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划时代的发现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7月10日发射的“第三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属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
2018年11月1日发射的“第四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两颗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一样。
仅考虑卫星与地球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十二颗”卫星的运行周期小于“第四十一颗”卫星的周期B.“第三十二颗”卫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大于“第四十一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C.“第三十二颗”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D.两颗导航卫星运动角速度的大小相等2.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如图所示,“墨子号”卫星的工作高度约为500km,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β(弧度),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关于“墨子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环绕周期为C.质量为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3.2019年4月1日,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生态环境部介绍2019年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某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核反应方程为,己知铀核的质量为m1,钡核的质量为m2,氪核Kr的质量为m3,中子n的质量为m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核电站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B.铀核的质子数为235C.在上述核反应方程中x=3D.一个铀核发生上述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m1-m2-m3-m4)c24.如图所示,直线OAC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曲线OBC表示同一直流电源内部的热功率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划时代的发现

選修3-2第四章電磁感應第1節《劃時代的發現》一、教材分析《劃時代的發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3-4第四章第一節,本節是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思考、研究時的迷失與最後成功,本節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難得素材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奧斯特實驗、電磁感應現象,(2)瞭解電生磁和磁生電的發現過程,(3)知道電磁感應和感應電流的定義。
2.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使學生掌握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2)通過學習瞭解科學家們在探究過程中的失敗和貢獻,從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3)領悟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分析論證、歸納總結等要素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的重要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閱讀培養學生正確的探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2)領會科學家對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學發現中的重要性。
(3)以科學家不怕失敗、勇敢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激勵自己。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背景;難點:體會人類探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四、學情分析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準有差距。
本節課學生認識到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背景是關鍵。
五、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授科學家的艱辛2. 實驗法:學生自己體會奧斯特實驗3.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4.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劃時代的發現”,初步瞭解物理學史。
分小組6台奧斯特實驗裝置。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分小組合作學習,分6個學習小組。
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高中物理第四章4.1划时代的发现教案选修3_2

划时代的发现(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4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四、实例探究【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嫦娥四号”于2019年1月3日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由于“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不能与地球直接通信,需要通过中继通信卫星才能与地球“沟通”,“鹊桥”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该中继卫星运行在地月系的拉格朗日L2点附近的晕轨道上。
划时代的发现--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8)

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2)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现过程,(3)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教学难点】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到18世纪末,人们开始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例如:摩擦生热表明了机械运动向热运动转化,而蒸汽机则实现了热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化,于是,一些独具慧眼的哲学家如康德等提出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等自然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1803年奥斯特指出:“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个体系中”。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1820年4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
同年7月21日奥斯特又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
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院长。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受到科学界的关注,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1划时代的发现-人教版选修3-2教案

划时代的发现-人教版选修3-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划时代发现的含义和背景;
2.能够掌握达尔文的进化论;
3.能够分析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划时代发现的含义和背景;
2.掌握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1. 划时代的发现
1.引入:通过一段故事或新闻报道等方式引出划时代发现的概念;
2.讲解划时代发现的含义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重大发现和变革;
3.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等现代发展相比较,讨论当时的发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达尔文的进化论
1.讲解达尔文的背景和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3.结合课程范围内的部分动植物案例,让学生探讨进化的原理和过程。
3. 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1.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价值进行简单讲解;
2.分析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
3.结合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掌握具体保护方法。
4. 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回顾,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
1.反馈式评价: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3.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关注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感悟科学与技术、社会的重要关系,树立人文精神。
(3)了解信念和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辩证认识传统观念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
(4)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具】1、教师演示用:学生电源、灵敏电流计、磁铁、小磁针、开关、导线若干。
2、学生分组用:磁铁、线圈、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激趣:课件展示三峡等发电站图片;2、激思:为什么戴维说:我最伟大的发现是我发现了一个人:法拉第?法拉第又发现了什么?3、联系实际:课件展示20xx年民工过年扛发电机回家照片,让学生感受“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进行新课(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1、学生阅读教材与老师结合课件简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2、学生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故事;3、演示实验:电流磁效应。
步骤一:先让通电导线沿东西放置,让学生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现象:小磁针不偏。
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讨论原因。
步骤二:再让通电导线沿南北放置,让学生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两个实验对比,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课件展示:奥斯特的发现实现了电和磁的第一次握手,法拉第赞扬道:“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同学们,从奥斯特的成功秘诀中,你有什么发现?4、介绍安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奥斯特研究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体会科学家对以往知识的熟知和对新鲜事物及其发展前景的敏感,正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划时代的发现教案【篇一:4.1《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4.1《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蒋显翠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材分析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使整个科学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这一发现揭示了长期以来认为性质不同的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法拉第赞扬道:“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 法拉第坚信:磁与电之间也应该有类似的“感应”。
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十年艰苦的探索。
在这十年中,他失败了,再探索,再失败,再探索....终于于1831年取得了成功!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使人们对电和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为电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这节课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学习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难点:感悟科学发展的历程,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授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背景;2.问题探究法:教师组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六、教学过程(一)请你回忆1.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做过的哪些实验说明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2.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你认为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课件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学生活动:在以下问题的引导下,请你阅读教材中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1: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①19世纪20年代之前,电和磁的研究始终独立地发展着。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教案设计 4.1《划时代的发现》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现象.(2)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发现过程.(3)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2)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失败和贡献,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教学重难点】(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教学准备】小磁针、长直导线、电源,开关、导线若干、闭合铁芯、两个线圈、电流计等。
【导入新课】[事件1]教学任务:作为全章的第1节,首先导入整章概貌。
教师引导:在上一册(选修3—1)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场和磁场的知识,对电现象和磁现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我们已经知道电荷能够通过“感应”使附近的导体出现电荷,电流能够在其周围“感应”出磁场,那么磁场能否“感应”出电流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事件2]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本节新课。
情景导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实验:连接通电直导线、电源、开关,并且将直导线南北方向放置,小磁针平行放在直导线下面,然后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运动。
教师引导: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并描述:接通电源时,小磁针发生了转动。
讨论与交流: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总结与归纳: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是由奥斯特发现的。
这个现象说明了在电流的周围产生了磁场,而通过磁场的作用使得小磁针发生转动。
教师引导:电流的磁效应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现的?它的发现有着怎样的曲折历程?电流能够在其周围“感应”出磁场,那么磁场能否“感应”出电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科学家们的探究历程,领悟其中的科学道理……【讲授新课】[事件3]教学任务: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高二物理《划时代的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关注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定义,感应电流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让学
生体会对称性的科学思维方法,领悟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领悟科学
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
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法拉第的探究精神,感悟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2)了解信念和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辩证认识传统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
(3)了解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
坚难历程,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方案设计
引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电气化的美好时代,那么你们可知道
是谁揭开了人类社会迈进电气化时代的序幕?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有所了解。
(板书)
新课教学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
效应,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提出问题: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
2、你如何理解机遇?
3、电流的磁效应发现有何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P2奥斯特梦圆磁生电
师讲:书中写到奥斯特在1820年碰巧了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但这并非偶然,而是受19世纪一种科学思潮的影响,认为自然力是统一的。
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各种自然现象
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思想。
例如,摩擦生热,
将机械运动向热运动转化,蒸汽机则实现了热运动向机
械运动的转化。
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
相互联系的思想在哲学界和科学界逐步形成。
奥斯特深
受其影响,他在1803年曾说过:我们的物理学将不再是
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任
何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容纳在一个体
系中。
正是在这种哲学信念的支配下,他坚信电与磁之
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他开始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然而,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实验研究并未很快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他一直在寻找电和磁这两大自然
力之间的联系,终于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电流的磁效应。
所以说机遇不是碰巧,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机遇
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
其实在奥斯特实验之前,人们见到的力都是纵向力,这种思维给实验研究造成很
大的误导,奥斯特的发现是人类遇到的第一个横向作用,所以说奥斯特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思
维方式,
根据对称性思维,既然电能生磁,反之,磁能生电吗?当时的科学家都有一种预感,电和磁之间有着必然
的联系。
由对称性科学家们猜想:磁场可以感应出电流,电流应该可以感应出电流。
同时由于当时只有伏打电池,既昂贵电流又小,社会生产又急需廉价而又有效的电力。
当时有哪些科学家进行过这一方面的研究呢?
学生阅读课本P2
思考问题:1、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法拉第最终获得了成功,你从法拉第长达十年的研究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师讲:同时代的物理学家安培、科拉顿,也曾从事感应
电流的研究,但很遗撼地与成功擦肩而过。
只有法拉第
对磁生电魂牵梦绕。
可见,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实现梦想
的动力。
在当时,法拉第做实验的条件是十分简陋的。
当时法拉第所做的比较典型的四组实验,分别如下:实验1:用一个强磁极接近导线时通过导线的电流
会受到影响,以便显示在导线其他部分中的某些反作用
效应。
(未显示作用)
实验2:把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的铜线(或银线)制作成螺线管,并与电流计和电池相联接构成一个回路,
把磁铁放入螺线管。
(毫无反应)
实验3:两根长4米的导线平行放置,相隔约两张纸厚的距离,先把其中的一根接到电源的两端通电,再把
另一根与电流表相连。
(指针未偏转)
实验4:将空心螺线管接到电源的两极,把一根直
导线穿过螺线管,直导线与电流表相连。
(指针未偏转)通过实验,确实没有电流产生。
在此我借用麦克斯韦说的话:科学家既告诉我们成
熟的想法,也告诉我们那些粗糙的想法。
它们是伟大的,
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多次失败后,1831年8月29日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
师讲: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递交了一报告,把这个现象命名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就叫感应电流。
法拉第把引起电流的原因概括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同时代的科拉顿错失良机。
法拉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现象,那他为什么在以往的实验中会失败,而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学生:法拉第原来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实际上只要稍稍改变实验的步骤,就可以获得成功。
师讲:突破传统,才能创新,这就是思维的突破,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多么重要,同时,没有十年的艰苦不懈的努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是不会有最后的成功。
通过体验法拉第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让我们摘去科学家的光环,小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学生:
师讲:坚定的信念;不畏困难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突破传统的创造性思维。
法拉第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圆盘发电机,首先向人们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序幕,这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希望。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科学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