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提示:(1)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人民负担沉重。 (2)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弱 (1)原因 ①集中军权,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 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签盟约以求苟安, 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 (1)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 (2)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统 治 危 机
经济:财政
政治:阶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军事:民族
新思维· 随堂自测 1.(2015· 内江高二检测)《宋史· 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 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 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初年,统治者对兼并土地采取不予抑制的 放任态度。 【答案】 C
2.(2015· 长沙模拟)《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 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 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预习交流 2 阅读材料: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 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 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 年,军队仅有近 20 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 140 万人之多。 请回答: (1)从材料可以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2)民族矛盾激化
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实质: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 之间的斗争
回忆必修1思考: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 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集中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去掉了殿前都点检,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 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 禁军; 3.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 互相牵制; 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 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5.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 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1.(2012年北京朝阳区模拟)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 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 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 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 不符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D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社会危机。其根源有( )
措施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
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高中历史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优秀课件)

杯酒释兵权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 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 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使‚富者有弥望之 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 者无力可耕‛。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阅读课本并思考: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原因: 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 赋税沉重 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战事连年不断 自然灾害频繁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 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 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 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 宗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两句名言表达了温总理怎样的情感?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原因: 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实质: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
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二.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想一想:
看下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北宋面临着什么样 的问题?
五 代 十 国 图
想一想: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 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 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 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 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 ‚宋‛,定都开封,年号 建隆,史称宋太祖.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
哪些?
•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 ②宋仁宗决心不够,对朋党过于敏感
目标再现:
• 1、说出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 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课堂 小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政治危机: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西夏、辽威胁宋,战争连年;赋役、徭役繁 重;官吏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反抗 不断
归纳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连年战争、自然灾害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表现:;
问题探究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
强化专制集 权加强统治
• 3、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 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A 宋太祖 B 宋神宗 C 宋仁宗 D宋高宗 • 4.右图人物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C
• • • •
A.整顿吏治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减轻徭役
A
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物质基础薄 弱
根源
冗官、冗兵、冗费
积弱 积贫
增加财政负担
愁啊愁, 北宋皇 愁到白了头。 帝愁什 社会危机何时解 么? 让我再无心忧…
一 土地兼并严重 二 农民起义 三 财政困难 四 辽和西夏的威胁
宋仁宗
结论: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
材料4: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 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 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 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社会危机四伏与庆历新政

冗费 冗官
积 弱
积贫局面形成
思考(1)材料1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频繁的自然灾害。 (2)材料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民族矛盾尖锐,西夏、辽威胁北宋,战争连年, 北宋屈辱求和,北宋严峻的边疆危机。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 1、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 2、频繁的自然灾害。 • 4、激起农民起义。
探究一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 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 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材料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 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 输纳,皆我之物。”
(2)这些现象对北宋政府产生了怎样影响?
①使得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②造成军队战 斗力下降③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3)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
年代
宋太祖建国初年( 960—967) 宋太祖开宝年间( 968—975) 宋太宗至道年间( 995—997) 宋太宗天禧年间( 1017—1021) 宋太宗庆历年间( 1041—1048) 宋英宗治平年间( 1064—1068)
军队总数(万 )
百分比
22 37.8 66.6 91.2 125.9 116.2
100 180 330 416 580 530
北宋军队人数示意图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 样来的。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 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 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 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 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 政效率低下。
课件8: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宋时主要税收表
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1233万贯
Hale Waihona Puke 4400万贯思考:该图表说明了什么? 农民负担沉重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
变法前北宋总兵力的变化
总兵力(单位:万)
140
125.9
120
116.2
100
91.2
80
66
60
37.8
40
20
0 太祖开宝 太宗至道 真宗天禧 仁宗庆历 英宗三年
——改编自《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兵志一》 脱脱等著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
项目 收入 钱
绢帛
收入总额
36822541 8745535
131,864,452
-15,736,047
集军权
集中 财政权
集中 行政权
分散军权
军队战斗力弱
冗兵
扩充军队
养兵 养官 战争赔款
增设 官僚机构
冗费 冗官
强化君权 加强统治
集军权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冗兵、冗官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增加财政负担
积弱 积贫
三、庆历新政的经验教训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大臣 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 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 政,这就是“庆历新政”。
----清 赵翼《廿二史札 记》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理清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2、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3、识记庆历新政的内容,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1.阶级矛盾尖锐:(1)原因①宋太祖对___________采取放任态度,北宋大部分土地为地主占有。
②地主占据大量土地,还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造成北宋政府___________。
为了解决___________,政府不断___________,中小农户的___________。
③连年___________和频繁的___________,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
”2民族矛盾激化:原因:___________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表现: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局面的形成2.积贫局面的出现(1)北宋积贫局面的出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2)影响:北宋统治者把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促使___________进一步激化。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积贫积弱的局面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___________激化。
2.目的:_______ ____。
3.中心措施:_______ ____。
4.措施①改革___________ ②严格___________ ③改革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探讨一: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当堂检测】1.北宋中期以后,土地大量兼并的最直接影响是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B.大地主、大官僚的出现C.国家财税收入锐减D.少数民族政权大量收编流民2.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封建统治B.打击官僚贵族C.提高官僚素质D.增强军事力量3.庆历新政主要针对A.土地兼并严重B.军队数量庞大C.官僚制度腐败D.军队战斗力不强4.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主要目的是A.加强军事力量B.抵抗辽的进攻 C.保卫皇室需要D.防止军事割据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与认识,正确的有①它是辽宋关系史上的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它是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和平的产物③就其客观影响来看是有历史进步性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6.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材料解析题: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课件4: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历史 选修1
答案: (1)军权。 (2)防止内患。 (3)①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不识 将,将不识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弱了军队战斗 力,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②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现象, 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 面。
历史 选修1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经常换防各地 驻屯的军队。 (2)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__参__知__政__事__,以相互牵 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历史 选修1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表现为宋辽 “_澶__渊__之__盟___”。 (2)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__财__政____负担;军 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3)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逐渐形成了“积贫” 局面。
2.中心措施: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3.主要内容 (1)官员任免: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 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__恩__荫____”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历史 选修1
(3)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改变取士的旧制。 (4)慎选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 (5)农业方面:减轻徭役,重视___农__桑___等。 4.结果: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 反对,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响?
( 教 材 P49)想 一 想 , 这 种 制 度 产 生 了 什 么 影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