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资料
动物学基础

一、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物质:生物、非生物。
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已鉴定约200万种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分界:动物界、植物界代表人物:林奈(Carl von Linne),1735依据:生物能否运动2、三界系统分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霍格、赫克尔依据:光镜应用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3、四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如:细菌、蓝藻)、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考柏兰(H.R.Copeland),1938依据:电镜技术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概念的提出4、五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代表人物:惠特克依据: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6、六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R.C.Brusca,19907、八界系统分界: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真细菌界(Eubacteria)、古真核生物界(Archezoa、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界(Chrom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T.Cavalier-Smith,1989生命进化经历的重要阶段第一阶段:非细胞阶段第二阶段:从非细胞到细胞第三阶段: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第四阶段: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二、动物学及其分科动物学的概念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胚胎学、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应用动物学、畜牧学等三、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拉450种,分有血和无血17世纪显微镜出现18世纪瑞典林奈动物分类系统法国拉马克物种进化的观点19世纪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孟德尔遗传规律20世纪沃森和克里克(1953) DNA双螺旋结构(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周礼》是我国周朝一部古书距今约3000年,《地宫》篇中把动物分成毛物、羽物、介物、鳞物、和赢物(兽类)《本草纲目》李时珍用27年时间,记录医学上应用的动物、植物、和矿物2000多种,附图1100多幅,其中400多种动物隶属于虫、介、鳞、禽和兽类。
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普通动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各章知识点总结:1. 原生动物门- 主要特征: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
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是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表膜、纤毛、口沟、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和小核等结构。
草履虫的运动和消化等功能都是通过其表膜和纤毛来实现的。
2. 无脊椎动物门- 主要特征:无脊椎动物是一类身体构造简单、缺乏脊椎骨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门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等四大类。
- 代表动物:节肢动物中的蜘蛛、蚊子、蟑螂等。
节肢动物具有三对脚、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等结构,其身体分节使得它们能够灵活地运动。
3. 脊椎动物门- 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的等级之一,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 代表动物:鱼类中的鲤鱼、鲨鱼等;两栖动物中的青蛙、鳄鱼等;爬行动物中的蛇、蜥蜴等;鸟类中的鸡、鸟等;哺乳动物中的牛、羊、猫等。
脊椎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并做出反应。
4. 昆虫纲- 主要特征:昆虫是一类有翅和无翅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包含三对脚和一对触角。
- 代表动物:蜜蜂、蚊子、苍蝇等。
昆虫具有高度发达的繁殖系统和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5. 植物纲- 主要特征:植物是一类有根、茎、叶等器官的植物。
植物有细胞壁、叶绿素、果实、种子等特征。
- 代表动物:草木、树木、花卉等。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为地球提供氧气、食物、建筑材料等资源,同时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以上是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动物学基本知识

4
三、动物的分类
动物界的主要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原腔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苔藓动物门等 棘皮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5
简单介绍各门动物的特征
6
7
8
四、动物趣闻
动物:象征与禁忌
千姿百态的动物,绝大多数是人类的朋友,然而,世界各地 由于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待动物的态度也不尽 相同。有的动物在一些国家是宠物,而在另一些国家却被划 入禁忌之列而受到贬斥。 孔雀在东南亚国家被视为美丽的象征,印度还把它定为国鸟。 但在欧洲却被视为淫岛、祸鸟,甚至连孔雀开屏也被视为自 我吹嘘。 熊猫活泼可爱,是世界珍兽之一,许多国家都视为宠物。但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却对其忌讳。因其形体近似 肥猪。 大象在斯里兰卡被视为庄严的象征,印度把它视为吉祥物, 美国共和党把它作为党徽。但在欧洲人的词汇里,大象却是 笨拙的同义词。在英国忌用大象图案。 9
第二讲 动物学的基本知识
一、动物学的含义和研究历史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它是以辨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 构、生活习性、繁殖与选种、分布规律、历史发展、生 命活动等的特征和规律的学问。 动物学历史悠久,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以渔猎为 主的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认识了一些与人类相处的动 物习性,从而试养家畜、家禽等有益动物,防止有害动 物。
18
[几种动物的体重] 犀牛重2吨以上 河马重3吨 欧洲野牛重800-1000千克 长颈鹿重500千克 北极熊重800千克 棕熊重400 千克 狮子重200--250千克 东北虎重320千克 大羚羊 重500千克
动物学知识点详解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生物的分界2:动物的自然分类系统3:分类等级4:物种的定义5:物种命名方法及注意事项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通常分成三个层次: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到目前为止描述过的物种数目为140~150万种,而地球上物种的数量为500~3000万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当今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都依赖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都为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是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2、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3、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当前保护区的类型主要有:自然保护区——较小的人为干扰,保护重要自然价值的地区。
如:国家公园——具有各种各样的显著特征和生态系统的较大地区,以不威胁价值情况下,可参观、旅游、娱乐、科研等活动。
自然遗迹保护区——占地较小而能保护一个特色的自然特征或古迹。
野生生物管理区——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为目的的人为控制区。
景观保护区——由人文、自然、民族、宗教、土地利用为特色的供旅游以内感的场所自然资源保护区——当地特色资源集中地。
另外,还有人类学保护区以及特有保护地等类型。
有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兼有几项功能。
4、生物多样性的移(迁)地保护移地保护措施主要是补充就地保护的一种途径。
动物(生物学名词)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 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进行某种类型的有性生殖。成熟的个体是双倍体或多倍体的。它们有一些特化的生殖细 胞,进行减数分裂以产生较小可游动的精子或较大不可动的卵子。精子和卵子会结合成为受精卵,且发育成新的 个体。
濒危动物
中国
世界 濒危原因
1.草原陆龟:
陆龟是生活在内陆草原地区的龟类。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头部与四肢均具黄色;头小,顶部 有对称的大鳞;喙缘锯齿状。盾片中央棕黑色,边缘黄色,并有同心环纹。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前臂 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蜂猴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眼圆 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第二个脚趾还保留着钩爪,尾短而隐于毛丛中。体背棕灰色或橙黄色,正中有一棕褐色 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在中国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等。
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种类。科学家已经鉴别 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鲨鱼、鳐鱼等软骨鱼类动物,鲤鱼、黄鱼、草鱼等硬骨鱼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 两栖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鸡、鸽子、麻雀等鸟类动物以及猴子、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科学家们还 发现了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中多数是昆虫,昆虫中多数是甲虫。海绵、蚯蚓、乌贼、牡蛎、红海星、 水母、蜘蛛、珊瑚虫、放射虫、蛔虫、猪肉绦虫、沙蚕、蜗牛、蛞蝓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动物界所有成员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异养有机体。
基本定义
动物学

德国的始祖鸟:爬行类与鸟类的过渡阶段。
中国辽宁的孔子鸟:路栖鸟类间的过渡态。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成竞相对称的两个部分。
中间寄主:寄生虫幼虫的宿主。
终末寄主:成虫阶段寄生的宿主。
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向前端集中形成脑及脑向后分出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在纵走的神经索之间有膜神经相连,整个神经系统的形成了梯形的形状,故称为梯形神经系统。
原肾管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8.自由生活的种类,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寄生类感觉器官退化
分类:
涡虫纲(最原始的扁形动物)—三角真涡虫
吸虫纲—血吸虫
绦虫刚—猪肉绦虫
四、原腔动物(三个胚层,假体腔)
1.体形大多为两侧对称的长圆筒形
2.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
3.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具原体腔
4.具有发育完善的消化道
5.具有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镜像对称的两部分。
世代交替:由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动物界从腔肠动物开始有了固定的对称结构,并产生了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的神经组织:网状系统,其特点(呈网状,无神经中枢,传导不定向,传导速度慢)。
腔肠动物的排泄系统:靠体壁细胞的渗透,无专门的排泄系统。
类器官: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内,除具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一般动物的细胞器外,还分化形成了类似多细胞动物器官的特殊细胞器,来执行各种生理功能,该类特殊的细胞器即为类器官。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物种species:具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或者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亚种subspecies: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类任何其它种群有别。
亚种用于表示动物,变种用于表示植物。
3.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是国际上对神统-采用的命名法,它规定每种动物都仃一个学名(science name),其学名是由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组成,主要由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构成,有时加上定名人姓氏、时间等,用斜体写属和种。
4.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 Vulpes vulpes schiliensis属名种名亚种名入二、填空1.关于生物的分界有多种方法,其中五界分类系统是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2.动物学的研究方法--般有: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3.动物的主要分类阶元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4.三名法依次是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的。
三、简答(了解)1.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有哪些?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乂有哪些?意义:1.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方面3.医药卫生方面4.工业工程方面另:在了解个动物类群的进化历程和演变规律、形成保护动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素质、推动动物学的进-步发展为人类造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2.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哪些?以动物形态上或解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3.为何生物分界的五界系统被广泛采用?考虑到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三,简答题1,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有哪些?1.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方面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方面3.医药卫生方面4.工业工程方面5.仿生学中的应用等2,动物分类的依据有哪些?细胞是否具有成型的细胞核.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动物生殖方式发育方式,呼吸方式等等原生动物门一、名词解释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包括一切单细胞和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机体。
动物学基本知识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野生动物保护
保护濒危动物,维护生态 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 人类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
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 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 繁殖环境。
动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动物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发展 养殖业、狩猎业等产业。
可持续发展
原生动物
详细描述
原生动物门是最简单的动物类群,由单个细胞构成,没有组织器官分化。它们分 布在全球各个角落,从淡水、海水到土壤中都有其踪迹。原生动物门中的一些种 类,如变形虫,能够通过胞吞作用摄取食物。
刺胞动物门
总结词
具有刺细胞,多为水生生物
详细描述
刺胞动物门主要包括水母、珊瑚、水螅等生物。它们身体呈辐射对称,具有刺细胞,可以释放刺丝来 捕获食物。刺胞动物门生物多数生活在水中,特别是海洋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或湿土中。
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讨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开发)对动 物栖息地和生存状况的影响。
环境变化的影响
分析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对 动物生存的影响。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05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野外调查与观察
野外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动物在自 然环境中的行为、分布和生态习性, 以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节肢动物门
总结词
身体分节,附肢发达
详细描述
节肢动物门动物身体分节,附肢发达。常见的节肢动物有昆虫、蜘蛛、蜈蚣、螃蟹等。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性强, 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比较腔肠动物各纲异同
共同点: 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 刺细胞为本门特点
不同点: (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 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2)钵体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 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 内胚层。
十二、环节动物
1.生活习性:多自由生活,少寄生
环节动物门的 主要特征
2.形态:左右对称,真分节(多为同律分节,少律分节),具疣足、刚毛
3.结构:具有次生体腔,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体表呼吸,具链状神 经。 4.生殖发育: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
分类:
1.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体两侧有疣足,雌雄异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多海 产,如沙蚕。
3.有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接合生殖)和无性的横二分裂生殖 4.应激性强
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二、生物发生率: 生物发生率也叫重演率,是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
出来的。其主要含义是: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 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 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进化过程。研究生物发生率对探讨动物的起 源及动物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对在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不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 到解决。
2.钵水母纲:多为大型水母,水螅世代不发达,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蜇、海月水 母。
3.珊瑚纲: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无世代交替,大多具发达的骨 骼。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海绵动物的中央腔是水沟系的组成成分,是水流流经的空腔,腔肠动物的消化腔具有消化功 能,可以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又兼有循环的功能,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 的各个部分。它是由内外两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结构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 来自内胚层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葵、红珊瑚、海仙人掌。
十、为什么说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扁形动物从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身体两侧对称: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 向。 (2) 出现了双胚层: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为动物结构复杂化提供了条件。使动物分化出器 官系统(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体壁由于有肌肉参与,形成了皮肤肌肉囊,增强了动物的运 动能力。 (3) 出现了梯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趋于集中。 (4) 出现了生殖导管:即输卵管和输精管,增强了 生殖能力。 由于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因此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在动物进化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侧对称的出现,促使动物身体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及背、腹。背面主司保护功 能,而腹面承担爬行与摄食。向前的一段由于经常首先解除外界条件而使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 集中逐步出现了头部,使动物能做定向运动和主动地摄取食物,使其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为动 物由水生到陆地发展创造了条件;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器官 组织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 范围更广,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 本条件之一。
4.生殖发育:生殖方式多样,有的有世代交替(水螅型为无性世代,水母型为有 性世代)也有的终生水螅型(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
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出现了消化循环腔 出现了原始的神经系统原始性
肠腔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体制上:辐射对称 肌肉组织没有充分分化
分类:
1.水螅纲:单个或群体生活,有的有世代交替,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如水螅、桃花水 母。
1.海绵动物体型多样,多无一定对称形式,全营原始的固着生活 2.无明显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分化,无消化系而行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统 而反应迟钝,只有生殖细胞的形成而无生殖系统等 3.有由中胶层内的骨针形成的骨骼,是海绵动物分纲的依据
4.具有特殊的水沟系,是对固着生活很好的适应 5.生殖方式简单,形成芽球是海绵动物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受精作用在 中胶层内完成,亦为特殊之处。
3.裂殖体都具顶复合器结构,与虫体侵入寄主细胞有关 4.生活史复杂,繁殖能力强,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一般经过裂体生殖、 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其中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都能大量繁殖后代。 孢子生殖为本纲所特有。
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1.以纤毛为运动胞器是本纲的主要特征
2.核和细胞质出现高度分化,核有大小核之分;大核司营养,小核与生殖有 关。细胞质分化出胞口、胞咽、胞肛、伸缩泡、刺丝泡等多种细胞器。刺丝 泡为草履虫等纤毛虫所特有。
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1.具有司运动和摄食功能的伪足,是本纲的主要特征 2.有些种类具壳 3.吞噬型营养 4.呼吸和排泄作用主要靠体表的渗透作用 5.多行二分裂生殖,包囊形成极为普遍。
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
1.缺乏任何运动细胞器(某些种类生活史的某一时期可作变形运动或有鞭毛)
2.全营寄生生活;一般缺乏摄食胞器,靠体表渗透获取营养
4.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 一,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喇叭虫。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植物性营养1(光合营养);动物性营养 (吞噬营养);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 在有光时进行光合营养,无光时进行渗透营养。
三、四大基本组织
四、双名法 双名发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多为单数主 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学名之后,通常附记当初定名 人的姓氏或其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以便于校对原始资料和标本。对于亚种采用三名法原则,即 在种名之后再加亚种名。
五、后生动物:与原生动物的名称相对而言,把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成为后生动物。
六、侧生动物
侧生动物 门的主要 特征
生活习性:固着生活、淡水或海水生
体型多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体型不规则,固着生活 扁平细胞:保护作用
形态结构
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 的组织,每个个体由 体壁和体壁围绕的中 央腔构成。体壁由内 外两层细胞和中间的 中胶层构成
外层
肌细胞:扁平细胞内有肌丝, 拥有的变为肌细胞,用于收缩 控制水流
孔细胞:组成入水小孔
内层:由领细胞组成。作用时鞭毛波动水 流,食物附于领上落入细胞质中形成食物 泡,进行细胞内消化
中胶层:胶状物质,内有骨针和海绵丝,起 支持作用。变形细胞。
1.海绵动物的成体没有运动能力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
2.呼吸、摄食(营养)、排泄、生殖等生理机能都 依靠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
形成芽球,芽球由中胶层生成,由若干原细胞(变形细 胞分化而来)聚成堆,外包几丁质膜或骨针。
生殖细胞由中胶层的变形细胞形成,部分领细胞亦可脱 去鞭毛和原生质领后发育为精子和卵子。成熟精子随水 流进去其他个体,由领细胞携入到中胶层与卵结合。
海绵的胚胎发育相当特殊——胚胎发育的“逆转”; 海绵动物的原肠作用与其他后生动物相反,称逆转现 象,故列为侧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1.以鞭毛为运动胞器是本纲最主要的特征;
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2.具有原生动物的三大营养方式,此外,眼虫既能行光合营养,又能行渗透营养, 故特称之为混合营养。
3.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纵二分裂,出出芽生殖是其特殊的无 性生殖方式;
4.亦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十一、什么是假体腔?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 膜,腔内充满腔液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将体壁和肠道分开,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能促进 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进化意义:
1.使动物的肠道与体壁之间有子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壁有了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加上体腔液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3.体腔液体的存在,同时使得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 代谢产物。
3.靠领细胞鞭毛的摆动,不断将外界的水流同食物 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将废物由出水口带到外 面
4.水沟系分为三大类: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和形成芽球的方式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异体 受精胚胎逆转现象和两囊幼虫海绵动物 的无性生殖
生殖与发育
出芽生殖体壁局部向外突出形成芽体,成熟后脱落长成 新个体;
简述典型血吸虫的生活史中各虫态的一般特征:
典型的血吸虫生活史分为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成虫阶段
卵:呈卵圆形,多数具卵孔,有卵壳包围。 毛蚴:生活史中第一个自由游泳时期,身体呈现梨形,披有纤毛,毛蚴很活跃,在水中自由 游动,寻找中间寄主。 胞蚴:毛蚴进入螺体后褪去纤毛形成一囊状物,保留毛蚴的体壁和原肾,靠体表吸收寄主的 营养,可进行无性繁殖。 雷蚴:长圆形,后端较钝,具口、咽,及不分枝的肠,通过肠道和体表吸收寄主的营养,可 进行无性繁殖。 尾蚴:生活史中的第二个自由生活阶段,有一长形尾,有口、口吸盘,肌肉质咽及分枝的肠 道,身体前端有穿透腺,也有原肾。 囊蚴:椭圆形,无眼点,大多数寄生于鱼类肌肉中。 成虫:虫体柔软扁平,前窄后宽,形成口吸盘及腹吸盘,寄生于肝、肺及血液处吸收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