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哪些生物?A. 草食动物B. 肉食动物C. 植物和某些微生物D. 分解者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植物是典型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有机物中。
某些微生物(如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也能通过类似的过程制造有机物,因此也属于生产者。
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属于消费者,分解者则是指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微生物和动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 能量在食物链中可以循环利用B. 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C.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无限制积累D. 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效率为100%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能量从生产者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各级消费者,但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会因为呼吸作用、排泄等途径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导致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
选项A错误,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中不能循环利用;选项C错误,因为能量不会在生态系统中无限制积累;选项D错误,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通常只有10%-20%左右,而不是100%。
因此,正确答案是B。
3、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下列哪一选项描述了能量传递的规律?A. 能量逐级递增B. 能量逐级递减C. 能量保持不变D. 能量随机分布答案:B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遵循“能量逐级递减”的规律。
这是因为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都会消耗一部分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一般来说,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因此,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能量逐渐减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食物链通常不会太长。
选项A、C和D都不符合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律,故正确答案为B。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7年成⼈⾼考专升本⽣态学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2017年成⼈⾼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态学基础(专升本)试题第⼀部分选择题(40分)⼀、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项符合题⽬要求的)1.最先使⽤“⽣物学多层蛋糕”这⼀提法的⽣态学家是( )A.埃尔顿B.谢尔福德C.奥德姆D.苏卡乔夫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在沿⾷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趋势是 ( )A.升⾼B.降低C.不变D.不确定3.⼀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物个体的集合称为( )A.种群B.物种C.群落D.⽣态系统4.我国⼟壤酸碱度分为( )A.3级B.4级C.5级D.6级5.下列⽣态系统中,⾷物⽹结构最简单的是( )A.荒漠B.湿地C.草原D.森林6.下列不属于⾃然⽣态系统的是( )A.冻原B.河流C.果园D.荒漠7.与⽔⽣植物相⽐,陆⽣植物通⽓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 )A.发达,不发达B.发达,发达C.不发达,发达D.不发达,不发达8.在群落调查中,包含某物种个体的样⽅数占全部样⽅数的百分⽐为该物种的( )A.多度B.密度C.频度D.盖度9.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连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A.U型B.S型C.J型D.V型10.根据⽣态位理论,在⼀个群落中,⽣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 ) A.趋于互补,利⽤率低B.趋于互补,利⽤率⾼C.趋于竞争,利⽤率⾼D.趋于竞争,利⽤率低11.与阴性植物(如⼈参)相⽐,阳性植物(如蒲公英)的特点是( ) A.光补偿点较⾼,适于⽣长在强光照环境B.光补偿点较⾼,适于⽣长在荫蔽环境C.光补偿点较低,适于⽣长在强光照环境D.光补偿点较低,适于⽣长在荫蔽环境12.按演替发⽣的起始条件分类,退耕还林的过程属于( )A.循环演替B.次⽣演替C.进展演替D.逆⾏演替13.若某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字塔形,则该种群数量的变动趋势是( ) A.衰退B.稳定C.增长D.不确定14.下列属于热带⾬林特点的是( )A.种类组成极⼒丰富B.⽣态位分化不明显C.季相交替⾮常明显D.藤本植物极为罕见15.在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代表⽣物学零度的是( )A.K B.ⅣC.T D.C16.坡向不同,其温度和湿度也不同。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气候2、生态学中,下列哪个概念表示生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分布?A、物种多样性B、种群密度C、生物量D、空间格局3、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研究的三大基本原理之一?()A、能量流动原理B、物质循环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生态位原理5、在生态系统中,哪一类生物通常作为分解者发挥关键作用?A. 植物B. 食肉动物C. 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D. 食草动物6、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物群落B、非生物因素C、生物种群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能量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减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因素E、合成者9、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生物种类C. 火山爆发D. 水体污染10、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范畴?A. 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动态B.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之间,通过_________ 的传递,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过程。
2、生态学研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 ______ 。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 _________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 。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遵循 __________ 定律,即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流动通常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物种多样性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功能D、种群动态2、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的研究领域?A、种群生态学B、群落生态学C、生态系统生态学D、人类生态学E、分子生态学3、在生态学中,以下哪个概念表示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A、生态平衡B、生态系统稳定性C、物种多样性D、生物量4、下列哪个选项是生态位(Niche)的最佳定义?A. 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
B. 物种为了生存而必须获得资源的最小区域。
C. 一个生物个体或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角色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D. 一种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
5、以下哪一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 能量流动B. 物质循环C. 生物多样性维护D. 人类活动影响6、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约为:A、10%B、20%C、50%D、80%7、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生物多样性维持8、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增加C、双向流动,保持不变D、循环流动,总量恒定9、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树木B、鱼类C、蘑菇D、兔子10、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 可以循环使用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从消费者流向生产者D. 在同一营养级内均匀分布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 。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____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____ 。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能量传递效率通常为 _________ 。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预测题及答案(四)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预测题及答案(四)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更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更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疯狂学习网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不利B、有利C、一样D、不确定2、植物体一般含水量达()A、30%~40%B、40%~50%C、50%~60%D、60%~80%3、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丝B、根瘤C、菌根D、子实体4、顶极一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气候顶极的()A、后顶极B、前顶极C、分顶极D、气候顶极5、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A、形成CO2的储库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D、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6、粳稻和籼稻属于()A、气候生态型B、土壤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以上都不正确7、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A、群集分布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随机分布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数数量为()A、大于K/2B、等于KC、等于K/2D、小于K/29、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A。
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D、以上全部内容10、鸟类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鸟排卵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上升B、食物质量提高C、光照强度增强D、日照时间加长11、旅鼠啃食植物,其数量增长。
植物遭破坏后,会引起旅鼠外迁或因饥饿而死亡及遭到捕食。
旅鼠的减少,使植物量增多,这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数量又逐渐增长。
旅鼠的这种增长现象是()A、指数增长B、季节性增长C、周期增长D、逻辑斯谛增长12、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A、生态位B、群落水平结构C、群落垂直结构D、群落外貌13、在青草一蚱蜢一青蛙一蛇一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上,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多需青草()A、500kgB、1000kgC、5000kgD、10000kg14、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15、根据地球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划分为()A、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B、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C、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D、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16、下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A、鸟与树B、青蛙与水稻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17、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A、种群平衡B、种群爆发C、种群衰退D、生态入侵18、关于生物群落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C、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19、饶基耶尔频度定律表明()A、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B、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C、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D、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少20、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C、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进行冬眠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1、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
A、生物量B、生产力C、利用率D、周转率答案:B2、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 )。
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答案:B3、水稻土属于( )A、潜育土B、泥炭土C、盐成土壤D、钙成土壤答案:A4、我国新疆地区瓜果较甜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B、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小C、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D、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小答案:A5、在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代表生物学零度的是( )A、KB、NC、TD、C答案:D6、某些植物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正常开花结果的现象称为( )。
A、春化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昼夜节奏D、物候节律答案:A7、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答案:D8、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答案:B9、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 )A、综合作用B、限制作用C、补偿作用D、替代作用答案:C10、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答案:C11、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答案:D12、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答案:B13、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的关系是( )。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篇一」16.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群集分布D.成丛分布17.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环境,则其生态对策是A.对策B.K对策C.S对策D.r对策1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五级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D>EB.A>B>C>DC.A>BED.A>B19.鸟类试图把所有的雏鸟喂活。
一旦出现食物短缺,亲鸟会集中喂养部分雏鸟,而放弃对另一部分雏鸟的喂养。
亲鸟的这种育雏方式体现了生物的A.生殖对策灵活性B.生殖对策延续性C.生殖对策竞争性D.生殖对策季节性20.生态学根据生物类型可分为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等D.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法则称为____。
22.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称为____。
23.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
24.根据数量稳定性、自然更新性以及人为再回收性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资源可分为___和可枯竭的自然资源两大类。
25.世界植被水平分布一般规律是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____以及热带的雨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
拟试题及答案(四)
一、选择题1~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
A.低渗的
B.高渗的
C.等渗的
D.不确定
2.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 )
A.通风林带
B.紧密林带
C.混交林带
D.疏透林带
3.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 ( )
A.母质不同
B.太阳辐射量不同
C.气候不同
D.土壤不同
4.生态出生率是指 ( )
A.出生率
B.生理出生率
C.实际出生率
D.理论出生率
5.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是 ( )
A.后顶极
B.前顶极
C.分顶极
D.亚顶极
6.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
雄鱼。
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 ( )
A.领域特征
B.密度效应
C.社会等级
D.环境决定性别
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 ( )
A.生物的散布能力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生物的生产量
D.生物的繁殖能力
8.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
A.水温的变化
B.营养的改变
C.有毒物质的富集
D.矿物质的循环
9.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 ( )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10.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 )
A.现代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物学时期
1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A.有密茸毛
B.有厚木栓层
C.发达的根系
D.细胞含水量降低。
13.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 ( )
A.生物学派
B.气象学派
C.食物因素学派
D.自动调节学说
14.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
A.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B.人与饲养的家畜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15.森林群落“基盖度”的植物基部断面积,常以离地面高度断面积计算的是 ( )
A.3.5cm处
B.2英寸处
C.1.3m处
D.2m处
16.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特征的是 ( )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于原物种生存
C.种类数量不稳定
D.群落结构已定型
17.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 )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1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9.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 ( )
A.周转率的倒数
B.能效的倒数
C.流入量除以库存容量
D.流出量除以库存容量
20.动物对其他种类生物的影响表现的实例是 ( )
A.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B.豆科植物的自身供氮结构
C.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产生危害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二、填空题:21~4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生物的生态对策有____ 和r对策两种。
2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 库;而把小的、迅速移动的库叫做交换库。
23.能源按照形成和来源,可分为四大类:太阳能、地热能、____ 核能。
24.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
25.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
26.爬行动物皮肤干燥,可以不透水,以排泄尿酸来代替排泄尿素和氨,这是该类动物对____的适应表现。
27.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有一项因子的改变超过了生物的生存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就是____ 定律。
28.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____。
29.由于低温的限制,玉米螟只能分布在气温15℃以上的天数不少于70天的地区。
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____ 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1000~1200m 以下的地区。
30.土壤组成中,水、有机物和____ 是影响肥力的因素。
31.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管理,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这类生态系统属____
32.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____ 。
33.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叫____。
3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____ 、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
35.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源的异养生物是____ 。
36.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同外界交换的物质量占库存总量的分数值叫
____。
37.种间关系中,____ 、捕食关系、寄生关系是对抗性的关系。
38.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 效应作用的影响。
39.凡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 。
40.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