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试卷(小学教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桐城师专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教育学)
班级 姓名 得分
命题人:杨季兵

一、选择题(4×10)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写在下列方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
A、《学记》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普通教育学》
2、世界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普通教育学》
3、世界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普通教育学》
4、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有( )
A、《诗》《书》《大学》《中庸》《孟子》《老子》
B、《礼》《易》《乐》《春秋》《大学》《中庸》
C、《书》《礼》《易》《乐》《大学》《孟子》
D、《诗》《书》《礼》《易》《乐》《春秋》《大学》
5、教育学流派有传统教育学流派和现代教育学流派,传统的教育学流派
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马克思C、赫尔巴特D、康德
6、西方古代小学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有( )
A、《体操》、《舞蹈》、《演讲》、《文法》、《修辞》、《辨证法》、《音乐》
B、《文法》、《修辞》、《辨证法》、《天文学》、《体操》、《舞蹈》、《演讲》
C、《文法》、《音乐》、《几何》、《天文学》、《体操》、《舞蹈》、《演讲》
D、《音乐》、《体操》、《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学》
7、小学教育的作用有( )
A、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
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身体发展的基础
B、身体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活情趣的基础、 谋生的基础
2

C、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 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
身体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的基础
D、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谋生的基础
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 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
8、小学教育是( )
A、非定向、非职业、非专门的教育
B、非定向、职业性、非专门的教育
C、定向、职业性、专门的教育
D、定向、非职业、非专门的教育
9、儿童发展包括( )
A、认知能力发展和生理发展 C、运动能力发展和语言发展
B、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D、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0、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教育理论是指( )
A、教师、教法、学生 B、教师、教材、课堂
C、课堂、教法、学生 D、教师、教法、学生
二、简答题(8×2)
1、近代西方学校化小学教育的特点

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解读漫画(共22分)
3
1、该漫画反应了义务教育的什么现象?(2分)

2、你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
4

3、如果你是教育局长,如何解决漫画中的问题?(15分)
四、材料题(22分)
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继红小学学习共同体建设

“我们是一所大学校,5000 名学生,79 个班,180 多名教职工。”继
红小学校长尚庆莲说。但真正的“大”是体现在这一组数据:3名特级教师,
19 名中学高级教师,73 名区以上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比例达 62%。这
样一所特殊的学校,在区里学习共同体的辐射下,很快就“冒出”了不同层
面、关系或疏或密的“民间组织”。
“继红最大的特色,是讲团队精神。”有的老师说。首先是学校存在一个
核心学习共同体。这个核心团队的文化品位对教师是最好的熏染。而学校
100多名教师之间,更是纵横交错出各种模式、各具特色的团队。有学年
5

组内的骨干团队,有学科内的骨干团队,有跨学科的骨干团队,有不同级
别的骨干教师结合而成的骨干团队,但名头最大的还是校级层面的骨干团
队——“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学校,就要有一群学习的领跑人,骨干教师就
是领跑人。”
为什么继红的“民间组织”如此红火?因为他们有个“红杉奖”。这个奖每
学期评选一次,评团队不评个人,这就是根根相连、共同成长的继红‘红
杉精神’。“红杉精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组织”,而“民间组织”的活跃,
让继红生长出富有活力的教育文化。“各种团队互相交叉,每个人都从不同
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家都形成了一起研讨的习惯。每天早上,几个
人就凑在一块,把昨天的问题、今天的想法说一说。”“我是市级骨干,和同
年级的一个省级骨干结队,我们之间交流很多,很有实效。”三年级的张虹
说,“我们年级还让跨学科形成共同体。我是教语文的,和教数学的老师交
流,弥补了学科之间的局限性。”阻碍思想、智慧流通的墙通通被拆除。教
师个体之间的墙消失了,学科之间的墙推倒了,学年组之间的墙也轰然倒
塌。“我们一二年级这个小团队,也很有特色。”一年级数学老师张惠丽说,
“二年级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的是人教版。北师大版注重联系生活
经验,人教版注重基础知识。在学校团队建设中,每个学年组每学期都要
研究一个课题,基于各自教材的特点,一年级研究情境教学,二年级研究
活动教学。开始是独立作战,后来发现这么做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
6

们就把一二年级的骨干团队合在一起,把课题转变为低段教学的研究,一
年级有什么问题,带到二年级;二年级有什么问题,带到一年级,彼此互
补。这样一来,教师成长得很快,学生也成长得非常好。”就这样,每个人、
每个小群体之间,都产生了互相开放、互相提升的内在需要。一种健康向
上的文化渐成气候。
(节选《唤醒学校》,人民教育,2007,(2))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何谓学习共同体?(5分)

2、如何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7分)

3、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