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6.12护理经验229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江天红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黄冈市 438400【摘 要】目的:分通过对缺铁性贫血原因的探讨和分析,制定出详细的护理措施,减轻因缺铁性贫血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危害。
方法:通过调查我院血液科2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详细了解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
比照资料进行统计和整理,分析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并结合临床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整体全面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贫血;缺铁;护理;病因1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体征表现1.1 症状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的进展速度有关。
1.1.1 病史既往有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史;有长期偏食、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营养不良等病史。
1.1.2 机体缺氧症状症状主要与组织缺氧有关。
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悸、气短、头晕、头痛和耳鸣等。
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指甲脆薄以及口腔炎、舌炎等。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水肿,视乳头盘苍白,边缘模糊。
1.1.3 组织缺铁表现头痛、烦躁、异食癖、反甲、青色巩膜、舌炎、口角炎、唇炎、吞咽困难、皮肤干燥、毛发枯黄、生长发育迟缓和抗感染能力下降等。
1.1.4 特殊表现因个体差异对贫血的机体的敏感度不同,有的表现在病人的整个贫血病程中都不会出现。
①指甲扁平、无光易脆裂.重者可呈反甲(匙状指甲)。
②异食癖。
③巩膜变薄发蓝。
④Plummer —Vinson 或Patterson —Kelly 综合征,表现为口角炎、舌炎、口腔灼痛、吞咽困难。
2 贫血的分度一般可分为4度,轻度:红细胞(3.0~3.5)×1012/L ,血红蛋白91~100g/L ;中度:红细胞(2.0~3.0)×1012/L ,血红蛋白61~90g/L ;重度:红细胞(1.0~2.0)×1012/L ,血红蛋白31~60g/L ;极重度:红细胞≤1.0×1012/L ,血红蛋白≤30g/L 。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
任何原因使体内铁 缺乏,均可引起 缺铁性贫血
铁的需要量增 加而摄入相不
足
铁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
妇女儿童缺铁主要原因 胃大切、慢性胃肠道疾病
慢性失血
4
【铁的代谢】 1铁的分布
67%血红蛋 白铁
29%贮存铁4%组织铁52铁的来源和吸收A
B
1来自体内衰 老红细胞破坏
后释放的铁
2从食物
12
三、心理-社会状况 ➢ 因缺铁、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致病
人自觉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而忧虑不安, 容易出现焦虑、激动和烦躁等不良心理。
13
四、辅助检查 ➢ 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
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 骨髓象 核老浆幼 ➢ 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
19
【护理目标】
1 缺铁状况纠正,营养失调改善,耐力增强 2 能描述引起缺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
黏膜损害得到修复
4
不发生感染及并发症
20
【护理措施】
除按贫血一般护理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 (一)饮食护理 均衡饮食,避免偏食和挑食;多吃含 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 和水果,促进铁的吸收。
低。 ➢ 血清铁蛋白含量是早期诊断贮存铁缺乏的常用指标
也是诊断缺铁的金指标。
14
人体正常红细胞与低色素小红细胞
15
缺血性贫血病人血象和骨髓象图片
16
五 治疗要点
1 、病因治疗 ➢ 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与方式, ➢ 预防性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强化食物
10
2.特殊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匙状甲; 黏膜损害: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严重者吞咽困难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好动、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少 数有异食癖、智力发育障碍等。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二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A1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的原则是A、去除病因与补充铁剂B、输血与添加辅食C、去除病因与输血D、添加辅食E、输血与补充铁剂2、下列有关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提倡母乳喂养,早产儿4月龄开始添加富含铁的辅食B、指导服用铁剂治疗的患儿可与钙片同用C、采取措施增加患儿食欲,纠正偏食习惯D、指导家长于餐前给孩子口服铁剂E、如注射铁剂则尽量选用同一部位3、不会出现发绀的疾病是A、肺炎B、严重贫血C、气胸D、急性左心衰竭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下列除哪项外能抑制铁的吸收A、咖啡B、蛋类C、茶D、维生素CE、菠菜5、下列哪项是缺铁性贫血的表现A、牙龈出血B、发热伴大量出汗C、骨骼疏松D、毛发无光泽E、皮肤紫癜6、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强调A、母乳喂养B、牛乳喂养C、服用铁剂D、母乳加辅食,如蛋黄、豆类、肉类E、母乳加辅食,如蔬菜、水果汁7、哪项不是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A、早产B、双胎C、生长发育过快D、母孕期严重缺铁性贫血E、接触阳光少,影响铁的吸收8、缺铁性贫血血象所见为A、大细胞、高色素B、正常细胞、正常色素C、小细胞、低色素D、大细胞、低色素E、小细胞、高色素9、以下关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骨髓象检查描述错误的是A、各系均增生活跃B、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明显C、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少,染色偏蓝D、胞浆成熟落后于胞核E、幼红细胞增生活跃10、下列不属于缺铁性贫血病因的是A、铁的摄入不足B、铁的吸收不良C、慢性失血D、铁的需要量增加E、骨髓造血功能不良1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服用铁剂停药的时间应是A、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时B、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1~2周C、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2~3周D、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3~5周E、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6~8周12、在缺铁性贫血的相应化验中唯一数值增高的指标是A、胆红素B、总铁结合力C、血红蛋白D、铁E、蛋白质13、下列哪项符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A、红细胞下降显著于血红蛋白下降,总铁结合力降低B、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下降,总铁结合力升高C、血红蛋白下降比红细胞下降显著,总铁结合力升高D、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下降,总铁结合力降低E、血红蛋白下降比红细胞下降显著,总铁结合力降低二、A21、患者,女性,18岁,自诉乏力、心悸、头晕3月余就诊。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素形式贮存于肝、脾、 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
龄妇女还会通过月经、
妊娠、哺乳面丢失
8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有无慢性失血病史;
有无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史;
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
儿童患者有无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9
二、身体状况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倦、头晕、头痛、耳鸣、
高,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 复进一步正常后仍需服铁剂4~6个月。
23
2.注射铁剂护理: 注意右旋糖酐铁不良反应及处理
过敏反应:面色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荨麻疹,严
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首次用药须先用0.5ml试验剂量
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肾上腺素,做好急救准备,1h后无过
肉类、甲鱼、 蛋黄、豆类、 坚果、带壳五 谷类等
C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及 空肠上段
后释放的铁
6
3铁的转运和利用
胃酸与VC还原 剂的作用
食物中的三价铁
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被吸收 入血 铜蓝蛋白氧化
血清铁还原成二价铁参 与血红蛋白的生成
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成 血清铁
7
4铁的贮存及排泄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主要由粪便排出。育
与贫血导致的组织缺氧有关 与贫血导致营养素缺乏有关
3、口腔粘膜受损
4、知识缺乏:缺乏缺铁性贫血有关防治方面的知识
5、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
19
【护理目标】
1 缺铁状况纠正,营养失调改善,耐力增强
2
能描述引起缺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
黏膜损害得到修复
4
不发生感染及并发症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注射铁剂
常用药物为右旋糖酐铁。
注射铁剂前应计算补充铁剂总量。
总量计算公式为:注射铁剂总量(mg)=[正常血红蛋 白值(g/L)-病人血红蛋白值(g/L)]*0.33×病人体重 (kg)。
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
单击编辑标题
妊娠后期重度缺铁性贫血孕妇或因严重胃肠适反 应而不能接受口服给药孕妇也采取肌内注射补铁; 蔗糖铁和多聚麦芽糖铁是常用的静脉注射补铁的
谢谢!
或待血清铁 蛋白超过 50ug/L后方 能停药。
停药指标
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
(5)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①
避免空腹服用,饭后或 餐中服药可减少胃肠道 不良反应,从小剂量开 始。
③
液体铁剂应使用吸管或 滴管将药液送至舌根部 咽下,再饮温开水并漱 口。以避免牙齿染黑。
口服铁剂不良 反应主要是恶 心、呕吐、及 胃部不适等胃
药物。
护理措施
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
(4)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用药后一周左 右网织红细胞 数开始上升, 十天左右逐渐 达到高峰。
开始用药
两周左右, 血红蛋白开 始上升,约 一到两个月 可恢复正常。
指标恢复
血红蛋白正 常后仍需继 续补充铁剂 三到六个月。
继续补充
其目的是补 足体内的贮 存铁
用药目的
护理措施
2
豆、海带、香菇、木耳。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1
护理措施
告知病人含铁 量最低的食物 是乳类食品等。
合理饮食搭配:进 食含铁丰富、高蛋 白、高热量、富含
3
维生素C的食物是
防治缺铁性贫血的
4
重要辅助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饮食 护理
口腔炎或舌炎
第二节 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首页

内科护理学
第单元
第――学时
教师
刘书议
20 -20学年
第学期
授课日期标
1、了解缺铁性贫血和再障的常见病因和诱因。
2、熟悉缺铁性贫血和再障的临床表现。
3、掌握对症护理及医护合作处理的问题等的护理措施。
4、向病人及家属进行有关缺铁性贫血和再障的基本医学知识教育。
教学内容
1、缺铁性贫血和再障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身体状况、护理诊断与治疗。
2、护理评估、诊断、目标、措施与评价。
教学资源
教科书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
见附页
闽东卫校教案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内用来生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严重缺乏,使得血红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但是人体需要铁的含量跟不上血液供给的铁时,这样就会慢慢的消耗人体内的铁,使得患者产生贫血。
这种病大多发生在不发达国家的婴幼儿、妇女等人的身上。
因此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进行护理。
下面主要来分析一下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以及如何护理缺铁性贫血的病人。
1.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缺铁性贫血也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一种贫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
下面主要介绍四种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叶酸的分泌量不足、铁的供应达不到需求量、铁的消耗量过多、铁的流失过多。
1.1叶酸的分泌量不足众所周知,叶酸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之一。
如果叶酸的分泌量不足,那么很容易导致供血不足。
但是叶酸并不能在人体内进行合成,只能通过外界环境进行摄取。
一般都是从食物当中获取的。
叶酸含量比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动物的肝脏。
很多人都喜欢大鱼大肉,不爱吃新鲜的瓜果蔬菜,这样一来就很有可能导致不能合成足够的叶酸。
特别是有些小孩子不愿意吃蔬菜,就很容易出现叶酸的分泌量不足,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1.2铁的供应量达不到需求量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哺乳期的妇女对铁的需求量十分的大。
如果他们的铁的供应量达不到需求量,就很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像哺乳期的妇女,更需要及时的补充营养。
因为哺乳期的妇女在生产过后消耗的血量大,而且还要给婴儿喂奶。
如果在哺乳期内没有充足的营养,那么哺乳期的妇女有很大的概率患上缺铁性贫血。
因此,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哺乳期的妇女等特殊人群,多补充营养,保障血液内的铁的供应量达到需求量。
1.3铁的消耗量过多如果人出现大量失血的情况,就很容易使得铁的消耗量过多。
我们都知道血液中的铁一半都是来自于红细胞,假如人体不断的多次失血,就会使红细胞内的消耗量过大,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摘要:目的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方法了解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总结出其护理方法。
结论缺铁性贫血病人可以分为一般护理、药物护理、对症护理、治疗护理。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贫血病人;护理方法引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
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典型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1.病因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代谢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的铁呈封闭式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1.1需要量增加1.1.1生长发育期:特别是婴幼儿,对铁的需要量明显增高。
铁的需要量与体重增长成正比,4个月以后的婴儿,每天需摄入铁1mg/kg,早产儿生后需铁量更多,可达2mg/kg,1岁以后生长相对减慢,每天约需0.3 mg/kg,但在整个儿童期,需铁量较成年人仍相对要多。
1.1.2妊娠及哺乳: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的需要,扩充血容量而补充红细胞,以及分娩失血等,估计每次妊娠的消耗铁平均达680 mg,相当于失血1300ml,约每日耗铁2.5mg。
哺乳期每天失铁0.5—1mg。
所以妊娠、哺乳期需铁量明显增高。
1.2摄入不足1.2.1进食不足:因食物中缺乏足够量的铁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铁吸收和利用减低。
我国食物结构一般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肉类较少,因此血红素铁含量较西方饮食为低,饮食中供铁量以非血红素铁为主,并且含有大量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
个别人群饮食安排不合理,明显偏食,以致铁供应不足,可导致缺铁。
1.2.2吸收不良:主要是胃肠道疾病。
常见为胃酸缺乏,因胃酸促进铁溶解,有利于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7
铁的吸收
Iron absorption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pH值 饮食成分 胃肠道的分泌 铁的形式 机体铁储备 肠道内铁浓度
铁的贮存
Iron storage
铁的丢失和排 泄
Iron loss
.
铁的来源(iron supply) 外源性(食物铁): 瘦肉、蛋类、动物 肝、豆类、海带、 发菜、木耳、香菇 “深颜色食物”。 内源性(破坏红细 胞的释放铁)
新生儿 (6.0 ~7.0) ×1012/L
我国的贫血标准
血红蛋白(Hb) 120 ~ 160g/L 110 ~ 150 g/L 170 ~ 200 g /L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 <110g/L
妊娠时: . Hb <100g/L
3
判断贫血注意
*最能反映贫血本质的是Hb,因为红细胞的主要功能 是由血红蛋白来执行的
1.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疲乏困倦、软弱无力,
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 竭。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
32
【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2.特殊表现 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
发干枯,反甲; 黏膜损害: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严重者 有咽下困难或咽下梗阻感。 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吸收不良、腹泻或便秘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烦躁易怒、兴奋或淡漠、注 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少数有异食癖。
60~90g/L 30~60g/L <30g/L
临床症状 无
较重活动 轻微活动 休息时有症状, 常伴贫血性心脏病
.
5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f l) 80~100 >100
MCHC(% 32~35
32~35
80~100
32~35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
25
学习 重点
缺铁性贫血病人 的概念、病因、缺铁表现 和饮食护理及铁剂治疗
的配合与护理。
学习 难点
铁的代谢
在学习过程中比较缺铁性贫血和一般贫血表现 的异同点,从而抓住特点、有助于记忆和掌握。
.
26
第二节 缺铁贫血病人
的护理
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 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 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
口服铁剂:硫酸亚铁 注射铁剂:对口服铁剂
后胃肠反应严重而无法耐 受、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 收障碍及病情要求迅速纠 正贫血的病人可注射铁剂 。常用科莫菲和右旋糖酐 铁。
4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体内铁不足有关
活动无耐力
.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41
【护理目标】
1
缺铁状况纠正,营养失调改善,耐力增强
.
33
缺铁性贫血病人口腔黏膜糜烂、溃疡
.
34
缺铁性贫血病人反甲表 现
.
35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 状况
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 无耐 力病人自觉工作能力下降而感到不安 易激动和烦躁。 因宗教信仰而素食、 饮食结构不合理、知识缺乏、生活异 常贫困是其社会因素。
.
36
【护理评估】
四、辅助检查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贫血病人的护理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刘少鹏
.
1
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 减少,即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红细胞 (RBC)和/或红细胞比积(HCT)低于同性别、 同年龄和地区的正常参考值下限
贫血不是一种疾病
明确病因很重要
.
2
参考值
红细胞 (RBC) 成年男性 (4.0 ~ 5.5)×1012/L 成年女性 (3.5 ~ 5.0) ×1012/L
*判断贫血时,注意“假阳性”及“假阴性”
*结果都是相对的,与血容量有关。有脱水或血液浓 缩时,Hb相对升高,即使有贫血也难以发现;血容量 增加或血液稀释时,Hb相对降低,可使正常人被误诊 为贫血
*婴幼儿、儿童、孕妇Hb较正常人低
*高原地区居民:Hb高
.
4
贫血的分级
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Hb 90~120g/L
.
29
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
任何原因使体内铁缺乏,
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不良
铁的需要量增 加而摄入相 对不足
.
铁丢失过多
30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病史、慢性 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史;有无需铁增 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儿童患者有无偏 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
31
【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80
<80
.
<32 32~35
常见疾病
巨幼细胞贫血、 MDS 、肝病 AA,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
IDA、海洋性贫血 MDS-RAS CDA、风湿、肝病
6
.
正细胞性贫血
7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 护理
.
24
SUCCESS
THANK YOU
2020/6/23
2 能描述引起缺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
黏膜损害得到修复
4
不发生感染及并发症
.
42
【护理措施】
除按贫血一般护理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
(一)饮食护理 均衡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少量多餐;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 搭配富 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同服牛奶、浓茶、咖啡 和刺激性食物。
(二)病情观察 观察原发病及贫血症状和体
28
铁的代谢
人体 铁来源 有两种: 内源性铁来 自红细胞破坏; 外源性铁来自食 物,食物中三价 铁在胃酸及还原酶 作用下还 原成二价铁 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 吸收。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 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正常 成人体 内含铁量 男性50mg/kg, 女性35mg/kg, 其中65%存在于 血红蛋白中, 30%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 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 其余为组织铁。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 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血清铁蛋白降低。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 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
37
细胞
人体正常红细胞与低色素小红
.
38
缺血性贫血病人血象和骨髓象图片
.
39
(五) 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改变不合理的 饮食结构与方式, 预防性增加含铁丰 富的食物或铁强化 食物;积极治疗原 发病。
征、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心脏功能,了解红细胞计数 和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指标变化。
.
43
【护理措施】
(三)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护理:
①应餐后或餐中服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服 维C,乳酸或稀盐酸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