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的制备方法简述

合集下载

郑州星辉新材料告诉您多种制备硅溶胶的方法

郑州星辉新材料告诉您多种制备硅溶胶的方法

全透明。
对于要制备无机陶瓷等材料,还需对得到的透明固体进行高温致密等过程,但对于制备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材料,一般只需要以上4个过程。
来自:硅溶胶 /news/393.html
1混合过程
即将烷氧基硅烷与水相混合进行步骤 (1)、(2) 和(3)的反应。由于烷氧基硅烷与水不互溶而形成悬浮液,并且烷氧基硅烷在中性条件下水解速度很慢,因而需控制pH值,阻止沉淀的生成,加速水解过程。醇盐的水解反应:
nSi(OC2H5)4+4nH2O→nSi(OH)4+4nC2H5OH
2 通电进行电解电渗析制取硅溶胶成品
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调节电解质原料的配料比、pH值等,加入电解电渗析槽的阳极反应槽中。选择合适的槽电压及电流密度,将电路接通,电解电渗析槽中进行电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组分反应后逐渐转变成硅溶胶组分。
6胶体溶胶法(胶溶法)
胶体溶胶法制备溶胶凝胶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既适合于制备硅溶胶也适合于制备金属溶胶凝胶,如TiO2等金属溶胶。其基本原理是将部分或全部组分用适当的沉淀剂先沉淀出来,然后经解凝使原来团聚的沉淀颗粒分散成原始颗粒[12]。
3浓缩与纯化过程
完成结晶过程的聚硅酸溶液所含SiO2含量较低,要采用浓缩去水的方法进行浓缩,以提高SiO2的百分含量。浓缩的方法有物理及化工分离法,如加热蒸发浓缩、超滤机浓缩等,都是较有效的浓缩方法,都能将溶液中SiO2的浓度提高到硅溶胶的浓度。此时硅溶胶中有少量杂质存在,除去杂质的有效方法是离心分离法,用离心机对浓缩硅溶胶制成品进 行离心分离,经离心纯化后,硅溶胶中的杂质的含量明显降低,可制得纯度较高的硅溶胶。
1 离子交换
一般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稀释后的水玻璃进行离子交换,以除去水玻璃中的钠离子和其他阳离子杂质制得聚硅酸溶液。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除去溶液中的阴离子杂质,制得高纯的聚硅酸溶液。此时得到的聚硅酸溶液稳定性较差,溶液偏弱酸性,可用少量的NaOH或其他试剂作为稳定剂,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8.5-10.5的碱性 范围内,该范围是制得溶胶溶液的稳定区域,必要时在低温(4-10℃)下保存。

硅溶胶的生产工艺

硅溶胶的生产工艺

硅溶胶的生产工艺
硅溶胶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吸附剂、填充剂、分离材料等领域。

下面介绍硅溶胶的生产工艺。

硅溶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含溶胶制备、成胶和干燥三个步骤。

首先是溶胶制备。

硅溶胶一般采用二氧化硅作为原料,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制备溶胶,如酸碱中和法、扩散沉淀法、溶胶聚合法等。

其中,酸碱中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硅酸盐溶液与酸或碱反应,生成胶体颗粒,然后经过洗涤、过滤、干燥等工艺步骤,制得硅溶胶。

第二步是成胶。

成胶是指使溶胶中的颗粒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形成凝胶的过程。

成胶一般需要通过加热、增加胶凝剂浓度或者调节溶液pH值等方式实现。

在成胶过程中,溶胶颗粒之间的交联作用会逐渐加强,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

成胶的温度和时间与凝胶的性质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备要求进行调控。

最后是干燥。

干燥是为了去除凝胶中的剩余水分,使凝胶形成固体硅溶胶。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空气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等。

其中,真空干燥法在硅溶胶制备中较为常用。

通过将凝胶置于真空条件下,利用真空低压使凝胶内部的水汽蒸发,将水分从凝胶中脱除。

干燥的温度和时间也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备要求进行控制的。

总结来说,硅溶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溶胶制备、成胶和干燥三个步骤。

通过合理选择原料和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理想性能的硅溶胶材料。

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会影响硅溶胶的结构、孔径和比表面积等性质,因此在工艺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硅溶胶主要成分

硅溶胶主要成分

硅溶胶主要成分硅溶胶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

硅溶胶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硅溶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称为二氧化硅凝胶。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和高度的稳定性。

硅溶胶的结构由无数微小的孔道组成,这些孔道可以吸附和储存液体或气体。

硅溶胶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蒸发-沉积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将硅源与溶剂混合,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使硅源逐渐凝胶成固体。

随后,固体经过干燥处理,形成硅溶胶。

硅溶胶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硅溶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它可以吸附各种气体和液体,包括水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这使得硅溶胶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剂、催化剂和分离材料等领域。

硅溶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它可以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发生变化,也不易受化学物质的侵蚀。

这使得硅溶胶成为一种理想的催化剂载体和高温材料。

硅溶胶还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热性能。

它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颗粒、膜和涂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硅溶胶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隔热材料、光学涂层和电子器件等。

硅溶胶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硅溶胶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和组织工程材料等。

它还可以通过调控孔径和表面性质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选择吸附和释放。

硅溶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高度的稳定性和多样化的应用。

硅溶胶在吸附剂、催化剂、分离材料、隔热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硅溶胶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和创新。

硅溶胶生产工艺

硅溶胶生产工艺

硅溶胶生产工艺硅溶胶是一种高分散的颗粒状或球形的无机无色凝胶物质,其化学式为SiO2·nH2O,是由Silica基本单位构成。

硅溶胶的制备工艺是将棕榈椰壳或稻草等脱去有机质后,进行煅烧,使得有机物质排出,形成高度分散的SiO2球形粒子,即为硅溶胶。

硅溶胶生产工艺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硅溶胶生产工艺的流程。

一、原材料加工硅溶胶原材料可采用二氧化硅物料、稻草灰、棕榈壳、稻壳、橡胶木屑等,其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SiO2)。

其中棕榈壳、稻草等最为常见。

首先将原材料进行杂物清理、破碎、筛选、平整等工作,为下一步的工艺制备提供干净、整齐、规格一致的原材料。

二、酸洗、洗涤原材料的酸洗和洗涤是为了去除原材料中的杂质和替代矿物元素,如钙(Ca)、锰(Mn)、镁(Mg)等,从而提高硅溶胶的纯度,预处理中主要选择采用酸渍法。

其步骤为:将原材料用硫酸或盐酸浸泡1~2 min,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并半干,最后干燥至适当含水率。

三、煅烧预处理后的原材料放入煅炉中进行大量的干燥、煅烧。

该步骤主要是制备出凝胶球体原料,通常采用一体化煅炉,将原材料放在煅炉内部360度旋转煅烧,温度通常在1000℃左右,时间线上03小时至10小时不等。

该步骤不仅要求包括煅炉的温度、时间、料量及搅拌风速等设备因素,还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充分预处理、煅炉退火速率要控制得当,以保证其具有均匀、完整的球形外形。

四、粉碎、湿法分散下面的步骤是打破这些球体原料,制备出高度分散的二氧化硅,主要是通过粉碎和分散两个步骤来完成的。

粉碎可以采用氧气气流粉碎,目的是使大球体逐渐变为小球体。

分散则是采用HCl和硅酸钠,将球体原料在罐体内充入一定的水,使其形成悬浮液,加入酸性和碱性物质,通过光学显微镜在悬浮液中观察,可以得到粒子分布的情况。

然后通过细胞破碎机或者砂磨机将分散后的原料充分乳化,得到纯净的硅溶胶液,使用过滤压滤将微细SiO2胶体拍打成一片硬盘。

五、干燥、研磨制备出的硅溶胶液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半干式干燥来制备成粉末样。

超细硅溶胶

超细硅溶胶

超细硅溶胶,是一种具有微纳米级孔隙结构的新型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超细硅溶胶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一、制备超细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气相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 溶液制备:将硅源与催化剂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乙醇等,并搅拌均匀,得到充分溶解的混合液。

2. 凝胶制备:将混合液置于常温下静置数小时至几天,使其逐渐形成凝胶。

3. 干燥处理:将凝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超细硅溶胶。

二、性质超细硅溶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性质:1. 高比表面积:超细硅溶胶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通常在600-1200㎡/g之间。

2. 高孔隙度:超细硅溶胶具有微纳米级孔隙结构,孔径分布范围广,可调节性强。

3.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超细硅溶胶对水、酸、碱等化学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 优异的吸附性能:超细硅溶胶对许多有机物、无机离子和金属离子等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三、应用超细硅溶胶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纳米材料制备:超细硅溶胶作为一种优秀的模板材料,可用于纳米粒子的制备。

2. 催化剂载体:超细硅溶胶具有大量的活性表面,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3. 分离纯化:超细硅溶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分离纯化有机物、无机离子和金属离子等。

4. 功能材料:超细硅溶胶可用于制备各种功能材料,如阻燃材料、光学材料等。

5. 生物医药领域:超细硅溶胶可用于制备药物递送系统、生物传感器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结论超细硅溶胶是一种具有微纳米级孔隙结构的新型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吸附性能。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硅溶胶的制备方法

硅溶胶的制备方法

硅溶胶的制备方法硅溶胶的制备方法硅溶胶是一种具有多种应用潜力的重要纳米材料。

它具有高比表面积、可控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催化、吸附、分离、生物医学和光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硅溶胶制备方法。

1. 酸催化法硅溶胶的酸催化法是最常见和传统的制备方法之一。

它通常在硅石或硅酸盐作为原料的基础上,通过酸性溶液的催化作用,使硅原子聚合形成硅氧键,从而生成硅溶胶。

常用的酸催化剂包括盐酸、硝酸和氢氟酸等。

此方法制备的硅溶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

2. 碱催化法碱催化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硅溶胶制备方法。

它与酸催化法相似,但使用的是碱性溶液进行催化。

碱催化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可控性好,制备的硅溶胶具有较大的孔隙尺寸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常用的碱催化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水等。

3. 凝胶-溶胶法凝胶-溶胶法是一种较新的硅溶胶制备方法,在该方法中溶胶与凝胶相结合。

首先,通过溶胶法制备出胶体溶胶,然后通过凝胶法将胶体转变为固体凝胶。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多种形态硅溶胶的能力,例如纳米颗粒、薄膜和纤维等。

4. 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一种较新的硅溶胶制备方法,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和溶剂的比例,形成特殊的微乳液体系。

然后,将硅源溶解在微乳液中,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热解或水解反应生成硅溶胶。

此方法制备的硅溶胶具有较小的粒径和独特的孔隙结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孔隙结构和形态的硅溶胶。

制备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所需应用和目标性能来确定。

此外,还应对制备过程中的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以获得理想的硅溶胶制备效果。

以上就是硅溶胶的几种常见制备方法的简要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未来将有更多高效、高纯度的制备方法被提出和应用。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硅溶胶制备方法有所帮助。

硅溶胶涂料配方说明

硅溶胶涂料配方说明

硅溶胶涂料配方说明引言硅溶胶涂料是一种由硅溶胶作为基材,通过添加剂和稀释剂调配而成的一种新型涂料。

它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硅溶胶涂料的配方说明,包括原材料、配比、工艺流程等方面。

原材料硅溶胶涂料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硅溶胶、聚合物乳液、无机颜料和溶剂。

硅溶胶硅溶胶是硅酸盐或硅酸盐酸性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水解、聚合而成的胶体物质。

硅溶胶作为硅溶胶涂料的主要基材,决定了其耐高温、耐候性能。

通常使用的硅溶胶主要有气相法制备的SiO2固态颗粒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胶体。

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是硅溶胶涂料中的一种增稠剂和粘合剂,常用的聚合物乳液有丙烯酸乳液、聚氨酯乳液等。

聚合物乳液的添加可以改善涂料的流动性、附着性和增强涂膜的柔韧性。

无机颜料无机颜料是硅溶胶涂料中的一种色粉,用于调整涂料的颜色。

常用的无机颜料有氧化铁颜料、氧化锌颜料等。

溶剂溶剂是硅溶胶涂料中的一种稀释剂,用于调节涂料的粘度和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有丙酮、甲醇等。

配方与配比硅溶胶涂料的配方与配比是根据涂料的要求和目标性能来确定的。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硅溶胶涂料配方和配比示例:配方示例•硅溶胶:60%•聚合物乳液:30%•无机颜料:8%•溶剂:2%配比示例1.将硅溶胶倒入配料桶中,搅拌均匀。

2.逐渐加入聚合物乳液,边加边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3.加入适量的无机颜料,搅拌均匀。

4.最后加入溶剂,搅拌均匀至所需粘度。

工艺流程硅溶胶涂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配料、搅拌和包装等步骤。

原材料准备按照配方和配比准备硅溶胶、聚合物乳液、无机颜料和溶剂等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筛选。

配料按照配方示例中的配比将原材料逐一加入配料桶中,确保各组分按照要求加入。

搅拌将配料桶放入搅拌机中,启动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时间和速度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

包装搅拌完成后,将涂料倒入包装容器中,并对容器进行密封和标识,确保涂料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硅溶胶涂料配方说明

硅溶胶涂料配方说明

硅溶胶涂料配方说明
硅溶胶涂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无机硅溶胶、有机硅溶胶和稀释剂。

其中,无机硅溶胶是硅溶胶涂料的主要成分,它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硅氧化物膜,提供涂料的耐候性和耐热性。

有机硅溶胶主要用于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柔
韧性。

稀释剂则用于调节涂料的黏度和流动性。

1.准备硅溶胶:将无机硅溶胶和有机硅溶胶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硅溶胶溶液。

2.添加稀释剂:将硅溶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按需调节涂料的
流动性和黏度。

3.搅拌均匀:使用搅拌器将溶液搅拌均匀,确保各组分充分混合。

4.过滤:通过过滤器将溶液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得到纯净
的涂料。

5.调节pH值:根据需要,使用酸碱调节剂调节涂料的pH值,以确保
其适应不同的涂覆基材。

完成上述步骤后,硅溶胶涂料就制备完成了。

下面将简要介绍硅溶胶
涂料的主要性能:
1.高透光性:硅溶胶涂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够使被涂覆物表面保
持原本的光洁度和明亮度。

2.耐候性:硅溶胶涂料能够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保持其性能稳定,不
易受到紫外线、高温和潮湿的影响。

3.耐磨性:硅溶胶涂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刮
擦和磨损。

4.耐酸碱性:硅溶胶涂料能够耐受一定浓度的酸碱腐蚀,不易受到化学溶剂的侵蚀。

5.附着力强:硅溶胶涂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各种涂覆基材上。

总结:硅溶胶涂料的配方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主要成分包括无机硅溶胶、有机硅溶胶和稀释剂。

硅溶胶涂料具有高透光性、耐候性、耐磨性和附着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溶胶的制备方法简述
目前,硅溶胶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凝聚法和分散法。

利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首先生成SiO2超微粒子,然后通过成核、生长,制得SiO2溶胶的方法为凝聚法;利用机械分散将SiO2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分散于水中制得SiO2溶胶的方法,即分散法。

根据使用原料及工艺的不同,上述两种方法可细分成下面多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离子交换法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硅溶胶的历史较长,1941年首先由美国人Bird发明,其后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该项技术被国内外大多数硅溶胶生产企业所采用。

该方法通常可分为3个步骤:活性硅酸制备,胶粒增长和稀硅溶胶浓缩。

首先,将稀释后的一定浓度的水玻璃依次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除去水玻璃中的钠离子及其它阳离子和阴离子杂质,制得高纯度活性硅酸溶液。

此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用适当的NaOH或氨水调节其PH为8.5-10.5,以提高稳定性。

在此步骤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应尽快再生。

避免残余的硅酸形成凝胶,使交换柱失效。

然后,将上述硅酸溶液加入到含晶种的母液中,通过控制加入速度和反应温度,使硅溶胶胶粒增长到所需粒径即可。

最后将完成结晶聚合过程的聚硅酸溶液进行加热蒸发浓缩,或超滤浓缩,以得到合适浓度的产品。

如果要进一步进行纯化,可采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其中杂质,制得高纯硅溶胶。

可见,此方法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起始原料水玻璃
受离子交换的限制其浓度不能太高,这就致使第3部中的浓缩过程较长,能耗大,不利于能源的节约;二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时会产生大量废水,对水的浪费较大且废水处理需要一定的成本;三是该法工艺程序多,生产周期长,反应过程中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众多以至较难控制。

2.直接酸中和法
一般采用稀水玻璃作为起始原料,经过离子交换出去钠离子,然后通过制备晶核,直接酸化反应,晶粒长大等步骤可制得硅溶胶。

(1) 离子交换除去钠离子: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原料中的钠离子,制得SiO2/Na2O重量比较大的稀溶胶,稀溶胶中钠离子含量已较低。

(2)制备晶核:将上步骤制得的稀溶胶加热并停置一段时间,在稀溶胶中逐步形成数毫微米大小的晶核,与离子交换法中的离子增长反应步骤相似。

(3)直接酸化反应:将稀水玻璃原料及酸化剂(如稀硫酸)持续加入到前述制得的含晶核的稀溶液中,加入过程应注意控制混合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混合液加热温度、PH值、加入时间等条件。

(4)晶粒长大:上述混合液在控制适当条件下,进行晶粒长大过程,持续长大过程之后,即可制得硅溶胶成晶。

3.电解电渗析法
这是一种电化学方法。

在电解电渗析槽中加入电解质,调节电解质溶液的PH值,控制电解电渗析反应的电流密度、温度等反应条件,在制备有合适的电极(如析氢电极、氧阴极)的电解电渗析槽中反应后可制取硅溶胶成品。

电解质的加入使胶粒增长为非自发过程。

随着钠离子的迁移,单硅酸不断生成。

由于是在一定温度下操作,故升温过程中会发生单硅酸H4SiO4的聚和反应,使小粒子的粒径得以长大[13]。

以这些小粒子作为成核剂,在电解电渗析过程中,生成的单硅酸会附着在这些小粒子上,与胶粒表面的硅羟基发生聚合,使胶粒的粒径得以增长。

4.分散法
该法是利用机械将SiO2微粒分散在水中制备硅溶胶的物理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称取定量的去离子水加入到干燥纯净的塑料杯中,将其固定于高速分散机上。

开动高速分散机,将定量的气相SiO2粉末连续加到杯中,杯上盖塑料膜,以防止水分蒸发和SiO2粉末飞扬。

SiO2粉末加完后,补加定量的去离子水,调节高速分散速度,保持1.5h,制得水分散液。

将水分散液陈化过夜后,高速分散2h,加入添加剂溶液,继续高速分散2h,用300目滤网过滤后得到性能良好的硅溶胶。

5.胀溶法
先用酸中和水玻璃溶液形成凝胶,所得凝胶经过滤,水系,然后加稀碱溶液,在加压加热条件下解胶即得溶胶。

具体方法如下:
(1)制备凝胶:在酸性条件下,将酸性试剂(如硫酸)与原料水玻璃反应,常温下静置数小时,水玻璃在酸性试剂的作用下产生凝胶,凝胶可与溶液分离。

该步骤也可在碱性条件进行。

(2)加入溶解液:将凝胶与适量的溶解液混合。

溶解液可用碱性溶液及脱盐水配制而成,溶解液的碱性有利于凝胶溶解。

(3)溶胶过程:将加入凝胶的溶解液置于高压釜中加热。

高压釜
中产生较高内压,釜内混合液中的凝胶逐渐溶解,数小时后可制得硅溶胶产品。

该制法得到的硅溶胶粒径分布较宽,纯度较低。

6.单质硅水解法
用无机或有机碱做催化剂,以单质硅与纯水反应来制备硅溶胶。

其原理是硅粉在碱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水合硅酸,水合硅酸在碱性水介质条件下逐渐聚合,形成水合硅酸水溶液,即硅溶胶。

单质硅水解法制备的硅溶胶杂质含量少,稳定性高,二氧化硅的胶粒粒形、粒径、PH值、密度等易控制,减少设备投资,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废水排放。

并且用该法制备硅溶胶即使冻结也不胶化,避免了形成固体的聚硅酸,解决了硅溶胶在寒冷地区的冻结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备硅溶胶的方法,单质硅水解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单质硅水解法”与“离子交换法”两种工艺相比较,所生产的硅溶胶有显著的质量差异:
1、胶粒结构不同:“离子交换法”的造粒过程实际上是由置换后生成的小粒子聚集到晶核上生成相应大粒子的过程;而“单质硅一步溶解法”的造粒过程是硅与水反应生成的一个个新生态二氧化硅单个分子自由结合成胶粒,然后新生分子继续聚集到这些胶粒上,胶粒逐渐增长到所需大小尺寸的过程。

显然,单质硅水解法得到硅溶胶胶粒会更致密、更均匀。

2、杂质含量不同:水玻璃中含有大量杂质,这些杂质既无法在水玻璃精制工序中完全除去,也无法在离子交换平衡过程中除尽,所以用该工艺制得的硅溶胶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含有大量不明杂质,而“单质硅一步溶解法”是由纯硅粉和去离子水反应直接生成硅溶胶,催化剂氢氧化钠等则转化成稳定剂氧化钠等,整个过程无任何杂质带入,所以得到的硅溶胶成品杂质离子极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