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普通动物学复习--1st.docx

普通动物学复习--1st.docx

1.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细胞的共同特征:任形态结构方面,I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

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止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

在机能方而:①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

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②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③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

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3.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极其最基本的机能是什么?答:①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为3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屮间夹着不太致密的一层),称为单位膜,厚度一般为7nm—10nm,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类双层中,呈液态镶嵌模型。

②基本机能:细胞膜有维持细胞内外环境恒定的作用,通过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周I韦I 环境吸收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

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特别是酶,对多种物质出入细胞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细胞膜还具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

6•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哪些内容?初步了解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

答: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细胞周期。

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周期的研究,对实践有重要意义。

它为肿瘤化学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对白血病的治疗已取得显著效杲。

化疗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彻底消灭癌的GO期细胞,因为GO期细胞对•药物杀伤最不敏感,往往成为复发的根源。

在临床上常采用先给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大量杀伤癌细胞,从而诱发大量的GO 期细胞进入周期,然后,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如S期特异性药物消灭Z,多次反复进行以达到最大程度地杀伤癌细胞。

动物学重点(全)

动物学重点(全)

动物学重点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

4、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

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

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

5、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中体表能分泌出一些胶状物质,这些物质凝固后会把自己包住,形成特殊结构,称为包囊。

6、绿眼虫靠鞭毛的摆动进行螺旋状运动。

7、绿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草履虫为横分裂。

8、纵(二)分裂:分开方式固定,沿长轴方向分成两个。

9、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和疟疾由原生动物引起)。

10、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引起痢疾。

11、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普通动物学要点

普通动物学要点

第3章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的4大类群: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单个细胞构成。

2、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表膜条纹是眼虫科的特征)3、基体对虫体分裂起着中心粒的作用。

鞭毛受核的控制。

4、眼点是吸收光的“遮光物”,调整虫体运动,让光线能连续地照到光感受器上。

5、制造的过多食物形成一些半透明的副淀粉粒,与碘作用不成蓝紫色。

副淀粉粒是眼虫类特征之一。

6、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平衡,收集细胞质中过多的水分(其中也有溶解的代谢废物)。

7、包囊形成对眼虫渡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性。

8、植鞭亚纲一般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植鞭亚纲的代表生物如眼虫、盘藻、团藻、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小丽腰鞭虫、角鞭虫(海水中)、钟罩虫、合尾滴虫、尾窝虫(淡水中)等。

9、动鞭亚纲的鞭毛虫无色素体,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

10、动鞭亚纲寄生种类如利什曼原虫、伊万氏锥虫、鳃隐鞭虫、披发虫、裸冠鞭毛虫、脊披发虫(生活在白蚁肠中)、自由生活的种类如:领鞭毛虫、变形鞭毛虫、双领虫(营固着生活)、原绵虫(营群体生活)。

11、利什曼原虫是一种很小的鞭毛虫,寄生于人体的有3种,在我国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虫,能引起黑热病,又名黑热病原虫,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内。

黑热病主要靠白蛉子传染。

12、锥虫多生活于脊椎动物的血液中,寄生于人体的锥虫能侵入人脑脊髓系统,使人发生昏睡病,故又名睡病虫,这种病只发现在非洲,在我国发现的锥虫主要危害马、牛骆驼等,对马危害较重。

13、隐鞭虫(如鳃隐鞭虫)寄生于鱼鳃;披发虫生活在白蚁肠中,与白蚁为共生关系,白蚁以木质纤维为食物,但是消化纤维素是靠这些鞭毛虫的作用。

14、肉足纲根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分为根足亚纲和辐足亚纲。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15、变形虫主要以单胞藻类、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当碰到固体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吞噬作用),除此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像饮水一样(胞饮作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1.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式包括按体腔类型划分,冷血和热血动物划分,按营养类型划分等。

2.动物的组织结构:动物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层次。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器官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的集合,系统是由相互协同工作的器官组成的。

3.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后代,无性生殖是通过一个个体产生与其相同的后代。

4.动物的呼吸方式:动物的呼吸方式可以通过体表进行,也可以通过呼吸器官进行。

体表呼吸主要发生在较小的动物身上,而呼吸器官比如鳃呼吸和肺呼吸则是较大的动物常见的呼吸方式。

5.动物的消化方式:动物的消化方式可以分为内消化和外消化。

内消化是在体内进行的,外消化是指动物将食物放入消化器官分解。

6.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通过四肢行走、飞行、游泳、爬行等方式进行。

根据体的结构和环境的适应性,动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运动。

7.动物的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是控制动物机体各项功能的重要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末梢等部分。

8.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行为可以通过遗传和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它们可以是本能行为也可以是学习行为。

9.动物的进化:动物进化是物种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根据进化理论,从共同的祖先到现在的物种,动物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

10.动物的适应性: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适应性可以是结构上的改变,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动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动物学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物种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这些知识点只是对动物学的整体概括,仍然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有待深入研究和了解。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动物学》基本内容复习纲要(2009年12月修改稿,尚不完善,仅供参考!)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进化为主要线索,着重系统地介绍动物各主要类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并介绍动物系统的分类知识及进化等。

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Ⅲ、各门类的主要特征Ⅳ、基本概念Ⅴ、各大类动物的分类Ⅵ、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VII、动物的进化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利什曼原虫痢疾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 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海绵(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3、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珊瑚(2)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4、扁形动物门涡虫吸虫绦虫(3)脊椎动物亚门5、原腔动物门蛔虫①圆口纲盲鳗七鳃鳗6、环节动物门沙蚕蚯蚓蚂蝗②鱼纲鲨鳐鲫鲈7、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乌贼③两栖纲鱼螈大鲵蛙8、节肢动物门螯虾鲎蜘蛛马陆蝗虫④爬行纲蜥蜴蛇龟鳖鳄9、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⑤鸟纲鸵鸟企鹅麻雀10、半索动物门柱头虫⑥哺乳纲鸭咀兽袋鼠家鼠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

2、海绵动物门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

3、腔肠动物门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

4、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

5、原腔动物门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

6、环节动物门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7、软体动物门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界第二大门。

8、节肢动物门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大门。

9、棘皮动物门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

10、半索动物门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11、脊索动物门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的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1)尾索动物亚门(被囊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具三大基本特征。

脊索纵贯全身,伸达最前端。

普通动物学考试重点

普通动物学考试重点

简答一、如何理解文昌鱼的分类地位1、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是典型的脊索动物。

2、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而区别于脊椎动物,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为单层上皮,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现象的肌节,无集中的肾脏,仅有分节排列的肾管,排泄与生殖器官无联系。

3、从胚胎发育上看,它一方面以简单的形式,即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胚胎发育又像棘皮动物,因此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4、它不可能是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它具有一些特化的结构,如围鳃腔可防鳃裂被泥沙堵塞;口笠、触须、缘膜、轮器、内柱等具有从水中滤食的作用;脊索达身体最前端,和其前端挖泥沙相适应。

由此看出,文昌鱼是走上了适于钻泥沙少活动的特化道路的一支,不可能是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

二、恒温的生物学意义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即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定。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在高温下,机体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黏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速有力,显著提高了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和避敌。

恒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从而保证恒温动物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有利于其进化发展。

三、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脊椎动物?1、它们承袭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征。

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水平更高:爬行动物的皮肤特点是高度角质化,约有10层细胞构成,且外被角质磷构成完整的磷被,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繁殖方式水平更高:爬行动物产羊膜卵,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使爬行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为爬行动物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4、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四、爬行动物的特征,以及羊膜卵出现的意义。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1绪论1、⽣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态系统多样性2、⽣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物界、真核⽣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物界、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定的⾃然分布区,⼀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理机能上⾮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然结合⽽产⽣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定的形态、⽣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态种群”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或拉丁化了的⽂字连在⼀起,表⽰⼀个物种的学名。

是现⾏国际上⼀致采⽤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

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动物门1、⼈体的四⼤组织:上⽪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肌⾁组织中⾻骼肌⼀般受意志⽀配,为随意肌;⼼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配,是不随意肌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等动物的器官4、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物;个体微⼩体形结构多样化;伪⾜、鞭⽑和纤⽑为运动胞器;营养⽅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殖⽅式多样性﹙⽆性⽣殖包括⼆分裂、复分裂、出芽⽣殖;有性⽣殖包括配⼦⽣殖和接合⽣殖。

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5、原⽣动物的分类:鞭⽑纲,代表动物:绿眼⾍;⾁⾜纲,代表动物:⼤变形⾍;孢⼦纲,代表动物:疟原⾍;纤⽑纲,代表动物:草履⾍6、五⼤寄⽣⾍和五⼤寄⽣⾍病:⾎吸⾍病、疟疾、⿊热病、丝⾍病和钩⾍病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端细胞法;原⼝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内外胚层之间。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胚胎逆转:动物极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植物极的大细胞外包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的形成相反,因此称为逆转现象。

(多孔动物51页)2、逆行变态:海鞘的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过程中,失去了脊索、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3、侧生动物: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盲枝,没有发现有其它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而来的,故称侧生动物4、原肾管排泄系统:原始的排泄管,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

是由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形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每一小分支的最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

由排泄孔通向体外,排出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

(扁形动物如涡虫65页)5、后肾管排泄系统: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体腔为肾口,另一端为肾孔或排泄孔,开口于体节的腹面或体节。

(环节动物如蚯蚓96页)6、同律分节:动物体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

(环节动物94页)7、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节肢动物如蜘蛛122页)8、马氏管:昆虫等节肢动物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多数细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从中吸收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除体外。

9、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为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

10、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类群具有后口。

11、咽鳃裂:为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数目不等的裂孔。

12、渐变态:幼虫翅和生殖腺未发育,称若虫,如蝗虫。

13、半变态:幼虫形态和习性和成虫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称稚虫,如蜻蜓14、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3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捶骨)、间插骨(砧骨)和舟骨(蹬骨),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接触,舟骨和内耳的围淋巴腔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

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

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

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

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

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

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

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3、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将身体分为镜面对称的两部分。

4、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5、腔肠动物的神经组织特点:神经形成了一个网络;没有神经中枢;信息传递慢而且不定向6、生殖的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出现的想象7、腔肠动物的分类:水螅纲,代表动物有:水螅、筒螅、桃花水母、钩手水母、薮枝螅、僧帽水母;钵水母纲:代表动物有:海月水母、海蜇;珊瑚纲6扁形动物门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镜像对称的两部分。

2、两侧对称出现的意义:这种体制既适合于游泳运动有适合于在物体上爬行,使动物在生活方式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创造了进入新环境----陆地的条件。

3、中胚层出现的意义:中胚层的发生,减轻了外、内胚层的某些负担,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与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4、原肾管的结构:原肾管由外胚层内焰形成,是具有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的末端为盲端,只有排泄管一端开口于体外。

原肾管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5、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向前端集中形成“脑”及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行的神精索,在纵走的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在高等种类,纵神精索减少,以一对腹神精索较发达。

使整个神经系统形成了阶梯的形状,故称为梯形神经系统。

6、扁形动物门的分类:涡虫纲,代表动物:枝肠涡虫、中口涡虫、切头虫,多肠涡虫、三角涡虫;吸虫纲:华枝睾华虫、肝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纲:猪带绦虫﹙猪带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7、绦虫的结构:头节、颈节、未成熟节、成熟节、孕卵节8、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9、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制为两侧对称;出现了中胚层;体壁为皮肤肌肉囊;不完全消化系统;原肾管式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形成了生殖系统7原腔动物1.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包括棘头动物,轮虫动物,腹毛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和内肛动物七个类群,它们在进化上处于同一阶段,具有一些旁的门类所没有的共同特征。

2.原体腔的出现的进步意义(1)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3)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骨骼,能保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

3.排泄系统:属原肾管型,排泄管呈‘H’型。

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性有一个‘Y’型的生殖系统。

5、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体形大多数为两侧对称的长圆筒形;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具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道;原肾管型排泄;雌雄异体且异形。

6、真假体腔的区别7、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

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卵黄供给。

8环节动物门1.同律分节: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

2.进化意义:分节现象的出现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为异律分节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多数环节动物的体节不仅外形相似,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分隔,而且排泄、神经、血管等内部器官亦按节排列,对于加强新陈代谢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密闭的血管中流动,没有进入到组织间隙中。

4.开管式循环: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5.蚯蚓为雌雄同体。

且为异体受精。

6.环节动物门分类:分为多毛纲,代表动物有:沙蚕。

寡毛纲,代表动物:环毛蚓(蚓类)。

蛭纲:水蛭。

7、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同律分节;次生体腔;刚毛和疣足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直接发育和间接(变态)发育。

8、直接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年不经过变态,幼年与成体只在大小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上有差异,而形态差异不大。

间接(变态)发育:动物从出生到成年经过幼虫期,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变态发育过程。

9软体动物门1.身体划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贝壳。

2.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3.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的类群。

4.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制为两侧对称或不对称;身体的划分;消化系统:具有了专门的消化腺和消化器官;呼吸系统;体腔与循环系统:真体腔不发达,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排泄器官为后肾管﹚;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形式多样的神经系统;生殖和发育﹙大多雌雄同体,少数雌雄异体,但均为异体受精﹚5.软体动物门的分类:单板纲,代表动物:新蝶贝;无板纲﹙全体蠕虫状,无贝壳。

外套膜发达,体表具石灰质细棘,腹面中央通常有一腹沟。

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期﹚,代表动物:毛皮贝、新月贝、龙女簪;多板纲:石鳖,锉石鳖;腹足纲;蜗牛、玉螺、蚱蜢螺、钉螺、椎实螺,掘足纲;角贝,瓣鳃纲:无齿蚌、贻贝、牡蛎、扇贝、三角帆蚌、丽蚌;头足纲:乌贼、曼氏无冒乌贼、金乌贼、鹦鹉螺、潘氏旋壳乌贼、太平洋斯氏柔鱼、玄妙微鳍乌贼6.按循环系统分:按神经系统分:按系统分:10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p122﹚;发达坚实的外骨骼;强劲有力的横纹肌;开管式循环系统;呼吸器官的多样性;多样的排泄器官;独特的消化器官;灵敏的感觉器官和更趋集中的神经系统;生殖和发育,水生种类多体外受精,陆生种类体内受精,多为卵生,大多雌雄异体,间接发育较普遍;保护色、拟态等重要的生物学现象2、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同。

3、各类节肢动物有了相应的呼吸器官。

水生种类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气管、书肺,两者兼有。

4、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原节肢动物亚门:有爪纲也称原气管纲:栉蚕;真节肢动物亚门:三叶虫纲:三叶虫,肢口纲:鲎,蛛形纲:蜘蛛、蝎、蜱、螨,甲壳纲:﹙日本沼虾﹚、多足纲:马陆、蜈蚣,昆虫纲:东亚飞蝗(例子很多P154—P158);5、甲壳纲的特征:体由头胸部和腹部构成;蜘蛛纲的特征:蜘蛛目头胸部和腹部之间以腹柄相连;昆虫纲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6、昆虫纲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指同种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差异,这种现象很普遍。

如介壳虫的雌虫球形或片状,常固定在植物上,无翅;但雄虫有翅,能自由飞翔等P1517、不完全变态分为三个虫期,即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完全变态分为四个虫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

11棘皮动物门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次生性的五辐射对称﹙身体典型的划分为五个相等的部分﹚;体表具棘和皮鳃,有内骨骼;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壁,为后口动物2、后口动物的定义:口的位置不是胚孔而是与之相反的一端另生而成的。

在胚孔的对侧,内外两胚层融合、穿孔,最后成为动物的口。

3、棘皮动物的分类:海星纲如罗氏海盘车、海燕;蛇尾纲如日本蛇尾、筐蛇尾;海胆纲如马粪海胆、心形海胆等;海参纲(两侧对称)如刺参等;海百合纲如中华海洋齿等13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管神经;咽鳃裂。

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中胚层形成内骨骼,随动物体的发育而不断生长;一般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

2、脊索动物门分类:无头类(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亚门(2)头索动物亚门;有头类(3)脊椎动物亚门3、各类代表动物:尾索动物亚门:海鞘、住囊虫、柄海鞘、菊海鞘、尊海鞘。

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偏文昌鱼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各纲代表动物见后)4、经过变态,失去了脊索和背神经管等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5、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出现了明显的头部;脊柱代替了脊索;除圆口类外,都具有上下颌;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以鳃或肺呼吸;心脏结构进一步完善;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

6、原生性水生种类:在系统发展上最多只达到鱼类阶段的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