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发布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充电新国标发布

电动汽车充电新国标发布

电动汽车充电新国标发布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上述5项标准分别是:《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新版国标出台之后,如何配套这些标准、如何执行同样关键。

不过无论如何,新国标赶在2015年最后时刻压轴出台,将为2016年全年电动车和充电桩市场的发展抢先铺路。

随着新国标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整个充电行业格局也将被重新洗牌。

工信部印发锂离子电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近期印发《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旨在为全面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办法指出,申请公告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重大违法行为。

办法还规定,公告企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及时提出变更申请,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实后,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名称变化,企业合并、分立或兼并重组,企业产能产线发生较大变化,企业搬迁新址,其他重大变化。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1.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充电设施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充电服务。

随着中国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定统一的充电标准成为了当务之急。

2.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发展历程2.1 初期探索阶段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阶段,各地区和企业纷纷制定自己的充电标准,导致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接口、不同功率等问题。

这给用户带来了很大不便,并且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大。

2.2 国家统一标准推出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开始着手制定统一的国家级充电标准。

2011年,《交通运输部关于规范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接入管理工作若干问题》正式发布,并明确规定了国家级别统一采用GB/T作为新能源汽车交流和直流快速充换设施接口技术标准。

2.3 标准逐步完善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技术要求》等一系列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设施的安全性。

3.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主要内容3.1 充电接口标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主要包括交流和直流两种类型。

交流接口采用GB/T 20234.1-2015,直流接口采用GB/T 20234.2-2015。

这两个国家级标准规定了充换设施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物理连接和通信协议。

3.2 充换设施技术要求为确保充换设施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充换设施安全技术要求》等一系列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了供配套使用的线缆、插头、插座等物理连接件的要求,以及对供配套使用的控制器、保护装置、通信模块等技术指标的规定。

3.3 充电站建设规范为推动充电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指南》。

该指南明确了充电站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要求,为充电站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是为了规范充电设备和汽车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标准,促进新
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普及。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1. 接口类型:该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类型,包括插头形状、尺寸和接
线规范等。

2. 电源参数:标准规定了充电设备的电源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和功率等,以确保
充电设备能够提供稳定和安全的充电电能。

3. 通信协议:为了实现充电设备和汽车之间的通信,标准规定了通信协议的要求,
包括通信速率、数据格式和错误处理等。

4. 充电过程控制:标准对充电过程进行了控制,规定了开始充电、停止充电和状态
监测等操作的要求,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5. 安全性要求:标准强调了充电设备和汽车的安全性要求,包括过载保护、断电保
护和短路保护等,以防止电池过充、过放和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6. 兼容性:为了保证充电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互操作性,标准规定了充电接口的兼
容性要求,以便不同厂商的充电设备和汽车能够互相兼容和共享。

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旨在改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兼容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充电服务,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该标准也为充电
设备制造商提供了统一的设计和生产依据,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电动汽车充电桩五项标准全部出炉

电动汽车充电桩五项标准全部出炉

龙源期刊网
电动汽车充电桩五项标准全部出炉
作者:
来源:《中国标准导报》2015年第12期
日前,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表示,《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和《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

加上工信部之前发布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国家标准通过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查后,这5项标准是充电桩接口新国际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和《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主要是针对于充电桩的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与电子锁联动、过载和短路保护等。

充电桩国家标准的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主要包括交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标准、充电系统通用要求《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标准以及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等5项。

后两项标准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意味着充电桩接口新国家标准的各项标准已基本完成。

业内人士表示,充电桩接口不兼容、充电难以统一一直制约着新能源车的发展,新标准的完成对于整个新能源车市场来说是利好,统~标准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放心购买新能源车。

(摘编自《北京商报》)。

中国充电接口标准

中国充电接口标准

中国充电接口标准中国充电接口标准是指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设备和车辆之间进行充电的接口标准。

这些接口标准规定了充电设备和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协议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等。

首先,中国充电接口标准的物理连接主要包括插头和插座的设计。

根据国家标准GB/T 20234.1-2015《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第1部分:整车性能第4篇:互操作性》规定,中国充电接口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IEC 62196的插座和插头设计。

插座采用带有5个或7个楔形引导槽的设计,用于确保插头正确插入。

插头则包括了充电握手枪、充电握手枪插头和连接线。

充电握手枪插头采用了圆形接口,与插座的楔形引导槽相匹配,以确保正确插入并防止误用。

其次,中国充电接口标准还规定了充电设备和车辆之间的通信协议。

根据国家标准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充电用通信协议第1部分:物理和数据链路层协议》规定,中国充电接口标准采用了CAN总线通信协议。

CAN总线通信协议可以实现充电设备和车辆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充电功率控制、电量计量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另外,中国充电接口标准还规定了通信接口的电气特性,确保通信协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中国充电接口标准还包括了安全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标准GB/T 20234.2-2015《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第2部分:安全性规范第5篇:充电模式3》规定,中国充电接口标准采用了充电模式3。

充电模式3是指通过具有电气保护功能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确保充电时的安全性。

在充电模式3中,充电设备会监测电源和车辆之间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中断充电。

此外,中国充电接口标准还规定了充电设备和车辆的绝缘性能、防护等级和安全间距等要求,以确保充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充电接口标准规定了充电设备和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协议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了相对统一和可靠的接口,促进了充电设备的互操作性和车辆的充电安全性。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国显重强国凰l《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I《电动汽车充电站Interpretationof"GeneraIR电动车由于其节能,环保而成为新能源汽车理想的选择.电动车的供电,充电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是电动车得以推广和产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电动车的使用还处于试验和示范运行阶段,充电站的建设还不成熟,国内外关于电动车充电站的技术标准还很少,成为影响电动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成为发展的方向.虽然目前我国在示范运行的绝大多数是纯电动城市公交车,而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不多.在6个试点城市已对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进行试点补贴.因此必须建立一定的充电站或充电桩为电动车进行充电.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和上海,深圳,杭州,长春,合肥等22 个城市都是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城市和单位都在建设充电站,有些已建成,有些正在建设中,因此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提出相关技术标准, 为电动车动力蓄电池供电,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规范性技术文件,以利于电动车的规模化使用, 从而推动电动车发展,实现电动车的产业化.《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通用要求》标准解读equirementsforEVChargingStation"供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ee,b标准化研究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出台,为规范和指导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和设计,为开展电动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基础.标准主要内容说明1.参考标准由于国内外尚无充电站相关标准.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机(站)一系列标准. Q/GDW233—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Q/GDW234—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Q/GDW235—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协议Q/GDW236—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技术要求Q/GDW236—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Q/GDW236—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系列标准中的后三个标准对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原则, 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安全要求, 标志和标识作出了规定,以此对充电站建设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该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2.标准涵盖范围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站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营模式,整车充电模式和分箱充电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该标准涵盖了不同充电模式中的共同的部分包括充电,供电, 监控,计量等方面的要求.f对于特定模式下的特殊要求(如分箱充电模式下可能包括蓄电池更换场地和设备的要求)及充电站的一些扩展功能 (如蓄电池检测等)将另外规定. 3.充电站功能区划分该标准将充电站的功能区划分为供电系统,充电系统,监控系统,电能计量,行车道和停车位. 对每个功能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安装布置等作出规定.每个功能区的具体实现方式可根据充电站规模大小而不同,如监控系统可以是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一套计算机系统, 这将在以后的标准中规定.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技术标准》主耍内容1.范围适用于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站,包括采用整车充电模式,分箱充电模式及其他可能采用的充电模式的充电站. 充电站由三台及三台以上电动车非车载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组成 (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为电动车进行充电,并能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机,动力蓄电池进行状态监控的场所.充电系统由充电站内所有充电机,充电电缆及相关部件组成,实现电动车及蓄电池安全充电的系统. 供电系统为充电站的所运行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的总称.充电监控系统是充电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总称.2.充电站选址原则(1)充电站的总体规划应与当地区域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 符合环保,防火安全要求,并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交通,消防,给排水及防洪等公用设施.产业经沸报道OAP(No5)2010-41Interpretationof"GeneralRequirementsforEVChargingStation''(2)充电站的总体规划应对站区,电源进出,给排水措施,防洪,进出站道路进行合理布局,统筹安排.(3)城区内充电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和交通繁忙路段附近;充电站不应靠近有潜在危险的地方;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场所,不应该在有激烈振动或高温场所;不应该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3.充电站主要功能要求其基本功能包括:充电,监控, 计量;扩展功能包括:蓄电池更换, 蓄电池检测和蓄电池维护;应具有对电动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功能;应完成对整个充电站监控,包括供电系统,充电机运行和充电站安全监控; 应具有对充电站输入电能,输出电能进行计量的功能;充电站应包括行车道,停车位,充电机,监控室和供电设施;充电站布置和设计应便于被充电车辆进出入及停放;对采用蓄电池更换模式的充电站应具备蓄电池更换,存储的设备和场所.4.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充电站提供电源, 其容量要满足充电,照明,监控, 办公用电要求;应符合常规配电系统设置,其输出为0.4kV,50Hz,宜采用三相四线制;根据充电站的容 2010-41(No5)OAP产业经沸报道量,规模和重要性可选择是否采用专用供电线路或两条供电线路;其布置不应妨碍充电站发展和扩建. 考虑电源进线方向,应位于充电站偏向电源一侧.5.充电系统充电接口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应符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充电接口要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可移动充电接口在不充电时应放置在人不轻易触及的位置,并采取防火,防尘措施;充电机输入电源接口在室外时,其安装高度应离地面0.4m以上,且应安装在合适的防雨箱内.为防止温度过高,充电机应安装通风设施并安放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满足防雨,防积水要求;充电机应尽量缩短充电电缆长度,其电缆应至少抵抗车轮碾压;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6.监控系统该系统应实现对充电机运行和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监控,保护,控制,管理和事故下紧急处理及数据存储,显示和统计;该系统应由监控主站,监控终端及通信网络构成;系统必须有有效防病毒措施;充电监控系统局域网与其它信息系统互联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供电监控系统应实时采集和记录供电系统运行信息,对供电状况,电能质量,开关状态, 设备安全等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对充电站安全供电;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充电站环境,设备安全,防火,防盗及视频监控.应在发生危及安全时发出声光告警,并保证发生事件后至少1hr8详细事故信息. 7.电能计量在充电站与公共电网的产权分界处,应装设复费率电能表或多功能电能表;充电机交流输入端的电能计量应采用电子式交流有功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2.O级;充电机直流输出端电能计量应采用电子式直流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2.0级.8.安全要求(1)充电站建筑物的燃烧性能, 耐火极限等防火间距应符合国标规定.变压器室,配电室,蓄电池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电缆进入口,接头处,电缆长度超过100m 时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采用防火隔墙或隔板;电缆局部防火涂料或局部采用防火带,防火槽盒.(2)充电站应设置必要消防措施,并不得移作他用;灭火剂应检查灭火有效性,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应有水喷雾灭火系统.(4)充电站应有防雷措施.该标准只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提出通用技术要求,并没有提供充电站充电机的性能要求.对特定模式下特殊要求及充电站的扩展功能没有详细说明,将另列相应标准.o^P。

汽车充电国标标准

汽车充电国标标准

汽车充电国标标准
汽车充电国际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
1. ISO 15118:该标准规定了车辆与充电基础设施之间进行通信
的协议。

它定义了车辆和充电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通信协议、
认证和安全性等。

2. IEC 61851:该标准规定了电动车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之
间的电气连接和通信的规范。

它包括了不同类型的充电接口和连接器,如AC充电和DC快充等。

3. GB/T 20234:这是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汽车充电国家
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以及与充电基
础设施之间的充电管理和安全控制等。

4. CHAdeMO:这是一种由日本汽车制造商共同开发的快速充电标准。

它定义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具有较高的充电功率
和快速充电速度。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全球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和安
全性,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发布
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

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其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充换电领域的影响力。

田世宏指出,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一步,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将会同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有关行业部门加强对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加快推动产业政策引用新标准,推动充电设施产品认证与准入管理制度使用新标准,促进充电设施和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按新标准组织生产,已建、在建充电设施要按新标准进行更新升级换代。

同时,国家标准委将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加强充电设施互操作性测试、充电站安全防范、运营服务等配套标准的制定工作,为充电设施管理、运营、维护等各环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郑栅洁指出,当前我国正处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和充电基础设施广泛布局的初期,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效避免因充电设施与车辆不兼容问题可能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方便电动汽车用户使用,促进我国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新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准入,把符合新国标作为充电设施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加强新标准的执行约束性和强制性。

同时,国家能源局还将开展充电设施互操作性测试活动,开展充电服务平台的信息互通标准研制,实现充电结算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促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产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去年底增加1.8
万个,同比增速58%。

(来源:国家标准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