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拆利

合集下载

托里拆利实验探究题

托里拆利实验探究题

托里拆利实验探究题托里拆利实验探究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其通过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决策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对风险和奖励的感知和处理机制。

在本文中,我将对托里拆利实验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意义。

一、托里拆利实验的背景与概述1. 托里拆利实验的起源托里拆利实验最早由以色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于1974年提出,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行为科学领域。

2. 托里拆利实验的目的托里拆利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对风险和奖励的处理方式,以及在不同决策场景下的行为模式。

3. 托里拆利实验的基本设计托里拆利实验通常包括让被试进行一系列的决策,以评估其对不同风险和奖励情况下的反应。

实验通常涉及奖励金与风险之间的权衡,以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选择。

二、托里拆利实验的应用与研究结果1. 托里拆利实验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托里拆利实验为经济学家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决策行为的洞察力。

通过这个实验,经济学家可以评估不同的决策策略对个体和整体效益的影响,并为经济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托里拆利实验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托里拆利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见和行为模式,为心理学家提供了理解人类思维和决策机制的重要线索。

3. 托里拆利实验的一些重要研究结果托里拆利实验发现,许多人更倾向于选择短期奖励而忽视长期利益,这被称为“即时满足偏向”。

实验还揭示了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远大于对于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敏感度,这被称为“损失厌恶”。

这些发现对于解释人类决策行为和经济市场的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1. 对于托里拆利实验的潜在影响托里拆利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受到情绪和心理偏见的影响。

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投资决策中要注意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避免过于情绪化或盲目追求短期利益。

2. 托里拆利实验对个体和社会的启示托里拆利实验的研究成果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托里拆里的介绍

托里拆里的介绍

托里拆利生平托里拆利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

1608年10月15日生于法恩扎的一个贵族家庭。

1628年开始在罗马学习数学。

1641年在其数学教师开斯托里的建议下,去佛罗伦斯做伽利略的助手。

1642年伽利略逝世后,托里拆利接替伽利略任佛罗伦斯学院物理学和数学教授。

由于受到多斯加尼君主的器重,被委任为宫廷数学家。

1647年10月25日逝世,终年39岁。

托里拆利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对空气压强问题的研究,并因此发明了使他著称于世的气压计。

1644年,托里拆利曾发表过有关几何和物理学方面的著作。

他论证了空气具有重量,并对重量和压力等物理概念进行过深刻阐述。

他从实验上解决了空气是否有重量和真空是否可能存在的两个重大课题。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历史上曾长期争论不休,但亚里士多德的“大自然厌恶真空”的说法始终占上风。

托里拆利以前的科学家们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

伽利略曾发现,抽水机在工作时,不能把水抽到10 m以上的高度,他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存在有“真空力”的缘故。

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托里拆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现了真空,验证了空气具有重量的事实。

从1643年起托里拆利曾先后采用多种液体,例如,海水、蜂蜜、水银等,设计了多种实验方式进行研究,大量的实验证实了抽水机提升液体的高度,决定于液体的密度。

托里拆利选用的水银实验,取得了最成功的结果。

他把装满水银的玻璃管一端封闭,开口端插入水银槽中,发现无论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 cm。

后来人们称这一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完成实验的玻璃管为“托里拆利管”。

水银柱上端玻璃管内显然是真空的(接近真空,有少量水银蒸汽存在),称“托里拆利真空”,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获得的真空状态。

托里拆利根据这一实验得出结论:空气具有重量,空气重量所造成的压力与管内水银柱的高度所造成的压力相等,才使水银柱具有某一确定高度。

托里拆利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并于1644年同维维安尼(Viviani,1622—1713)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水银气压计。

托里拆利定理

托里拆利定理

托里拆利定理托里拆利定理托里拆利定理是用于描述大气压强的著名定理,该定理的提出和验证对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托里拆利定理各方面的详细解释:1.定义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层作用于任何表面上的压力。

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有关。

2.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托里拆利定理用于计算大气压强。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0°C, 海拔0米),大气压强约为101325帕斯卡(Pa)。

这个值通常被称为标准大气压。

3.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大气压强是由于地球引力和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

地球引力将大气层向中心吸引,而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则使大气层保持稳定。

4.证明大气压强的普遍存在性大气压强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例如,在标准大气条件下,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牛顿。

这个压力可以支持约10米高的水柱。

5.大气压强的单位与测量标准大气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表示每平方米上受到的大气压力。

测量大气压强的标准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其中1毫米汞柱约等于133.322368 Pascal的大气压强。

6.大气压强的变化情况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气温越高,大气压强越低。

此外,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大气压强,例如在风暴来临时,大气压强会降低。

7.大气压强与高度、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和温度有密切关系。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会逐渐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大气压强也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而导致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量减少,因此气压降低。

8.大气压强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大气压强对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当气压升高时,空气下沉并形成高压区域,而当气压降低时,空气上升并形成低压区域。

这些高压和低压区域是天气系统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风暴等极端天气现象。

9.大气压强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液体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物理学家:托里拆利

物理学家:托里拆利

生平简介科学成就趣闻轶事一、生平简介托里拆利(1608~1642)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1608年10月15日诞生于意大利的法恩扎。

托里拆利的父亲是一位纺织业主,由于经营情况不佳,日益衰落。

父亲为了摆脱窘境,被迫把托里拆利送给伯父雅可布抚养。

1627年,伯父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把托里拆利送到罗马,拜伽利略的得意门生、数学家和水力学工程师卡斯特里为师,继续深造。

从1630年到1641年,托里拆利在伽利略的朋友夏波利手下工作,主要从事力学研究,写了一批论文。

为了向卡斯特里等有名第一章声学部分一、自制声学小实验辅助物理课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目前新教材使用的初期阶段里,却出现了同步的实验器材还比较匮乏的现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饮料瓶设计自制了百余种小实验,以弥补教学之不足。

有些小实验可以用于课堂演示,有些还可以当成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现在将利用饮料瓶制作的部分声学小实验介绍给大家,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选用。

1 钟声响起将两个饮料瓶都剪去底部并做成喇叭状,用细线系在瓶口的瓶盖上,再用细绳的中间部分系住一把钢勺(图1)。

将两个喇叭口罩住两只耳朵并贴紧耳根,并用钢勺去撞击桌子等物品时,你能听到什么?可以请几位学生上台试试,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课堂参与的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求知的积极性。

继续让一个学生手提着细线并用钢勺碰撞课桌,再谈谈手上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振动能够发出声音来,并且可以通过细绳等物体向外传播;同一个声音从空气传到耳朵和从细线等传入耳朵,其感受却是不同的。

2 水中的振动由于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下抖动细绳(图2),你听到了什么?可以听到碰撞声从水中传出来。

仔细听又会发现,钥匙在空气中碰撞和在水中碰撞发声是不一样的。

学生经过亲手做、亲眼看的实验过程,将会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去探究新的知识。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

同时水猛然向上窜管中,直至管顶。 同时水猛然向上窜管中,直至管顶。 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原先管内水银柱以上部 分确实是空无所有的空间。 分确实是空无所有的空间。原先的 水银柱和现在的水柱都不是被什么 真空力所吸引住的, 真空力所吸引住的,而是被管外水 银面上的空气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托 住的。 住的。 托里拆利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的最后致命打击,于 托里拆利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的最后致命打击, 是有些人便妄图否定托里拆利的研究成果, 是有些人便妄图否定托里拆利的研究成果,提出玻璃管上端内 充有“纯净的空气” 并非真空。大家各抒已见,众说纷坛, 充有“纯净的空气”,并非真空。大家各抒已见,众说纷坛, 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一直持续到帕斯卡的实验成功证 实托里拆利的理论后才逐渐统一起来。 实托里拆利的理论后才逐渐统一起来。 托里拆利在实验中还发现不管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 托里拆利在实验中还发现不管玻璃管长度如何, 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 76厘米 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于是 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并于1644 1644年同维 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并于1644年同维 维安尼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银气压计。 维安尼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银气压计。
他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水柱受不了它本身重量之故,再找不到合 他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水柱受不了它本身重量之故, 理满意的解释。 理满意的解释。 托里拆利坚决赞同伽利略的关于空气有重量和真空存在的 说法。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 说法。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托里拆利进行了大量 的实验,实现了真空,验证了空气有重量的事实, 的实验,实现了真空,验证了空气有重量的事实,否定了伽利 略的关于真空力的说法。 略的关于真空力的说法。 大约在1641 1641年 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大约在1641年,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贝尔提曾用一根 10米多长的铅管做成了一个真空实验 米多长的铅管做成了一个真空实验。 10米多长的铅管做成了一个真空实验。托里拆利受到了这个实 验的启发,想到用较大密度的海水、蜂蜜、水银等做实验。 验的启发,想到用较大密度的海水、蜂蜜、水银等做实验。他 选用的水银实验,取得了最成功的结果。他将一根长度为1 选用的水银实验,取得了最成功的结果。他将一根长度为1米的 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顶住管口, 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顶住管口,将其倒插进开手指后,可见管内部顶上的水银已下落,留 出空间来了,而下面的部分则仍充满水银。 出空间来了,而下面的部分则仍充满水银。为了进一步证明管 中水银面上部确实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进了实验。 中水银面上部确实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进了实验。他在水银 槽中将其水银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满清水, 槽中将其水银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满清水,然后把玻璃管缓缓地 向上提起,当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银和水的界面以上时, 向上提起,当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银和水的界面以上时,管中 的水银便很快地泻出来了, 的水银便很快地泻出来了,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是一个基于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原子在光谱中的吸收特性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该实验的原理基于原子的吸收能级和能量转移。

当我们将样品中的金属物质转化成原子态时,这些原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这个吸收波长与金属元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光吸收强度,我们可以推断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托里拆利实验需要一个原子吸收光谱仪,它包含一个光源、一个样品室和一个光检测器。

首先,我们需要将样品与适当的溶液混合,以将金属物质转化为原子态。

然后,将样品置于样品室中,并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光源会产生一束特定波长的光。

这束光穿过样品室,并与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发生相互作用。

一部分光被样品吸收,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样品并到达光检测器。

光检测器测量吸收光的强度,然后将其转换为一个电信号。

该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最终通过一个仪器显示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由于每个金属元素都有不同的吸收特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和已知标准样品的结果来确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托里拆利实验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和食品安全检测等。

它是一种快速、准确且非常灵敏的分析方法,对于确定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非常有帮助。

托里拆利定律公式

托里拆利定律公式

托里拆利定律公式
托里拆利定律(也叫托里拆利定理):对于从容器侧壁小孔流出的液体,其流速v = √(2gh),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h是小孔到液面的高度差。

一、公式的推导(简单理解版)
1. 能量守恒的角度。

- 可以把液体在小孔处的流动看作是一种能量的转化过程。

在液面处,液体具有重力势能,当液体从小孔流出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设液体的密度为ρ,取一小部分液体,其质量m=ρ V(V为体积)。

- 在液面处,这部分液体相对于小孔处的高度为h,其重力势能E_p = mgh=ρ Vgh。

- 当它从小孔流出时,动能E_k=(1)/(2)mv^2=(1)/(2)ρ Vv^2。

- 由E_p = E_k,即ρ Vgh=(1)/(2)ρ Vv^2,两边同时消去ρ V,就得到v =
√(2gh)。

二、公式的应用条件和限制。

1. 理想流体假设。

- 托里拆利定律是在理想流体(不可压缩、无粘性)的假设下推导出来的。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液体存在粘性等因素,实际流速会比公式计算出的理论流速略小。

2. 小孔的影响。

- 公式假设小孔足够小,使得液体从小孔流出时,液面的下降速度相对于液体从小孔流出的速度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小孔较大,这种近似就不再准确。

托里拆利实验公式

托里拆利实验公式

托里拆利实验公式托里拆利实验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呢!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它的公式。

先来说说托里拆利实验到底是干啥的。

想象一下,有一根长长的玻璃管,里面装满了水银,然后把它倒立在一个装着水银的盆子里。

这一倒,就倒出了大名堂!通过这个实验,咱们能测出大气压的值。

那这个实验的公式是啥呢?其实就是P = ρgh 。

这里的 P 表示压强,ρ 是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就是液柱的高度。

我记得之前给学生们讲这个实验的时候,有个小家伙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到底是咋回事呀?”我就拿起一根铅笔,在纸上画起了示意图,一点点给他解释。

我说:“你看啊,这玻璃管里的水银柱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高度,就是因为大气压在下面托着呢。

就好像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稳稳地托住它。

”那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又皱起眉头思考起来。

咱们再仔细瞅瞅这个公式。

ρ 也就是液体的密度,对于水银来说,它是一个固定的值。

g 重力加速度,在咱们地球上也差不多是个定值。

所以呀,关键就在于h 这个液柱的高度。

液柱越高,说明大气压越大;液柱越低,大气压就越小。

有一次上课,我做了个小实验。

我准备了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都装满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

结果发现,液柱的高度竟然是一样的!这可把同学们惊讶坏了,大家都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讨论。

我就趁机问他们:“为啥会这样呢?”这时候,就有聪明的同学举手说:“老师,是不是因为公式里跟玻璃管的粗细没关系呀?”我笑着点点头,表扬他真聪明。

在实际生活中,托里拆利实验的公式也挺有用的。

比如说,咱们要测量高山上的大气压,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算。

还有,一些气压计的原理,也是基于这个实验呢。

总之,托里拆利实验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真正搞明白其中的奥秘。

希望大家以后再遇到相关的问题,都能轻松应对,把这个知识点牢牢掌握在手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43年,托里拆利与伽利略的另一个更年轻的学生维维安尼一起在佛罗伦萨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地点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托里拆利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的作法、操作过程和步骤。

【仪器和器材】托里拆利实验器(J2116型),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或两根玻璃管中间用橡皮管连接),烧杯,红色水。

【实验方法】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除空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图1.33-1甲),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图1.33-1乙),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图1.33-1丙),读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2.逐渐倾斜玻璃管(图1.33-1丁),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图1.33-1戊),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图1.33-2)。

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注意事项】1.说明托里拆利真空的存在,是实验的关键,只有这一点成立,才能得出“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2.水银有剧毒,对人体非常有害,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

玻璃管要选管壁较厚、内径较小的。

操作时要避免碰撞和晃动,严防管子折断。

切不可将水银散失在教室里。

灌水银时最好用注射针筒或用细颈尖口的漏斗,下面用大塑料盒(搪瓷盆)垫上,以防水银溅落在地。

右手食指如有伤口,绝对不能带
伤口操作,可用胶皮手指套保护食指。

如水银万一溅落在地,要设法收集,无法收集时,可撒硫磺粉使之硫化,然后收集埋掉,并打开窗户通风。

3.要减少实验误差,必须注意:①玻璃管、水银槽必须清洁、干燥,不能有灰尘、杂质和水分。

②水银必须清洁,如混入尘埃杂质,或溶有其他金属生成汞齐而附在玻璃管内表面,会使读数不精确,影响效果。

③灌水银时和灌后倒置水银槽中都不能混入空气。

可用一根纱包线或漆包线一直通到玻璃管底部,灌水银时,不时地上下拉动纱包线,使气泡跟着排出。

4.托里拆利实验是定量测量大气压强值的重要实验,教师要认真准备,操作要规范,给学生作出表率。

要教会学生读数和观察的方法:如米尺的起点线与槽内水银面凸面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银面、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等。

托里拆利(Torricelli,Evangelista,1608-1647)是17世纪西方的一位颇负盛名的科学家。

他在正当39岁生日之际,突然病倒,与世长辞。

可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取得了多方面杰出的成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伽利略学说的捍卫者托里拆利出生在意大利华耶查城的富裕的贵族家庭。

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数学教育。

在十七八岁时,卓越的数学才能已初露锋芒。

于是在他二十岁时,伯父将他带到罗马,受教于伽利略的学生卡斯德利。

卡斯德利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他在数学领域内很多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还为水力学创立了科学的基础。

卡斯德利见托里拆利年轻聪慧,十分喜爱,便指派他为自己的私人秘书,在学术上给予他指导。

托里拆利深刻研究了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

从中获得了有关力学原理的发展的很多启发。

1641年,托里拆利出版了《论重物的运动》一书,企图对伽利略的动力学定律作出新的自己的结论。

卡斯德利在一次拜访伽利略时,将托里拆利的论著给伽利略看了,还热情推荐了托里拆利。

伽利略看完托
里拆利论著之后,表示非常欣赏他的卓越见解,便邀请他前来充当助手。

1614年,托里拆利来到佛罗伦萨,会见了伽利略,此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终日卧在病床上。

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中,托里拆利和他的学生维维安尼担任了伽利略口述的笔记者,成了伽利略的最后的学生。

1642年伽利略逝世后,托里拆利接替伽利略任佛罗伦萨科学院的物理学和数学教授,并被任命为宫廷首席数学家。

从此他有钱可以做一些实验研究,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能从事理论探索。

后来,托里拆利大大充实了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第五、六两天”的内容。

托里拆利在佛罗伦萨生活了五年,直至去世。

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还结识了画家罗莎,古希腊文明学者达狄和水利工程师阿里盖提,并受到了上层人物们的普遍敬重。

他还应邀在秕糠学会作了12次学术演讲,演讲题材广泛,其中有6次是关于物理学方面的。

这些讲稿在语词方面均无瑕疵可挑,为常人所不及,是典型的意大利文学作品。

他的演讲中还充满着文艺复学时代的那股斗争精神,抨击了那种尽全力维护顽固守旧势力的天主教思想,多次欢呼伽利略的成就,捍卫伽利略的学说。

纠正卡斯德利的错误托里拆利对发展力学所作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著名的液体从容器细孔流出的理论。

当时,水力学权威卡斯德利认为水流的速度跟孔到水面的距离成正比,且这一见解又得到伽利略的赞同,无人敢怀疑。

托里拆利为弄清楚这一道理,认真地做了实验,进行了仔细的测量。

结果发现,从器壁小孔流出的水流的速度不是跟孔到水面的距离成正比,而是跟此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

水流初速度v与桶中水面相对于孔口高度差h的关系式为v=A√h(A为常数)。

后人称此式为托氏的射流定律。

约在他之后的一个世纪,丹尼尔·伯努利才得出v=√2gh的结果。

托里拆利后来又通过实验证明了从侧壁细孔喷出来的水流的轨迹是抛物线形状。

托里拆利的这些发
现,为使流体力学成为力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奠定了基础。

大气压的测定当时学术界对空气是否有重量和真空是否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认识不清,主要是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遗留影响,认为“世间万物之中除了火和空气以外均有各自的重量。

”并坚持自然界“害怕真空”的说法。

伽利略对此说法表示怀疑,他说:“我们不能相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仅仅认为某物是轻的,某物是重的,而应当认识到所有的物体都有其各自的重量,只不过各有重量大小不同和质地疏密之分而已。

”“如果人们凭感觉和理解都还不能认识到真空的存在,那么凭感觉和理解又如何能否认真空的存在呢?”伽利略曾发现,抽水机在工作时,不能把水抽到10米以上的高度,他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水柱受不了它本身重量之故,再找不到合理满意的解释。

托里拆利坚决赞同伽利略的关于空气有重量和真空存在的说法。

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托里拆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现了真空,验证了空气有重量的事实,否定了伽利略的关于真空力的说法。

大约在1641年,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贝尔提曾用一根10米多长的铅管做成了一个真空实验。

托里拆利受到了这个实验的启发,想到用较大密度的海水、蜂蜜、水银等做实验。

他选用的水银实验,取得了最成功的结果。

他将一根长度为1米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顶住管口,将其倒插进装有水银的水银槽里,放开手指后,可见管内部顶上的水银已下落,留出空间来了,而下面的部分则仍充满水银。

为了进一步证明管中水银面上部确实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进了实验。

他在水银槽中将其水银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满清水,然后把玻璃管缓缓地向上提起,当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银和水的界面以上时,管中的水银便很快地泻出来了,同时水猛然向上窜管中,直至管顶。

由此可见,原先管内水银柱以上部分确实是空无所有的空间。

原先的水银柱和现在的水柱都不是被什么真空力所吸引住的,
而是被管外水银面上的空气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托住的。

托里拆利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的最后致命打击,于是有些人便妄图否定托里拆利的研究成果,提出玻璃管上端内充有“纯净的空气”,并非真空。

大家各抒已见,众说纷坛,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争论一直持续到帕斯卡的实验成功证实托里拆利的理论后才逐渐统一起来。

托里拆利在实验中还发现不管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于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并于1644年同维维安尼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银气压计。

在数学上的贡献托里拆利也具有很高的数学造诣。

他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发展了卡瓦列里的“不可分原理”,帮它走向后来牛顿和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学。

他在《几何学文集》中提出了许多新定理,如:由直角坐标转换为圆柱坐标的方法,计算有规则几何图形板状物体重心的定理。

还成功地结合力学问题来研究几何学。

例如,他研究了在水平内的一定速度抛出物体所描绘的抛物线上作切线的问题,还研究了物体所描绘的抛物线的包络线。

他曾测定过抛物线弓形内的面积,抛物面内的体积以及解决了其他十分复杂的几何难题。

托里拆利还将卡瓦列里的不可分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写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对不可分原理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