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小知识
艾灸教学知识点总结

艾灸教学知识点总结艾草的品种主要有艾叶和艾条,艾叶又分为贵州艾和河北艾,艾条主要是北方产的较长的一种艾。
艾草的选材需注意,应该选择质地均匀、无虫害的干燥艾叶或者艾条。
艾灸的注意事项1. 在进行艾灸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避免有可燃物在周围。
2. 进行艾灸前,用户要小便、洗手、擦干净身体,尤其是要确保艾灸部位没有潮湿,以免被灸伤害皮肤。
3. 在进行艾灸时,要确保灸具和操作者都不会受到烫伤,所以要特别小心。
4. 进行艾灸时,要保持放松,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急和不安。
艾灸的方法1. 定位:艾灸可以根据中医的经络学理论,选定相应经络的穴位作为灸点。
2. 准备:准备好艾草和艾灸器具。
3. 点燃:点燃艾草,可以用蜡烛点燃或者用灸盒点燃,然后将艾灸盒放在选定的穴位上进行灸熏。
4. 控制时间:根据灸的部位和疗效来控制灸熏的时间,一般来说15-20分钟为宜。
5. 忌口:进行艾灸期间,忌口冷饮,避免受风、避免沐浴。
艾灸常用的方法和穴位1. 艾炷灸:将艾草悬挂在灸鼎中,燃烧后挨着皮肤的穴位上进行灸熏。
2. 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后,直接敷在穴位上进行灸熏。
3. 艾条温灸:将点燃的艾条移动进行熏灸,常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
艾灸的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百会、四白、神阙、陶道等多个穴位。
艾灸的作用1. 祛湿:通过艾灸的热力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祛除体内的寒湿,达到促进阳气的目的。
2. 暖宫调经:通过温热的烟气和药性来调理妇女在经期或者在经前的身体不适。
3. 疏通经络:通过灸熏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畅通,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
4. 固表散寒:通过热力来固表散寒,达到预防感冒等敷寒疾病的效果。
5. 调理脏腑:艾灸可以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来进行调理,促进脏腑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艾灸的注意事项1. 艾灸前后避免吃过饱或过饥的饮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局部受风。
2. 艾灸后注意避免受凉感冒,艾灸后不要马上洗澡。
3. 孕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慎重进行艾灸,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艾灸与保健知识讲座

1
一、灸法旳基础知识 二、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三、常用穴位简介 四、保健灸法 五、实用艾灸养生方 六、常见疾病旳艾灸穴位
2
第一部分
艾灸旳基础知识
3
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某种药 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 或贴敷
借助火旳温和热性以及药物旳功能 经过经络穴位旳作用 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
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 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此法合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和虚寒病症,对感冒、咳嗽、呕吐、腹痛、
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很好
29
5、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厘米旳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 放在应灸旳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
7
艾条
三、艾灸器材
8
艾灸盒
9
单孔灸盒:
用于单穴位,合用于腹腰背部等宽区域穴位,火力适中
多孔灸盒:
用于多穴位,适于任督脉、腹腰背部,火力较猛 节省时间,烟大
随身灸盒:
用于关节、身体旳小区域部分,火力温和 携带以便,烟小,适合保健灸
10
11
每灸一种艾炷,称为一壮 艾炷灸中旳计数单位
壮
艾柱
6、灸关元穴:
采用艾炷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 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 烧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36
7、灸足三里:
采用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 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肾俞穴:
选用艾炷无戒痕灸或艾条温和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 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 次。
艾灸疗法知识科普

艾灸疗法知识科普艾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很多人对艾灸疗法还不是很了解,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艾灸疗法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它是利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特殊的气味刺激人体的穴位或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被认为具有活血散瘀、温阳散寒、理气养血等功效。
二、艾灸的种类根据不同的艾草使用形式,艾灸分为直接艾灸和间接艾灸两种形式。
1. 直接艾灸直接艾灸是将燃烧的艾草直接放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灸热。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定穴位治疗,如悬灸和关元灸等。
2. 间接艾灸间接艾灸是将艾草燃烧在特制的艾条或艾绒上,然后间接照射或按摩人体的穴位或经络。
这种方式适用于面部、背部和四肢等较大范围的艾灸治疗。
三、艾灸的功效艾灸具有多种功效,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1. 温通经络艾灸可以促进体内经络的通畅,调理气血运行。
通过热量和烟气的刺激,艾灸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除湿气和寒气,从而达到温通经络的效果。
2. 祛除湿气湿气是中医中认为引发很多疾病的原因之一。
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烟气和热量,艾灸可以有效帮助排湿。
尤其是在湿重的季节或者湿气聚集的部位,如腰部、膝盖等,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作用。
3. 加强免疫力艾灸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而调整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一些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并增强身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
4. 缓解疼痛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血,缓解身体的疼痛。
尤其是对于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和痛经等疾病,艾灸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艾灸的研究虽然艾灸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是现代医学对艾灸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一些科学研究对艾灸的功效和机理进行了探究。
1. 神经调节一些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关于艾炙的知识

关于艾炙的知识《关于艾灸的知识:温暖与健康的小火苗》艾灸,这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法宝,就像一个藏在民间的养生小能手,既接地气又充满神奇的力量。
我第一次接触艾灸,看着那一小截艾绒被点燃,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心里就觉得很新奇。
就那么一小点火苗,能有啥大作用?嘿,可别小瞧它。
当那温热的艾绒靠近皮肤的时候,一开始是一种暖暖的舒服感,就好像冬天里的小太阳在轻轻抚摸着你。
可是,过了一会儿,这种温暖变得有点“热烈”了,就像调皮的小火苗在跟你的皮肤开玩笑,有种微微的灼热感。
这时候师傅会告诉你,这就是艾灸在起作用了,它正在驱赶你身体里的寒气呢。
艾灸啊,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工匠,专门修理我们身体里的小毛病。
比如说,有时候受了凉,肩膀或者腰部又酸又疼,好像被施了僵痛咒一样。
这时候来一场艾灸,那温热的感觉就像渗透进骨头缝里,慢慢解开这个疼痛的咒。
又像是请了一群小暖炉在身体疼痛的部位开派对,寒邪这个不速之客就只好灰溜溜地被赶走。
不过,艾灸也是有许多小讲究的。
就像对待一个小宠物一样,要小心翼翼。
艾灸的时候啊,姿势得舒服点,要不然,你就等着被小火苗折腾吧。
因为稍微一动弹,说不定那温热的艾绒就会突然给你来个热情过度的“亲吻”,在皮肤上留下个小小的红印子。
而且选艾灸的位置那可是门大学问,身上的穴位就像地图上的宝藏点,找对了穴位,就像挖到了宝。
不用担心找不准穴位不好艾灸,现在有很多辅助工具,比如艾灸盒,可以让艾灸变得没那么复杂,就算有点迷糊的人也能轻松驾驭。
还有哦,艾灸后的反应也很有趣。
有时候艾灸完了,会感觉浑身热乎乎的,像是刚从一个温暖的温泉里出来。
不过也有可能会觉得有点疲倦,就像身体里刚打完一场小战役,需要休息一下。
但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说明艾灸正在调整我们的身体呢。
再说香气,艾灸时候那股子淡淡的草药香,就好像把人带到了一片中草药的花园里,有安神的功效。
要是晚上睡觉前做个艾灸,保准能让你睡得香香的,就像小猪一样,呼噜呼噜到天亮。
艾灸真的是一种既传统又很有生命力的养生方式,适合咱老百姓日常保健。
夏季养生知识培训艾灸PPT模板

出现晕灸了怎么办?
晕灸者虽不多见,但发生晕灸时也和晕针一样,会 出现突然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 血压降低、心慌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多因初次 施灸或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 过大、刺激过重等引起。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 让病人平卧,一般无什么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 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 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经灸一二次后, 情况就会好转。
➢ 《新针灸学》进一步阐述,灸疗的核心机制在于其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激发与调节作用。这一作用
是通过在特定穴位集中施以温热刺激,并经神经传导引发的反射效应实现的。现代医学的研究与 实践均证实,艾灸的这一作用机理体现在它能优化脏腑组织功能,加速新陈代谢,提升血液中红 细胞与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吞噬细胞活性,调节并增强免疫系统效能,从而大幅提高人体抵抗疾 病的能力,这与传统医学的认知不谋而合。
艾灸后出现不同灸感的原因
二.外排邪气 出现的反应:风、寒、凉、湿、痒、热 通过艾灸阳气把阴邪排除体外,如果身体过寒会感觉冒凉气,湿气过重局部会有水珠出来,像出汗一样, 手心或者脚心是常见的部位。
三.艾火循经 艾火循经是做艾灸时最好的表现形式。有扩热、透热、传热三种体现。感觉做艾灸的穴位附近一片都发 热,或者感觉温热之气顺着经络蔓延全身,就是艾火循经了。说明艾灸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病的原因是“正不胜邪”。而疾病 有一个自然的生长化灭过程,因此治疗时要顺应这个自然的节奏。
灸后出现失眠这正常吗
如果出现失眠也不要紧张,这也是正常反应, 伴有 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 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 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 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 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 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如果长时间出现失眠还 可以加一些穴位,如:神门、心俞、足三里、 太溪、百会、肾俞为主穴。
艾灸知识简介

艾灸知识简介艾灸知识简介艾灸常识第一章艾灸方法第二章艾灸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章艾的识别方法第四章第五章艾灸的注意事项第六章艾灸的常用工具第一章艾灸常识常识一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千年。
春秋战国首现记载温灸疗法的医学典籍。
5000时世纪西进世纪东渡日本,公元17系统介绍。
温灸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宋,成熟于元明。
于公元6 欧洲。
将点燃的药媒或加热的矿物,,中医四术之一)温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理疗手段(砭针灸药,放置在人体经络、穴位所在位置的表层皮肤上,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来进行肌体自我调节,疏通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
通过点然艾绒熏灼人体穴位或病灶处,将艾的有效成份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病灶处,直:艾灸原理接刺激、抑制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脏组织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调整经络脏腑、扶正驱邪,达到治疗、保健的效果。
常识二我们生活在世界上,都会遇到风寒暑湿燥的外邪侵犯,这些是得病的主要原因。
还有疲劳,都是页24 共页1 第艾灸知识简介造成身体酸痛的根源,久而久之会发展成关节的毛病,及时地用艾条来熏灸,把寒气暑气和疲劳引起的郁气,散发出来,是身体保健的关键。
一般人这三种气都会有,最多的是寒暑两气。
先讲讲最容易受到风寒和暑热的双臂吧。
A、中暑和受寒经常淤积在双肩,严重的就到了腋下。
暑气和寒气顺着头颈肩膀走到胳膊,再到肘关节,再到腕关节,Line1 还有是从腋下,胳膊的里面一路痛下来。
Line2 、还有疲劳也会使这两路的经络疼痛不堪。
B到底是不是受了寒气和暑气,只要捏一下头颈两侧到肩膀之间的肌肉,有酸痛的硬块,那就是寒气和暑气淤积成的。
还有腋下的疼痛的硬块,也是这寒暑两气造成的。
这些一捏就痛的硬块不及时清除掉,淤积的寒暑两气和疲劳的郁气,就会慢慢侵入到关节里,形成炎症,那时候再治疗就非常困难了。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

直接灸 间接灸
温和灸 雀啄灸 盘旋灸 温针灸
间接灸
艾卷灸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艾条灸
是取纯洁细软的艾绒,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 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 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 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 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 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那么成为药条。施灸的方 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黄帝内经?论灸 “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大病宜灸〞。
?庄子?论灸 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古代医家用灸
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约145―208年)用艾灸养生,为他 人治病。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581年―682年),50岁之前体弱多病, 知晓艾灸的妙处后,每日艾火遍身烧,90多岁仍能“视听 不衰,神采甚茂,身轻如燕。〞年过百岁,精力充分,篡 写?千金药方?、?千金翼方?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 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 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 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 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成效。
假设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 取艾叶,日曝干。 搓成球,名艾炷。 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 得脓坏,成效显。 顽痞症,方可痊。 温通经,热驱寒。 虚可补,实可泻。 闭可开,脱可敛。 治百病,反掌间。 起病急,病症险。 速灸治,病不掀。 怕风寒,风门关。 痰咳喘,肺俞痊。 肠绞痛,苦不堪。 急灸脐,肚中暖。 脓疮疖,肿热痛。 灸患处,自然平。 脓血去,肺气通。 心有疾,灸后背。 肝血淤,寻肝俞。 黄疸消,肋痛除。 免疫低,灸中脘。 肾病重,灸腰眼。 便不舒,灸天枢。 溲淋漓,寻中极。 带不止,暖小腹。 乳有痞,乳根取。 婴幼儿,苗初长。 擅投药,易受伤。 除百疾,保安康。 治乙脑,百会烤。 结核病,甚烦心。 对患处,日日薰。 灼肝俞,配三里。 气缺乏,气海补。 肝气上,太冲降。 肾水寒,烤涌泉。 崩漏恼,隐白好。 休息痢,肠俞愈。 畏寒人,补命门。 头眩晕,百会薰。 上星专,清鼻渊。 迎香攻,嗅自通。 诸般疹,一灸无。 胸中闷,寻内关。 命将休,关元灸。 气欲散,神阕敛。 常著艾,正气存。 欲长寿,灸三里。 灸从久,莫间断。 此一言,值万贯。 护万民,登鹤年。
艾灸养生知识大全

22
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 瘢痕灸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
发育障碍、体质虚弱者等
23
3、麦粒灸
取少量艾绒,将其捏成麦粒大小,置于施灸穴位 上,点燃艾绒
当被施灸者感觉到热量时,迅速移开剩余艾绒 此法刺激性强,适用于患有面瘫等疾病的患者
计炷
数 单,Βιβλιοθήκη 称 为位一壮
11
五、艾灸的顺序
先阳后阴 先上后下 先少后多
即 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头部,后灸四肢 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12
七、艾灸的注意事项
①避免灼伤,注意防火(灸盒) ②皮肤过敏者禁用 ③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
24
4、发泡灸
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 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 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 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分为三伏天灸(三伏贴)和三九天灸(三九贴)
25
三 伏 天 灸
26
三伏天灸(三伏贴)
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在三 伏天穴位敷贴以预防和治疗冬日咳喘、鼻炎等上 呼吸道疾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 热时机,取肺腧、风门、膏盲腧(双侧)、膻中、 大椎等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 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 和抗病能力
每年三伏初中末各贴1次,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
2、灸肾俞穴:
选用艾炷无戒痕灸或艾条温和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 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 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 1艾灸 所谓艾灸,是利用菊科植物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艾柱或艾条,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2作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1) 温经散寒(2)行气通络(3) 扶阳固脱(4)升阳举陷(5) 拔毒泄热(7)艾灸美容(8) 防病保健 3 艾灸治疗范围 肠胃功能差,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谢锡亮艾灸养生服务十大消费人群: 1.亚健康状态、失眠、神经衰弱人群; 2.免疫力低下、易疲劳、易上火、伤风感冒人群; 3.颈椎病、肩周炎、腰椎肩盘突出、腰肌劳损人群; 4.神经衰弱、心神不宁、失眠多梦、长时间不能入睡; 5.膝关节酸冷肿痛、膝关节骨质增生; 6.女性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等; 7.男性尿频尿急 4禁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3).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4)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5 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4).防火(5)要防止感染(6)、穴位艾灸顺序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7)、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8)、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艾灸后反应 (1)、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 (2)、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 (3)、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 (4)、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7 辨别艾条的好坏 艾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治疗效果的好坏,质量好的艾条取决于如下几个条件:生长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储藏年限。色:绒色土黄或金黄无当年艾的绿色。质: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味:老艾条的气味芳香,无有当艾的青草味。烟: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 火: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灸感强疗效好。 8 灸后调养的方法,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等。有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9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成为灸疮,只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艾灸,是利用艾叶作制成艾绒、艾柱或艾条,在一定的穴位上,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主要作用 (1) 温经散寒(2)行气通络(3) 扶阳固脱(4)升阳举陷(5) 拔毒泄热(7)艾灸美容(8) 防病保健。主治:肠胃功能差,咽炎,高血压,便秘,早泄,肾虚,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预防经常感冒,提高免疫力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小儿感冒发烧 艾灸及推拿保健治疗及如何正确用药总结 针对宝宝感冒引起的各种不同的症状,从中医的角度,需要望闻问切,所以解答只能大体给到建议,不能完全针对个体宝宝给一个治疗的方案,比如说宝宝的先天体质,宝宝后天的喂养情况,都会对宝宝的诊断有影响。举个例子:宝宝有口气的问题,有可能是脾胃寒,虚症,也有可能是积食不消化,有实症,那么诊断的方向就会有不同。 感冒是百病之始,许多疾病都是从最初的风寒着凉而引发的,在宝宝生病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感冒会引发中耳炎,扁桃体炎、肺炎、用药过度会引发肠胃的紊乱,感冒夹咳嗽等并发症,因此,本次讲座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妈妈们对于宝宝感冒护理的一些知识和应对方法,比如用艾灸的方法、用小儿的推拿的方法、用食疗的方法,都是我们倡导的绿色的自然疗法的内容。 接下来就让我们谈谈这次讲座吧,本次讲座只是针对感冒发烧的根源以及艾灸和一些用药做了一次简单的讲解。 一、感冒和发烧的根源及艾灸推拿等的建议: 1、感冒的根源:是受了风寒,着凉了,体外的寒气病邪进入到体内,打乱了身体的阴阳平衡,人体需要正气来和病邪相斗,鼓励身体的正气,让自身的抵抗力去战斗,这个时候用艾灸是恰当的,艾灸的原理就是给身体补足正气,通过艾灸具有向下穿透皮肤作用于经络的能力,来疏通气血,中医认为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舒纤乐艾灸的建议:所以在感冒初期,流清鼻涕,可以直接灸【迎香】、【印堂】、【太阳】5分钟,或者灸【肺腧】10~15分钟。 小儿推拿的建议:清肝经,清肺经,是治疗感冒的基本手法,如果宝宝配合,开天门60次、推坎宫60次、揉太阳60次,也能有效缓解宝宝初期感冒的症状。。。 2、发烧的根源:如果宝宝发烧,是因为宝宝风寒感冒局部瘀滞在皮肤下层,散发不出来,所以中医上解表散热是最基本的,哪里热哪里就是体内正气和病邪相争的战场,热火朝天地斗,能不发热吗?说明宝宝身体自身还有抵抗力,只是能力的强弱,这个时候我们给正气补充能力,就是在帮助宝宝的自身抵抗力,如果这个时候用消炎药抗生素,就是放外来大军,把正气和病邪都统统消灭了。在这里也提示下,西医所说宝宝咽喉发炎引发发烧,在中医上是错误的,,咽喉发炎、发烧,在中医上都是一种瘀滞的两种不同表现,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舒纤乐艾灸建议:所以解决宝宝发烧,一般风寒感冒发烧,灸大椎穴是很好的穴位,帮助疏通解表。。温度下降有一个反复曲线下降的过程,但如果灸透,一般一天就可以见效,在治疗宝宝发烧的过程中,一般急着用药,都是妈妈心理这关难过,怕宝宝烧坏了脑子,或者看着艾灸宝宝体温升高,心里承受不了。。在这里我们提醒各位妈妈,如果心里承受不了,宝宝3天都不退烧,反复发烧,超出妈妈掌控范围,建议尽快去医院,以免耽误其他病情。。 小儿推拿建议:清天河水,10分钟,,如果高烧39度以上,可以推六腑,同时清肝经,清肺经也要做5分钟,使用时间应该选在宝宝发烧一阵之后使用效果最好。。。 食疗上的建议:葱白+生姜+红糖水,效果也很好,我们推广艾灸,就是希望用一种简单操作可行的方法,给妈妈一个选择,艾灸不是唯一的选择,但艾灸是一项比较好的自然疗法,而且关键时刻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做以上的措施,就是尽力使宝宝发汗,汗发透了,温度就降了。这些自然疗法的好处就是副作用小,烧退,宝宝就跟没事人一样,不像打了针后的宝宝,退热之后,会有腹泻、会有咳嗽、会出虚汗等症状的出现,这就是自然疗法的好处。在中医验方上,如果宝宝冷热反复,或者发热+呕吐,用小柴胡挺好的。羚羊角也可以适当运用。 其他方法需要提醒的: 1、冰敷的危害,冰敷看似温度交换的原理,但在中医上来看,是继续助纣为掠,帮助寒凉病邪进犯宝宝身体,最好不要采用,而应该是温敷,才能帮助宝宝退热; 2、还有酒精退热,也可以用,但需要稀释对于宝宝才比较安全。 3、喝水,不错,但喝水注意喝温开水。 4、使用了抗生素,最好买些甘草、红枣煮水给宝宝喝,因为抗生素使用完,会伤害到脾胃,拉肚子、胃口差了就是明显的表现,这个时候养中气护脾胃,就能减弱抗生素的影响,这个时候,边打吊针,边给宝宝艾灸背部肺腧片区和肚脐神阙片区,吊针负面作用产生的腹泻、出虚汗、咳嗽,都能很快改善。 二、感冒发烧之外的一些症状的简单补充 1、 咽喉炎症:艾灸委中、承山,这两个穴位推拿按揉也可以,按揉少商穴也可以,同时可以配合一些食疗清热的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可以尝试,也希望有更多的好的方法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