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猜猜我是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3. 提升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幅大海报板;2. 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图片,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3. 准备一些海报贴纸。

三、活动展开: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活动准备中的图片,让幼儿猜猜图片上的事物是什么,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猜测理由。

2. 游戏环节:教师将图片以一定的方式贴在海报板上,每张图片下方贴上一个标有数字或字母的贴纸。

教师从贴着“1”的图片开始,给出一些提示,让幼儿猜测这是什么事物,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如果有幼儿猜对了,可以让他们把对应的贴纸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并继续进行下一轮的猜测。

如果没有猜对的,教师可以给出更多的提示,直到所有的图片都被猜出为止。

3. 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过程,并总结出猜猜的方法和技巧。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测理由和思维过程,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教师反思:该活动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通过观察和推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活动进行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在猜测时只凭直觉,缺乏逻辑性,需要引导他们思考事物的特点和属性。

下次开展类似活动时,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和推理的过程,让他们能够形成有逻辑性的猜测。

另外,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有助于幼儿思考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场景和物品,进行类似的猜猜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准备一些物品的图片,进行相互猜猜游戏,增强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

3.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不同的事物图片,然后进行猜猜游戏比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通过这个《猜猜我是谁》的数学活动,幼儿在玩乐中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教学目标1.儿童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异同点;2.儿童能够描述分类事物的方法和结果;3.儿童能够形象的比较事物,建立概念。

教学准备1.实物:5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水果,如香蕉、苹果、葡萄、橙子、草莓各2个;2.五张卡片,分别印有5个水果的名称,每个名称卡片用红色、黄色、蓝色、橙色和绿色五种颜色中的一种来标注;3.一块白板;4.一块金属磁性板;5.五个磁性金属扣针,用五种颜色,分别标识5个水果的名称。

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自我介绍并启发问题1.教师自我介绍:“我是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叫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吧?”2.教师启发问题:“大家认识这些水果吗?我们用他们来玩一个游戏,你们想试试吗?”第二步:观察水果的特征1.教师将五个水果放在小桌上,让孩子们观察水果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些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等特征,并让孩子们发表意见。

第三步:分类1.教师将五张卡片分别标注“香蕉”、“苹果”、“葡萄”、“橘子”、“草莓”,然后让孩子们识别并朗读水果名称。

2.教师将5个磁性金属扣针依次贴在金属磁性板上。

3.教师要求孩子们将每个水果按颜色依次分类,然后让孩子们识别并贴出正确的名称磁性金属扣针。

第四步:游戏1.教师将水果混在一起,然后在白板上画出5个矩形框,并在每个矩形框内写上五种水果的名称。

2.教师抽取一个水果,不让孩子们看见,然后孩子们根据老师提示中的描述来猜测这个水果。

3.教师给出提示:“我是一种蓝色的水果,形状像球一样,皮比较厚,肉貌似有点儿纤维,吃起来不太甜。

”4.孩子们根据提示猜测这个水果的名称并用铅笔写在纸上。

5.教师核对答案并奖励获胜者。

教学反思通过上述的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教学表现作了以下总结和反思:1.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猜猜我是谁”,涵盖了幼儿对于事物的比较、分类、概念建立等多个方面,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比较、分类等概念;2.本教案以游戏为主体,使孩子们感觉不到是一个枯燥的教学过程,孩子们参与积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3.本教案采用了具体的教学准备,如实物、卡片、磁性金属扣针等,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孩子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得到充分的锻炼;4.教学中适当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猜猜我是谁”来培养幼儿的听觉识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详细内容包括:教师准备一系列动物或物品的叫声、特征等资料,让幼儿通过听声音、猜特征来猜测是什么动物或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真倾听各种声音,培养听觉识别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词汇量。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准确识别各种声音和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磁带、动物或物品图片、卡片等。

学具:小卡片、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各种动物叫声,让幼儿闭上眼睛猜猜是什么动物,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特点。

2. 游戏讲解与示范(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并进行示范。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动物图片,描述其特征,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提示描述动物或物品的特征,让其他组员猜测。

5. 小组竞赛(10分钟)教师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猜得又快又准。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奖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猜猜我是谁2. 板书内容:游戏规则动物或物品特征描述小组竞赛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并记录下游戏过程。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和家长的游戏记录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识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部分幼儿在描述特征时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关注和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组织一次“动物声音大比拼”,让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增加趣味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中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学习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猜猜我是谁,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图片细节,并由图片特征猜出谜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猜猜我是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 学习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猜猜我是谁?2. 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

3. 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图片细节,并由图片特征猜出谜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幼儿根据提示,动作或者叫声能猜出他的名字。

活动准备鸭子图片,大象图片,猫头鹰图片活动过程1.教师请幼儿围成圆圈状,并告诉幼儿将进行猜谜游戏。

教师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协助幼儿猜出答案。

提问: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摇,张嘴嘎嘎叫。

猜猜我是谁?(鸭子)2.教师请幼儿描述鸭子的特征,适时补充相关材料。

3.教师继续进行猜谜游戏,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协助幼儿猜出答案。

提问: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粗又长,事事都能干。

猜猜我是谁?(大象)4.教师请幼儿描述大象的图正,适时补充材料。

5.教师继续进行猜谜游戏,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协助幼儿猜出答案。

提问: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白天睡大觉。

猜猜我是谁?(猫头鹰)6.教师请幼儿描述猫头鹰的特征,适时补充材料。

7.教师小结。

教师与幼儿以轻松的心情猜谜语,进一步分析几种动物的其他特征。

8.学习词语:鸭,象,猫头鹰教学反思1. 能根据提示猜出动物名称。

2.能说出两种动物的特征,并能将动物名称与特征相互联结。

小百科:猜猜有揣测,推测之意。

中班猜猜我是谁教案

中班猜猜我是谁教案

中班猜猜我是谁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推测猜出我是谁。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 老师的照片和相关物品(例如喜欢的食物、喜欢的颜色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与学生打招呼,引起他们的注意。

2. 自我介绍: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自己,例如“大家好,
我喜欢教小朋友,喜欢唱歌和跳舞。


3. 提示猜猜我是谁:出示自己的照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
谁吗?”
4. 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照片中的细节,例如衣服颜色、发型等,帮助他们推测出自己的身份。

5. 相关问题: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推测,例如“我喜欢吃什么食物?”,“你们觉得我喜欢什么颜色?”
6. 复习确认:再次回顾自己的自我介绍和学生的推测,确认学生的答案。

7. 结束: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延伸:
1. 学生自我介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式,自我介绍并让其他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2. 猜猜其他老师:教师可以使用其他老师的照片和相关物品,让学生猜猜其他老师是谁。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猜猜我是谁》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猜猜我是谁》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猜猜我是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自然》,详细内容为“猜猜我是谁”,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识别出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动物的特征。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识别出各种动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卡片、动物玩具、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自然角,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各种动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讲解动物的特点,如“长耳朵”、“短尾巴”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动物玩具,观察并讨论该动物的特征。

4. 游戏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幼儿根据描述猜出动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猜猜我是谁2. 板书内容:各种动物的特点,如“长耳朵”、“短尾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小兔子,它有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身上有白色的毛。

2. 作业要求: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动物,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动物的特征。

2. 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动物卡片、玩具、挂图等,使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动物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一、教学内容《猜猜我是谁》游戏教案主要围绕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三章节“认识自我”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通过游戏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玩具镜子、画有不同外貌特征的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手持玩具镜子,邀请一名幼儿站在镜子前,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外貌。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镜中的自己,教师记录并给予鼓励。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画有不同外貌特征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特征。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模仿卡片上的外貌特征,让其他幼儿猜猜是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为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的外貌特征。

(2)每人用彩笔画出对方的外貌特征,然后进行交换,让对方猜猜画的是谁。

4. 游戏环节(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其他成员在下面描述该代表的外貌特征。

(2)讲台前的代表根据同伴的描述,猜猜是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的外貌都是独特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猜猜我是谁》2. 内容:(1)自我认知:认识外貌特征(2)观察、表达、想象(3)合作游戏:猜猜是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自画像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外貌特征,用彩笔画出自画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引导幼儿描述外貌特征时,部分幼儿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活动《猜猜我是谁》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猜猜我是谁》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猜猜我是谁》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中班幼儿将:1.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2.学会观察、描述和比较动物的外貌特征;3.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准备教师:1.班级卡片、颜料、剪刀、刷子等材料;2.展示图片或绘本,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动物。

例如:狗、猫、老虎、大象、猴子、大熊猫等;3.准备一个布袋和一些小卡片。

3. 教学步骤步骤一:肢体语言猜动物1.教师出示一种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模仿该动物的肢体语言;2.幼儿猜测出这种动物是什么,并描述该动物的外貌特征;3.引导幼儿准确地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动物的外貌特征,例如:比较老虎和猫的外貌差异。

步骤二:绘制动物面孔1.教师将班级卡片剪成动物面孔的形状,并让幼儿用颜料绘制不同的动物面孔;2.幼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构思,并尝试用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动物特征;3.引导幼儿讨论不同动物面孔的特征,例如:狗的耳朵、嘴巴、鼻子等。

步骤三:动物配对游戏1.教师将准备好的布袋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闭上眼睛从中取出一张小卡片;2.幼儿打开卡片,猜测卡片上是什么动物,并将其配对;3.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观察和记忆,将不同的动物进行配对,提高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动物表演1.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小组内自由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表演,可以配合之前所学习到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所扮演的动物;2.幼儿可以通过表演来巩固刚才所学习到的知识,并培养语言表达、交流和演示技巧。

4. 课后延伸1.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在课堂上绘制的动物面孔贴在卡片上,制作自己的动物配对游戏;2.老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在课后将自己绘制的动物面孔制作成一个小书,并分享给其他同学;3.幼儿可以继续观察、探索和认知动物的特征,例如:动物在不同季节的适应性、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等。

5.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科学活动,《猜猜我是谁》教案,中班幼儿获得了以下的效果:1.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动物;2.学会了观察、描述和比较动物的外貌特征;3.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