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普通生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纲:1 微观分子结构2 宏观动植物:营养、呼吸、血液〔运输〕、稳态、免疫、神经、激素3 生态动物的行为4 生物多样性与进行5 基因工程、基因组打算〔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基因图谱〕绪论1、生命特点:1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 严整有序的结构3 新陈代谢4 应激性和运动5 稳态6 生长发育7 繁育、遗传和变异8 适应2、科学方法:确实是通过各种手段从客观世界中取得原始第一手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
包括:观看、假说和实验、模型一、构造生物体的差不多元件——生物分子1、微量元素的确定:1 植物培养2 对比〔全营养液和缺元素营养液〕3 在生化中验证2、单糖的生物功能:1 作为多糖的组成元件2 作为燃料3 组成寡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多糖的作用:能量储备、支持骨架3、脂类〔生物体内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各种小分子〕的作用:最高效供能物质分类: 1 油脂〔甘油三酯〕2 磷脂和鞘脂3 固醇4、蛋白质的作用:1 组成细胞2 具有生物活性蛋白质的结构:1一级结构〔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稍有变化阻碍蛋白质的功能2 二级结构〔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3 三级结构〔有螺旋区、折叠区〕:具有生物学活性4 四级结构〔多个三级结构〕:·生物大分子的特性:有专门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坚持生物大分子高级结构的重要因素——非共价键非共价键的键强度专门小因此:需多个非共价键才足以坚持高级结构稳固;高级结构不专门稳固。
生物大分子变性就因为高级结构破坏,大分子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一级结构尚未破坏5、氨基酸〔小分子〕的作用:1 有生物活性:代谢、信号通路、调剂2 组成蛋白质·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成肽链:1寡肽:含有 10 左右氨基酸残基〔二肽、五肽、八肽〕2多肽:含 10-20 个氨基酸残基3蛋白质:含几十个氨基酸残基·肽链有方向性,氨基端〔N 端〕,羧基端〔 C 端〕6、核苷酸分子由三个部分组成:1 碱基:嘧啶、嘌呤2 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3 磷酸7、生物大分子要紧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8、体内要紧营养物质:1 糖类:要紧供能物,廉价的能源2蛋白质:细胞合成的要紧成分3脂肪:最高效的能源4维生素:—凡是生物生长需要、但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的极少量的有机物质。
普通生物学复习要点

普通生物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生命与生物科学生物(生命)的特征: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应激性;内稳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适应与进化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组成生命的最重要的六种无机元素是:C、H 、O、N 、P 、SH、O、N、C分别共用1,2,3,4个电子对,是可获得稳定构型的最小原子。
O、N、C能形成多种化学价,如:H2O2(-1),O2(0),H2O(-2)O是次于F、Cl的第三个跟原子最有亲和力的原子。
☐生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1)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成肽链•寡肽:含有10 左右氨基酸残基(如二肽、五肽、八肽)•多肽:含10-20 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含几十个氨基酸残基(固定空间结构+ 特定功能)•注意:肽链有方向性。
肽链的两端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氨基端(N 端),羧基端(C 端)(2)单糖通过糖苷键联成多糖链。
糖苷键不同导致多糖的立体结构差异。
•淀粉和纤维素都由葡萄糖组成,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在于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的区别•注意:多糖链也有方向性,有还原端和非还原端(3)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成核酸DNA具有方向性:一端的核苷酸,其5’-C没有进入磷酸二酯键,称5’末端;另一端的核苷酸,其3’-C没有进入磷酸二酯键,称3’末端。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其共同特点是具有α碳原子,α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侧链基团-R☐常见的氨基酸类型(亲水/疏水;酸/碱;含硫…)疏水氨基酸:亮氨酸亲水氨基酸:丝氨酸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含羟基氨基酸:苏氨酸带环氨基酸:酪氨酸☐氨基酸的功能(1)作为组建蛋白质的元件(2)有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代谢调节、信号传递等)☐生命体中典型的单糖,二糖,多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称为糖☐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邻近几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无序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整条肽链盘绕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形状。
普通生物学 考点

生物界5个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提问、假说、预测和检验。
生物特征: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圈: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物组成的总体。
又指生物可以自然生存的部分。
脊椎动物体内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稳态:由代偿性调节反应所形成的稳定状态。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超滤,重吸收和分泌。
在肾小球中进行超滤,滤液经过肾小管时被重吸收掉一些溶质和水分,再有肾小管分泌一些溶质,使滤液的成分和体积发生变化,最后生成尿。
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首先特异识别,其次,细胞反复分裂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再次,淋巴细胞分化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
单克隆抗体:高度均质性的特异性抗体,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分泌。
一般来自杂交瘤细胞。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植物的有性生活周期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受精作用。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会分泌抑制腋芽生长的激素,只有顶芽能够生长的现象。
双受精作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受精现象。
一个精核与卵受精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相结合形成三倍体胚乳核。
名称主要功能存在部位生长素促进茎的伸长;影响根的生长、分化和分支以及果实的发育,顶端优势,向光性和向重力性顶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幼叶,胚细胞分裂素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促进萌发,延缓衰老在根、胚或果实中合成,由根向其他器官运输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芽的发育、茎的伸长和叶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顶芽的分生组织,幼芽,胚脱落酸抑制生长,使气孔在失水时关闭,维持休眠叶、茎、根和未成熟的果实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抵消生长素的某些作用,促进或抑制根、叶和花的生长和发育,因物种而议成熟中的果实、茎的节和失水的叶子遗传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对基因在杂交状态互补混淆,保持其独立性。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的起源1. 地球的形成与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大约开始于46亿年前,从原始太阳星云中逐渐凝聚而成。
地球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吸积阶段:尘埃和岩石碎片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地球的胚胎。
(2)分化阶段:地球内部因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导致地球内部熔融,重元素下沉形成地核,轻元素上升形成地壳。
(3)冷却阶段:地球表面逐渐冷却,形成稳定的岩石圈。
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1)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在地球早期,大气中缺乏氧气,存在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如氢、甲烷、氨等。
在紫外线、雷电等能量作用下,这些气体可以生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糖类等。
(2)有机大分子的形成:有机小分子在原始海洋或其他水体中进一步反应,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3)原始生命的诞生:有机大分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系统,这被认为是生命的起点。
2. 生命起源的假说关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1)化学进化论:这一假说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生物大分子,最后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有机多分子体系转变为原始生命(2)热泉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海底热泉附近的环境有利于生命的发生。
热泉提供了能量、矿物质和有机物,为生命起源创造了条件。
(3)宇宙生命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生命可能来源于外太空,如陨石、彗星等携带的有机物。
二、生物进化论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包括:(1)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产生大量后代的倾向。
(2)生存竞争:由于资源有限,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展开竞争。
(3)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普通生物学总结知识点

普通生物学总结知识点绪论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2.生命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具有基本征象的系统。
3.生命的基本特征:统一的化学构成,严整的有序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稳态,代谢,生长和发育,繁殖和遗传,工作与适应性,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的反应),进化4.生物学中的杰出人物:亚里士多德(正确指出鲸鱼是胎生的,正确描述反刍动物的胃,鸡胎的发育,头足纲动物的再生现象)盖伦(创立了医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体系,发展了机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学的概念)维萨里(近代解剖学之父)哈维(血液循环,近代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胡克(发现死细胞)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发现精子)马尔皮基(发现毛了细血管)林奈(双名命名法)海尔蒙特(插载柳枝证明植物从水中获得物质)海尔斯(蒸腾作用)普利斯特利(放氧现象)索苏尔(气体营养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植物生理学发现的基础)格鲁(气孔的功能)居维叶和赖尔(地质学和考古生物学)沃森克里克(中心法则)5.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已知的技术和方法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章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所有生物体均有细胞组成,是细胞的产物。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的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于细胞。
3.细胞中的水一般仪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水和结合水4.无机盐是维持细胞生存环境的重要物质.主要功能有: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以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同蛋白质或是脂质结合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作为酶促因子的辅助因子.磷酸根离子在细胞代谢中最为重要,起作用是:在各类细胞的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是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酸化糖的组成成分,调节酸碱平衡,对血液和组织液ph起缓冲作用5.糖类是生命过程中的碳源和能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寡糖(二糖,脱水缩合)(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葡萄糖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淀粉水解的产物依次为: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6.脂质化合物:中性脂肪,也称甘油酯,由甘油和脂肪酸结合而成类脂:磷脂,类固醇,萜类,蜡7.蛋白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组成及其基本结构单位。
普通生物学总结知识点

普通生物学总结知识点
一、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生物:一切具有特定形态和机能的有机体都被称为生物,它们可以
通过自身的生长和运动来获取环境中的外来原料,并将其转变为构成它本
身的各种物质,有有的能够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代谢。
2.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由展示自然界生物事实、生物性质及
其变化规律等内容组成,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体内机械、生化代谢、行
为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各种机制和规律。
3.典型形态:每种有机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形态特征,被称为典型形态,这些特征通常是每种生物体都会表现出来的,可以被用来区分一个生物与
另一个生物。
4.有性繁殖:有性生殖是指能够产生后代的生物有性繁殖,通常由雌
雄性单位结合,形成精子和卵子,经过受精而形成卵细胞,最终发育成新
的个体。
5.生命史:生命史是一种关于生物发育轨迹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从
受精到出生、发育、繁殖及死亡的整个过程。
6.基因:基因是构成生物本身的遗传因子,一个生物的性状及其后代
的性状都受基因的控制。
二、基因的遗传规律
1.遗传原理:遗传原理指的是其中一种特征的继承,即在一代胚胎个
体中,其中一特性能够被传给其孩子。
2.基因似乎:基因似乎是指在一代细胞中,其中一特性能够被其孩子继承。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命与生命科学一、什么是生命1. 生命的定义与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种复杂的化学系统,它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并且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 生命的基本特征:a. 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代谢过程摄取营养物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 生长: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等方式实现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c. 繁殖:生物体能够产生后代,确保物种的延续。
d. 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通过进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e. 应激性:生物体能够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f. 稳态性:生物体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稳态。
2.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尚未完全明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a.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可以直接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
b.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海洋中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分子和生命体系。
c. 宇宙生命说:认为生命的种子可能来自外太空,通过陨石或彗星等途径传播到地球。
二、生命科学的内涵1. 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发展、遗传、进化等各个方面。
- 研究层次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肉眼、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生物体的形态、行为等特征。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控制变量来探究生命现象的因果关系。
-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 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数理统计法: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3. 分支学科-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
-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普通生物学知识点全大一

普通生物学知识点全大一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有机生命的起源、结构、发展和功能。
在大一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和介绍一些普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生物学。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
细胞主要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组成。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溶液,细胞核则负责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储和信息传递。
细胞膜是细胞的包裹物,起到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二、细胞的分裂与遗传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通过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无丝分裂是细胞核的分裂过程,没有明显的细胞质分裂。
遗传是生物体特征的传递过程,通过基因的遗传,生物体将自身的特征传递给后代。
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不同基因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三、生物的进化与分类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新的形态和功能。
进化是通过突变和选择的过程实现的。
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改变,而选择则是指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的过程中,一些特征更适合生存下来并传递给后代。
生物的分类是对生物进行分类和系统整理的过程,通过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的分类体系由物种、属、纲、目、科、属、种等各级分类组成,方便我们对生物进行科学的研究与管理。
四、细胞的代谢与能量细胞代谢是细胞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物质的吸收、合成和分解等。
细胞通过代谢来维持自身的功能和生存状态。
能量是细胞代谢的基础,细胞通过能量的合成和利用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获得能量。
呼吸作用是指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则是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和能量。
五、植物生长发育与动物行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三章1生物得特征:①特定得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⑥进化与适应2、生物界得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得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得有序结构,生命得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得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得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得来去踪迹.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得小分子组成得长链8、单糖得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得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得有机分子得得原料。
9、脂肪得功能:①脂质中主要得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得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得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得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得吸收⑥增加饱腹感.10、磷脂得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得彻底水解。
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得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12、生物体离不开水得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得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得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得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得溶剂⑦水能够电离.13、DNA双螺旋得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得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得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得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14、细胞生物学得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得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
②细胞生物学研究得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得关系问题,两者得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
③细胞生物学得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得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表达得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得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得机理等基本得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得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得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得;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得结构,并使细胞正常得生命活动得以进行。
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得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得阐明,研究得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得水平研究蛋白质得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得研究,同时对糖类得研究将提升到新得高度.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差异:最大得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得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得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
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得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得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得基因片段,就是生命得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得细胞器。
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得核基质所包围.17、内质网得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就是由一系列囊腔与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与细胞溶质得膜系统。
内质网分为光面内质网与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上面没有糖体,就是合成脂质得主要场所;糙面内质网膜上富有核糖体,核糖体就是合成蛋白质得场所,所以糙面内质网得功能就是合成并转运蛋白质。
18、叶绿体:表明有两层膜,内部就是一个悬浮在电子密度较低基质中复杂膜系统,这一膜系统由一系列排列整齐得得扁平囊组成,这些扁平囊称为内囊体。
叶绿体就是光合作用得场所,主要功能就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9、线粒体:它就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得囊状细胞器,囊内充有液态得基质,内外两膜间有空腔,外膜平整无折叠,内膜向内折入而形成突出于基质中得嵴,嵴得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得表面积,有利于生物化学反应得进行。
功能:将贮存在糖类或脂质中得化学能,转变成细胞代谢中可直接利用得能量分子——腺苷三磷酸.20、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得异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没有,植物细胞就是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组成得;动物细胞就是由线粒体、细胞膜与细胞核组成得。
21、细胞学说:①细胞就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就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得,并由细胞与细胞产物所构成得②所有细胞在结构与组成上能够基本相似③新细胞就是由已存在上网细胞分裂而来得④细胞就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④细胞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得单位,既有她自己得生命,又对其她得细胞共同组成得整体得生命作用.22、细胞膜得膜蛋白:内在蛋白:以其疏水得部分直接与磷脂疏水部分非共价结合;外在蛋白:不与磷脂分子得疏水部分直接结合,以非共价键结合在内在蛋白得外端上或磷脂分子得亲水头上。
功能:①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②激素或其她化学物质得专一受体③细胞得识别作用也决定与膜表面得蛋白质。
蛋白质就是可以移动得,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23、细胞之间得连接类型;动物得细胞连接主要有桥粒、紧密连接、间隙连接三种类型,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连接.第四章:细胞代谢1、酶得本质:绝大多数就是蛋白质,另有RNA。
2、酶得作用: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得进行,但在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
3、影响酶得活性得因素:温度,PH值与盐得浓度,辅因子,酶抑制剂,酶激活剂。
4、生物膜得选择透性:细胞膜或质膜只允许某些离子或小分子透过,而且就是常常只令一些物质进入细胞,又只令一些物质从细胞出来.而且能够调节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得浓度。
决定因素:脂双层本身得限制与转运蛋白得专一性.5、渗透现象:就是指溶液中得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得现象。
6、水势:每偏摩尔体积得水得化学势。
化学势:每摩尔物质得自由能。
7、被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扩散或易化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得跨膜转运。
8、主动运输:靠细胞代谢提供得能量,逆着浓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方向得跨膜转运.9、简单扩散:既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协助得,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得物质转运方式。
10易化扩散: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但需特异膜蛋白“协助”得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得物质转运方式.11、胞吐作用: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得过程。
12、胞吞作用:细胞质膜形成向内得小泡,把大分子与其她大得颗粒吸收进细胞得过程.13、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得过程.②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得基质中,就是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葡萄糖得过程。
光合产物淀粉就是在基质中形成与贮存起来得。
14、光反应: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得色素只有叶绿素a,叶绿素b吸收得光要传递给叶绿素a 后才能在光合作用中被利用;另外辅助色素还有类胡萝卜素;色素分子吸光后产生极不稳定得激发态。
15、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成绿色,在反射光下成红色得现象。
16、磷光现象: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继续放出微弱得红光得现象.17、光系统: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天线色素系统与电子受体等组成得单位称为光系统。
18、光反应小结:①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即造成从叶绿素分子起始得电子流动;②在电子流动过程中,通过氢离子得化学渗透,形成了ATP,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③一些由叶绿素捕获得光能还被利用于水得裂解,又称为水得光解,氢气从水中被释放出来;④电子沿传递链最终达到电子受体NADP+,形成了还原性得NADPH,电子又再次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NADPH中。
19、碳反应:(葡萄糖得形成)就是指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得NADPH与ATP得化学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糖得过程,又称卡尔文循环。
20、细胞呼吸得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1个分子得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得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放出少量得能量,合成2个ATP,其余以热能散失,场所在细胞得基质中。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2个分子得丙酮酸与6个分子得水中得氢全部脱下20个(H),生成6分子得二氧化碳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在前两个阶段脱下得24个(H)与6个氧气分子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得能量合成34个ATP,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
2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得比较:光合:1、以二氧化碳与水为原料。
2、产生有机物糖类与氧气.3、叶绿素等捕获光能。
4、通过光合磷酸化把光能转变为ATP。
5、水得氢主要转移到NADP+形成NADP H+H(+)。
6、糖合成过程主要利用ATP与NADPH+H(+)。
7、仅有含叶绿素得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8、只有光照下才能产生.9、发生于真核细胞得叶绿体中。
呼吸:1、以氧气与有机物为原料。
2、产生二氧化碳与水。
3、有机物得化学能暂时贮存于ATP中或以热能消失.4、通过氧化磷酸化把有机物得化学能转化为ATP.5、有机物得氢主要转移到NAD,形成NADH+H(+).6、细胞活动就是利用ATP与NADH+H(+)。
7、活得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8、在光照下或黑暗中都可进行。
9、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三羧酸循环与生物氧化发生在线粒体中。
第四章(作业:1,2,3,4,6,8T)1、人体得细胞不会用核酸作为能源。
试分析其理由。
答:核酸在细胞体内作用很重要,就是遗传物质,同时有DNA与RNA,细胞核与细胞质内都有。
如果可以利用核酸作为能源那么就必须有核酸氧化酶,这样得情况下,遗传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得物质很容易被水解。
2、乳糖催化得就是乳糖水解为半乳糖与葡萄糖得反应。
某人进行了两项实验。
第一项就是用不同浓度得酶作用于10%得乳糖溶液,测定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产生半乳糖得速率),结果如下:酶浓度0%1%2%4%5%相对反应速率第二项就是用相同浓度得酶作用于不同浓度得乳糖溶液,其结果如下:乳糖浓度0%5%10%20%30%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试分别解释反应速率与酶浓度与底物浓度之间得关系。
(提示:以反应速率对浓度作图。
)答:反应体系中底物得浓度一定时,酶浓度与反应速率得关系就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酶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增加。
反应体系中酶得浓度一定时,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得增加而加快,直至底物过剩,此时底物得浓度不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大.3、曾一度认为二硝基酚(DNP)有助于人体减肥,接下来发现此药不安全,因此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