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教育案例

案例一:“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曼诺之间进行过一场经典的对话,围绕着“美德是什么?美德是否可教?有没有专业教授美德的老师?”等一系列问题,从伦理学和教学论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后世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饶有兴趣地将这场对话所涉及的问题探索了下去。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一个问题被大家集体不同程度地忽略了,那就是“有没有专业教授美德的老师”,或者可以换一个说法:“负责学生道德教育的老师,在道德上本身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格?”

“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这是一所中学的一节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课,围绕着“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和“我们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个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共识: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待人公平的,不会因为成绩的差异把同学分为三六九等;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有爱心的,他真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和大家沟通而不仅仅借助自己老师的权威以势压人;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认真负责的,对每一个同学都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轻易宣判某一个人的“发展前途”等于零;我们喜欢的老师课要上得好,思想不要太守旧,能够包容同学们的个性,说话不要太罗嗦,最好有点幽默感,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希望得到老师真正有益的教诲,而不仅仅是“一脸阶级斗争的严肃”和“喋喋不休的空洞说教”。我们不喜欢老师居高临下,

不喜欢老师过分苛刻,喜欢老师个性洒脱却不能忍受老师过分不拘小节,因为小节的地方往往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真正体现。比如说有老师上课提问学生经常用手指向某个同学说“你,就是你来回答”,老师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请的手势呢?也有的老师擦完黑板顺手把板擦往讲台上一扔,划出一条漂亮的抛物线,却溅了前排同学一身的粉笔灰;还有的老师过分不注重仪表修饰,衣服上带着酱油的污渍就走上了讲台。没听过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论述吗?“当教师在学生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皱巴巴的脏手帕时,他就已经失去了站在讲台上的资格。”

也许是第一次有机会正式发表对老师的看法,一直到下课,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议论纷纷。

一直难忘这节课,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空前热烈的气氛,也不是因为今天的学生让我有机会大开眼界,而是这节课给了我相当大的启发。因为专业的缘故,从事师德公共课的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上课遇到的最大阻力在于: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八条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几乎倒背如流,翻来覆去地看录像,听报告,记笔记,还有什么可说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还列为必修课的意义体现在哪里?严格地说,不能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道德教育既不能打动心灵,也不能使人信服,更谈不上作为一种智慧或艺术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要想突破这个障碍,我们必须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怎样理解教师职业的伦理精神?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比般人更加严格?

案例二:做最好最好的老师

1976年底,17岁的邓大翠高中毕业。村支书来了,就像当年老师那样拉着她的手说:“大翠,你是咱村里文化最高的人,你来村小当老师吧!”邓大翠欣然接受了村支书的邀请,成为任丘市后赵村的一名小学教师。从那时起,“做最好最好的老师”就成为邓大翠终生的追求。

1998年邓大翠调离后赵村,如今已十几年过去了,但有心的村民们不难发现,凡是跟着邓大翠上过学的孩子,如今都成为这个小村庄最有出息的年轻人。邓大翠教过的学生走入社会的有90多人,上大学的有40多人,上中学的有50多人。但无论是上学的还是已经工作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永不言败,誓争一流”,社会上只要听说是邓大翠的学生,找工作都要被高看一眼。

“学生从走进学校那一天起,便把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了教师的肩上。每个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每一天都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一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使他们每一步都朝着幸福和成功前进,一路走好!”这是邓大翠教学笔记中的一句话。

有了这样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在邓大翠眼里每一天都在重复发生的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都显得那么重要。她要让学生从每一个环节中感受幸福和成功,从而使学生都主动追求幸福和成功。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建校以来,学校每年举行运行会、歌咏比赛、文艺周、科技周等活动,但每项比赛的第一名从无例外地

落到了邓大翠带的班。而无论做什么事,邓大翠总是问学生“能不能把第一拿下来?”

邓大翠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先进个人;连续20年被任丘市人民政府授予“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这每一项荣誉,都向人们诉说着邓大翠“做最好最好的教师”的不凡历程。

邓大翠说:“一个小学教师,如果跟班走的话,一生至多教三四百名学生,所以对于教师,每个学生都是一笔财富,教师没有理由不去热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最优秀的人——哪怕他有残疾!”

中国有13亿人口,三四百相对于13亿,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像邓大翠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优秀的人才”,那我们祖国的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邓老师是我国中小学师德先进教师的一个代表,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了一批批国家各行各业急需的建设人才。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位学生身旁,我们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这些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普通劳动者使我国亿万青少年走向了社会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从而赢得了人们“蜡烛”“园丁”“妈妈”“领路人”的真心赞颂。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发自真情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号角,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这种爱不以学生

的地位、聪明、相貌等因素为条件,是忘我的、真心的爱。爱学生的想法,爱学生的创造,爱学生的进步,爱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爱学生对学习的努力和执着。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爱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爱戴你,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发自于心底的爱,这种爱成为无数邓大翠那样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巨大动力。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由于教师的个性、学识经验、理想、世界观、态度、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体现在师德方面也有不同的水平和类型。甚至个别教师不讲师德,缺少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基本约束,给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有多种来源,他们从事教育工作有着不同的动机和理想、志向,师德层次的不同也是正常的。我们希望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不断进取,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职业操守水平,提升自己到较高的师德境界,不辜负社会和时代对我们21世纪教师的期望。无疑,邓大翠老师是我们教师的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