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小故事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导语: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qiang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三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抗战小故事最新5篇

抗战小故事最新5篇挺起你的胸膛,我的勇干无惧的阿拉伯湾。
以你们的拳头告诉这个世界,有一种坚强叫做生死无惧,有一种死亡可以叫做奉献国家,以你们的鲜血洗涤这世界残忍已久了的麻木,以你们的生命告诉这个世界这是寻求自由。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抗战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抗战小故事1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但这的确是传扬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的一段抗击日寇的佳话。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
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
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
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
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
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
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
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
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
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
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
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
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
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
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
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
六位小英雄的故事

六位小英雄的故事如下:
1. 王二小: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是儿童团员,经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次,敌人来到山口迷了路,就让他带路。
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王二小将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2. 海娃:原名秦玉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侦查小英雄。
海娃与敌人斗智斗勇,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信送到了八路军手中。
3. 王朴:在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
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
鬼子用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
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
4. 小兵张嘎:小兵张嘎是抗战影视题材和教材中的人物,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子。
夜里,嘎子逃出村子,踏上了寻找八路军的道路。
后来,嘎子找到区武工队,成为了一名小侦查员。
5. 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宋振中,一岁时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抓进白公馆监狱。
6. 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雨来挪开水缸,将李大叔藏进了地洞。
趁敌人不备,雨来机智的跳入水中脱险。
这些小英雄的事迹充满了勇气和智慧,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战争中的小英雄是其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
他们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更是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而更进一步成为战争中的小英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1:张嘎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获得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2: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
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
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14则关于战争小故事

14则关于战争小故事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相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但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9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故事二、《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小故事三、《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实行抗日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实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
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实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实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小故事四、《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导语】抗⽇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次世界⼤战中,中国抵抗⽇本侵略的⼀场民族性的全⾯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次中⽇战争、⽇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18⽇九⼀⼋事变开始算起,⾄1945年结束,共⼗四年抗战。
下⾯是分享的抗战⼩英雄⼩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 抗⽇⼩英雄的故事⼀ 抗战时期,⽣活在⽩洋淀的⼩男孩张嘎与的亲⼈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军的刺⼑下,⽽钟亮也被敌⼈抓⾛。
嘎⼦历经艰⾟,找到⼋路军,当上了⼀名⼩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保执⾏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毕竟还是⼀个活泼、淘⽓的孩⼦,他与⼩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次战⽃中,他缴获了敌⼈⼀⽀⼿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鸦窝⾥,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放⽕,⾥应外合,全歼敌⼈,救出了⽼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结束后,嘎⼦把藏在⽼鸦窝⾥的⼿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qiang发给他使⽤。
抗⽇⼩英雄的故事⼆ 1943年,⼋路军⼩战⼠孙⼤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卫⽣员武建华护理孙⼤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便以⽊匠靳锡武的⼩学徒和刘⼤爷的外孙⾝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伪军强拉民夫,在⽥镇长家囤积粮⾷。
⼤兴和⼩武乘夜⾊钻进⽥镇长院内,放⽕烧了敌⼈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寇蓄谋更⼤的扫荡计划。
⼀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随即开来了⼀⽀莫名其妙的⽇军。
⽼靳带着⼤兴和⼩武,摸清了敌⼈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兴毅然决定⾃⼰留下吸引敌⼈,让⼩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三团得到⼩武送来的情报,⽴即⾏动部署战⽃。
敌⼈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英雄的故事三 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抗⽇⼉童团长。
王朴从⼩跟随⽗母参加抗⽇⼯作,11岁时被选为⼉童团长。
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

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那么你知道抗战期间有什么小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抗战小故事11941年10月5日上午,风和日丽。
蔚县大南山的山脚下有个12岁的放牛娃,叫张大义。
正赶着地主的牛群,迎着朝阳,唱着山歌,在山坡坡上跑来跑去,他的歌声和老黄牛的吼声,在山沟沟里头回荡。
就在张大义蹦蹦跳跳十分开心之际,突然,他发现前方有一群日本鬼子兵揣着刺刀,探头探脑,贼眉鼠眼地朝中共蔚县县委所在地——瓦子盆村方向窜来,妄图摧毁我县委和民主抗日政府。
由于敌人采取闪电式的偷袭,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察觉,而陷入日军包围之中。
眼看就要发生流血事件,在这千钧一发十分危机时刻。
放牛娃张大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如果不及时报告县委,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于是他奋不顾身,向县委驻地跑去。
张大义的举动,被狡猾的日军指挥官松田发现了,他指挥鬼子兵向张大义开枪射击,松田还“嗷嗷”怪叫。
子弹在大义耳边、身子周围“吱吱”直叫,可张大义哪管这些,送信要紧。
跑呀,跑呀,凭着他多年放牛练出来的两条“飞毛”腿,再加上他对地里熟,早把日本鬼子兵甩得老远,刹那间鬼子连大义影子也不见了,急得鬼子兵也“嗷嗷”叫起来。
一边放松,一边四处寻找放牛娃。
敌人的子弹虽然没打着大义,可鬼子们的枪声却给山上八路军和地方干部送了信号,部队准备战斗,干部们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了,可放牛娃张大义腿部受了枪伤,但他咬着牙,忍着疼痛,也隐蔽起来。
日本鬼子进村翻箱倒柜折腾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捞到,气得鬼子们乱放了一气枪,烧了老百姓几间房子,就灰溜溜地滚回了蔚县城。
鬼子走后,干部和群众找到大义,给他治了伤。
从此,放牛娃张大义智斗鬼子兵,保护群众的事迹在蔚县大南山里山外广为传颂,称颂他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抗战小故事2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10篇抗战英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10篇抗战英雄故事 抗战英雄故事(⼀) 抗⽇⼉童团是⼴⼤抗⽇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的⼉童组织。
尽管与敌⼈的⽃争⾮常艰苦,⼴⼤抗⽇根据地仍处处成⽴了抗⽇⼉童团,把⼉童纳⼊组织的关怀。
⽑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童团员。
⼉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战中,王家峪⼉童团帮助⼋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粮;晋察冀边区⼉童团破坏⽇军的交通⼲线近百次,牵制了敌⼈的进攻和扫荡,有⼒地⽀援了抗战。
⼉童团的成⽴不仅给孩⼦的⽣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了抗⽇队伍的⼒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的贡献,培养了⼀⼤批优秀的⾰命接班⼈。
抗战英雄故事(⼆) 有"双枪黄⼋妹"雅号的她,在江浙⼀带组成抗⽇游击队,多番重创⽇本部队及击沉敌艇,⽇军虽千⽅百计但始终⽆法将这各响当当的传奇⼥⼦打败。
黄⼋妹原名黄翠云,原籍浙江平湖,⼀九0四年出⽣于江苏⾦⼭县黄家埭,⽗母共有⼦⼥⼗三⼈,她排⾏第⼋,故称"⼋妹"。
她是家⾥唯⼀的⼥⼉,从⼩就得⽗母兄长的宠爱,可是家境不好,因⽽幼年失学,⽗亲后因⽣计⽽从事私盐买卖。
⾦⼭与平湖是沿海县份,盛产鱼盐,该处也是江湖好汉出没之区,所以贩运私盐的都得有⼀⼿看家本领,黄⼋妹为应付⽣活环境练得⼀⼿好枪法。
有⼀次,遭另⼀帮私盐贩⼦抢航道,黄⼋妹被迫⽕拼,在寡众悬殊下,幸赖她⼀轮左右兼施的快枪才反败为胜。
"双枪黄⼋妹"的雅号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带成为响当当的⼈物。
⽇军于⼀九三七年底席卷江浙边境⼀带,黄⼋妹的家乡亦告沦陷。
那时,黄⼋妹在地⽅上经已颇具势⼒,眼见⽇军及汉奸在家乡奸淫掳掠,胡作⾮为,激于爱国义愤,随即带了⼀部分⼈枪下乡打游击战。
后来,她罗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卫武装分⼦,实⼒逐渐强⼤,并借着她的帮会关系,得到部分武器供应和掩护,活动范围也越来越⼤,经常袭击下乡来骚扰的⼩股⽇军,常有斩获,使盘踞浦南海北⼀带的⽇军深感头痛,于是屡次下乡对她发动"清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兵张嘎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战小英雄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这个故事叫“小兵张嘎”。
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叔叔,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而钟亮叔叔也被敌人抓走了,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叔叔执行任务,表现得非常勇敢、机智。
但是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还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不幸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想办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把敌人全部消灭了,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他非常开心,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手枪。
谢谢大家,我的故事讲完了。
2、少年王二小
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3、“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4、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5、忠骨永恒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