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分界线

合集下载

秦岭的地理意义是什么-(秦岭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的地理意义是什么-(秦岭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的地理意义是什么?(秦岭的地理意义有哪些)秦岭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

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秦岭地理意义是什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及穿过的城市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及穿过的城市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及穿过的城市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一月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800mm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是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分界1、气温: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气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7、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8、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15、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与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的分界线。

南方:一年两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16、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经过的城市秦岭淮河作为中
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此线的走向为,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什么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和南⾯,⾃然条件、地理⻛貌、农业⽣产等,均有明显不同。

下⾯是由店铺编辑为⼤家整理的“秦岭淮河⼀线地理分界”,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本⽂。

秦岭-淮河线 (英语: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Line,或称:Qinling-Huaihe Line),⼜称秦岭-淮河⼀线,是中国⼀条带有多重特殊意义的地理分界线。

这条线南、北在⽓候、河流、植被、⼟壤、农业⽣产等⽅⾯,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淮河线的提出,⾸次正确界定了中国南北⽅的⾃然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岭淮河⼀线地理分界 1、⽓温: 1⽉份0℃等温线。

2、⽇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降⽔:年降⽔量800mm等降⽔量线。

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6、⽓候:亚热带季⻛⽓候和温带季⻛⽓候分界线。

7、农业:旱地农业与⽔⽥农业分界线。

8、作物:⽔稻⽣产与⼩⻨⽣产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0、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有结冰期、含沙量⼤。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

11、⻓江和⻩河的分⽔岭。

12、地形: 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地区和北⽅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年两⾄三熟与两年三熟或⼀年⼀熟的分界线。

南⽅:⼀年两⾄三熟,北⽅:⼀年⼀熟或两年三熟。

16、中国⽔资源分布的多⽔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地理秦岭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秦岭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秦岭知识点总结归纳秦岭地理概况秦岭位于中国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四川省和陕西省的交界处,总长约1200公里,西起陕西宝鸡,东至河南商丘,东西横贯中部地区。

秦岭山脉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山脉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南北自然地理环境截然不同。

秦岭山脉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三大部分,整个山脉地势险峻,山峰连绵不绝,最高峰太白山海拔为3767米,这些山峰百姓入云,峰峦叠嶂,气势恢宏。

秦岭山脉的地质构造复杂,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区域之一。

山脉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青藏高原东边缘三大地质构造单元之间,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山体岩层扭曲变形,喀斯特地貌发育。

秦岭山脉地处暖温带,呈现南北气候差异。

进入秦岭山脉,气温骤降,降雨量显著增加,气候多变。

山脉上部植被茂盛,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有明显差异。

秦岭自然生态环境秦岭山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山脉上部植被茂盛,分布有广袤的森林和草甸,是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山脉下部气候温暖,有着丰富的农田和植被。

秦岭山脉地处中国南北植物区系的分界线上,南北植被分布明显差异,北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南部植被以阔叶林为主,物种多样性丰富。

秦岭山脉地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在其森林中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稀动物。

秦岭地质景观秦岭山脉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景观丰富多样。

山脉中部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了许多美丽的地质景观,如深长峡谷、怪石嶙峋、洞穴奇观等。

秦岭山脉中部地区有许多美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华山、太白山、兵马俑、水帘洞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秦岭山脉西部地区的岷山地貌景观优美、独具特色,景观如法门寺、金顶、鸡足山等。

秦岭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其独特的地质景观、丰富的生物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秦岭地理意义秦岭山脉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南北交通要道,也是中国大气环流的分界线。

秦岭:把中国一分为二

秦岭:把中国一分为二

秦岭:把中国一分为二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秦岭是一个南北平均宽达200多公里,长800多公里的一个庞大的山系,这条线划在哪里,划在山脊,还是山麓,这是一个值得争论的事,正是这种争论加深了我们对秦岭的理解。

航拍秦岭摄影/田捷砚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是秦岭与中国其他山脉的最大不同。

我在出发前,特意研究了一下这句话的意义。

我的经验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东西,也许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譬如南北分界线,是写在中学课本里的东西,但这条线是指把我国的南方北方划分开来的界线吗?我意识中的南方是指长江以南。

《现代汉语词典》对南方的解释是:“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对北方的解释是“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其实秦岭—淮河线只是一条自然区划的界线,它划分的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

这条线是1959年一些地理学家在做全国的自然区划时才第一次提出来的。

在历史上我们找不到这条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种说法。

把它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只是后来的事。

说一下,当年怎样划出这条线的,这不仅是科学史上有意义的事件,也对我们理解秦岭很有意义。

1959年,中国的地理学家们在进行着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工作——把中国大地上地理环境相似的地方一个个划出来,即综合自然区划。

这里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气候带怎样划?只有把气候带的界线划出来,才能进行接下来的综合自然区划。

比如中国亚热带的北部和南部的界线在哪里?亚热带的特点是:夏天和热带差不多,但冬天冷,有霜冻和结冰现象,但不是常态。

按照当时苏联专家的看法,中国的亚热带可以划到北京附近,而苏联的亚热带北界比这还要往北。

其实这是苏联专家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中国的东部主要是受季风影响,夏天直到北京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固然与热带差不多,但春秋和冬季受寒潮的影响,霜冻和冰雪是经常的现象。

因此亚热带的一些主要标志性的植物和农作物不可能在如此广泛的区域中生长,比如:竹子、芭蕉、柑橘、枇杷、茶树等。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界线一、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秦岭资料

秦岭资料

秦岭山地理位置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

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中已有“秦岭”之名。

历史上曾为秦国之地,故称秦山或秦岭。

大致位于北纬32°30′~35°,东经103°~113°。

西以临潭、迭部、舟曲境内的岷迭山系与昆仑山脉为界;东至河南伏牛山麓;北界西段自临潭北部的白石山(海拔3908米)起,东延至天水东南的火炎山(2559米),再往东以秦岭北麓的大断裂带为界,北界东段入河南境则以黄河南岸山地为界;西南以甘、川省界为界;南临汉江与米仓、大巴山分界;东南直抵郧县。

名称由来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岭最为独特。

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该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追溯关于古代对秦岭的历史记载,其中描述我国古代的山脉分布的专著首推《禹贡》,《禹贡》中对华夏大地的山脉有“三条四列”之说。

作者认为,秦岭居中,列为中条;次则有“三河两戒”之说,而秦岭分地络之阴阳;昆仑有三龙,而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而秦岭为中干,等等。

所以,秦岭在很久以前,就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山脉。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惇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

根据历史记载,南山之名由来已久。

《史记》中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秦汉而后,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

特别经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随韩诗而远扬。

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岛之险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则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

到了清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著《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

地貌特征东西长约1600多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不等。

居甘、陕南部和豫西,并有小部分伸入鄂西北,呈两端微向北翘的“一”字形。

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中段划定及淮河源头研究

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中段划定及淮河源头研究

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中段划定及淮河源头研究话说,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就像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画满了各种山脉、河流和湖泊。

其中,有一条特别的线,它可是南北分界的大功臣,也是淮河的源头,那就是——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中段。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条神奇的线,以及它的来历和故事。

首先说这秦岭,那可是中国的“脊梁”,从西边一直延伸到东边,就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把中国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而淮河南北分界线中段呢,就位于这秦岭的脚下,它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轻轻地横跨在这片土地上。

说起这条线,那可是大有来头。

早在古代,人们就根据地势、气候等条件,把这一片地方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这条线也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但始终没有改变它在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淮河。

淮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长江。

而淮河的源头就在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中段附近。

这条线是怎么确定的呢?确定这条线的依据有很多。

比如,地质学家们会根据地层的分布、岩石的类型等因素来判断;气象学家们则会观察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来确定;还有考古学家们会通过发掘古遗址、文物等方式来寻找线索。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亲自去实地考察,有时候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帮助自己。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这条线的位置,并确定了淮河的源头。

除了科学考察外,这条线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这里曾是许多文人墨客游历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诗词。

如今,当我们站在这条线上,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足迹和气息,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中段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还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好这条线,让它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和意义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给中国分南北有三种分法
撰文/单之蔷
我曾翻越秦岭。

从西安出发,登上秦岭最高山太白山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然后向南下行到达秦岭南坡的佛坪、洋县、汉中。

因为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翻越秦岭,是想体会北方和南方之不同。

秦岭北面是关中盆地,所谓八百里秦川,我们出发时,正值5月初,关中大地土地初耕,苗未破土;但当我们翻过秦岭,到达南面的汉中盆地时,稻田里绿浪起伏,稻子正欲抽穗,油菜已经收获。

在秦岭北坡我们在槐树、桦树林中穿梭,倾听着布谷鸟的鸣叫;在秦岭南坡我们却在竹林中寻找熊猫的踪迹。

图说:秦岭—淮河线从名字上看它的画法似乎很简单,沿秦岭、淮河画一条线即可。

可是当你面对着一张大比例尺的中国地图时你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秦岭西起甘肃省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秦岭—淮河分南北,只是分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怎样分南北部是很有意思的,西部的确可分两大区域,但却是南北颠倒,冷热倒置。

沿秦岭再向西,大致有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与秦岭相连:一列是祁连山接阿尔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就是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绵延2000 多公里的昆仑山及其余脉。

如果秦岭向西分南北的话,这两列山系可供考虑。

(点击图片可看精美大图)
翻越秦岭之后,我的感觉是秦岭南北差异显著,但若问我秦岭的南北之分界线在哪里?我确实觉得一头雾水。

因为秦岭根本就不是一条山脊线明确的线状山岭,而是最窄处也达一百多公里的一片茫茫群山,宽处更达几百公里。

确切地说秦岭不是岭,是一片上万平方公里的山区。

我在浩瀚的地方志丛书《大清一统志·陕西地方志》中翻看与秦岭有关的县志,一看方知,这一带有名有姓的山有百余座,比如终南山、太白山、少华山、太华山、翠屏山、千丈山等;岭也有无数,如黄沙岭、云盖岭、摩天岭等。

“秦岭”古时只是这百余座山、百余座岭中的一座,位于陕西蓝田县西南。

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及一些古诗中的“秦岭”就是这个“秦岭”。

我看到它的周边还有南秦岭、后秦岭、赛秦岭等山岭。

后来不知何时,有人用部分代替整体,用秦岭统称这一片群山。

但用秦岭称呼这片山区并不意味着这一片山区就真的成了一条岭了,秦岭还是找不到明确的脊线。

图说:我们常说秦岭—淮河线,于是往往产生错觉,仿佛秦岭真的是一条单薄的线状山脉,实际上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全长1600 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最宽处达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摄影/田捷砚
没有明确的主脊线,南北分界线到底画在哪里?
应该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南方)与暖温带(北方)之分。

自然地理的亚热带与暖温带都是有定义、有标准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刘胤汉教授研究秦岭多年,他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南坡的800米等高线处。

按照刘先生的说法,由于山地的海拔逐渐升高,气温在下降,在海拔800米等高线的位置,亚热带就已经结束了,像橘子、竹子这些亚热带的指示性植物已经见不到了。

南方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因此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应该与南坡800米等高线重合。

而另外一名地理学的权威人士任美锷先生却主张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画在秦岭北坡700米等高线处。

因为从秦岭的北坡看,整个关中盆地是暖温带,但是随着山地的上升,气温降低,在700米等高线处,气候已经不是暖温带了,而是山地气候,越高越冷了。

其实任美锷先生是把秦岭看为出现在暖温带的一个山系。

而另外一些地理学家如黄秉维等却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的主脊线上。

理由是这样可以保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正好可以两相比较,看出南北之不同。

但秦岭找不到明确的脊线,这种分法,怎样分还是一个未知数,也可能把一些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起来,算作秦岭的脊线吧。

秦岭: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三种划法图这是秦岭最窄处的三维立体图。

地图左边是秦岭南坡,橘黄色的线表示秦岭南坡800 米等高线;右边是秦岭北坡,红色的线即为北坡700 米等高线;中间的黄线表示秦岭的主脊线,主脊线并不连续,因为中间有河流切割造成的峡谷。

科学家们对秦岭上南北分界线到底如何画,提出了上述3 种画法。

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一书中,郑度院士等人在对秦岭南北的气候、植被进行了详尽地比较分析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秦岭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类。

最终认为从综合的角度看,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在秦岭地区的分界线应该标定在主脊。

既然秦岭上的南北分界线有这么多分法,秦岭分南北到底在哪里分?这的确就像秦岭上的云雾一样,扑朔迷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