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监控调试——报文详解
edr报文解读

edr报文解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
为了处理这些数据,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企业和组织采用了各种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
其中,EDR(Endpoi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EDR报文进行解读,介绍其基本概念、组成结构以及主要功能。
一、EDR报文基本概念EDR报文是指在EDR系统中,用于记录和传输事件信息的一种数据格式。
它包含了各种关于终端设备上发生的事件的详细信息,如进程启动、文件修改、网络连接等。
EDR报文的生成和传输是EDR系统实现事件监测和响应的基础。
通过解读EDR报文,可以追踪威胁行为、发现安全漏洞,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EDR报文组成结构1. 报文头部:报文头部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元数据信息,如报文的版本、时间戳、报文类型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类报文。
2. 事件信息部分:事件信息部分是EDR报文的核心,它记录了具体事件的详细信息。
包括事件类型、事件发生的终端设备、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产生的原因等。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原因非常重要。
3. 受影响的对象:在EDR报文中,会记录受影响的对象信息,如被修改的文件、被感染的进程等。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确定受到威胁的范围和程度。
4. 请求和响应:如果事件涉及到网络通信,EDR报文还会记录请求和响应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和行为特征。
三、EDR报文的主要功能1. 威胁检测和分析:通过分析EDR报文中的事件信息,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威胁行为。
比如,可以检测到恶意文件的下载、异常的网络连接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找到威胁行为的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2. 安全事件响应:当发生安全事件时,EDR系统可以及时生成相应的报文,并将其传输到中央管理平台。
通过解读EDR报文,安全团队可以快速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回复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回复规约(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一种协议,用于定义数据交换的格式、顺序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104规约(IEC 60870-5-104)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制定的一种规约,主要用于监控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104规约及其报文解析。
一、104规约简介104规约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规约,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满足实时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104规约采用了面向报文和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能够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点的通信模式。
二、104规约报文结构104规约的报文结构包括报文头(Header)、ASDU(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和报文尾(Footer)。
报文头包含了报文的控制信息,用于表示报文类型、优先级和传输原因等。
ASDU是实际传输的数据部分,负责携带各种监控与控制的信息。
报文尾用于检测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104规约报文解析1. 报文头解析:首先读取报文头,根据报文头的信息可以确定报文的类型、传输原因和发送序号等。
报文类型表示了报文的目的和功能,如启动报文、确认报文或者监控与控制的报文。
传输原因表示了触发发送该报文的原因,如周期定时发送、事件触发发送等。
2. ASDU解析:根据ASDU的类型可以确定ASDU的功能和数据的含义。
不同类型的ASDU用于传输不同种类的监控与控制的数据,如单点信息、双点信息、测量值和参数等。
根据ASDU的结构和定义,可以提取出数据的具体内容。
3. 报文尾解析:最后检查报文尾以验证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报文尾通常包括一个校验和,用于检测报文是否被修改或丢失。
四、104规约报文的应用104规约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交通、石油等行业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监控系统调试报告

5、质量验收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审查意见:
□所报隐蔽工程的技术资料□齐全/□不齐全,且□符合/□不符合要求,经现场检测、核查□合格/不合格,□同意/□不同意隐蔽。
□所报检验批的技术资料□齐全/□不齐全,且/符合/□不符合要求,经现场检测、检查□合格/□不合格,□同意/□不同意进行下道工序.
合格
矩阵主机
切换控制
—
编程
—
巡检
—
记录
-
模拟视频
主机死机
合格
显示速度
合格
联网通信
合格
存储速度
合格
检索
合格
回放
合格
5
联动功能
-
6
图像记录保存时间
合格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日期:
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
系统(工程)名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施工单位:南京恒天伟只能技术有限公司编号:A5—3-
2
重点防范部位
设防情况
合格
防范功能
合格
3
要害部门
设防情况
合格
防范功能
合格
4
设备运行情况
合格
5
防范子系统之间的联动
合格
6
监控中心图像记录
图像质量
合格
保存时间
合格
7
监控中心报警记录
完整性
合格
保存时间
合格
8
系统集成
系统接口
合格
通信功能
合格
信息传输
合格
检测意见:
报文解析深瑞版完整版

报文解析深瑞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61850报文解析说明编写:陈林兴日期:2013年10月10日本文档只涉及mms报文。
1.相关术语简介IED:智能电子设备;icd:智能电子设备配置描述;SCD:变电站配置描述;cid:从SCD文件中导出与各自IED相关的内容形成文件,即实例化后的icd模型文件;SCL: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AccessPoint:访问点;PHD:物理设备LD:逻辑设备;LN:逻辑节点;FC:功能约束;FCD:功能约束数据;FCDA:功能约束数据属性;GOCB:GOOSE控制块;LLN0:逻辑节点0;SGCB:定值控制块;DO:数据对象;DA:数据属性。
2.icd/cid模型文件简介2.1.模型文件结构61850模型文件为树状层次:PHD(物理设备)→LD(逻辑设备)→LN(逻辑节点)→DO(数据对象)→DA(数据属性)。
图2-1-1 61850模型文件树状结构…图2-1-2 icd配置文件结构图2-1-3 icd配置文件结构示例其中AccessPoint下面包含S1(mms服务)、G1(GOOSE服务)、M1(SV服务)访问点。
以前的程序导入icd时,需删除G1和M1访问点,目前PRS7000后台130801以后的程序,可过滤G1和M1访问点,无需删除。
2.2.icd模型文件内容与数据库信号的对应2.2.1.遥测信号图2-2-1-1 7741导入icd后遥测信号遥测UC,其mms引用路径为:PRS7741/MEAS/MMXU1$MX$U$phsC$cVal$mag$f PRS7741:IEDName;MEAS:LDName,MEAS表示测量LD;MMXU1:逻辑节点类LNClass+序号Inst,MMXU表示测量量数据;MX:功能约束MX;U$phsC: DOName,表示C相电压;cVal$mag$f:DAName表示C相电压幅值。
onvif协议示例报文 -回复

onvif协议示例报文-回复ONVIF协议示例报文解析:窥探智能安防行业的未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行业也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ONVIF(开放网络视频接口论坛)协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领域。
本文将以ONVIF协议示例报文为主题,一步一步解析其结构和功能,探讨ONVIF协议对智能安防行业的影响。
第一步:理解ONVIF协议ONVIF协议是一个开放的行业标准,旨在提供跨厂商、跨产品的互操作性,以便不同品牌、不同厂商的安防设备可以进行无缝集成和互相通信。
该协议定义了一套统一的接口和规范,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网络摄像机、视频管理系统和其他安防设备可以进行互联互通。
第二步:解析ONVIF协议示例报文格式ONVIF协议示例报文的格式通常采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结构。
XML是一种用于描述结构化信息的标记语言,非常适合用来传输复杂的数据和参数。
ONVIF协议示例报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 Envelope(信封):报文的最外层,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元信息,如命名空间和编码方式。
2. Header(头部):包含一些元数据,如消息ID、时间戳和安全认证信息等。
3. Body(主体):报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请求和响应的数据。
第三步:解析ONVIF协议示例报文功能ONVIF协议示例报文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类:请求和响应。
请求指的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命令或操作,而响应则是服务器对于客户端请求的回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ONVIF协议示例报文功能:1. 获取设备信息:通过发送GetDeviceInformation请求,可以获取设备的制造商、型号、硬件版本、软件版本等信息。
2. 获取视频流:通过发送GetStreamURI请求,可以获取设备的视频流地址,进而实现实时视频监控。
3. 控制设备:通过发送相应的命令,如PTZ(云台控制)指令,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如调整摄像头的方向、焦距和光圈。
4. 设置设备参数:通过发送相应的命令,如SetSystemDateAndTime 请求,可以设置设备的系统时间和日期。
监控系统调试记录

监控系统调试记录监控系统调试记录1:介绍1.1 文档目的本文档旨在记录监控系统的调试过程,包括问题描述、解决方案、测试结果等。
1.2 参与人员- 调试人员1:姓名- 调试人员2:姓名2:硬件配置2.1 监控系统硬件设备描述监控系统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包括:- 监控摄像头型号及数量- 视频录像机型号- 网络设备信息2.2 连接布局描述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设备布局等信息。
3:软件配置3.1 监控系统软件版本记录监控系统的软件版本号及其他相关信息。
3.2 配置参数列出监控系统的配置参数,包括但不限于:- 视频分辨率- 视频帧率- 存储设置- 报警设置- 用户权限设置3.3 系统日志记录系统日志的位置、格式、记录内容等信息。
4:调试过程4.1 问题描述详细描述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现象。
4.2 解决方案记录针对每个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并解释如何实施。
4.3 测试过程记录对解决方案进行的测试过程,包括测试环境、测试步骤、测试数据等。
4.4 测试结果总结测试结果,包括问题是否解决、系统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等。
5:总结与建议5.1 总结对整个调试过程进行总结,包括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
5.2 建议提出对监控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或增强的建议,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6:附件列出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及其名称,如配置文件、测试报告等。
7:法律名词及注释列出本文档中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以便读者理解。
(完整word版)104报文分析

(完整word版)104报文分析1. 104规约框架分析1.1 原始报文的组成报文组成(1字节启动字符0x68,1字节报文长度,4字节控制域,不定长用户数据)第1个字节是启动字符0x68;第2个字节是报文长度;第3~6共4个字节是控制域;第7个字节是报文类型;第8个字节是可变结构限定词;第9~10共2个字节是传送原因;第11~12共2个字节是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第13~15共3个字节是信息对象地址;。
1.2 三种报文格式的控制域定义(1)I帧编号的信息传输格式(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简称I -格式I格式控制域标志,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0 第三个八位位组第一位比特= 0(2)S帧编号的监视功能格式(Numbered supervisory Functions),简称S-格式,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1 并且第二位比特= 0,第三个八位位组第一位比特= 0(3)U帧不编号的控制功能格式(Unnumbered control Function),简称U-格式,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1 并且第二位比特=1 且第三个八位位组第一位比特= 01.3 报文类型(第7个字节)1.3.1 监视方向的应用功能类型类型标识∶=UI8[1..8]<0..44>M_SP_NA_1(1) 无时标单点遥信M_SP_TA_1(2) 带短时标的单点遥信M_DP_NA_1(3) 无时标双点遥信M_DP_TA_1(4) 带短时标双点遥信M_ST_NA_1(5) 步位置信息M_ST_TA_1(6) 带短时标的步位置信息M_BO_NA_1(7) 32比特串M_BO_TA_1(8) 带短时标的比特串M_ME_NA_1(9) 不带时标的常规遥测(规一化值)M_ME_TA_1(10) 带短时标的常规遥测(规一化值)M_ME_NB_1(11) 不带时标的常规遥测(标度化值)M_ME_TB_1(12) 带短时标的常规遥测(标度化值)M_ME_NC_1(13) 不带时标浮点遥测M_ME_TC_1(14) 带短时标浮点遥测M_IT_NA_1(15) 累计量M_IT_TA_1(16) 带短时标的累计量M_EP_TA_1(17) 带短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M_EP_TB_1(18) 带短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事件M_EP_TC_1(19) 带短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PS_NA_1(20) 带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M_ME_ND_1(21) 不带品质描述的常规遥测(规一化值)M_SP_TB_1(30) 带长时标的单点遥信M_DP_TB_1(31) 带长时标的双点遥信M_ST_TB_1(32) 带长时标的步位置信息M_BO_TB_1(33) 带长时标的32比特串M_ME_TD_1(34) 带长时标的遥测(规一化值)M_ME_TE_1(35) 带长时标的遥测(标度化值)M_ME_TF_1(36) 带长时标的浮点遥测M_IT_TB_1(37) 带长时标的累计量M_EP_TD_1(38) 带长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M_EP_TE_1(39) 带长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事件M_EP_TF_1(40) 带长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1.3.2 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 UI8[1..8]<45..69>C_SC_NA_1(45) 单点遥控命令C_DC_NA_1(46) 双点遥控命令C_RC_NA_1(47) 调节步命令C_SE_NA_1(48) 设定值命令,规一化值C_SE_NB_1(49) 设定值命令,标度化值C_SE_NC_1(50) 设定值命令,短浮点数C_BO_NC_1(51) 32比特串1.3.3 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类型标识∶= UI8[1..8]<70..99>M_EI_NA_1(70) 初始化结束<71..99>∶= 保留1.3.4 在控制方向的系统信息类型标识∶= UI8[1..8]<100..109>C_IC_NA_1(100) 总召唤C_CI_NA_1(101) 累计量召唤命令C_RD_NA_1(102) 读取数据命令C_CS_NA_1(103) 时钟同步命令C_TS_NA_1(104) 测试命令C_RP_NA_1(105) 复位进程命令C_CD_NA_1(106) 收集传输延时P_ME_NA_1(110) 测量值参数,规一化值P_ME_NB_1(111) 测量值参数,标度化值P_ME_NC_1(112) 测量值参数,短浮点数P_AC_NA_1(113) 参数激活F_FR_NA_1(120) 文件准备就绪F_SR_NA_1(121) 节准备就绪F_SC_NA_1(122) 召唤目录,选择文件,召唤文件召唤节F_LS_NA_1(123) 最后的节,最后的段F_AF_NA_1(124) 认可文件,认可节F_SG_NA_1(125) 段F_DR_NA_1(126) 目录1.4 可变结构限定词(第8个字节)可变结构限定词,下图所示:第1~7bit第8 bit位是表示,后面信息单元中的数据是否连续,=1时表示是连续,=0时表示是非连续。
485协议报文解析

485协议报文解析485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电力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485协议报文的含义和格式是掌握该协议的基础。
485协议报文包含三个部分:帧头、数据包和帧尾。
帧头和帧尾是标识符,用于标志数据包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包是最重要的部分,包含了具体的数据内容。
帧头通常是一个由连续多个相同数值组成的字节,称为“冒号帧头”。
这个数值通常是0x10,0x3A或0x68,用于区分不同的协议。
帧头后面跟着一个地址码,用于标识通信的设备。
地址码长度可为1或2个字节,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数据包部分是485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
数据包长度可以是1到256个字节,其中第一个字节为功能码,用于标识数据包类型,如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
接下来的数据字节表示具体的数据内容。
数据的格式和含义由功能码决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析。
数据包的最后一部分是校验码。
校验码通常是从地址码到数据内容所有字节值相加,再加上255,取低8位得到的结果。
这个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包是否被篡改。
最后是帧尾,通常由一到两个字节组成,用于标志数据包的结束。
帧尾的值通常为0x10或0x16。
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485协议报文进行解析。
首先要分析帧头,了解协议类型与地址码,然后通过功能码确定数据类型,再进一步解析具体的数据内容。
最后,通过校验码验证数据包是否正确。
总而言之,理解485协议报文的结构和含义是掌握该协议的基础。
掌握了这些内容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应用485协议进行串行通信,保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M 入门 V 1.0 新能源公司-监控研发部 技术资料
第 1 页 共 20 页 目录 目录 ................................................................................................................................................... 1 版本信息 ........................................................................................................................................... 2 一、功能概述 .................................................................................................................................... 3 二、通讯规约介绍 ............................................................................................................................ 3 三、常用工具介绍 ............................................................................................................................ 4 四、调试过程 .................................................................................................................................... 5 4.1 环境搭建 ....................................................................................................................................... 5 4.2 运行调试 ....................................................................................................................................... 5
五、报文查看 .................................................................................................................................... 7 5.1 如何抓取报文 ............................................................................................................................... 7 5.2 以太网TCP104报文和串口IEC103报文: ................................................................................ 8 5.3 串口MODBUS报文 ........................................................................................................................ 9 5.4 串口非标报文 ............................................................................................................................. 10
六、报文实例 .................................................................................................................................. 11 6.1 报文实例-104上送遥脉报文 ..................................................................................................... 11 6.2 报文实例-104上送遥测报文 ..................................................................................................... 11 6.3 报文实例-104遥控报文 ............................................................................................................. 12 6.4 报文实例-IEC103上送遥脉报文 ................................................................................................ 14 6.5 报文实例-IEC103上送遥测报文 ................................................................................................ 14 6.6 报文实例-IEC103遥控报文 ........................................................................................................ 15 6.7 报文实例-IEC103压板投退报文 ................................................................................................ 16 6.8 报文实例-IEC103第一帧报文 .................................................................................................... 17
七、实际问题分析 .......................................................................................................................... 17 附A、安装包介绍 ........................................................................................................................... 18 新能源公司-监控研发部 技术资料
第 2 页 共 20 页 版本信息 日期 修订版本 修改描述 作者 2013.1.6 1.0 起草 邓清闯 新能源公司-监控研发部 技术资料
第 3 页 共 20 页 一、功能概述 MCU801A,串口服务器,也叫做通讯管理机,在8000监控系统中作为子站(装置)和后台(8000监控)之间通讯的桥梁,起到规约转换的作用。
MCU801AETH8000监控后台
TCP104
COMCOMCOMIEC103MODBU
S
OTHER
子站1子站2子站3
图1.1 监控抽象结构图 如上图所示,通过MCU,子站的数据可以上送到8000监控后台,监控后台的命令可以下达到每个子站。MCU主要在串口和以太网之间转换规约,主要涉及规约如下:
1、 基于以太网的tcp104规约 2、 基于串口的iec103、Modbus、自定义规约。
二、通讯规约介绍 通讯规约主要规定了通讯机制和数据帧的数据格式。 与我们的MCU相关的通讯规约主要有TCP104、IEC103、MODBUS,还有许多不规则的自定义规约。具体规约参考产品的规约说明文件。 新能源公司-监控研发部 技术资料 第 4 页 共 20 页 常用规约: 许继TCP104规约 许继IEC103规约 ModBus规约
规约不需要死记硬背,在需要的时候会查看规约文档就行。 三、常用工具介绍 1、 MCU配置工具 由于业务需求,MCU配置工具做了升级,主要体现在: A、 可以对一个串口增加最多16个装置的设置(原来8个)。 B、 同一串口下配置的装置地址可以不同,兼容多个装置虚拟为一个装置的情况。 C、 目标MCU的IP记忆功能。 D、 报文监视中增加报文保存功能,保存在程序目录下。 E、 可以对16个串口进行配置,该功能需要在16个串口的MCU上进行验证。 F、 支持设置后串口参数的修改。 G、 支持设置后装置参数的修改。 H、 集成了原来Monitor.exe的功能。与原来的Monitor.exe工具存在端口冲突。 2、 串口调试工具 串口调试工具.exe 3、 标准modbus模拟子站 在进行MCU规约测试时候,该工具运行在pc端模拟执行标准ModBus规约的实际装置,接收ModBus命令并返回预置的数据。
4、 IEC103仿真子站 可以简单模拟IEC103装置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