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如何看懂脑电图报告单

如何看懂脑电图报告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而得到的一种生物电图。
它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诊断脑部疾病、癫痫、昏迷等疾病。
脑电图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所做的书面报告,它记录了患者脑电图检查的各项指标和结果。
对于普通人来说,脑电图报告单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但只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就能够看懂脑电图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看脑电图报告单的格式。
一般来说,脑电图报告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医生、脑电图波形图和波谱图、异常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内容。
在阅读脑电图报告单时,我们可以按照这些内容逐一进行分析。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脑电图波形图和波谱图的含义。
脑电图波形图是记录了患者脑电活动的图形,它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而脑电图波谱图则是对脑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的图形,它可以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成分。
通过分析波形图和波谱图,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脑电活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信号。
在脑电图报告单中,医生会对异常波形进行描述,并给出诊断意见。
在阅读报告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医生对异常波形的描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活动。
同时,诊断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内容,脑电图报告单中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指标和信息,比如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
在阅读报告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总的来说,要想看懂脑电图报告单,首先需要了解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波形图、波谱图的含义,以及常见的异常波形。
其次,需要认真阅读报告单的各项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波形图、波谱图、异常波形描述、诊断意见等。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各项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脑电图报告单,提高对脑电图检查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麦飞耳声发射结果判读⏹结果为PASS(通过)⏹结果为PASS就是测试通过了,不论A和S的数值水平如何。
⏹测试结果通过表明病人内耳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耳声发射结果判读⏹结果为REFER(参考)⏹REFER(参考)可分为“正确的”参考和“不正确”的参考。
⏹“正确的“参考是只A和S 数值正常,表示测试的条件较好。
⏹”不正确“的参考是指A和S的数值异常,表示测试的条件并非最佳,需对病人重新测试。
产生测试结果为参考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病人可能存在神经性听力损失。
考虑到多种因素可导致测试结果为参考,建议您对病人进行重新测试。
结果为REFER(参考)⏹当结果为参考时,可先考虑如下因素:⏹声音传输通道发生故障,需检查探头及耳道是否通畅无异物,清洁探头、耳道,更换耳塞后重新进行测试。
⏹测试环境不够理想(噪音太大,病人太紧张等)。
需改善测试环境,必要时可在安静的隔音室/间里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A(伪迹率)和S(刺激稳定率)的数值:⏹假如A的数值大于20%,说明环境噪音过大。
需在周围环境安静时重测。
⏹假如S的数值小于80%,说明探头可能松动或是在耳道内放置的位置不正确。
重新塞好探头进行测试。
结果:噪杂NOISE⏹意义:⏹表示室内噪声或被测婴儿发出的生物噪声干扰资料获取,耳道塌缩,或耳塞头配合不良⏹处理:⏹尝试减少可能噪声来源或更换较适合耳塞然后再做一次测试听力学概念(1 ) 言语频率平均听阈=(500Hz+1000Hz+2000Hz)/3(2)听力零级----是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在各频率的声压级dBSPL条件下测出的平均听阈值dBSPL。
(3 )隔音室内的环境噪声<28dB(A)。
(4)听阈----是以引起某耳听觉的最小声强,听阈提高即为听力下降。
注意:⏹聋与重听均指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则以听力损失较轻的一耳为准⏹若一耳系聋或重听,而另一耳听力损失≦40dB,则不属听力残疾。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VEP是视觉诱发电位的缩写,是一种神经生理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视神经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这种检查通过测量大脑皮层对光刺激的电活动来确定视神经是否正常。
VEP检查对于发现和诊断视神经受损和视觉缺陷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阅读和解释VEP 检查报告。
1. 报告概述VEP检查报告包含以下内容:A. 基本信息这部分包含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验时间和检验者姓名等个人和检验相关信息。
B. 检查结果这部分将展示各个脑区在检测刺激后对应的响应数据。
各个脑区响应数据的基线值、波幅、波形、对称性等指标也会在此体现。
C. 结论在这部分会通过分析前两部分内容,得出VEP检查的结论和诊断结果。
2. 束缚患者信息在浏览VEP检查报告时,患者的个人信息是最重要和需要优先看的。
这部分包含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测试时间和测试者的名字。
阅读VEP测试报告时,应该确保这些基本信息是准确的。
3. 阅读数据VEP测试结果通常包括多个波段,每种波段对应于特定的脑区响应。
每个波段的响应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
在阅读VEP报告时,需要注意的数据点包括以下信息:A. 基线值每个波段响应前的基线值。
这有助于确定大脑皮质是否处于紧张状态。
B. 波幅波幅指波形在上升和下降时的跨度。
波幅的大小通常意味着大脑响应的强度。
C. 波形波形形状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点之一。
通常情况下,常规的波形形状是对称的。
不对称的波形形状通常意味着大脑皮质受损或受到影响。
D. 对称性一种称为P100的波通常在VEP检查中是最常见的波之一。
检查中其他波的对称性与P100波相比需要注意,因为这些波的对称性可以帮助确定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4. 理解结论最终的报告结论将基于上述数据点,诊断该患者是否存在视神经病变或其他视觉问题。
当阅读VEP检查报告时,结论通常是最重要的部分。
相应的结论将帮助医生在他们的治疗和监护决策中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如果有了结论后,需要与医生进一步沟通以了解治疗方案或建议。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中国听力学网站学术部
前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我们给孩子做听力检查时 必须接触的一个检查,但我们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看这 个检查的结果,就是“会看”,也是从表面上看看结 果而已,至于其原理和作用根本搞不明白。 尤其是里面涉及的一至五波的波形作用具体是什么,引 出与引不出的区别在那里?对孩子听觉上影响在那里? 是根本搞不清的,在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个检查有帮助!
(2) 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 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 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 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必要时, 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 采用7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 降低20~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认为止。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 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 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 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 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 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 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 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 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 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 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

脑电图诊断报告怎么看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电极记录头皮上的电流变化来检测大脑电活动的技术。
脑电图诊断报告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大脑功能是否正常。
在阅读脑电图诊断报告时,有些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查看脑电图图像。
脑电图诊断报告会提供图像记录,并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波形图表。
正常情况下,图像应为连续的波形和频谱轮廓。
异常波形和脑电图的缺失可能预示为某些疾病。
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显示异常的脑波和间歇性图像损失。
其次,查看脑电图报告中的技术术语和结果。
脑电图报告通常涵盖许多技术术语和变量。
有时,脑电图可以显示出大脑某些区域的异常变化,例如产生“ 突波”(spikes)或“放电”(discharges)等。
这些变化往往是某些特定神经疾病的先兆,如癫痫发作和癫痫性症状。
第三,查看脑电图专家的结论。
脑电图专家的结论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发现了神经疾病。
专家态度应该非常谨慎,结论必须建立在受患者历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的基础上。
脑电图诊断报告通常会列举所有必要的信息和结论,说明任何神经电活动(正常或异常)的细节和来源。
最后,查看脑电图报告的背景和上下文。
脑电图诊断报告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背景综合判断。
患者既往病史,年龄,癫痫发作频率和其他诊断结果等也都是诊断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脑电图诊断,需要多方面考虑。
综上所述,脑电图诊断报告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测量工具,可用于评估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其疾病。
阅读脑电图诊断报告需要注意考虑患者的临床背景,查看图像和报告结论,以及了解专家使用的常见术语。
脑干诱发电位(AEP)

脑干诱发电位(AEP)
一、测试功能
1、听觉诱发电位AEP
2、脑干诱发电位ABR
3、耳蜗电图EcochG
4、中潜伏期反应AMLR
5、前庭诱发肌球素电位VEMP
6、脑皮层诱发电位CAEP:长潜伏期反应LLR
7、CE-Chirp
二、技术参数
1、AEP/CAEP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参数:
1.1 使用短音、短声、短纯音、CE-Chirp音测试信号,对侧耳屏隐蔽
1.2 测试信号极性:密波,疏波,交替波
*1.3 刺激强度:0–130 dB SPL(最大测试强度109 nHL)
1.4 复现率:0.2–100,取决于形态特征
1.5 高通滤波:RC高通滤波或数字式Butterworth高通滤波
1.6 低通滤波:Butterworth低通滤波或数字式线性相位低通滤波
*1.7 数模转换:分辨率24比特
*1.8 共模拟制比率:>105 dB
2、主机特点:
*2.1 左耳、右耳和骨导换能器都有单独的输出接口,再加上一个自由声场扬声器输出接口,节省了切换换能器所浪费的时间。
2.2 内置的安全绝缘电压器为笔记本或喷墨打印机提供单独的电源。
2.3 标准的USB接口可与所有最新式的电脑相连接,高速串行接口连接到数字放大系统
3、数字式放大器:
3.1 与主机的连接接口:高速串行数字接口
3.2 通道数:2(BF型,为患者安全而相互独立)
3.3 电极输入:差动
3.4 电极接头:5 DIN 42802安全接头
*3.5 输入阻抗:>1000MΏ
3.6 频响范围:0.2–10000Hz。
abr测试报告单怎么看

abr测试报告单怎么看ABR测试(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est)是一种检测听力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使用耳机刺激听觉神经,通过记录神经反应来识别听觉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ABR测试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听力测试方法,其中ABR测试报告单是ABR测试结果的详细记录,该报告单包含了多个参数的测试结果,那么如何看懂ABR测试报告单呢?首先,ABR测试报告单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会分别注明相关的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数都是一系列数字和缩写组成的,不太容易理解,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准确地读懂报告单。
因此,在看ABR测试报告单时应该尽可能找到一位专业的医生来解读报告单。
接下来,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些常见的ABR测试参数和含义。
常用的有:I波、III波、V波、IV波、V/I比,其中I、III、V波通常是用来衡量人的听力反应,而IV波则用来检测听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V/I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参数,它用于检测整个听觉通路的传导情况。
最后,如果我们要自己简单地看ABR测试报告单,可以先着重关注V波的结果,如果它能够正常达到特定数值,则表示听力功能比较正常。
同时,如果IV波的结果也比较正常,那么听神经的功能检测也是合格的。
如果以上参数的结果都没有达到所标准的范围,则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测试来确认听力问题的具体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ABR测试结果应该由专业医生来解读和分析。
针对不同的听力问题和测试结果,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病人的听力恢复和改善。
总之,ABR测试报告单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文档,它直接反应着听力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听力有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同时,在检查时也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这样才能够得到准确、科学的结果和治疗。
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ABR图片: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
测试时患者无痛苦,不受患者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图5-4)在较强如60~70分贝的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I~V波,分别由蜗神经(发出波I)、耳蜗核(发出波Ⅱ)、上橄榄核(发出波Ⅲ)、外侧丘系(发出波Ⅳ)、下丘核(发出波V)产生。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I波的潜伏期约2毫秒,其余各波均相隔1毫秒。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I~Ⅲ波、Ⅲ~V波和I~V波的测量,以I~V波最常用,一般为4毫秒。
③两耳间V波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毫秒。
④V波反应阈:成人V波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分贝,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2)脑干电位描记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通常叠加1024次;多通过单侧耳机给声,必要时,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采用70分贝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降低10~20分贝,至V 波不能再辨认为止。
(3)脑干电反应测试的临床运用①客观听力测试:使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耳聋、职业性耳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患者,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V波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毫秒。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音性耳聋患者,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V 波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一、诱发电位的定义及电生理基础
诱发电位(Eps):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相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
它有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s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
这与自发脑电时,自发,同期性的出现是有区别的。
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基础:
1皮层Eps:大部分是一组神经元群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
2皮层下Eps:各组皮层下中继核团的神经元群产生的突触后电位(PSP)与其传导通路的动作电位(AP)综合而成。
3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所记录的电位:主要是复合AP,由去极化波沿这类神经纤维膜传导而产生。
二、诱发电位的分类
(一)、外源性刺激相关诱发电位(SRPS)
1感觉诱发电位
(1)、视觉诱发电位:A、模式刺激 B、弥散光刺激;
(2)、听觉诱发电位:A、短潜伏期 B、中潜伏期 C、长潜伏期;
(3)、躯体感觉诱发电位:A、上肢 B、下肢C、其他
2运动诱发电位:(MEPS)
(1)、电刺激MEP;
(2)、磁刺激MEP
(二)、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S)
三、诱发电位各参量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含义
1潜伏期:主要反映被测试的感觉和运动系统的粗径有髓纤维的传导功能。
潜伏期延长,说明传导速度减慢。
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除突触障碍之外,主要原因是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2峰间期:它受物理性、生理性或周围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较少,对中枢通路的病损更为敏感。
3峰间期比值异常
4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感觉或运动系统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
由于它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且在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故治疗很少用绝对波幅的幅值作为被测试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单一指针,而往往采用相对波幅或波幅比。
脑干诱发电位(BAEP)属皮层下EPS,用作客观检查听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的方法。
四、BAEP的发生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活动。
一般认为各波的可能发生源为:波Ⅰ,听神经颅外段;波Ⅱ,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波Ⅲ,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波Ⅳ与波Ⅴ,外侧丘系或其神经核团(桥脑中、上段);波Ⅴ可能尚与中央核团电活动有关(桥脑上段或中脑下段)。
Ⅱ、Ⅵ波出现率不高。
不能认为每个波只是一个特定发生源的活动,BAEP应看成是一种涉及全部脑干听系结构并代表多层次相互影响的偶极子活动更为合适,而且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BAEP仅反映外周听神经听敏度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能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只能协助定位,不能做病因的诊断。
主要测试指标:主要测定BAEP主波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比及Ⅴ波反应阈值。
常规测试中,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
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五、BAEP的判断标准及其一般临床解释
1)正常标准:双耳均有典型的图像曲线,波形完整,分化清楚,重复性好,且Ⅰ、Ⅲ、Ⅴ主波出波率100%、PL及IPL在本实验室同龄正常范围。
因此检查结果不仅仅看Ⅴ波反应阈值,还必须参考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2)异常标准:
异常类型:周围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Ⅰ波缺失或PL延长,Ⅴ波阈值升高。
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Ⅲ、Ⅴ波的缺失、PL及IPL的延长或Ⅴ/Ⅰ波幅比<0.5。
< span="">
1、BAEP各波(Ⅰ-Ⅴ波)均消失: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也是脑死亡的判断之一。
2、波Ⅰ、Ⅱ之后各波消失: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
3、潜伏期均延长且双侧对称:
(1)、双侧传导性障碍,如中耳炎;
(2)、如Ⅰ-Ⅴ不长,可能为听神经近耳窝蜗段病损;
(3)、如Ⅰ-Ⅴ延长,则可能提示脑干听通路受累。
4、各波潜伏期延长且双侧不对称:多由传导障碍所致。
5、波Ⅰ引不出,其余波潜伏期延长,Ⅲ-Ⅴ波间期正常:脑干听通路下段或听神经病损。
6、波Ⅰ-Ⅴ波间期延长:提示蜗后病变。
伴Ⅰ-Ⅲ波间期延长:同侧听神经至脑干段。
伴Ⅲ-Ⅴ波间期延长:脑干内的听觉传导通路。
7、Ⅴ/Ⅰ波幅比<0.5或波ⅴ缺失:上部脑干受累。
< span="">
8、Ⅲ-Ⅴ/Ⅰ-Ⅲ波间期比值>1.0:提示早期的脑干病损(桥脑到中脑下段)。
9、Ⅴ波反应阈增高:周围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