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开采措施

带压开采措施
带压开采措施

带(水)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将面临高承压水的严重威胁,带压开采已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的主要开采方式,与此相适应,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中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挑战,应该在完善双系数(突水系数和带压系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在带压安全开采可靠性分析、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与突水规则的知识获取等方面发展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以期实现在奥灰高承压水威胁下安全采煤和避免淹井事故发生的目标。

关键词:带压开采;承压水;安全评价;可靠性分析;可视化;数据挖掘;知识获取

煤炭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主要的、不可替代的能源,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煤矿安全严重地制约着能源工业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当务之急,做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基本杜绝恶性灾害性事故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首要任务。

安全评价就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对煤矿生产中潜在的危险进行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估,为制定基本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建立,逐渐确立了安全评价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简称“安科院”);开办中国安全网专业网站;从2005年6月1日开始受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注册申请;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办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安全工程系,计划将在不远的将来形成安全技术学科群;③直接以安全为主题的刊物多达3种,如《煤矿安全》、《矿业安全与环保》、《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其它矿业工程刊物上与各类安全工程相链接的文章更是不胜枚举。

1 带压开采及其安全评价

带(水)压开采(简称“带压开采”)技术,是指当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较高水压时,在不进行或很少降低含水层水头压力的情况下,确定能否安全采煤的技术[1]。它是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的一项实用性技术,与深降强排技术相比,具有减少吨煤排水费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双重功效。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后发现,带压开采属安全技术范畴,带压开采评价技术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从对于其定量化分析的不断创新中已经得到了印证。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淄博、焦作、井陉、峰峰等煤矿应用带压开采技术在解放受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多数矿区,尤其是华北型煤田东部各煤矿区,在面临浅部资源枯竭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各个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已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开发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作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和深部煤炭资源技术支撑的带压开采评价技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目前,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和开采层位的逐渐下移,对带压开采安全评价问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其原因是问题相对复杂,以前遇到的带压开采安全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水文地质工程师或采矿工程师在分析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矿区的经验,依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所给定的临界突水系数做出判断。工程实践中,对新设计采区或工作面进行带

压开采安全评价常常采用的方法是:整体安全评价采用突水系数法,工作面回采时,采用带压系数进行复核验证。随着对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认识的逐渐深入、地质分析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物探技术方法的长足发展,可以给出需要加固处理的重点部位,从而建立起了目前为止较为完备的带压开采技术方法体系和工作思路,东庞煤矿9103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这样一个成功的范例。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依照突水系数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只能得出一个整体安全度,带压系数测试方法本身的缺陷,使得在审查其评价结果时,经常引来较大的争议,需要借助突水监测系统弥补评价方法上的某种不足。因此,带压开采的突水危险也就不言而喻地来自于这种安全评价的技术风险,在迫切需要解放受水害威胁的深部煤炭资源并且日益重视安全评价工作的今天,有必要探讨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及其相关问题。

带压开采技术措施及其安全评价技术是带压开采技术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带压开采及其评价技术

实际上,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有时简称带压开采评价技术)贯穿于煤炭资源开采的各个阶段,随着对水情、水害认识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将逐渐修正前一阶段的评价成果,从而使评价工作逐步趋于完善。可以看出,对应不同的工作阶段,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特点。

2带压开采技术的适用性问题

从广义上讲,只要在水压高出煤层以上的采掘环境中,煤炭开采均是带压的,只不过存在直接带压和间接带压的区别。以华北型煤田而言,下组煤开采奥陶系灰岩作为(直接)带压含水层已是不难理解,而山西组2#煤以奥陶系灰岩作为(间接)带压含水层已经为邢台东庞矿2903工作面突水所证实。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已经成功实施带压开采的煤田来讲,带压开采的适用条件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煤层底板没有全导入型通道,使得其在水压作用下具有整体稳定性,而不存在所谓的“突破口[2]”。“突破口”属于煤层底板中存在的固有岩体缺陷,影响矿井的充水性质。对于“突破口”的搜索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通过物探方法,二是通过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带压开采实践中,对于全导入型通道一是通过留设安全防水煤柱采用绕避的方法,二是对其进行根治。

(2)煤层底板的岩性组合能够阻抗目标含水层在一个水文周期内(或者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按历史最高水位考虑)最高水位所对应的水压。在其岩性组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这种阻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既有采矿方式下对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目标含水层顶板实际埋藏深度(如华北型煤

田奥陶系灰岩峰峰组由于古风化壳的存在,实际的含水层顶界有可能下移)以及灰岩水的实际潜升高度。

3 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现状

带压开采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图2 深部煤炭资源带压开采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

(1)岩溶水流动系统的研究与评价[3,4]

存在突水通道并非必然发生突水,只是在具有突水水源的矿区才有可能发生突水,突水通道与突水水源共同构成突水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应从查清矿区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入手,分析和评价突水条件及突水可能性。最好以水文地质单元作为评价区,分析岩溶水系统流动特征、径流带的展布情况、井田位于径流带和排泄带的部位等。通过对含水介质水力联系和水动力条件的研究,建立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地下水流动系统模型。

(2) 直通式导水通道的探查与评价

对于已经圈定具有突水倾向性的井田,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直通式导水通道做出探测和评价。按照发生突水的通道性质,煤层底板突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通道型突水与渗透型突水,许学汉、王杰等人[3]将前者称为原生强渗通道,对于这种通道的探查与评价,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5]期间以焦作矿区作为试验点提出了垂向越导通道综合探测配套技术;以开滦矿区为例,形成了导水陷落柱井上、下综合立体探测技术,目前仍处于上述配套技术的试验验证和完善阶段;

(3)中、小型断层作为突水通道的探查与评价

与陷落柱作为导水通道的突水样本相比,断层作为导水通道则是大量的且具有代表性,一定规模的断层就可以成为沟通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的通道,对断层的水文地质评价首先应基于构造分析原理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序次的断层进行构造解析,对断层展布特点做出分析并尽可能以采区、井田为单元做出构造预测,结合物探方法和井巷工程揭露情况进行探、预、采对照;其次,应探讨并评价断层发育方向和断层内部结构对突水的控制作用、断裂构造突水机制、断层的活化及其滞后突水现象等。目前,依托各类防治水项目,在上述方面已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就这一问题应有的深度而言,差距仍然很大。

(4)节理裂隙型岩体突水条件探查与评价

对于节理裂隙型岩体而言,其突水类型为渗透型突水,即与矿压显现、承压水的水力扩容作用密切相关,这种类型的突水首先应在煤层底板岩体强度力学校核的基础上做出稳定性评价;其次,应采用底板突水监测技术对采掘过程中裂隙水的潜升过程做出动态观测和评价。

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所形成的综合成果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评价体系及工作内容图示。

4煤层底板岩体抗水压能力的岩体水力学模拟与校核

采矿条件下,煤层底板岩体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工作状态下的矿山压力和下伏承压水压力。底板突水的实质在于岩体的抗渗阻力低于下伏承压水的渗流动力,岩体的抗渗透能力评价一方面在模拟原岩应力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另一方面通过井下原位水压致裂方法测试。

承压水与底板岩体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失稳问题,包括地下水对岩体节理裂隙的水力扩容作用而导致的物理弱化效应以及岩体由于应力状态、结构面力学性质改变引起结构面(节理、裂隙)开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节理、裂隙岩体渗透性及水动力学条件的改变,渗流场与应力场的相互耦合作用是其重要特征,研究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属于岩体水力学研究范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原岩应力条件下底板岩体抗水压能力做出力学校核,其研究内容包括:(1)岩体数学—力学模型的系统分析;(2)岩体力学本构关系研究;(3)岩体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4)水力扩容机理的实验分析与模拟;(5)基于水力扩容机理的突水预测计算机仿真分析

5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

纵观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研究现状,结合相关学科发展趋势,预计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将会在如下方面取得进展:

5.1带压安全开采可靠性分析[6,7,8]

目前在带压开采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均为定值法—突水系数法。突水系数法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但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没有考虑实际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采煤中,按定值法算出的突水系数是足够的,而实际上却发生了突水,这正是不少矿床水文地质工作者对突水系数提出质疑的原因所在。

在承压水的作用下,保护层的失效模式主要是结构强度的失效,即由于保护层本身厚度不足、岩层组合梁的力学强度不够或上述两种因素同时存在的结果。理论上,由超静定梁所推导的安全水头计算公式可以作为可靠性分析的依据,即В.Д.斯列萨列夫安全水头计算公式:

式中:—t巷道底板岩层厚度(m);—L巷道底板宽度(m);—K巷道底板岩层抗张强度

(t/m2 );—巷道底板岩层容重( t/m3 ) 将岩体参数、看作随机变量,并假定其服从正态分布,如果岩层有层,则共有个随机变量,选用斯列萨列夫安全水头模型进行可靠度分析,引入可靠度评价函数对带压开采安全性做出可靠性分析,采用一般的“R—S”(荷载—抗力模式),则煤层底板保护层的极限状态方程为:

式中:—h s安全水头;—h实际水头;—Z安全余量(Safety Margin)

显然,当时,带压开采处于可靠状态;时,保护层失效。在计算随机变量偏导数、解算非线性方程组基础上,可求得可靠性指标值,则失效概率由下式确定:

以失效概率表示的煤层底板突水状态,更接近于实际情况,避免了单纯依据阈值作为突水判据的某些不合理性,如以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为例,当突水系数为0.061MPa/m发生突水,当突水系数为0.059MPa/m不发生突水,显然是不尽合理的。

5.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在带压开采安全评价中的应用[9,10]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为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是指以适当的数据结构建立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将数学描述以3D真实感图像予以表现。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将所研究的实体以及物理过程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因而三维可视化研究是地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矿井水文地质各项研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准确描述。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井田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孔不但数量少,而且从整个井田范围来看,分布很不合理,地下水位监测网极不完善,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上存在诸多盲区。面对这一现状,首先应建立与完善井上、下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直接感知井田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动态特征,如降压漏斗的空间分布、研究区域任意钻孔及任意剖切显示、栅状图形显示、水害数据集成及链接等。可以断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在带压开采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

5.3 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与突水规则的知识获取

由于带压开采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如钻孔结构、地质构造、水位等,传统数据库的处理方式与决策分析中的数据需求不对称,为满足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和防治水决策分析的需要,要求在传统数据库的基础上产生适应决策分析的数据环境—数据仓库(DW, Data Warehouse)。

1989年8月,在第11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专题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DD,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技术[11],该技术涉及到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智能数据库、知识获取、专家系统、科学计算可视化等领域。1995年,在美国计算机年会(ACM)上,提出了数据挖掘(DM, Data Mining)的概念,即通过从数据库中抽取隐含的、未知的、具有潜在价值信息的过程。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对事故的发生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如果将历年发生的事故资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就可以找出引起事故的共性因素及其规律性,带压安全开采也不例外。带压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煤层底板突水现象是受内在随机性作用规律支配的,井田在岩溶水径流系统中的位置、井田内岩溶发育程度、隔水层的阻水抗压能力、承压水的潜越高度在不同矿区具

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实践中应以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作为工具,从突水样本中完成自学习和他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工作质的飞跃。

6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煤炭资源开采的纵深化方向发展,将面临高承压水的严重威胁,深降强排由于增加吨煤排水费用并破坏日趋紧张的水资源,限制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被认为是基本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水方法。因此,带压开采已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的技术依托而引起广泛关注。在煤炭工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对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做出回顾和前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基本工作思路为:在常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重视煤层底板保护层的“三测”(探测、预测、监测)工作,分析可能的突水类型(通道型突水与渗透型突水),针对不同的突水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水对策(预注浆加固、底板改造、留设防水煤柱),即从查清突水条件开始到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做人工改造处理等,最后达到能够在奥灰水的威胁下安全采煤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井涌水量及避免淹井事故的发生。

(3)面对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中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挑战,应该在完善双系数(突水系数和带压系数)技术的基础上,在带压安全开采可靠性分析、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与突水规则的知识获取等方面发展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

带(水)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将面临高承压水的严重威胁,带压开采已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的主要开采方式,与此相适应,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中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挑战,应该在完善双系数(突水系数和带压系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在带压安全开采可靠性分析、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与突水规则的知识获取等方面发展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以期实现在奥灰高承压水威胁下安全采煤和避免淹井事故发生的目标。

关键词:带压开采;承压水;安全评价;可靠性分析;可视化;数据挖掘;知识获取

煤炭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主要的、不可替代的能源,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煤矿安全严重地制约着能源工业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当务之急,做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基本杜绝恶性灾害性事故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首要任务。

安全评价就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对煤矿生产中潜在的危险进行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估,为制定基本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建立,逐渐确立了安全评价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简称“安科院”);开办中国安全网专业网站;从2005年6月1日开始受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注册申请;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办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安全工程系,计划将在不远的将来形成安全技术学科群;③直接以安全为主题的刊物多达3种,如《煤矿安全》、《矿业安全与环保》、《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其它矿业工程刊物上与各类安全工程相链接的文章更是不胜枚举。

1 带压开采及其安全评价

带(水)压开采(简称“带压开采”) 技术,是指当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较高水压时,在不进行或很少降低含水层水头压力的情况下,确定能否安全采煤的技术[1]。它是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的一项实用性技术,与深降强排技术相比,具有减少吨煤排水费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双重功效。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后发现,带压开采属安全技术范畴,带压开采评价技术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从对于其定量化分析的不断创新中已经得到了印证。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淄博、焦作、井陉、峰峰等煤矿应用带压开采技术在解放受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多数矿区,尤其是华北型煤田东部各煤矿区,在面临浅部资源枯竭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各个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已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开发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作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和深部煤炭资源技术支撑的带压开采评价技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目前,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和开采层位的逐渐下移,对带压开采安全评价问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其原因是问题相对复杂,以前遇到的带压开采安全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水文地质工程师或采矿工程师在分析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矿区的经验,依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所给定的临界突水系数做出判断。工程实践中,对新设计采区或工作面进行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常常采用的方法是:整体安全评价采用突水系数法,工作面回采时,采用带压系数进行复核验证。随着对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认识的逐渐深入、地质分析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物探技术方法的长足发展,可以给出需要加固处理的重点部位,从而建立起了目前为止较为完备的带压开采技术方法体系和工作思路,东庞煤矿9103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这样一个成功的范例。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依照突水系数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只能得出一个整体安全度,带压系数测试方法本身的缺陷,使得在审查其评价结果时,经常引来较大的争议,需要借助突水监测系统弥补评价方法上的某种不足。因此,带压开采的突水危险也就不言而喻地来自于这种安全评价的技术风险,在迫切需要解放受水害威胁的深部煤炭资源并且日益重视安全评价工作的今天,有必要探讨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及其相关问题。

带压开采技术措施及其安全评价技术是带压开采技术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带压开采及其评价技术

实际上,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有时简称带压开采评价技术)贯穿于煤炭资源开采的各个阶段,随着对水情、水害认识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将逐渐修正前一阶段的评价成果,从而使评价工作逐步趋于完善。可以看出,对应不同的工作阶段,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特点。

2带压开采技术的适用性问题

从广义上讲,只要在水压高出煤层以上的采掘环境中,煤炭开采均是带压的,只不过存在直接带压和间接带压的区别。以华北型煤田而言,下组煤开采奥陶系灰岩作为(直接)带压含水层已是不难理解,而

山西组2#煤以奥陶系灰岩作为(间接)带压含水层已经为邢台东庞矿2903工作面突水所证实。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已经成功实施带压开采的煤田来讲,带压开采的适用条件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煤层底板没有全导入型通道,使得其在水压作用下具有整体稳定性,而不存在所谓的“突破口[2]”。“突破口”属于煤层底板中存在的固有岩体缺陷,影响矿井的充水性质。对于“突破口”的搜索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通过物探方法,二是通过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带压开采实践中,对于全导入型通道一是通过留设安全防水煤柱采用绕避的方法,二是对其进行根治。

(2)煤层底板的岩性组合能够阻抗目标含水层在一个水文周期内(或者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按历史最高水位考虑)最高水位所对应的水压。在其岩性组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这种阻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既有采矿方式下对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目标含水层顶板实际埋藏深度(如华北型煤田奥陶系灰岩峰峰组由于古风化壳的存在,实际的含水层顶界有可能下移)以及灰岩水的实际潜升高度。

3 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现状

带压开采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图2 深部煤炭资源带压开采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

(1)岩溶水流动系统的研究与评价[3,4]

存在突水通道并非必然发生突水,只是在具有突水水源的矿区才有可能发生突水,突水通道与突水水源共同构成突水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应从查清矿区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入手,分析和评价突水条件及突水可能性。最好以水文地质单元作为评价区,分析岩溶水系统流动特征、径流带的展布情况、井田位于径流带和排泄带的部位等。通过对含水介质水力联系和水动力条件的研究,建立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地下水流动系统模型。

(2) 直通式导水通道的探查与评价

对于已经圈定具有突水倾向性的井田,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直通式导水通道做出探测和评价。按照发生突水的通道性质,煤层底板突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通道型突水与渗透型突水,许学汉、王杰等人[3]将前者称为原生强渗通道,对于这种通道的探查与评价,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5]期间以焦作矿区作为试验点提出了垂向越导通道综合探测配套技术;以开滦矿区为例,形成了导水陷落柱井上、下综合立体探测技术,目前仍处于上述配套技术的试验验证和完善阶段;

(3)中、小型断层作为突水通道的探查与评价

与陷落柱作为导水通道的突水样本相比,断层作为导水通道则是大量的且具有代表性,一定规模的断层就可以成为沟通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的通道,对断层的水文地质评价首先应基于构造分析原理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序次的断层进行构造解析,对断层展布特点做出分析并尽可能以采区、井田为单元做出构造预测,结合物探方法和井巷工程揭露情况进行探、预、采对照;其次,应探讨并评价断层发育方向和断层内部结构对突水的控制作用、断裂构造突水机制、断层的活化及其滞后突水现象等。目前,依托各类防治水项目,在上述方面已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就这一问题应有的深度而言,差距仍然很大。

(4)节理裂隙型岩体突水条件探查与评价

对于节理裂隙型岩体而言,其突水类型为渗透型突水,即与矿压显现、承压水的水力扩容作用密切相关,这种类型的突水首先应在煤层底板岩体强度力学校核的基础上做出稳定性评价;其次,应采用底板突水监测技术对采掘过程中裂隙水的潜升过程做出动态观测和评价。

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所形成的综合成果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评价体系及工作内容图示。

4煤层底板岩体抗水压能力的岩体水力学模拟与校核

采矿条件下,煤层底板岩体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工作状态下的矿山压力和下伏承压水压力。底板突水的

实质在于岩体的抗渗阻力低于下伏承压水的渗流动力,岩体的抗渗透能力评价一方面在模拟原岩应力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另一方面通过井下原位水压致裂方法测试。

承压水与底板岩体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失稳问题,包括地下水对岩体节理裂隙的水力扩容作用而导致的物理弱化效应以及岩体由于应力状态、结构面力学性质改变引起结构面(节理、裂隙)开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节理、裂隙岩体渗透性及水动力学条件的改变,渗流场与应力场的相互耦合作用是其重要特征,研究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属于岩体水力学研究范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原岩应力条件下底板岩体抗水压能力做出力学校核,其研究内容包括:(1)岩体数学—力学模型的系统分析;(2)岩体力学本构关系研究;(3)岩体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4)水力扩容机理的实验分析与模拟;(5)基于水力扩容机理的突水预测计算机仿真分析

5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

纵观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研究现状,结合相关学科发展趋势,预计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将会在如下方面取得进展:

5.1带压安全开采可靠性分析[6,7,8]

目前在带压开采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均为定值法—突水系数法。突水系数法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但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没有考虑实际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采煤中,按定值法算出的突水系数是足够的,而实际上却发生了突水,这正是不少矿床水文地质工作者对突水系数提出质疑的原因所在。

在承压水的作用下,保护层的失效模式主要是结构强度的失效,即由于保护层本身厚度不足、岩层组合梁的力学强度不够或上述两种因素同时存在的结果。理论上,由超静定梁所推导的安全水头计算公式可以作为可靠性分析的依据,即В.Д.斯列萨列夫安全水头计算公式:

 

式中: —t巷道底板岩层厚度(m); —L巷道底板宽度(m); —K巷道底板岩层抗张强度(t/m2 ); —巷道底板岩层容重( t/m3 ) 将岩体参数 、 看作随机变量,并假定其服从正态分布,如果岩层有 层,则共有 个随机变量,选用斯列萨列夫安全水头模型进行可靠度分析,引入可靠度评价函数对带压开采安全性做出可靠性分析,采用一般的“R—S” (荷载—抗力模式),则煤层底板保护层的极限状态方程为:

式中: —hs安全水头; —h实际水头; —Z安全余量(Safety Margin)

显然,当 时,带压开采处于可靠状态; 时,保护层失效。在计算随机变量偏导数、解算非线性方程组基础上,可求得可靠性指标 值,则失效概率由下式确定:

以失效概率表示的煤层底板突水状态,更接近于实际情况,避免了单纯依据阈值作为突水判据的某些不合理性,如以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为例,当突水系数为0.061MPa/m发生突水,当突水系数为0.059MPa/m不发生突水,显然是不尽合理的。

 5.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在带压开采安全评价中的应用[9,10]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为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是指以适当的数据结构建立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将数学描述以3D真实感图像予以表现。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将所研究的实体以及物理过程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因而三维可视化研究是地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矿井水文地质各项研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准确描述。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井田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孔不但数量少,而且从整个井田范围来看,分布很不合理,地下水位监测网极不完善,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上存在诸多盲区。面对这一现状,首先应建立与完善井上、下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直接感知井田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动态特征,如降压漏斗的空间分布、研究区域任意钻孔及任意剖切显示、栅状图形显示、水害数据集成及链接等。可以断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在带压开采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

5.3 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与突水规则的知识获取

由于带压开采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如钻孔结构、地质构造、水位等,传统数据库的处理方式与决策分析中的数据需求不对称,为满足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和防治水决策分析的需要,要求在传统数据库的基础上产生适应决策分析的数据环境—数据仓库(DW, Data Warehouse)。

1989年8月,在第11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专题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DD,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技术[11],该技术涉及到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智能数据库、知识获取、专家系统、科学计算可视化等领域。1995年,在美国计算机年会(ACM)上,提出了数据挖掘(DM, Data Mining)的概念,即通过从数据库中抽取隐含的、未知的、具有潜在价值信息的过程。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对事故的发生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如果将历年发生的事故资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就可以找出引起事故的共性因素及其规律性,带压安全开采也不例外。带压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煤层底板突水现象是受内在随机性作用规律支配的,井田在岩溶水径流系统中的位置、井田内岩溶发育程度、隔水层的阻水抗压能力、承压水的潜越高度在不同矿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实践中应以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作为工具,从突水样本中完成自学习和他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工作质的飞跃。

6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煤炭资源开采的纵深化方向发展,将面临高承压水的严重威胁,深降强排由于增加吨煤排水费用并破坏日趋紧张的水资源,限制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被认为是基本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水方法。因此,带压开采已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的技术依托而引起广泛关注。在煤炭工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对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做出回顾和前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基本工作思路为:在常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重视煤层底板保护层的“三测”(探测、预测、监测)工作,分析可能的突水类型(通道型突水与渗透型突水),针对不同的突水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水对策(预注浆加固、底板改造、留设防水煤柱),即从查清突水条件开始到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做人工改造处理等,最后达到能够在奥灰水的威胁下安全采煤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井涌水量及避免淹井事故的发生。

(3)面对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中带压开采评价技术的挑战,应该在完善双系数(突水系数和带压系数)技术的基础上,在带压安全开采可靠性分析、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可视化、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与突水规则的知识获取等方面发展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1.靳德武,我国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 2002:30(6):1~4

2.尚彦军,杨志法,刘英等,关于地质工程设计中突破口预测方法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6,4(4):15~24

3.许学汉、王杰,煤矿突水预报研究[M],2~14,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年11月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等,华北型煤矿奥灰水防治研究[M],267~275,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5国家工业性试验项目: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二期工程研究成果总报告[M],45~7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1995 年10月

6 韩玉芳、刘德辅、董胜,边坡整体稳定的可靠性分析方法[J],海岸工程 2001,20(4):7~13

7 常方强、涂帆,加筋土挡墙的可靠性分析[J],工业建筑 2005,35(1):53~55

8 潘元伯 关于安全水头公式的推导 中国地质学会全国矿床水文地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M],183~187,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年6月

9 曹代勇、余志伟、赵扬等,数字矿山及其关键技术探讨[J],铜业工程,2005(1):10~12

10 王秋明、甘三才、胡瑞华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5,36(3):60~62

11 邵峰晶,于忠清 编著 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2~30,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8月

*科技公益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3DIB4J149)

作者简介:靳德武 男 1966年生 博士 研究员 从事矿井防治水和岩土工程科研工作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一、采掘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和顶板控制措施: 1、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情况变化时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2、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 3、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如果使用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4、严禁空顶作业,由于工作面倾斜必须有倒架措施。 5、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6、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收尾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7、采煤机上必须装有停溜闭锁装置;工作面倾角15°以上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滑装置;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在煤墙一侧必须护帮护顶,切断电源,并闭锁大溜。 8、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架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推进。 9、报废的巷道必须封闭。 10、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等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1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进行如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二、“一通三防”措施: 1、主要通风机安装必须保证连续运转,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 2、因检修、停电或其它原因停止通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措施。 3、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4、矿井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的进度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 5、主扇必须安装在地面外部漏风率不得超过15%,出风口应安装防爆门。 6、矿井主要通风机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进行一次反风试验,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反风演习。 7、矿井开拓或准备采区时,在设计中必须根据该处全风压供风量和瓦斯涌出量编制通风设计。 8、局部通风机指定专人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9、压入式局扇开关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

工作面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样本

****煤矿 工作面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 二零一七年六月

矿审批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目录 矿审批意见 (2) 1 工作面概况 (1) 1.1工作面基本情况 (1) 1.2工作面构造情况 (1) 1.3工作面水害分析 (2) 1.4受水威胁程度分析及结论 (3) 2 带压开采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4) 2.1一般措施 (5) 2.2具体措施 (6) 3 避灾路线 (7) 3.1避灾原则 (7) 3.2避灾路线 (8) 3.3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8) 4 突水预兆 (9)

工作面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 1601工作面为带压开采工作面, 为避免水灾水害事故发生, 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305条、《煤矿防治水规定》第77条要求, 特制定以下带压开采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1 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基本情况 1601工作面煤层倾角3°~5°, 平均煤厚约6m。走向长约460m, 倾向长160米, 标高956m~1000m。1601工作面位于16#煤层井田南部, 其东部为16煤三条大巷, 南部为井田南边界, 西部与F67逆断层留有73米防水煤柱, 北部为未采区实体煤。 1.2工作面构造情况 根据《**煤矿水文地质补充详查报告》及1601工作面掘进实际揭露情况。1601工作面位于F67、F65断层之间, F67逆断层倾角67°落差60, F65逆断层倾角86°落差5-8米。1601工作面切眼距F67逆断层留有煤柱73米, F65逆断层按设计留有30m防水煤柱。 根据1601回风顺槽掘进揭露情况, 1601工作面停采线处及距停采线230米处揭露有2条落差小于2m( 小于巷道高度) 的小断层, 均掘进约30米经过, 煤层连续性较好且稳定。

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 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5664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oal mining under pressure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矿井地质概况 告成井田位于颖阳-芦店向斜的南翼东段,处在北西向的嵩山与五指岭平移断层之间,大部地段受到了芦店-大金店滑动构造的影响。 井田东南部大致以石淙河断层(郜f1)为界,北部以翟门断层(郜f5)为界,东北部始于一1煤层露头。 告成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4.86m。煤层顶板大部分为滑动构造,滑动构造上盘位于朝阳沟背斜的南翼,基本为一单斜构造。以朝阳沟河为界,以东地层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8~32°,与下盘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朝阳沟河以西,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偏西,地层倾角10~49°,与下盘地层相对而倾。

因受滑动构造影响,告成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据勘探资料显示本井田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3条,50~100m的1条,30~50m的1条,小于30m的12条。25采区目前新发现落差介于5~20m的断层3条,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2.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告成井田位于颖阳-芦店向斜东段登封~告成水文地质区。该单元南北分别以箕山、嵩山两分水岭为界,西部和东北部分别以颖河与白降河、双洎河分水岭为界。从构造上为一不对称向斜,南翼地层出露完整,北翼被月湾断层破坏,构成阻水边界。 据现有资料分析,告成煤矿二1煤层主要为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充水及二1煤层顶板滑体构造破碎带及上覆碎屑岩类含水层的孔隙-裂隙水。各含水层以缓慢渗入为主,并且动态补给水量不够充分,随着埋深的增加补给条件变差,富水性变弱,因此告成煤矿顶、底板含水层虽有一定的补给水源,但补给条件一般。 告成煤矿二1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为石炭系太原组l7-8灰岩、l1-4灰岩(l5-6灰岩不稳定)、o2灰岩含水层。其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概况 鹤煤五环分公司(原鹤煤五矿)属安鹤煤田鹤壁矿 区,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开采二1煤层,井田范围浅部以 二1煤层露头为界,深部以-600m标高二1煤层底板等高 线为界,北部以F20断层与三矿为界,南部以F40断层与 六矿为界。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北,总体上呈一 近似单斜形态,地面为新近系、第四系所覆盖。 1.地层 五环分公司位于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的太行山小区和 华北平原分区的豫北小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 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与

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太古界与元古界多出露于煤田南的淇县境内,寒武系与奥陶系主要出露于煤田西及西南部山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在煤田均有赋存,三叠系仅隐伏于煤田北深部,新生界广泛覆盖在上述各地层之上。 2.煤层 五环分公司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度517m,共含煤14层,煤层总厚度13.4m,含煤系数2.59%。其中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仅含煤线,含煤性较差;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含可采煤层,含煤性较好,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发育可采煤层1层(二1煤层),可采煤层总厚7.41m,可采系数为 1.43%。

采掘工作面防治冒顶片帮的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采掘工作面防治冒顶片帮的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86

采掘工作面防治冒顶片帮的安全技术措施 (通用版) (一)回采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措施 1.工作面上下出口(指机巷、回风巷离工作面20m范围内)采取单体液压支柱做超前支护,其距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2.工作面支护要布置整齐,不得出现空顶,防止出现过大伞檐,防止串矸、漏矸等。 3.注意观测顶板来压情况和顶板稳定完整情况,过断层和高冒区时要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4.工作面必须确保“三直一平两畅通”,煤、矸必须清理干净。 5.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单体支柱的最大支护高度。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单体支柱的最小支护高度。 6.当采高超过2.2m必须有护帮措施,防止片帮伤人。

7.处理片帮漏顶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8.工作面爆破时,必须严格执行《回采作业规程》中放炮警戒的相关规定。 9.乳化液的配制、水质、配比等,必须符合有关要求。泵箱应设自动给液装置,防止吸空。 10.建立健全单体支柱及其附属装置的检修、维修制度,并严格执行检修、维修制度,保持单体支柱及其附属装置的正常和完好。 11.起吊时,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对起吊点进行加固,防止起吊时引发冒顶事故的发生。 12.改变单体支柱位置时,必须坚持先支后回,安排专人监护,并清理好退路。 13.处理煤壁片帮、冒顶时,工作面溜子必须停止运转,溜子控制开关打到零位。 14、施工地点前后10m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和有闲杂人员。 15、处理冒顶前,将冒顶处周围支护先加固,人员站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将顶上松动的煤或矸石找下。

底板隔水层厚度计算实例

(三)深部开采时底板安全程度分析 为评价底板安全程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及L 1-3灰岩岩溶裂隙含水 层带压开采可行性论证如下: 1、用斯列沙夫公式计算二1煤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 l k rl h k l r p p 48t 22-+= (1) 式中t --安全隔水厚度(米) l --采掘工作面底板最大宽度(米) r --隔水层岩石容重(吨/米3) Kp --隔水层岩石抗张强度(吨/米2) H --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吨/米2) 2、隔水底板临界水压值 H 安=2Kp t ×γ22 +l t (2) 式中H 安隔水底板临界水压值(吨/米2) Kp -隔水层岩石抗张强度(吨/米2) t -安全隔水层厚度实际值(米) L --回采工作面最大控顶距离(米) r --底板隔水层岩石容重(吨/米3) 米村煤矿开采的二1煤层标高范围在+140m ~-190m ,目前米村井田奥陶系灰 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位标高为+138.94m(在O 2水与L 1-3灰水联系密切的地段,可 视为同一水体),二1煤层至L 1-3灰岩顶面的平均厚度为71.18m ,最小厚度34.87m 。 采用式(1)计算工作面回采中二1煤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这里L 采用最 大控顶距12.00m ;r, Kp 值均来自地质报告,分别为r=2.59(吨/米3), Kp=273(吨/米2);H=190+138.94+71.18=400.12m,因此,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为4001.2(吨/米2),安全隔水厚度为: t=273 ×421×59.201.184×273×812×59.2422-+

=32.50(m) 采用公式(2)计算隔水底板的临界水压值。 这里t采用实际最小的隔水层厚度34.87m;K p 为273(吨/米2),L为12m,因此 H 安=2×273×34.8 × 59 .2 12 87 . 34 2 2 =4700.48(吨/米2) 采用斯列沙辽夫公式(1)计算出的安全隔水厚度为32.50m,这说明只要隔水层厚度达到32.50m以上,工作面回采就是安全的,而不会出现奥灰水突水问题,实际隔水厚度为71.18m,最小隔水厚度34.87m,厚度大于计算出的安全隔水厚度;同时,采用隔水底板临界水压值公式计算出的H安为4700.6(吨/米2),而实际水压值为4001.2(吨/米2),小于临界水压值。上述计算未考虑采动对底板的破坏影响,按目前所掌握的底板破坏深度10~15m考虑,安全隔水层厚度应取45m为宜,一般情况下(不出现断裂构造的情况下)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对二 1 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一)优化矿井设计,确保设计科学合理 1、针对前进式开拓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巷道布置方式,使之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系统,保证施工安全。 2、针对矿井煤层的地质条件,合理优化巷道支护设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缩短支护时间,降低支护材料消耗。 (二)调整掘进衔接安排,保障采掘接替及矿井按期达产 1、根据各施工队组的掘进水平,合理调整施工队组,保障首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 2、根据矿井总体设计,结合施工现状,及时调整矿井生产衔接计划,合理安排对组上马时间及生产衔接计划,保证矿井按期达产。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狠抓施工质量 1、根据煤层结构情况及设计要求,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并应加强对掘进工作面的顶、底煤赋存情况探测工作,施工队每掘15米进行一次顶、底煤探测并将探测结果报生产技术部,地测组专业地质人员至少每月对施工巷道进行一次顶底煤探测工作,根据实测煤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巷道掘进坡度。 2、严把支护材料进场关,保证支护材料的规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按规定进行锚固力、预紧力、拉拔力检查,确保支护质量。 4、定期对所有施工巷道的工程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将检查问题以报表形式发至施工队组,并在当天的生产调度会上予以通报,以保证巷道工程质量。 (四)运用经济手段,严格考核验收 第 2 页共 4 页

每月掘进施工工程规格和支护质量考核与工程结算挂钩,规格按月度抽检合格百分比考核。 第 3 页共 4 页

矿井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概况 1、地理位置: 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吕梁市中阳县西北11Km 处的付家焉村,行政区划属中阳县张子山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5″~111°8′57″,北纬37°27′01″~37°28′36″。 2、基本情况: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重组整合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文 件批复的企业重组整合方案和2009年11月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发 放的C1400002009111220041618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山西吕梁中阳付 家焉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井田呈梯形,井田东西长约3.98km,南北宽2.95km,面积9.1156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 3、煤层情况: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山西组平均厚度71.53m,含01、02、1、3、4、4下、5号煤层,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平均厚0.64m,可采含煤系数0.9%。 太原组平均厚度80.84m,含6、7、8、9、10、11、12号煤层,其中9、10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7.53m,含可采煤层平均厚6.02m,可采含煤系数7.4%。 煤系地层总厚152.37m,含煤总厚9.42m,可采煤层平均厚6.66m,可采含煤系数4.4%。 4、矿井水文地质

4.1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地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埋藏于井田深部,地层厚度大,分布广泛,溶洞和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含水空间,富水性强,水量大,水质较好,是井田主要含水层。据2004年在东北边界处2km处施工的大土河焦煤公司9号水源井和2006年在井田东南部原裕祥煤矿工业广场施工的水源井资料,9号水源井奥灰水位标高为805.46m,出水量为195.60m3/h 。裕祥水源井奥灰水位为805.167m,出水量为55m3/h。根据以上水源井资料和区域水力坡度推测井田内奥灰水位在802-805m,井田大部地段煤层底板标高低于奥灰水位,属于带压开采,在开采时要防范奥灰水突水事故的发生。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含水层主要为三层石灰岩,从上到下为L5、L4、L1,总厚约25.55m,灰岩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钻孔在灰岩地层中,大部分出现孔漏的情况,含水层顶板埋深在85-280m左右。据离石详查勘探资料,单位涌水量井田东北侧2.5km处12号孔为0.0047L/s·m,井田东南侧4km处20号孔为0.207 L/s·m,水位标高分别为929.44m 和946.67m,属弱-中等富水含水层。 3)二叠系碎屑岩类砂岩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含水层无出露,含水层以细、中粗砂岩为主,平均厚度17.90m.含水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顶板埋深为38-210 m左右。单位涌水量12号孔为0.0008L/s·m,20号孔为0.0022 L/s·m,水位

带压开采措施教材

郑煤集团东坪煤矿 “带水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郑煤集团东坪煤矿 编制日期:2009年9月 东坪煤矿二1煤层“带压开采”参数计算 一、概况 东坪煤矿位于郑州矿区登封煤田白坪井田浅部,处于地下水径流区,主要开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和太原组底部的一3煤层。 东坪煤矿设计矿井涌水量为100m3/h,设计最大涌水量157m3/h,水仓容量1130 m3,目前矿井涌水量100m3/h。矿井主排水系统安装了三台D155-64×6水泵三台,水泵联系排水能力为260 m3/h,排水能力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一)、地质构造 本矿区位于白坪井田东南部二1煤层露头附近,属于嵩山背斜与箕山背斜之间的颍阳~芦店向斜的南翼东段,嵩箕构造区。从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矿区地质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地层走向280°,倾向10°,倾角15~23°的单斜构造。区内仅在其东边界发育一条正断层(即箕F31)。在本矿的开采过程中,未遇见大的断层和褶曲,本矿区地质构造复程度杂应为简单。 (二)、水文地质条件

该矿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影响开采的主要水源为煤层底板以下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部的L 7—8层石灰岩、下部的L 1—4层灰岩和∈石灰岩含水层。以上含水层均为承压含水层,其中L 7—8层灰岩为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距二1煤层约20m ,含水性较若,易疏干,是矿井疏放对象。L 1—4层灰岩为主要承压含水层,它与下部寒武系灰岩含水层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距二1煤层底板平均45m 。另外,该区域二1煤层顶板大占砂岩含水层,一般含水性较弱,迳流条件差,水源不丰富,不足以对矿井构成影响。 东坪煤矿设计开采最低标高-100m ,根据登封分公司水位观测结果,目前井田内寒灰水位标高为+155.0m.。因此,东坪煤矿“带水压开采”主要针对的是L 1—4层灰岩含水层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 二、带压开采可行性计算: 1、根据斯列沙辽夫公式: H 临=2Kp 22L t +rt (公式一) T 临=Kp rL KpH L r L 4)8(22-+(公式二) 式中:H 临—隔水层底板的临界水压值(t/m 2) t 临—隔水层底板的临界厚度(m ) L —采区巷道底宽或回采工作面最大的控顶距(m ) Kp —底板隔水层岩石的抗张强度(t/m 2)

煤层带压开采安全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煤层带压开采安全措施正 式版

煤层带压开采安全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概况: 我矿目前开采的煤层为二1煤,煤层厚度为0.95~16.26m,平均厚度为6.17m,其充水承压含水层为L7-8、L1-4和O2灰岩含水层,其中L7-8灰岩含水层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O2灰岩含水层为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L1-4灰岩含水层为奥灰水补给。 L7-8灰岩含水层:厚度为 3.42~15.96m,平均厚度为10.02m,上距二1煤10m左右,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匀,富水性强,连通性差,补给水源不足,极易疏

干,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因此,L7-8灰岩水是矿井的疏放对象。 L1-4灰岩含水层:厚度 2.65~18.46m,平均厚度为1 3.20m,上距二1煤底平均59m;O2灰岩含水层:厚度52.29m,上距二1煤底板平均75 m,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连通性较好;L1-4灰岩含水层距O2灰岩含水层10m左右,一般认为,L1-4灰岩含水层与O2灰岩含水层水位一致。 根据相邻矿井水文孔观测得知,井田O2灰岩含水层水位为+107m。我矿开采标高为-270m~-100m,低于O2灰岩含水层水位。 二、二1层“带压开采”可行性计算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YF-ED-J690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 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概况 鹤煤五环分公司(原鹤煤五矿)属安鹤 煤田鹤壁矿区,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开采二1 煤层,井田范围浅部以二1煤层露头为界,深 部以-600m标高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北部 以F20断层与三矿为界,南部以F40断层与六 矿为界。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北,总 体上呈一近似单斜形态,地面为新近系、第四 系所覆盖。 1.地层

五环分公司位于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的太行山小区和华北平原分区的豫北小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与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太古界与元古界多出露于煤田南的淇县境内,寒武系与奥陶系主要出露于煤田西及西南部山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在煤田均有赋存,三叠系仅隐伏于煤田北深部,新生界广泛覆盖在上述各地层之上。 2.煤层 五环分公司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度

带压开采措施

一、防治水领导机构及职责 1、成立带压开采防治水工作领导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地测副总 成员:技术部长安全部长机电部长通风区长地测科长 调度主任调度副主任供应科长施工队队长 办公室设在地测科主任地测科长(兼) 2、领导组职责: 矿长:是带压开采防治水的组长,负责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掌握采掘情况,确定带压开采防治水的重点区域和工作面。 总工程师: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带压开采防治水技术管理,督促地测部门做好图纸资料管理、水文地质收集分析预报、日常探放水技术措施编制及防(隔)水煤柱的设计上报工作,认真分析采掘情况,确定带压开采防治水重点区域和工作面,制定带压开采防治水的措施,为组长及时提供带压开采技术资料。 生产矿长:在组长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带压开采防治水的方案,督促现场落实有关措施。 机电矿长:在组长的领导下,重点落实排水、供电、通

讯及其有关的事项。 安全矿长:在组长领导下,负责防治水各项措施的监督、把关。 3、各成员职责: (1)技术科负责参与带压开采防治水方案的制定,监督队组严格执行有关的带压开采措施。 (2)地测科负责带压开采防治水方案的制定,防治水的日常管理,水文地质收集分析预报,探放水措施的编制,充水图的绘制及防(隔)水煤柱的设计上报工作。 (3)安全科负责防治水各项措施的执行监督情况。 (4)供应科、机分厂要常备大流量水泵、排水管路、阀门、螺丝等抢险材料(或者在集团公司供应处库房储备,供应科要有储备明细,并能做到随调随到),并将明细报带压开采办公室。 (5)机电科应保证井下各排水点双回路供电正常,防止越级顶闸,并定期检查排水设备的运转情况。 (6)调度室负责做好与防治水有关的工作安排,并监督工程完成情况,做好各单位的协调工作。 (7)井下队组保证排水能力和管路达标,设备正常,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 (8)各施工队组严格按照措施施工,并做好职工培训。 (9)安全培训中心负责制定有关矿井防治水培训学习

带压开采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带压开采工作实施方案 一、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工作 1、物探工作 物探工作是查清顶底板构造(包括隐伏构造)、顶底板水情、隔水层厚度的重要手段,对矿井带压开采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公司现装备的物探设备及物探分析准确性已不能满足带压开采需要,制定两种方案解决掘进回采物探问题: 方案一:与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的单位签订物探工作合同,物探工作由外单位进行,××××物探工作也是委托外单位进行,据反映物探效果不错,几次成果与钻探结果一样。××××与××××签订了物探合作协议,委托××××研究院对公司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物探、直流超前探、直流电测深物探技术服务,出具探测成果报告,并对报告负责,最终目标是:①采用井下直流电测深技术,探测采煤工作面煤层底板80m以下岩层的含水情况;②采用瞬变电磁及直流超前探测技术探测巷道前方一定范围内岩 层的含水情况。巷道超前探测单价××万元/次。 方案二:购买先进的物探设备,培养物探技术员(3人)进行物探工作,需购买的物探设备有:①音频电--探查采煤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含水性;②高密度电法--用于巷道底板以下探查和回采工作面底板以下探查;③进口瞬变电磁--

对峰峰组水情、下组煤煤层构造及导水通道等进行详查。 2、钻探工作 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在物探存在疑问的区域,必须进行专项钻探验证,且安装孔口管。公司现××区钻探时,发生顶杆、卡钻、塌孔现象,影响正常的钻探工作,联系生产厂家改造探水钻杆(改成螺纹钻杆),并在钻探时安装套管,做到钻孔不塌孔。到类似矿井参观学习钻探经验。 3、化探工作 公司掘进、回采工作面淋水较常见,水质化验频繁,现公司所有水质化验都是外出化验,化验周期较长,不能及时确定水源水质成分,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时间,制约安全生产。为了及时掌握淋水水质成分,更好的指导现场生产,计划购买水质化验设备,费用××万,建立水质化验机构。 二、注浆加固工作 在物探资料分析清楚的基础上,发现异常区,要进行钻探验证,尤其是含水构造区。钻探验证后,经分析存在导水构造,需注浆加固薄弱带(包括构造带、导水带等)。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需建立健全专职注浆队伍,包括以下三方面:1、队伍建设:采用三班作业制,每班配备5人(包括探水工、电工、注浆工等),每班配备专业技术指导员1人,共计18人;2、设备配置:配套钻机、注浆泵、凿岩机、搅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237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方案范本 编号:YTO-FS-PD237 2 / 2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针对具体的采掘工程编制切实可行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2、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加强瓦斯通风管理。 3、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瓦斯,井下环境和大型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处理。 4、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和顶板管理制度,并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编制专门的探放水设计。 5、合理布置采掘工程,留设安全保安煤柱,严禁进行与设计无关的采掘工程作业。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安泰煤矿(带压开采)

8101首采面带压开采防治水设计 及安全措施 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

集团公司会审意见 安泰矿: 经集团公司会审,原则同意你矿8101首采面专项带压开采防治水设计及安全措施,补充要求如下 1、严格遵照专项带压开采防治水设计及安全措施执行 2、加强周边矿井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3、加强井田西北部开采、施工的工程顶板压力观测,同时收集补充该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2011年12月10日 公司安监部 公司技术部 公司机电部 公司通风部 公司地测部 公司地测副总工程师 公司总工程师

专项带压开采防治水设计及安全措施会审记录会审时间会审地点 主持人会审内容 参加会审人员矿长生技科长技术矿长地测科长生产矿长通风科长安全矿长机电科长机电矿长安监站长助理矿长运输队长质检科长采(掘)队长调度主任探水队长 会审意见

安泰煤矿8101首采面带压开采 防治水设计及安全措施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及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文件批准,山西宏盛能源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原山西柳林富安南峪煤矿有限公司与原山西柳林刘家山煤业有限公司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名称为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井田面积为 5.7186km2,新增面积0.5914km2,生产规模120万t/a,开采本井田8#、9#煤层。 8101工作面为我矿的8#煤层的首采工作面,其基本其情况如下: 一、8101首采面简介 8101首采面位于刘家湾村以西,南焉村以东,地面为黄土丘陵沟壑,无任何建筑物。为8#煤层的首采面,其地面标高为+975.0m-+895.0m,井下工作面标高为+822.487m-+721.676m。 井下位置关系:井田北部为原大庄煤矿采空区,南部为8102准备工作面,东部为8#煤轨道下山,西部为Ⅱ采区实体煤。8101首采面走向长度为1000.0m,倾斜宽度为140.0m,煤层倾角为-4°至-9°,煤层厚度为(1.92~2.80m)/2.38m,煤层结构简单,首采工作面的面积为140000m2 ,8#煤,黑色,棕黑色条痕,以亮煤为主,属半光亮型煤,光亮型煤次之,少量暗淡型煤。8#煤直接顶为L1灰岩,平均厚度8.6m,岩石硬度系数f=15-20,L1灰岩为深灰色,块状,岩溶

带压开采安全评价

行业资料:________ 带压开采安全评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带压开采安全评价 一、概况 方庄二矿井田范围内现主要在三个采区进行采掘活动,分别为:20采区、23采区和25采区。根据已有资料,L8灰岩岩溶裂隙水位标高为+53.18~-285m,按煤层底板标高与L8灰岩水位标高位于同一水平(既煤层承压为0MPa)和煤层底板隔水层能否承受L8灰岩水压值为界限,来划分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本文以现有地质资料为基础,针对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隔水层的分析研究,对矿井带压开采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二、水文地质 1、含水层 依据空间分布特征、岩性及地下水类型,自下而上分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太原组下段L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太原组上段L8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二1煤层顶板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组)、下石盒子组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组)及新近系+第四系砂卵砾石含水层(组)。 ①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 位于煤系地层基部,主要由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厚度在400m左右。从赋存特征、构造条件及矿井涌、突水情况分析,该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有良好的富水性,尤其上部,本矿与一矿井田内,共有6个钻孔揭露该层段,揭露厚度 39.39-70.07m。 ②太原组下段L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第 2 页共 8 页

L2灰岩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单层厚4.00~16.45m,平均9.00m,岩溶裂隙较发育。据方庄二矿27-1孔太原组灰岩抽水试验,渗透系数10.56~39.97m/d,原始静止水位标高为+98.67m,属岩溶裂隙强富水含水层。尤其在构造发育地段,受奥陶系灰岩水的垂向补给,致使该含水层富水性增强。 ③太原组上段L8灰岩含水层(组) L8灰岩厚2.20~19.60m,平均6.47m。钻探遇L8灰岩时,冲洗液有消耗现象,从矿井涌、突水量分析,该含水层为岩溶裂隙中等至强富水性。 ④二1煤层顶板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主要为煤层顶板大占砂岩与香炭砂岩,厚度分别为0.75~16.4m和0.15~14.44m,平均分别为6.88m和3.65m,孔隙裂隙不发育,弱富水性。本层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以滴、淋形式向矿井充水,一般情况下对正常开采影响较小。 ⑤下石盒子组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自砂锅窑砂岩底面至田家沟砂岩底,主要为碎屑岩及泥质类岩石互层,厚255.24~271.05m,平均265.57m。含水层有数层砂岩组成,含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加之同泥质岩类相间分布,同二1煤层平均距离大于71m,一般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⑥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方庄二矿内地层发育不全,仅保留下段地层,最大揭露厚度57.36m,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含水层主要由底部田家沟砂岩组成,厚度4.84~18.77m,平均16.83m,细~粗粒结构,为孔隙裂隙弱富水含水层,距离二1煤层较远,对煤层的正常开采没有影响。 第 3 页共 8 页

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矿井地质概况 告成井田位于颖阳-芦店向斜的南翼东段,处在北西向的嵩山与五指岭平移断层之间,大部地段受到了芦店-大金店滑动构造的影响。 井田东南部大致以石淙河断层(郜F1)为界,北部以翟门断层(郜F5)为界,东北部始于一1煤层露头。 告成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4.86m。煤层顶板大部分为滑动构造,滑动构造上盘位于朝阳沟背斜的南翼,基本为一单斜构造。以朝阳沟河为界,以东地层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8~32°,与下盘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朝阳沟河以西,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偏西,地层倾角10~49°,与下盘地层相对而倾。 因受滑动构造影响,告成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据勘探资料显示本井田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3条,50~100m的1条,30~50m的1条,小于30 m的12条。25采区目前新发现落差介于5~20m的断层

3条,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2.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告成井田位于颖阳-芦店向斜东段登封~告成水文地质区。该单元南北分别以箕山、嵩山两分水岭为界,西部和东北部分别以颖河与白降河、双洎河分水岭为界。从构造上为一不对称向斜,南翼地层出露完整,北翼被月湾断层破坏,构成阻水边界。 据现有资料分析,告成煤矿二1煤层主要为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充水及二1煤层顶板滑体构造破碎带及上覆碎屑岩类含水层的孔隙-裂隙水。各含水层以缓慢渗入为主,并且动态补给水量不够充分,随着埋深的增加补给条件变差,富水性变弱,因此告成煤矿顶、底板含水层虽有一定的补给水源,但补给条件一般。 告成煤矿二1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为石炭系太原组L7-8灰岩、L1-4灰岩(L5-6灰岩不稳定)、O2灰岩含水层。其中: L7-8灰岩含水层为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0~23.48m,平均厚度8.55m,距二1煤层平均为11.4m,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匀,富水性强,联通性差,补给水源不足,易疏干,对矿井开采影响小,通常是矿井的疏放对象;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矿井概况 河南宏福煤业有限公司徐庄矿位于荥阳市南部,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年。 开采石炭系太原组一1煤层,平均厚度1.15m,煤质为无 烟煤,顶板L1-L2灰岩,底板本溪组铝土泥岩,下部奥陶 系灰岩。不存在火成岩侵入情况。低瓦斯矿井,属低沼煤 层,煤层倾角平均15°,煤层无自然发火和无煤尘爆炸危 险。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目前主要采区为西翼12采区和东翼 11采区。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炮采陷落 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刮板运输机 运输。掘进巷道均为裸体巷道,采用点柱支护形式,人力

推车运输。皮带下山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大巷采用7吨电机车,一吨标准矿车运输,井筒提升采用一吨标准罐笼提升。 1、主要含水层: (1)中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但不均匀,在断层破碎地段,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含岩溶承压水,上距一1煤层底板10m左右,是威胁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含水层。矿井正常涌水量444m3/h,最大涌水量为1332m3/h(新修编地质报告提供),充水水源主要以顶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为主,故将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归为复杂型,即以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床类型。(2)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L1-3)由石炭系太原组L1-3灰岩构成,厚度为10.34~ 14.37m,平均10m左右。岩溶发育程度一般,除浅部风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13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 施标准版本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矿井概况 河南宏福煤业有限公司徐庄矿位于荥阳市南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年。开采石炭系太原组一1煤层,平均厚度1.15m,煤质为无烟煤,顶板L1-L2灰岩,底板本溪组铝土泥岩,下部奥陶系灰岩。不存在火成岩侵入情况。低瓦斯矿井,属低沼煤层,煤层倾角平均15°,煤层无自然发火和无煤尘爆炸危险。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目前主要采区为西翼12采区和东翼11采区。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炮采陷落法管

理顶板,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刮板运输机运输。掘进巷道均为裸体巷道,采用点柱支护形式,人力推车运输。皮带下山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大巷采用7吨电机车,一吨标准矿车运输,井筒提升采用一吨标准罐笼提升。 1、主要含水层: (1)中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但不均匀,在断层破碎地段,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含岩溶承压水,上距一1煤层底板10m左右,是威胁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含水层。矿井正常涌水量444m3/h,最大涌水量为1332m3/h(新修编地质报告提供),充水水源主要以顶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为主,故将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归为复杂型,即以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床类

带压开采防治水措施

登封市兴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矿井巷道延伸深度的不断增加,煤层所承受的水头压力愈来愈大,潜在的突水威胁将表现的更为突出,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生命安全。因此,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规定及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我矿井带压开采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望认真遵照执行。 一、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兴运煤业区域上处在登封煤田告成井田东北部。告成井田位于颖阳~芦店向斜东段登封~告成水文地质区。该单元南北分别以箕山、嵩山两分水岭为界,西部和东北部分别以颖河与白降河、双洎河分水岭为界。从构造上为一不对称向斜,南翼地层出露完整,北翼被月湾断层破坏,构成阻水边界。 大气降水入渗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影响入渗的因素除降水本身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外,尚与地形、植被、岩性组成,构造及地下水的埋藏、赋存条件密切相关。箕山分水岭以北与大冶一带碳酸盐类岩石出露面积达220Km2,嵩山分水岭以南古老变质岩、花岗岩出露面积达470 Km2,二者构成了本区的降雨直接入渗场和赋存地。

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后,受重力作用,由分水岭顺着透水岩层或裂隙向盆地汇集,遇纬向构造阻截而改变为沿断层走向、背斜轴方向运移。地下分水岭、流向均与地表水一致,地下水的水力坡度一般6~10‰。 本区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有自然径流和人为抽放两种形式。地下水在径流途中遇阻水构造或岩体时,常以上升泉的形式溢出地表。当沟谷深切到地下水位以下时,则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汇入河流。登封煤田内生产矿井极多,有大量地下水被抽排,加之当地居民及乡镇企业用水,每年有上亿吨的地下水被人为抽放,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地下水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改变了以自然径流为主的状态。矿井疏水已经成为二1煤层顶板碎屑岩类水和煤层底板C2tL7-8灰岩岩溶水的主要排泄形式。 据钻孔揭露本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与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第四系。 ㈠:含水层与隔水层 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基岩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在区外东南部有零星出露,据邻近钻孔和矿井工程揭露资料,含水层与隔水层从老至新叙述如下: (1)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