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效率PR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25℃下,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 At 换成有效面积 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 25℃下, 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 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 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发电效率PR计算公式

发电效率PR计算公式

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计算与监测2、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测试原理2.1光伏电站整体发电效率测试原理整体发电效率E PR 公式为:E PDR PR PT =—PDR 为测试时间间隔 (t ∆)内的实际发电量;—PT 为测试时间间隔 (t ∆)内的理论发电量;理论发电量PT 公式中:io I T I =,为光伏电站测试时间间隔(t ∆)内对应STC 条件下的实际有效发电时间;-P 为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组件容量标称值;-I 0为STC 条件下太阳辐射总量值,Io =1000 w/m 2;-Ii 为测试时间内的总太阳辐射值。

2.2光伏电站整体效率测试(小时、日、月、年)气象仪能够记录每小时的辐射总量,将数据传至监控中心。

2.2.1光伏电站小时效率测试根据2.1公式,光伏电站1小时的发电效率PR HiH i PDR PR PT =0I I i i T =—PDRi ,光伏电站1小时实际发电量,关口计量表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P ,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光伏电站总容量标称值;—Ti ,光伏电站1小时内发电有效时间;—Ii ,1小时内最佳角度总辐射总量,气象设备采集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I 0=1000w/m 2 。

2.2.2光伏电站日效率测试根据气象设备计算的每日的辐射总量,计算每日的电站整体发电效率PR DD PDR PR PT= 0I I T =—PDR ,每日N 小时的实际发电量,关口计量表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P ,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光伏电站总容量标称值;—T ,光伏电站每日发电有效小时数—I ,最佳角度总辐射总量,气象设备采集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I0 =1000w/m 2 。

发动机原理公式

发动机原理公式

发动机原理公式
发动机原理公式是指用于描述发动机工作原理的数学公式。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发动机原理公式:
1. 内燃机功率公式:
功率(P)= 主燃料热值(Hc)* 燃料消耗率(m)/ 燃料的燃烧效率(ηc)
2. 燃烧室中的空气质量公式:
空气质量(m)= 空气密度(ρ)* 燃烧室体积(Vc)
3. 压缩比的计算公式:
压缩比(r)= 排气压力(Pe)/ 进气压力(Pi)
4. 理论的最高热效率公式:
最高热效率(ηth)= 1 - (1 / 压缩比(r))^ (γ-1)
其中,Hc表示主燃料热值,m为燃料消耗率,ηc为燃料的燃烧效率,ρ为空气密度,Vc表示燃烧室体积,Pe表示排气压力,Pi为进气压力,γ为热容比。

这些公式是发动机工程师用于计算和分析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排放,并优化燃料经济性。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1.发电容量:火力发电厂的发电容量是评估其发电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兆瓦(MW)为单位。

发电容量是指一台发电机组所能稳定产生的电能,它取决于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以及燃料的供应能力。

2.发电效率:发电效率是指火力发电厂将燃料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它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发电网供给电能除以燃料能量。

提高发电效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3.可利用率:可利用率是指火力发电厂实际发电容量与最大可能发电容量之比。

它反映了发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利用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维护和故障修复时间等。

4.负荷率:负荷率是指火力发电厂实际发电容量与最大可能发电容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负荷率越高,发电厂运行效率越高,能源利用率也越高。

5.比热耗:比热耗是指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单位发电量所耗燃料的热值。

它反映了燃料利用率的水平,单位比热耗越低,说明火力发电厂的燃料利用效率越高。

6.煤耗率:煤耗率是指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单位发电量所耗煤炭的重量。

煤耗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降低煤耗率是提高火力发电厂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7.排放浓度:排放浓度是指火力发电厂燃烧过程中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等。

降低排放浓度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8.发电成本:发电成本是指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它包括成本项如燃料成本、设备维护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环保费用等。

降低发电成本是提高火力发电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9.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是指火力发电厂将燃料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它是衡量能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指标涉及到发电容量、发电效率、可利用率、负荷率、比热耗、煤耗率、排放浓度、发电成本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这些指标不仅影响着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对能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是指根据光伏电池的光电特性和用户的用电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装光伏组件、逆变器、电池储能系统等设备来承担一定负荷的发电系统。

在设计计算光伏发电系统时,需要考虑光伏电池组件的额定功率、太阳辐射的情况、电池组串并联的方式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1.光伏电池组件的额定功率(Wp)计算公式:Wp = Vmp × Impr其中,Vmp为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电压,Impr为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电流。

2. 光伏电池组件的短路电流(Isc)计算公式:Isc = G × (Isc0 + α × ΔT)其中,G为太阳光的辐照度,Isc0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短路电流,α为电池的温度系数,ΔT为电池温度与标准测试条件温度之差。

3. 光伏电池组件的最大功率点电压(Vmp)计算公式:Vmp = Voc - α × ΔT其中,Voc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开路电压,α和ΔT的含义同上。

4. 光伏电池组件的最大功率点电流(Imp)计算公式:Imp = Isc × FF其中,FF为填充因子,取值范围为0-15. 光伏电池组件的运行电流(Iop)计算公式:Iop = Ioc × (G / G0)其中,Ioc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开路电流,G0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太阳辐照度。

6. 光伏发电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Pout)计算公式:Pout = N × Ppv其中,N为光伏电池组件的个数,Ppv为光伏电池组件的额定功率。

7.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E)计算公式:E = Pout × H × PR其中,H为一年中的有效太阳辐照时间,PR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8.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池容量(C)计算公式:C = Pou t × T / (η × DoD)其中,T为负载的持续运行时间,η为电池的充放电效率,DoD为电池的深度放电系数。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 At 换成有效面积 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 25℃下, 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 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 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及公式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及公式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及公式电厂的各项指标是衡量电厂运营状况和效益的重要标准,它们可以用来评估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程度、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厂指标及其公式。

1. 装机容量(Installed Capacity):装机容量是指电厂的额定发电能力,单位通常为兆瓦(MW)。

它表示电厂在理想状态下能够持续运行的最大发电能力。

装机容量一般由机组数量与每台机组的额定容量相乘得到。

2. 发电量(Electricity Generation):发电量是指电厂在一定时间段内实际产生的电能,常用单位是兆瓦时(MWh)。

发电量可以根据电厂的实际电能输出进行统计。

发电量=机组数×每台机组平均发电量×运行时间3. 发电效率(Generation Efficiency):发电效率是指电厂通过燃料或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例,以衡量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

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发电效率=发电量/输入能量×1004.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容量因子是指电厂实际发电量与装机容量之比,它衡量了电厂年均发电能力利用率的大小程度。

容量因子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容量因子=发电量/(装机容量×运行时间)×100综合煤耗是指电厂在一定时间段内所消耗的煤炭总量,单位通常为吨(t)。

综合煤耗=煤炭消耗量/发电量6. 煤耗率(Coal Consumption Rate):煤耗率是指电厂每发电一定数量的电所消耗的煤炭量,通常以克/千瓦时(g/kWh)或千克/兆瓦时(kg/MWh)来表示。

煤耗率=煤炭消耗量/发电量×10007. SO2排放量(SO2 Emissions):SO2排放量是指电厂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单位一般为吨(t)。

8. NOx排放量(NOx Emissions):NOx排放量是指电厂在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单位一般为吨(t)。

综合排放强度是指电厂单位发电量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常用的单位为克/千瓦时(g/kW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计算与监测
1、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因素
光伏发电系统的总效率主要由光伏阵列的效率、逆变器的效率、交流并网效率三部分组成。

1.1光伏阵列效率:
光伏阵列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与传输过程中影响光伏阵列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组件匹配损失、表面尘埃遮挡损失、不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损失、温度的影响以及直流线路损失等。

1.2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

影响逆变器转换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逆变器交直流转换造成的能量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精度损失等。

1.3交流配电设备效率:
即从逆变器输出至高压电网的传输效率,其中影响交流配电设备效率的损失最主要是:升压变压器的损耗和交流电气连接的线路损耗。

1.4系统发电量的衰减:
晶硅光伏组件在光照及常规大气环境中使用造成的输出功率衰减。

在光伏电站各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因素为光伏组件表面尘埃遮挡所造成太阳辐射损失。

2、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测试原理
2.1光伏电站整体发电效率测试原理
整体发电效率E
PR公式为:
E PDR
PR
PT
=
—PDR为测试时间间隔(t∆)内的实际发电量;—PT为测试时间间隔(t∆)内的理论发电量;
理论发电量PT 公式中:
i
o I T I =,为光伏电站测试时间间隔(t ∆)内对应STC 条件下的实际有效发电时间;
-P 为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组件容量标称值;
-I 0为STC 条件下太阳辐射总量值,Io =1000 w/m 2;
-Ii 为测试时间内的总太阳辐射值。

2.2光伏电站整体效率测试(小时、日、月、年)
气象仪能够记录每小时的辐射总量,将数据传至监控中心。

2.2.1光伏电站小时效率测试
根据2.1公式,光伏电站1小时的发电效率PR H
i H i PDR PR PT =
0I I i
i T =
—PDRi ,光伏电站1小时实际发电量,关口计量表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P ,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光伏电站总容量标称值;
—Ti ,光伏电站1小时内发电有效时间;
—Ii ,1小时内最佳角度总辐射总量,气象设备采集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I 0=1000w/m 2 。

2.2.2光伏电站日效率测试
根据气象设备计算的每日的辐射总量,计算每日的电站整体发电效率PR D D PDR PR PT
= 0I I T =
—PDR ,每日N 小时的实际发电量,关口计量表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P ,光伏电站STC 条件下光伏电站总容量标称值;
—T ,光伏电站每日发电有效小时数
—I ,最佳角度总辐射总量,气象设备采集通讯至监控系统获得;
—I0 =1000w/m 2 。

2.2.3光伏电站月效率测试
根据记录的每天的整体发电效率PR E ,计算每月的平均整体发电效率PR M
1
1N N
M D i PR PR ==∑, —N 为每月的天数。

2.2.4每年整体效率测试
根据记录—每月的平均整体电效率PR M ,计算每年的平均整体发电效率PR Y
12
1
112Y M i PR PR ==∑。

2.3分系统效率测试 2.
3.1光伏直流系统设备效率测试
2.3.1.1各光伏阵列系统效率测试
通过气象仪采集当日最佳角度辐射总量,可以计算出当日每个光伏阵列的理论发电量Pi T ;通过各区逆变器的直流配电柜内配置的直流测量仪表与监控系统的通讯可以获得每个光伏阵列的实际发电量W DC1 ;根据公式
E PDR PR PT =可以计算
出各光伏阵列系统效率1DC η 11DC DC i W PT η= 。

2.3.1.2全站光伏阵列整体效率测试
通过气象仪采集当日最佳角度辐射总量,可以计算出当日光伏阵列的总理论发电量P T ;通过各区逆变器的直流配电柜内配置的直流测量仪表与监控系统的通讯可以获得总的光伏阵列的实际发电量W DC2 ,根据公式
E PDR PR PT =可以计算出全站光伏阵列整体效率
2DC η
22DC DC W PT η=
2.3.2各逆变器效率测试
通过各区逆变器的直流配电柜内配置的直流测量仪表与监控系统的通讯可以获得每个逆变器的每日直流输入电能总量W DC ;通过各区逆变器的交流输出柜内配置的交流测量仪表与监控系统的通讯可以获得每个逆变器每日交流输出电能总量W AC ;根据公式E PDR
PR PT =可以计算出各逆变器效率/AC DC η /AC AC DC
DC W W η=
2.3.3交流配电设备效率测试
2.3.3.1 10KV 各支路交流配电设备效率测试
由10KV 各支路馈线柜内电度表与监控系统的通讯可以获得各支路每日发电总量W AC1,通过各支路对应逆变器的交流输出柜内配置的交流测量仪表与监控系统的通讯可以获得对应逆变器每日交流输出电能总量W AC2,通过公式E PDR
PR PT =可以计算出支路效率η支路
12AC AC W W η=支路
2.3.3.2 主变效率测试
通过10KV 主变低压侧进线柜测量仪表可以得到当日主变低压侧进线电能量WD 。

由主变高压侧计量电度表处可以得到光伏电站每日实际发电量PDR 。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主变效率ηB
B D PDR
W η=
4、总结
通过监控系统的发电效率计算来判断各个系统设备的损耗,光伏组件是否需要清洁,通过优化设备选购及时清洁光伏组件保证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以保证光伏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最终保证光伏电站电量损失达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