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AL16:2015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领域分类

合集下载

CNAS-CL04:2010《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4:2010《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4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 ISO Guide34:2009)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前言 (2)引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组织和管理要求 (7)4.1 管理体系要求 (7)4.2 组织和管理 (9)4.3 文件和信息控制 (9)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10)4.5 分包方的选用 (11)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1)4.7 客户服务 (11)4.8 投诉 (12)4.9 不符合工作和/或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控制 (12)4.10 纠正措施 (12)4.11 预防措施 (13)4.12 改进 (13)4.13 记录 (13)4.14 内部审核 (14)4.15 管理评审 (15)5 技术和生产要求 (15)5.1 总则 (15)5.2 人员 (16)5.3 分包方 (16)5.4 生产策划 (17)5.5 生产控制 (18)5.6 设施和环境条件 (18)5.7 材料的处置和贮存 (19)5.8 材料制备 (20)5.9 测量方法 (20)5.10 测量设备 (20)5.11 数据评估 (21)5.12 计量溯源性 (21)5.13 均匀性评估 (23)5.14 稳定性评估 (24)5.15 测定 (24)5.16 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25)5.17 提供给客户的证书或文件 (26)5.18 分发服务 (26)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标准值的计量溯源性 (27)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互换性 (29)附录C(资料性附录)ISO/IEC 17025与ISO指南34的交叉对照表 (31)参考文献 (35)本准则等同采用ISO Guide34:2009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作为CNAS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RMP)能力认可的基本准则。

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

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4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ReferenceMaterial Producer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前言 (4)引言 (5)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6)4 通用要求 (8)4.1 合同事宜 (8)4.2 公正性 (8)4.3 保密性 (9)5 结构要求 (9)6 资源要求 (9)6.1 人员 (10)6.2 分包 (10)6.3 设备、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1)6.4 设施和环境条件 (11)7 技术和生产要求 (11)7.1 通用要求 (11)7.2 生产策划 (12)7.3 生产控制 (13)7.4 材料处置和储存 (13)7.5 材料制备 (13)7.6 测量程序 (14)7.7 测量设备 (14)7.8 数据完整性和评估 (14)7.9 标准值的计量溯源性 (14)7.10 均匀性评估 (15)7.11 稳定性评估和监测 (15)7.12 定值 (16)7.13 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17)7.1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文件和标签 (17)7.15 分发服务 (18)7.16 质量记录与技术记录的控制 (19)7.17 不符合工作的管理 (20)7.18 投诉 (20)8 管理体系要求 (21)8.1 可选方式 (21)8.2 质量方针(方式A) (21)8.3 通用管理体系文件(方式A) (22)8.4 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A) (22)8.5 记录的控制(方式A) (22)8.6 管理评审(方式A) (22)8.7 内部审核(方式A) (23)8.8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方式A) (23)8.9 纠正措施(方式A) (24)8.10 改进(方式A) (24)8.11 客户反馈(方式A) (25)附录A(资料性附录)RM和CRM的生产要求汇总 (26)参考文献 (27)本准则等同采用ISO 17034:2016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作为CNAS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RMP)能力认可的基本准则,并替代CNAS-CL04:2010(2015年第一次修订,等同采用ISO 指南34:2009)。

CNAS-CL04:2010《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4:2010《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

CNAS-CL04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e of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 ISO Guide34:2009)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前言 (2)引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组织和管理要求 (7)4.1 管理体系要求 (7)4.2 组织和管理 (9)4.3 文件和信息控制 (9)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10)4.5 分包方的选用 (11)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11)4.7 客户服务 (11)4.8 投诉 (12)4.9 不符合工作和/或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控制 (12)4.10 纠正措施 (12)4.11 预防措施 (13)4.12 改进 (13)4.13 记录 (13)4.14 内部审核 (14)4.15 管理评审 (15)5 技术和生产要求 (15)5.1 总则 (15)5.2 人员 (16)5.3 分包方 (16)5.4 生产策划 (17)5.5 生产控制 (18)5.6 设施和环境条件 (18)5.7 材料的处置和贮存 (19)5.8 材料制备 (20)5.9 测量方法 (20)5.10 测量设备 (20)5.11 数据评估 (21)5.12 计量溯源性 (21)5.13 均匀性评估 (23)5.14 稳定性评估 (24)5.15 测定 (24)5.16 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25)5.17 提供给客户的证书或文件 (26)5.18 分发服务 (26)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标准值的计量溯源性 (27)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互换性 (29)附录C(资料性附录)ISO/IEC 17025与ISO指南34的交叉对照表 (31)参考文献 (35)本准则等同采用ISO Guide34:2009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作为CNAS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RMP)能力认可的基本准则。

中检院标准物质分类

中检院标准物质分类

中检院标准物质分类
1. 食品类标准物质:用于食品检测和分析,包括食品中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等。

2. 钢铁类标准物质:用于钢铁材料的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如钢铁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

3. 有色金属类标准物质:用于有色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如铜、铝、锌等。

4. 建材类标准物质:用于建筑材料检测和分析,如水泥、玻璃、陶瓷等。

5. 核材料类标准物质:用于核材料的检测和分析,如核燃料、放射性物质等。

6. 高分子材料类标准物质: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如塑料、橡胶等。

7. 化工产品类标准物质:用于化工产品的检测和分析,如石油、化肥、农药等。

8. 环境样品类标准物质:用于环境监测和分析,如水、土壤、空气等。

9. 临床化学与药品类标准物质:用于临床化学和药品的检测和分析,如血清、尿液、药物等。

这些分类涵盖了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行业和检测机构的需求。

同时,中检院还会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和溯源,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试用)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试用)

CNAS—CL04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试用)(ISO指南34:2000)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目录前言 (3)1范围 (4)2引用标准 (4)3术语和定义 (4)4组织和管理要求 (5)4.1质量体系要求 (5)4.2组织和管理 (6)4.3文件和信息控制 (7)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8)4.5合作者的选用 (8)4.6服务和供应商的采购 (9)4.7服务反馈 (9)4.8不符合(劣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控制 (9)4.9纠正措施 (10)4.10预防措施 (11)4.11记录 (11)4.12内部审核 (12)4.13管理评审 (12)5技术和生产要求 (13)5.1管理、人员配置和培训 (13)5.2合作者 (13)5.3生产策划 (14)5.4生产控制 (15)5.5环境 (15)5.6材料的处置和贮存 (15)5.7售后服务 (16)5.8材料制备 (16)5.9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评定 (17)5.10测量方法 (18)5.11测量设备 (18)5.12溯源性及确认 (19)5.13数据评估 (19)5.14测定 (20)5.15 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20)5.16证书和提供给用户的证书和信息 (22)前言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应用使测量值或赋定值在检测、分析和测量实验室之间的传递成为可能。

这些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广泛地用于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测量程序的评定或确认。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其科学和技术能力提供证明现已成为保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在科技领域中,由于测量设备精密度的提高,以及对更准确和可靠数据的需求,不断需要更高质量的新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以前可接受的一些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可能已无法满足如今更为严格的要求。

因此,不仅需要对于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以报告、证书和说明书的形式提供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信息,而且还需要证明它们具备生产合格质量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能力。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代码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代码

第 6 页 共 154 页 备注
适用于以上未涉及的物理化学性 能、物理等检测
硫化氢\总硫 水露点\碳同位素 灰分、挥发分、全硫、发热量、 碳、氢。 煤灰熔融性
2015 年 06 月 01 日发布
2015 年 06 月 01 日实施
CNAS-AL06:2015 一二级代码 三级代码 020702 020799 0208.原油 020801 020802 020899 0209.燃料 020901 020902 020903 020904 020905 020999 0210.润滑 剂、 工业用油 021001 和相关产品 021002 产品/项目/参数 结构或鉴定 (或显微镜/电镜 检测) 其他 化学检测 物性检测 其他 气体燃料(天然气除外) 液化石油气 馏分燃料 残渣燃料 石油焦 其他
第 7 页 共 154 页 备注 鉴定、古生物。 孔隙结构、含油量、渗透率等。 地表原油物性及地层原油的高压 物性 主要由来源于石油的甲烷和/或 乙烷组成的气体燃料 主要由 C3 和 C4 烷烃或烯烃或其 混合物组成 包括: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 含有来源于石油加工残渣的液体 燃料 如:电极用焦、冶炼用焦、燃料 焦等。 包括:新型燃料(如生物柴油、乙 醇汽油)、凝析油。
诊断试剂盒 润滑剂 燃料和油 清洁剂 纸浆和纸 包装材料 临检标本 污物,粪便 其他
02.化学(三级代码为检测方法时,若同一标准中涉及多个方法,请填写多个对应的代码。) 0201.金属与 合金 020101 020102 020103 020104 020105 020106 020107 020108 020109 020110 020111 020112 020113 020114 020199 0202.金属镀 层与处理溶 液 02020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光谱分析方法 火花源/电弧原子发射光谱 分析方法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方 法 金属中碳硫分析方法 金属中气体成分(O、N、H) 分析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 物相(相/夹杂/状态) 分离分 析方法 重量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方法 其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光谱分析方法 火花源/电弧原子发射光谱 分析方法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2015 年 06 月 01 日实施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 al06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 al06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X)填报及相关说明一、综述为有效解决《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中重复交叉和缺失问题,在对《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X)应用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以及充分借鉴国外和境外认可机构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优势的基础上,CNAS对《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X)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X), 以供实验室、评审员及CNAS秘书处工作人员使用。

《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X)主要特点如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1、将检测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代码和校准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代码分开编制。

2、采用三级代码形式,其中每级代码用两位数字表示。

3、检测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代码中一级代码为行业,共分为:1(生物)、2(化学)、3(机械)、4(电气)、5(日用消费品)、6(植物检疫)、7(卫生检疫)、8 (医疗器械)、9(兽医)、10(建设工程与建材)、11(无损检测)、12(电磁兼容)、13(特种设备及相关设备)、14(软件产品与信息安全产品)等14 个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主要为检测产品;三级代码主要为检测参数/项目或检测方法。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4、校准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代码中一级代码为校准领域,共分为:1(几何量测量仪器)、2(热学测量仪器)、3(力学测量仪器)、4(声学测量仪器)、5(电磁学测量仪器)、6(无线电测量仪器)、7(时间和频率测量仪器)、8(光学测量仪器)、9(化学测量仪器)、10(电离辐射测量仪器)、11(专用测量仪器(检测设备))等11个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主要为校准参量;三级代码主要为被校准的测量仪器/ 类别。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5、取消了《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X)中05(CCC认证产品),并对其中某些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代码进行了调整,在《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XX )中新增“日用消费品”和“软件产品和信息安全产品”两类一级代码。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规则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规则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规则1.目的与范围1.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开展认可工作,遵循的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威信誉、廉洁高效。

1.2 认可规则是CNAS认可工作公正性和规范性的重要保障。

CNAS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制定本规则。

1.3 本规则规定了CNAS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英文缩写:RMP)认可体系运作的程序,包括认可条件、认可流程、暂停、恢复、撤销、注销认可以及CNAS 和RMP的权利和义务,是CNAS的RMP能力认可活动相关方应遵循的程序规则。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文件,注明日期的,仅所引用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适用于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2.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2.2 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2.3 APLAC TC008 《APLAC关于RMP评价方法和认可结果描述的指南》2.4 CNAS-R01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2.5 CNAS-R02 《公正性与保密规则》2.6 CNAS-R03 《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规则》2.7 CNAS-RL01 《实验室认可规则》2.8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2.9 CNAS-RL03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2.10 CNAS-RL04 《港澳台及国外机构受理政策》2.11 CNAS-CL06 《量值溯源要求》2.12 CNAS-CL07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规则引用ISO/IEC17000、ISO/IEC17011和ISO指南30系列文件中的有关术语并采用下列定义:3.1 认可:正式表明获准认可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3.2 认可条件:申请人为获得认可资格必须满足的全部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AS-AL09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Scopes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Medical Laboratori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一五年六月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前言为符合医学实验室能力表述习惯,并与我国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医学实验室专业领域分类与代码保持一致,本文件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草案);本文件将随着该标准的变化而修订。

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临床检验项目的分类与代码。

本文件适用于各医学实验室,包括与临床检验有关的仪器设备、试剂等生产企业实验室等。

2.编码方法2.1 本文件主要按五类细则进行编码,包括:分析物编码、识别编码、材料编码、测定法编码、结果识别编码。

编码后每个检测项目由17位符号组成。

若某一项目无须使用某编码时,则用相应位数的“0”代替。

2.1.1分析物编码使用细则:分为八大类,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大类下中分类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C…Z,每中分类下的检查项目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2识别编码使用细则: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3材料编码使用细则: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4测定法编码使用细则: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5结果识别编码使用细则:用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每组编码使用细则内均适当留有空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的需要。

2.1.7编码结果示意图:1 2 3 4 5结果识别编码测定法编码材料编码识别编码分析物编码3.细则说明3.1分析物编码使用细则分析物编码,作为编码系统的主体,应依据下述分类标准进行排列,第Ⅰ数列表示某一大类检验项目的编码名称,第Ⅱ数列表示在大分类下某类检验项目的中分类编码,第Ⅲ数列表示对应于某分类编码的各个检查项目。

大多数情况下,对某一检查项目,很难给出合适的分类编码,此时应依据一下原则进行分类:3.1.1 对于已存在的一般意义或习惯上的分类方法,遵循优先原则,避免产生与其矛盾的分类方法。

3.1.2 检查项目的功能和意义在分类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1.3 对于相同检查项目但不同样品和不同分析方法但相同检测意义,应尽可能划分同一类编码。

3.1.4 看似相同但检测目的或意义不同的检查项目应当给予各自适合的分类。

3.1.5 对于由体外物质(如药物)造成体内物质发生变化的检查项目,原则上按检查体内物质来分类。

3.1.6 如上述原则仍难以分类,可有偿咨询医疗机构的分类列表名单。

3.1.7 本细则共分八大类,每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见表1、表1.1-表1.8。

3.2识别编码使用细则识别编码应当建立并用于识别用分析物编码难以分类或各分析物有共通分析物编码的部分。

3.2.1负荷试验时间识别(1000-1299)负荷试验开始后的采血时间应该用“分”表示,识别编码的后3位表示血液收集距离负荷试验开始的时间。

3.2.2标本识别(1300-1349)用于识别同一项目不同检测标本。

3.2.3定性/定量识别(1350-1399)用于在方法上不能确定的检查项目,抗病毒抗体定性/定量检测项目除外。

3.2.4病毒识别(1400-1499)用于识别病毒抗原及相应抗体和其它相关物质。

识别抗体不同球蛋白的种类。

用于识别定性/定量检测抗病毒抗体。

3.2.5过敏原识别(2000-2999)用于识别特异的过敏原,如IgE,IgG等(分析物编码5A100-5A115)3.2.6 CD识别(3000-5999)用于识别CD分类法相应物质,如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试验3.2.7微生物学检查识别(6000-6009)用于识别一般鉴定试验,识别编码应从医疗机构标本编码表获得。

3.2.8药敏试验(6010-6999)用于识别抗生素敏感试验(6101-6799)用于识别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6800-6999)3.2.9病理/细胞学诊断识别(病理学检查)(7000-8899)用于识别病理学诊断和识别免疫组织化学中的抗原和标志物。

3.2.10针吸细胞检查识别(病理学检查)(8900-8999)用于识别活体细胞诊断方法(分析物编码7A010-7A100)3.2.11基因识别(9000-9999)用于识别基因分析方法相关试验(8CXXX)一览表(同上)3.3材料编码使用细则3.3.1材料编码的选择:材料编码Ⅰ应用于生物成分的一般性试验,材料编码Ⅱ应用于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的组织材料和活体部位,材料编码Ⅲ应用于其它非生物材料。

3.3.2液和血液材料尿液:一般材料001,蓄尿004血液:全血018,血浆022,血清0233.2.3血(含添加剂)(019)3.2.4合材料(098)应用于需要不同材料的试验。

材料编码Ⅱ(组织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使用上的注意事项:组织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应该使用的编码范围在200-990。

活组织检查和每一个切除组织的定义如下:活组织检查:??1或??6实验切除组织:??2或??7手术切除组织:??3或??8尸检切除组织:??4或??9例:皮肤活组织检查 201胃活组织检查 456骨实验切除组织 252膀胱实验切除组织 667鞘手术切除组织 553阑尾手术切除组织 478肺尸检切除组织 334小脑尸检切除组织 719本细则见表33.4 测定法编码适用细则3.4.1放射免疫法(RIA)(001-010)(1).RIA包括IRMA,RIST方法,RAST方法。

(2).对于B/F分离法,固相法包括粒子固相法,试管法等。

(3).“其它Ⅰ-Ⅳ”(007-010)适用的场所是:3.4.2酶免法(EIA)(021-030)(1).EIA包括ELISA法,IEMA法,和EMIT法。

3.4.3荧光抗体检测(161-162)和酶标抗体检测(171)3.4.4其它免疫学测定方法。

3.4.5谱法(201-210)。

3.4.6心分离法(222)。

3.4.7泳分析法(231-240)。

3.4.8化学分析法(270)。

3.4.9光光度法(271-276)。

3.4.10荧光法。

(281-283)3.4.11物理化学测定法。

(296-297)3.4.12血细胞计数。

(301)3.4.13血凝纤溶因子测定法。

(311-320)3.4.14染色体分析。

(401-420)3.4.15病理组织,细胞染色(Ⅰ)。

(431-650)3.4.16病理组织,细胞染色(Ⅱ)。

(661-680)3.4.17形态学检查。

(701-735)3.4.18培养检查。

(74-750)3.4.19感受性实验。

(761-770)3.4.20微生物学测定,其它。

(781)微生物学测定,其它包括烟酸实验等。

3.4.21同位素标记法。

(811-820)3.4.22遗传因子测定方法。

(831-900)(1)、基因工程(831-900)(2)、Southern印记法(831)(3)、Northern印记法(832)(4)、western印记法(833)(5)、dot印记法(834)(6)、slot印记法(835)(7)、PRINS法(840)(8)、原位杂交(841)(9)、液相杂交(842)(10)、SSOP法(843)(11)、基础顺序分析法(848)(12)、PCR(851)(13)、潮式PCR(852)(14)、多重PCR(856)(15)、IM-PCR(857)等3.4.23其它分析方法。

(901-920)本细则见表43.5 结果识别编码使用细则结果识别码定义为以下2个特征:它应用于个体编码(分析物编码)或其它编码的补充,是为了阐述结果的意义,而与一系列相关结果是单一或多个无关。

它应由特殊编码和一般编码组成。

特殊编码:结果识别编码应主要由一般编码表示,然而,当给出许多相关试验结果而且这些结果判断的目的相同时,固有编码会以这些结果的固有从属关系建立一定范围的编码“51-99”,而不是单一或多个限制性(分析物编码)或其它相关因素的分类编码。

组合编码或各特殊编码表示在一个附加的表格中,根据真实的报告方式来应用。

一般编码:当许多结果成分包含在一张试验结果单上时,除非在以前有特殊说明,一般编码不同于分析物编码,可以作为结果鉴定编码,范围是“01-49”。

3.5.1测定结果(01-07)(1)、定量值(01)(2)、构成比(02)(3)、时间(03)(4)、吸光度(04)(5)、稀释倍率(05)(6)、处理前值(06)(7)、处理后值(07)3.5.2.区分表现(11-15)(1)判定结果(11)(2)数值(12)(3)分布(13)(4)类型(14)(5)标准偏差指数(15)3.5.3.判定的基础(21)(1)、质控值(21)3.5.4.计算数值/比率(26-35)(1)、单位时间的总量(26)(2)、GFR换算值(27)(3)、肌酐清除率(28)(4)、排泄率(29)(5)、停滞率(30)3.5.5.其它(49)本细则见表54.编码附表。

见表1-表5。

表1分析物编码表1.1一般检查异尖线虫属幼虫抗体IgG IgA anisakis larva antibody-IgG Ig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