿人6.以下选项中的发明创造中,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是A.制造船只 B.制作陶器 C.创造文字 D.养蚕缫丝7.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让位给伯益 B.禹让位给皋陶 C.“禹传子,家天下” D.舜传位给禹8.“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粟、小麦B.水稻、玉米C.水稻、粟D.水稻、小麦9.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
你知道与之相关的远古人类是()第1 页共6 页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10.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 B.饲养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骨耜11.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今天的()A.北京市B.云南省C.陕西省D.河南省1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工具简陋B.血缘关系亲近C.生存环境险恶D.体质发育不全13.经过考古工作者鉴定,确认它距今三、四十万年,与闻名于世的北京人时间相当。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单元检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假如你是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B、C、D、2、(2019•深圳)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关于传说中炎帝的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教民开垦耕种②种植五谷③制作乐器琴瑟④建造宫室⑤制造船只⑥创造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⑤D、④⑤⑥4、“华夏儿女政通人和俱兴奔腾三江六川,炎黄子孙国强民盛两旺驰骋五湖四海。
”这副对联中暗示华夏族的主体是()①炎帝部落②蚩尤部落③黄帝部落④尧部落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5、(2019·怀化)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6、(2019·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
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7、(2019•青岛)《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说明北京人()①会制造石器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8、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遗址9、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
在分给大伙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C、棍棒D、硬质土块10、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
2019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选择题1.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和使用的陶器应该是()A.杆栏式房屋和彩陶B.半地穴式房屋和彩陶C.杆栏式房屋和黑白陶D.半地穴式房屋和黑白陶2.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A.元谋人、蓝田人B.元谋人、北京人C.蓝田人、山顶洞人D.北京人、山顶洞人3.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黄帝B.炎帝C.周武王D.秦始皇4.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A.公元前10000年左右B.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C.公元前9000年左右D.公元前4000年左右5.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原始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大汶口人遗址6.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7.“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其方法是()A.父传子B.兄传弟C.母传女D.大家推举8.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
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北京人D.黄帝部落9.“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
”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A.黄帝B.炎帝C.大禹D.商汤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A.用火烧食物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过着群居生活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假如你要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①山顶洞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河姆渡遗址④半坡遗址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2.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该原始人类应是( )A.山顶洞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使用火B.会不会直立行走C.会不会煮熟食物D.会不会制造工具14.“禅让制”反映的选举制度中,参加推选的人是( )A.氏族公社全体成员B.部落全体成员C.部落联盟全体成员D.部落首领15.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A.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B.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C.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D.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16.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B.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C.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D.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17.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答案)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 先。孙中山 请完成: ( 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 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相传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 13 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 1 )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 2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 ( 3 )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 4 )“他”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 5 )请简单介绍材料二中“他”的事迹。
宫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到了文
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
13. 故答案为:
( 1 )尧、舜、禹时期。
( 2 )实行禅让制。
( 3 )禹。
( 4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具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 5 )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取得成功;通过禅让的办法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
A. 学会磨制石器 C. 懂得采集果实
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D. 半坡人
)
9.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
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下列生产工具按
A.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第 2 页,共 3 页
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试题(有答案)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一、选择题1.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始祖”的传说人物是()A.黄帝和炎帝 B.尧.舜.禹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蚩尤2.“禅让”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下列与“禅让”制有关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①黄帝②尧③舜④禹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4.公元前三千多年,世界多个地区先后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哪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A.印度 B.埃及 C.中国 D.古巴比伦5.孙中山所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其中的“轩辕”指的是()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伏羲6.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
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7.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一段历史,其时间是()A.约七千年前 B.约六千年前 C.约八千年前 D.约四五千年前8.目前一般认为揭开中国历史第一页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9.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质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装饰品不同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从古至今,人类某一社会组织领导人的产生方法众多,我国原始社会,人们民主推行部落首领的方法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任命制 D.分封制11.小明特别爱看穿越剧,他想穿越到远古时代,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2019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A.山顶洞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元谋人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由此推断,原始人类最需要的应是()A.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种植水稻D.过群居生活3.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文物图片是()A.干栏式房屋B.打制石器C.稻谷D.铁犁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B.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C.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D.北京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5.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取得这种进步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6.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B.山顶洞人主要吃鱼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或者他们走到很远的地方与别人年交换的7.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A.鱼纹彩陶盆B.骨耜C.铁铲D.筒车8.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下列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铁农具D.曲辕犁9.某摄制了回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培育最早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A.水稻B.高粱C.玉米D.粟10.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A.战略地位重要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D.环境优美二.填空题(共5小题)1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境内的人类活动单元测试及解析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单元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2.在编演历史短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 种植水稻B. 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C. 饲养猪D. 制作陶器和玉器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居民D. 半坡居民5.“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A. 黄帝B. 炎帝C. 蚩尤D. 大禹6.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原始居民是()A. 北京人B. 河姆渡原始居民C. 半坡原始居民D. 大汶口原始居民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
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
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任务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时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列举3个以上)(3)任务三:你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参考答案1.D【解析】1.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栽培稻谷遗存、司母戊鼎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答案选D。
2.B【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地处长江流域,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河姆渡人饲养的家畜以猪为主,会制作陶器和玉器;住居的房屋主要干栏式建筑。
选项ACD 符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境;而选项B不该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中,因为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是距今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故选B。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1.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A. 会直立行走B. 手脚分工 C. 过群居生活 D. 懂得人工取火【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知识点。
在火的利用方面,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比较能力。
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A. 石制工具B. 铁制工具 C. 棍棒 D. 硬质土块【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如果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选择的工具应该为石制工具,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本题难度不大。
3.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珠江流域【答案】A【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云南省××县属于长江流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
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B. 大量碳屑 C. 古鱼类化石 D. 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远古时期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可以说明属于原始人类遗迹,两颗门齿化石、大量碳屑、古鱼类化石不一定就是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时期,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选择题1.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A. 会直立行走B. 手脚分工 C. 过群居生活 D. 懂得人工取火【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知识点。
在火的利用方面,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比较能力。
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A. 石制工具B. 铁制工具 C. 棍棒 D. 硬质土块【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如果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选择的工具应该为石制工具,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本题难度不大。
3.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珠江流域【答案】A【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云南省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
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B. 大量碳屑 C. 古鱼类化石 D. 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远古时期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可以说明属于原始人类遗迹,两颗门齿化石、大量碳屑、古鱼类化石不一定就是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时期,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人类遗迹。
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
因为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
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
6.2016年2月25日,房山区人民政府网发了一则招聘信息:xx北京周口店某原始人遗址博物馆招聘11人公告。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周口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71万—23万年,保留了猿的特征,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处于旧石器时代。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识记能力。
7.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D.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生活时代的居民,才开始定居,学会建造房屋,北京人居住的是洞穴,不会建造房屋,也不会种植粮食,D说法不正确,ABC说法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
本题难度适中,还可以考查远古人类生活的时间。
8.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B.史书C.传说D.化石【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没有史书记载人类的起源;神话和传说依靠口口相传,许多不可信;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掌握化石是研究研究人类起源的第一手资料。
史书、传说都是二手资料。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应当是()A. 北京人B. 蓝田人 C. 山顶洞人 D. 元谋人【答案】D【解析】【分析】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
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谋人。
10.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山顶洞人的史实。
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集体居住在山洞里,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要掌握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面貌特征的变化。
北京人的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而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
11.《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A.会使用火B.依靠采集生活C.会人工取火D.会制造石器工具【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能证明”北京人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人工取火,因此C项“会人工取火”是北京人考古发现不能证明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适中。
学生还需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12.已经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谋人和北京人都只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综合以上分析,C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3.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 B. 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 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不少传说含有极高价值的内容【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和B项“完全”两个字表述错误。
C项历史事实是经考古挖掘、历史资料证实的历史,不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所以说法错误;D项远古传说有夸张,但有些传说里面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要去()A. 陕西省B. 云南省 C. 浙江省 D. 北京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半坡人居住在陕西,所以A错误。
B项,元谋人居住在云南。
C项,河姆渡人居住在浙江。
依据材料“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可知材料描述的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适中。
学生还需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15.下列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①烧骨②石器③洞穴中的灰烬④骨针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大约距今70—20万年之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造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木棒),使用天然火。
①烧骨反映了北京人用火的状况,符合题意。
②石器不能反映北京人用火的状况,不符合题意。
③洞穴中的灰烬反映了北京人用火的状况,符合题意。
④骨针不能反映北京人用火的状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用火的证据。
16.根据媒体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 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这是元谋人区别于其他古人类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元谋人还不会种植水稻,直立行走和打制石器不是元谋人所独有的,排除 B、C、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的知识。
17.“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C.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直接设问考查远古北京人叙述错误的选项,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会使用天然火;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18.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
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因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干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
用来耙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
故答案选B。
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答案】(1)群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