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色的报春花》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色的报春花》教案、教学设计
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7.评价激励,促进成长:采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自然,提高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生词、成语,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突破理解难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结合图片、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4.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课文中的报春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描绘报春花的?”等。
6.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或歌曲,展示对春天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7.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变化,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本课“陈、曼、联、缸”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能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能带着问题默读,明确课文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1.从“丢”碗这件事感受赵一曼对战士的关爱。

2.体会赵一曼等共产党员身上具有的无私、美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能带着问题默读,弄清课文的意思,能说出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教学难点】从“丢”碗这件事感受赵一曼对战友的关爱;体会赵一曼等共产党员身上具有的无私、美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有关赵一曼的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出示,激趣导入1.(出示“粗瓷大碗”的)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没错,它确实只是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但是关于它,却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你们想听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一个粗瓷大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清段落,碰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读一读,理解词语。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3)指名读生字,检查掌握情况,教师相机指导多音字“还”的读音。

3.梳理课文层次。

(1)思考:课文围绕“粗瓷大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组内交流,集中汇报:课文通过介绍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在那样的艰苦中时时关心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

(2)划分课文层次。

小组探讨,自主梳理,教师指导: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接介绍了这个“粗瓷大碗”的现状及内在价值;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讲述了“粗瓷大碗”的由来;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详细介绍了由这个大碗而引起的一个互敬互爱的革命故事;第四部分(第9~11自然段):简述“粗瓷大碗”的去向。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3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语,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精彩情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知道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还知道了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谁能借助路线图,把故事简洁地说一说呢?红头在进行惊险旅行的时候,青头一直在帮助他、陪伴着他,和他一起度过了难关。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体会一下红头和青头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体会心情,分角色朗读聚焦红头、青头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7—18自然段,并布置学习任务,请学生一边听一边用横线画出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2.学生交流对话内容。

(1)指名同桌合作朗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并引导学生思考,圈画:红头和青头经历了哪些心情变化,圈出关键词。

(2)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变化,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3)引导学生体会红头从害怕到悲哀的心情变化,并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4)学生交流青头的心情变化,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5)引导学生体会青头从着急到镇定的心情变化,并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知否 知否 声在情深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知否 知否 声在情深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知否知否声在情深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但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题目中的“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所见”呢?(所看到的)。

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2、这首诗的是谁?你了解他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秋天,离开家乡)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师带读古诗。

诗人在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2.学生报告。

(老师在黑板上随意写:见:叶舞推广织灯亮听:沙沙,冷声)3、生提出不懂之处,师生帮助解决。

(教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语)4、学习生字(促、深)(1)“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2)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3)生字组词,说话。

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领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想起什么呢?(2)带着乡愁读这两首诗。

2019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名师版】

2019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名师版】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的良好习惯。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童话王国叶圣陶《稻草人》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优秀9篇)《一块奶酪》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讲的是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

以下这9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一块奶酪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吸引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吸引该怎么做?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最新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最新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最新5篇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学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蒲公英,并制成蒲公英的标本。

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师:蒲公英的插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两课时)(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大家还记得上一堂课我们学过哪几种颜色的景物吗?众生(七嘴八舌):绿禾苗、绿小草、红太阳、蓝天……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

那么大家知道色彩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千变万化的吗?并且有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时辰颜色也不同吗?一生(小心翼翼):蒲公英。

师(大声地鼓励):对!就是蒲公英!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到田野中去观察了蒲公英,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众生(七嘴八舌):蒲公英的花是黄的,叶是绿的,生长在路边;蒲公英的茸毛像降落伞,一吹就在空中飘呀飘;蒲公英的茎里含有像牛奶一样的汁水,有点粘……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到生活中去观察,在学习中去观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会变颜色的魔术师――蒲公英。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学生在小组内分段朗读,注意互相评议、纠正。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指出好在哪里。

3、尝试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老师并适时总结出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4、识记生字词。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重点指导“蒲”是上下结构,瓣的中间是“瓜”。

5、在正确流利、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完成以下练习:时间:早晨中午傍晚草地颜色:()()()花的形状:()()()(三)协作探究,尝试解疑,揭示研读专题1、学生自读,自主解决以下问题:(1)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预设:羊被狼吃羊从洞中逃脱师相机点评:你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做了这样的猜测,你的猜测是合理的。

你联系前面的内容,做出了大胆合理的猜测,真不错!你能借助以往的阅读经验来进行猜测,你的猜测也是有依据的2、验证。

故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故事第二自然段。

请大家默读这段文字,看看和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一样。

(1)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梳理并出示第一个情节。

(见(2)和你刚才的猜测是否一样呢?我来采访采访两位同学。

点拨:其实,和故事内容猜得是不是一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猜测一定要有依据。

(四)预测后面的情节。

1、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分别来了谁?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接着往下猜测。

出示预测提示:①根据起因和前面的情节图,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②想想为什么会这么猜?然后将你的猜测填进情节图里。

生对后面的情节进行预测并完成情节图。

交流小组分享你的猜测,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全班交流。

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情节图,并交流自己的猜测以及这样猜测的依据。

师相机点评:你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猜测,你的猜测有自己的依据,不错!你能借助以往的阅读经验来进行猜测,真棒!你结合前面的内容,顺着往下进行猜测,不错。

你能借助题目来猜测故事的结局,你的猜测真不错!2、验证。

故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拿出故事,默读 3-5自然段,看看自己的猜想哪些和故事一样,哪些不一样。

生读。

交流:(1)读了故事的后面部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借助情节图梳理后面的情节。

师出示完整的情节图。

(2)对比一下,你的猜想哪些和故事一样,哪些不一样?(五)提炼方法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这个故事的?(一边读,一边猜)像这样一边读,一边猜的阅读方法也叫一一预测(板书:预测)。

在一边读一边预测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自己的预测可能和故事一样,也可能不一样)点拨:预测得一不一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预测一定要有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
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长亭古韵》、《剪纸》。
教学重难点:
1、在对不同事物的描写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
读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通过互相交流,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
一步加深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播放与本单元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学生说出内容。教师继
续播放搜集的有关本单元内容的图片,学生继续回答。
2、思考:刚才老师播放的图片有什么特点或者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
3、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
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他博大精深,灿
烂夺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座巨大的宝库,不管是古老的儒学大家,
还是流传的神话故事,不管是轻微的古代建筑还是绝美的古代绘画,
他们都是这座宝库中耀眼的珍珠。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的大门,进一
步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蕴。
二、主题回顾,推荐文章
1、同学们,本单元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
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即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
术的描述,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你们能不能看看这
些文章介绍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2、教师与学生交流后总结:古老、独特
3、师生共同回忆,梳理:
《孔子拜师》:
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从语
言、动作感受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盘古开天地》:
文章脉络清晰,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盘古开天辟地这一个神话故事,我
们不仅体会到了盘古的献身精神,更是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
力。
《赵州桥》: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缺乏生动,把一座雄伟、坚固和美观的赵
州桥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由衷的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
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用生动的语言,精准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老的画卷,通过对话
中内容的具体描述让我们懂得了“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全书”的艺术
和历史价值。
三、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1、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三本中,旋变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
化的文章,我们已经阅读了一部分,这节课让我们运用在课文中学习
到的一些读书方法继续阅读《长亭古韵》、《剪纸》这两篇文章。
课题 好词 佳句 感受 写作方法
《长亭古韵》

《剪纸》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以及阅读单的完成情况。
四、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2、班内交流:
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的收获
(1)词语汇报:
《长亭古韵》
名山大川 名胜古迹 不期而遇
不同凡响 司空见惯 千丝万缕
《剪纸》
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 艺术瑰宝 羡慕不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博大精深 精美绝伦
(2)领读,教师出示词语,齐读
(3)句子汇报,说说感受
(4)写作方法汇报,找出相应语句,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五、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1、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语文丛书上读过的
文章,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谁能谈一谈。
引导学生在关键词语,典型句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描写顺序等
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2、出示读书单
文章 美词 佳句 写作方法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

《在长城上》
3、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4、班内交流。
六、总结,作业
1、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请同学
们课下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2、阅读《上下五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