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合集下载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治疗控制率的差异较大。
过半心血管病与高血压相关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
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相关。根据几何级数 法估算,2012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每10个成 年人中至少有2个患高血压。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水 平均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到2009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 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 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超重、肥胖、糖脂 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体重达到8斤是儿童患高 血压的危险因素。
1、心血管病患病情况
目前,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患病率处于持 续上升阶段。
表-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
2、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 全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从2004年的240.03/10万升至 2010年的268.92/10万;从2009年起,中国心血管病死亡 率的上升趋势明显趋缓,有形成平台期态势;2012年心 血管病死亡率为255/10万,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 病。
5、超重/肥胖 √ 近10年来人群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青少年
的超重率、肥胖率也明显增加。 √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及
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30.6%、12.0%和42.6%,比2002年 明显增加。
超重和肥胖明显上升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预防和控制肥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 问题。2010年,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 30.6%和12%。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就是男性 腰围达到85厘米以上、女性腰围达到80厘米以上 达到45.3%。有资料表明,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肥胖流行 日趋严重有关。因此,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将 有助于预防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的心血管病发 病上升的趋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及中国疾病负担2019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及中国疾病负担2019
大数据看心血管 疾病发展趋势
概念
诱因
临床
护理
表现
杨玲
目录
Contents
一 全球疾病负担 二 中国疾病负担 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四 总结
目录 Contens
一 全球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死亡人数
4
1950年:4370万 2017年:5590万 最高1960年:6180万
全球预期寿命
5
1950年: 男 48.1岁 女 52.9岁 2017年: 男 70.5岁 女75.6岁 中国 男 74.5岁 女79.9岁
急性心肌梗死
25
2002~2016 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 从 2005 年开始,AMI 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
26
1. 2017 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753 142 例 2. 2017 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置入支架: 1.47 枚 3. PCI 术后患者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0.23%) 4.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直接 PCI 比例为 42.2%
次 )为主,分别占 36.87% 和31.98%;其余依次为高血压 (240.70 万人次 )和颅内出血(142.91 万人次 )。 4. 1980~2016 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 9.85%,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均增速(6.33%)。
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
32
1. 2016 年,中国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 2 002.19 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57%;
15
推算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
1300
1400
1100
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 120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一、概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领域的权威文献,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全国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精心编撰而成的年度研究报告。

自2005年起,该系列报告持续追踪并详尽剖析我国心血管健康状况及疾病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公众提供了全面、准确且具有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升级,更加突出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响应“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卫生战略,力图推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重心由医院向社区延伸,构建全民参与的心血管健康保护网络。

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以2022年为例)不仅详实记录了我国心血管病的现患人数、患病率及死亡率等核心指标,揭示了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持续上升的严峻态势——每五例死亡病例中就有两例归因于心血管病,凸显其作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的地位。

报告还深入剖析了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多重因素,烟草使用作为首要危险因素被重点提及,鉴于中国是全球烟草消费大国,控烟工作对于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身体活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共病风险,以及心理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也被列为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显著因素。

报告强调了近30年来我国在提升医疗可及性和服务质量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些进步在国际上尤为瞩目,尤其是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有力支撑了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快速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报告敦促各方强化心血管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管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期遏制心血管疾病负担的进一步加重。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不仅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度解读,还对未来防控策略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建议,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模型、优化疾病诊疗路径、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跨部门合作等多元举措。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一、我国冠心病得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得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得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就是一致得,冠心病规范化防治得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二、冠心病得定义及分类:(一)冠心病定义: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简称,就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得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得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 O)发表得“缺血性心脏病”得命名与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中国心血管病调查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调查报告
心脏移植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06
中国心血管病未来趋势
心血管病发病率预测
总体趋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 快,心血管病发病率将继续上
升。
影响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的流行,以及吸烟、不 健康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普 遍存在,都将加速心血管病发
病率的上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预测
总体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危险
因素将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不健康饮 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的心血 管病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加强慢性疾病防控和不良生活习惯 的干预,提高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 认知和预防意识,以降低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预防措施
加强心血管健康教育和筛查, 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 和预防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 式,以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
心血管病死亡率预测
总体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方案的完善,心血管病 死亡率将有所下降。
影响因素
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时 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等方面。
预防措施
加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早期筛查,提高心血管疾病 的治疗效果,以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吸烟、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心 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心血管病死亡率
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 因,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00 万。
VS
心血管病死亡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 中存在差异,农村地区心血管病死 亡率高于城市,男性心血管病死亡 率高于女性。

基于体检数据的心血管病统计分析与预测

基于体检数据的心血管病统计分析与预测
心血管健康状态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影响因素潜在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心理行为影响因素年龄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性别睡眠呼吸障碍过量饮酒家族史c反应蛋白升高精神紧张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教育程度糖尿病血清蛋白升高经济收入吸烟凝血因子升高职业变动血脂异常慢性炎症生活工作学习压力代谢综合征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家族史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其作用途径是通过家族史的独立作用和危险因素的家族聚集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这种风险在双亲之一患有早发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另外dm等研究表明对于具有早发性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男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翻倍女性心血管病发病率大概增加70kwah等通过对年龄介于40到79岁之间的4014个个体的9年队列数据进行研究发现60岁以下具有心脏病家族史的男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无心脏病家族史的人会高出五倍2004年donald等基于弗莱明翰队列数据应用逻辑斯蒂模型来研究心血管病家族史对子代心血管病患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过程中样本容量为2302随访开始时所有个体均无心血管疾病随访过程中有164个男性和79个女性发生心血管病事件
基于体检数据的心血管病统计分析与预测 第一章 研究背景
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美国公民死亡的最主要因素, 心血管疾病所引 起的医疗费用占据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 17%,过去十年中,心血管疾病医疗费用以 6%的 年增长率迅速增长,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消费会大幅度增长。 美国心脏协会预 测到 2030 年,将有 40.5%的美国人会患有不同形式的心血管疾病。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也逐渐成为造成我国公民死亡的最主要疾病,。近年来,我国心血管 病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提前,据资料显示,2012 年心血管病患者总数 目已达 2.9 亿,平均每 5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患有心血管病,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 者有 350 万,并且发病年龄由过去的 50 岁左右,发展成为现在的 30 岁左右。另外,由于我 国的医疗体系的不完善,心血管病的知晓率比较低,《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2010》中指 出,根据 2005 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知晓率、治愈率和控制率仍比较低,分别为 48.4%、38.5%、9.5%。图 1 是 2012 年统计的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病因构成比例图,可以看出 心血管病造成的死亡比例远远超过其它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一直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统计,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病的高发。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次,中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较高。

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心血管病的高死亡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其次,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提高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总之,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严峻,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有效预
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重视心血管病问题,共同努力,为我国居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因此,对中国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报告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位居首位。

高血压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此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我们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对中国人民健康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

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例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酗酒等行为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等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态势,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首先,加强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其次,积极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和优化。

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的发布,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措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公布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
8 月9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已经连续7 年编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防治现状和临床研究现况的综合报告,也是一部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的信息量较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态势
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约350 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图1、2)。

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 人,每10 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 人。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 亿,即每5 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

其中高血压2.66 亿,卒中至少700 万,心肌梗死250 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 万,风湿性心脏病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200 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持续攀升
高血压2.66 亿患者
高血压是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根据以往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 推算,2012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66 亿,即每5 个成人中至少有1 人患高血压。

超重/ 肥胖2.4 亿/7000 万人
我国人群超重率(体质指数24~27.9 kg/m2)为17.6%,肥胖率(体质指数≥ 28 kg/m2)达5.6%。

18 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到2.4 亿和7000 万。

我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2009 年上述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0.0% 和8.7%,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达到45.3%。

体力活动7 成人活动不足
与1997 年相比,2006 年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

调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运动≥ 3 次、每次运动≥ 30 min)的人数占比为28.2%,但20~49 岁的青壮年人群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吸烟3.5 亿烟民
目前15 岁以上烟民有3.5 亿,被动吸烟者5.4 亿。

我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平台期,而年轻女性吸烟率有增加趋势。

二手烟暴露水平基本无变化。

2005 年我国吸烟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膳食营养食盐远超6 g
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日12 g)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 g 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血脂异常2.5 亿患者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包括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水平。

我国血脂异常者至少2.5亿。

调查显示,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4.14~4.91 mmol/L)和极高(≥ 4.92 mmol/L)的患病率为3.5% 和3.0%。

糖尿病9240 万患者
年龄≥ 20 岁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和体重增加而升高,20~39 岁、40~59 岁和≥ 60 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2%、11.5% 和20.4%。

单纯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高于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心血管病医疗费用不堪重负
2011 年心血管病出院总人数(次)1289.6 万人次,占同期总住院人次的12.0%;其中心脏病670.9万人次,脑血管病618.7 万人次。

2011 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以缺血性心脏病(446.3 万人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9.7万人次)和脑梗死(372.6 万人次)患者为主,分别占34.6% 和28.9%,其余依次为高血压201.6 万人次、颅内出血119.9 万人次、风湿性心脏病23.0 万人次。

另外,糖尿病出院为212.7 万人次。

1980-2011 年,中国心脑血管病出院人次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4%;快于同期所有病种出院人均年增长速度(6.0%)。

其中,年平均增长速度排位依次为脑梗死(12.3%)、缺血性心脏病(11.6%)、颅内出血(10.5%)、急性心肌梗死(8.9%)、高血压(8.1%)、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5.2%);糖尿病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

2011 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总费用为49.9 亿元,颅内出血141.6亿元,脑梗死223.0 亿元,相应每次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6 793 元、11 802 元和7325 元,年增长速度分别为7.0%、5.4% 和1.6%。

专家点评
王文教授
高血压不控制心血管病将很难遏制如果高血压发病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心血管病高发的态势将很难遏制。

自2003 年以来,我国心血管患者出院人次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这反映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群体不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院人数持续增加的同时,医务人员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这意味着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日益加重。

在费用方面,由于住院人次增加,住院总费用也不断增长。

但次均费用的增长,低于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

顾东风教授
我国现阶段应优先干预血压和吸烟
当前,中国正承受“双重负担”,然而心血管病的防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研究显示,如果不加以遏制,到2025 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达3 亿。

2010-2030 年,血压、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的
增长趋势将导致我国有2130 万心血管病患者及770 万心血管病死亡。

对于我国而言,优先干预的领域是血压控制和控烟;必须强调,医疗问题已经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使有效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消除医疗的不公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