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题库第三章思维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 题库

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中的自我 题库

试题库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1分/题,共8分)1、自我的主动性是指(C )A 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B “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C 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世界能动地起作用D 自我是始终如一的2、对自我决定理解错误的是(B )A 指人们对自己选择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心理倾向B 指个体希望由外部奖励或压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C 自我决定具有激励作用D 课堂中教师支持学生的自我决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能感3、对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14~18岁的青少年开始关注心理自我(个体所知觉到的内部心理特性)B 7~11岁,儿童开始关注社会自我(运用社会比较,强调其人际特征)C 2~6岁,儿童自我描述主要是物质自我(物理特性,所有物)D 12~18岁的青少年开始关注心理自我(个体所知觉到的内部心理特性)4、心理学把个体对于自己的内在心理品质、主观体验的认知和感受,称为(B )A 物质自我B 精神自我C 理想自我D 社会自我5、“人心隔肚皮”,这句话体现了自我的(D )A 独特性B 一致性C 主动性D 私密性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体现了自我的(A )A 独特性B 一致性C 主动性D 私密性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体现了自我的(C )A 独特性B 一致性C 主动性D 私密性8、心理学把我对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即我对于自己的更具体的想法和思考,称为(A )A 客体自我B 主体自我C 现实自我D 理想自我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2分/题,共16分)1、詹姆斯将经验自我分为哪三类?(ABC )A 物质自我B 社会自我C 精神自我D 主体自我E 客体自我2、从时间维度可将自我分为哪三类?(BCE )A 可能自我B 过去自我C 现在自我D 理想自我E 将来自我3、下列关于自我一致性说法,正确的是(ACD )A 自我一致性的动机促使人们寻求和信奉与他们自己所认为的与自我相一致的信息B 自我一致性的涵义是指自我是始终不变的C自我一致性的动机促使人们回避与自我不一致的信息D他人对个体的看法与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不相一致,那一定会个体感到焦虑和不安E 自我不一致的个体会感到舒适和安全4、个人的内外控倾向主要受哪三个因素的影响?(BCD )A 营养B 父母C 学校教育D 成败归因E 遗传5、个人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哪三个因素的影响?(ABE )A 个人自己的直接经验B 替代性经验,即效仿他人所取得的成功C 自我决定D 成败归因E 鼓励性的谈话6、自我效能感具有哪些功能?(ABCD )A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B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C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D影响活动时的情绪E 决定人们的成功7、个体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主要受哪四个因素的影响?(ACDE )A 认知发展状况B 遗传素质C 教养方式的不同D 学校教育的影响E 社会文化的影响8、马西亚将美国青少年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划分为哪四类水平?(ABCE )A 认同感混乱B 提前结束C 延缓偿付D 认同感丧失E 认同感获得三、填空(共5题,1分/空,共10分)1、自我的四个特性:、一致性、与。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

《心理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A.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D.心理咨询与辅导【答案】D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规律D.心理特点【答案】A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A2、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冯特D.苛勒【答案】D3、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B.冯特C.杜威D.华生【答案】B第二章注意、感知和记忆第一节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们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答案】C2、小明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分散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A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4、人们通常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5、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范围B.注意分散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答案】D6、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D7、()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性【答案】A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一回事。

心理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中的“自我”指的是什么?A. 个体的自我意识B. 个体的自我评价C. 个体的自我感觉D. 个体的自我行为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哪一部分与道德判断有关?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现实我3. 以下哪个是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艾利克森D. 费斯汀格4. 情绪智力理论中,以下哪个不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自我意识B. 自我调节C. 社交技巧D. 记忆力5.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心理发展B. 群体行为C. 个人认知过程D. 神经心理学6.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观察法D. 实验法7.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针对哪种心理问题?A. 焦虑症B. 抑郁症C. 精神分裂症D. 人格障碍8. 以下哪个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技术?A. 催眠疗法B. 药物治疗C. 外科手术D. 物理治疗9. 心理防御机制中,以下哪个是积极的防御机制?A. 投射B. 压抑C. 升华D. 否认10. 以下哪个是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A. 焦虑B. 抑郁C. 适应性行为D. 情绪稳定答案:1. A2. C3. D4. D5. B6. D7. A8. A9. C 10.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 描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被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基于认知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疗法认为,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往往是由不合理或扭曲的认知造成的。

通过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可以改善情绪和行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情绪智力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模拟试题第一章绪论1、以下哪一项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 D)A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B心理学是一门社会性科学C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D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科学2、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

A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B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C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D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冯特 B华生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4、精神分析理论是( B)提出的.A.斯金纳B.弗洛伊德C.马赛尼D.罗杰斯5、罗杰斯是(C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A.认知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6、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B )A.机能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D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D组织性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A适应 B敏锐 C钝化 D分辨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6.人在知觉事物时,即使当部分刺激物在客观上存在缺陷或者不完整时,人也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在主观上弥补刺激物客观上的缺陷,这叫做知觉的(C)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7.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A)。

心理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1. 什么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2.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3. 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 请解释什么是心理投射。

5. 什么是情绪智力?请列举几个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请解释什么是依恋理论。

7.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认知风格。

8. 什么是社会认知理论?请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说明。

9. 请解释什么是抑郁症。

10. 什么是心理治疗?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答案:1.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

2.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3. 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基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形成的自发式条件反射。

例如,帕夫洛夫的狗在多次将吃食与铃声同时出现后,听到铃声时会分泌唾液,即条件反射的形成。

4. 心理投射是指个体通过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来解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心理过程。

5.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

它包括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组成部分。

6. 依恋理论是关于人类个体在早期亲密关系中建立的情感依恋模式的理论。

它认为个体的依恋模式会影响其后续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发展。

7.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上的偏好和倾向。

它可以分为整体性认知风格和细节性认知风格等不同维度。

8. 社会认知理论是研究个体对社会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心理过程。

例如,个体在认知他人行为时会考虑其动机和意图等因素。

9.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诊断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持续的、严重的抑郁情绪和对日常生活感兴趣减退的状态。

10. 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和人本主义治疗等。

以上是心理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1)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1)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C)A.老鼠打洞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A)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A.斯金纳B.桑代克C.班杜拉D.华生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出自(D)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米尔顿D.华生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C)提出来的。

A.苛勒B.杜威C.桑代克D.班杜拉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123.负强化是指(C)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124.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第三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B.动机C.思维D.需要(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C.动机与目标D.动机与行为效果(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A 高B 低C 中间程度D 难以确定(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为。

A、控制感B、自我效能感C、习得性无助感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B. 动机C. 需要D. 思维(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A.10%B.20%C.50%D.100%(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B.生理动机C.社会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原发性动机(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心理学基础:思维习题与答案

心理学基础:思维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思维的过程主要体现在()。

A.对事物的分析过程中B.对事物的综合过程中C.解决问题的活动中D.对事物的比较过程中正确答案:C2.思维的主要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A.知觉、记忆、比较、分析和综合B.记忆、分析、比较、概括和综合C.感觉、知觉、记忆、分析和综合D.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正确答案:D3.发明创造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正确答案:A4.分析思维是指经过仔细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方式,也称为()。

A.逻辑思维B.动作思维C.常规性思维D.形象思维正确答案:A5.有益于提高思维积极性的动机强度是()。

A.较强的B.低的C.适中的D.强的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

A.从部分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普遍的、必然的联系B.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C.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作出某种预见D.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加以反映正确答案:B、C、D2.通过思维概括的结果包括()。

A.规律B.定义C.定理D.概念正确答案:A、B、C、D3.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B.逻辑思维C.形象思维D.常规性思维正确答案:A、B、C4.下列属于直觉思维的是()。

A.顿悟B.取证C.预感D.灵感正确答案:A、C、D5.问题解决包含()的含义。

A.操作系列性B.目标指向性C.操作认知性D.问题情境正确答案: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思维、2、间接思维、3、概括性、4、想象、5、直接思维、6、灵
感、7、定势、8、分析、9、综合、10、比较、11、抽象、12、创造想象、13、幻想、14、理想、15、创造思维、16、再造想象
二、填空
1.思维是()对客观现实()反映。

2.思维的心智操作主要包括(),(),()和()。

3.以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4.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5.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思维可以把分为()和()。

6.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和()。

7.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

8.根据目的性划分,想象可以分为()和()。

9.根据想象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可以分为()和()。

10.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解决中的思维活动可分成(),(),()
和()。

11.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和()。

12.创造思维的基本阶段(),(),()和()。

1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和()。

14.语言是思维的(),没有脱离()的思维,也没有脱离()的语言。

15.梦是()想象。

16.思维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17.每一种概念都有其()和()。

()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
性,()是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

三、判断与改正
1.思维的概括反映是指反映一切事物的各种属性。

()
2.默不作声,低头沉思说明思维与语言没有直接联系。

()
3.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因此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没有什么联系。

()
4.知识经验都是有用的,故日常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
5.思维从解决问题开始,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思维。

()
6.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

()
7.想象表象是超越现实表象,因此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8.幻想是空想,因而只有消极意义。

()
四、判断题
1.灵感是创造的源泉。

()
2.幻想不是理想,因为幻想是一种消极的想象。

()
3.思维是衡量一个人智慧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
4.灵感是天生的。

()
5.做梦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

()
6.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去推断学生表情所意味的内心状态,这是思维
的间接性。

()
7.人类之所以能进行越来越抽象的思维,是因为人类掌握了大量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的结果。

()
8.在思维中,概括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综合,它是关于事物不同点的综合。

()
9.思维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思维。

()
10.幻想对人的工作和活动有一种强大推动力。

()
11.常规思维人人皆有,创造思维只有少数人才有。

()
12.凡是疑问句皆是问题。

()
五、选择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A.个别属性 B.全面 C.间接和概括 D.整体属性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 B.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C.分析与综合
3.分析的作用是()A.比较异同 B.深入事物内部研究细节
综合作用是()C.从总体上把握对象 D.知识系统化
4.在头脑中把各种对象的本质特性提取出来的思维过程是()A.分析 B.综合 C.概括 D.分类 E.抽象
5.同抽象相反的心智操作(思维活动)是()
A.概括 B.分析 C.综合 D.具体化
6.解决概念掌握过程中内涵混淆,外延扩大或缩小的有效方式是运用
()
A.日常概念 B.直观教学 C.变式 D.给概念下定义
7.鲁班发明锯借助丝茅草的启事,说明解决问题受()
A.定势 B.原型启发 C.动机清晰的影响
8.欣赏“日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时的想象是()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9.概念形成过程中变式的作用是()
A.改变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
B.改变非本质特征,也改变本质特征
C.剔除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10.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是思维的()
A.独立性 B.灵活性 C.深刻性 D.流畅性
11.在思维中,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思维是()
A.习惯性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动作思维
E.创造思维
12.解决问题的最佳动机水平()
A.最强
B.中等强度
C.弱
D.没有动机
13.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A.变式
B.定势
C.适应
D.态度
14.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A+B+C
15.语言是思维的()
A.内容
B.结果
C.工具
16.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17.吴承思构思的“猪八戒”形象是()
A.表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8.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A.梦
B.幻想
C.空想
19.学生用学过的原理,规律去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20.瓦特看到沸腾的水把壶盖掀起来,由此发明了蒸汽机,这种现象属()
A.顿悟
B.原型启发
C.观察能力
21.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符合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幻想叫()
A.创造想象
B.理想
C.幻想
D.空想
22.人与人之间的想象存在着个别差异,除了表象类型的差异,清晰程度上的差异,还有在()上也存在差异。

A.视觉表象
B.思维过程
C.性格
D.创造性水平
23.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概括称为(),它是概括的低级形式。

A.理想概括
B.感性概括
C.抽象概括
D.语词概括
六、多项选择题
1.幻想与创造想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幻想是与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而创造想象不一定是。

B.创造想象有独立创造性和新疑性而幻想不具有。

C.创造想象与目前创造行动有直接联系而幻想没有。

2.思维的品质包括:()
A、深刻性和广阔性、
B、独立性与批判性、
C、灵活性与敏捷性、
D、逻辑性
E、果断性与坚韧性
七、实例分析
1.观察学生言行,了解学生内心世界。

2.儿童做算术作业时往往要数指头,且自言自语。

3.用举例说明定律,用一般原理来解答习题。

4.学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归纳成有理数。

5.见到硬币,只想到做货币用,很少想到可以导电。

6.科幻小说中的“星际车站”“太空足球场”。

八、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些种类?
2.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因素主要有哪些?
4.概念掌握的条件是什么?
九、问答题
1.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怎样培养创造思维?
3.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
4.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5.中小学思维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6.让学生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7.怎样排除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不良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