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实
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及应用

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及应用【摘要】目前国内外油气田普遍采用裂缝监测技术了解水力裂缝扩展情况及其复杂性,将裂缝与油藏、地质相结合以评价增产效果,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目前形成的技术主要分为间接诊断、直接近井诊断、直接远场诊断等三类十多种方法,在B660、F142等区块开展了多口直井现场应用,并在F154-P1井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对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裂缝进行了监测试验。
通过裂缝监测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裂缝复杂形态的认识。
【关键词】水力压裂;裂缝监测;微破裂成像;示踪陶粒;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仪器和技术手段对压裂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测试评价,通过数据处理,得到裂缝的方向、长、宽、高、导流能力、压裂液的滤失系数、预测产量、计算压裂效益等,从而评价压裂效果。
使用评价的结果可以验证或修正压裂中使用的模型、选择压裂液、确定加砂量、加砂程序、采用的工艺等,保证压裂施工按设计顺利进行并且取得最好的改造效果。
1、压裂裂缝监测技术裂缝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裂缝真实形态,并利用监测结果评价改造效果、储层产能、指导压裂设计。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裂缝监测技术可以分为地震学方法和非地震学方法,主要采用地面微地震、井下微地震、阵列式地面微地震和测斜仪阵列水准观测等技术。
1.1地面微地震技术1.1.1简易地面微地震简易地面微地震技术是采用最多的裂缝监测技术,该技术采用地震学中的震源定位技术,通过3-6个观察点接受的信号来定位震源。
该技术具有原理简单,费用低的特点,但对于埋藏的深油藏,井下微地震信号需要穿越多个性质不同的地层,因此只有震级高的脆性破裂信号可以被从噪音中区分出来,信号采集方面的缺陷降低了该技术的精确度。
目前在使用中多采用贴套管的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在相邻井的套管上放置检波器来收受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但是要求井距要小。
1.1.2微破裂成像技术微破裂成像裂缝监测技术采用埋在地表下30cm的20-30台三分量检波器,利用向量扫描技术分析目的层位发生的破裂能量分布,用能量叠加原理,解释出裂缝方位、裂缝动态缝长、裂缝动态缝高。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致密油藏是指石油储层孔隙度很低,渗透率很小的油藏。
开发致密油藏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致密油藏开发方式。
常用的致密油藏开发方式之一是水平井开发。
水平井是一种在储层中钻出一条水平井段,并通过这个水平井段进行开采的方式。
相比传统的垂直井,水平井在储层中暴露的面积更大,能够有效地提高产能。
水平井还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来打破储层岩石,增加油藏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另一种常用的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是CO2驱油。
CO2驱油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来替代常规水驱作为驱动剂的技术。
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油中,降低油的黏度,提高采收率。
CO2驱油还能增加油藏中的压力,促进油的流动。
CO2驱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二氧化碳的获取成本较高,同时也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
一种新兴的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是页岩油开发。
页岩油是指在页岩储层中储存的软质油,它的提取需要采用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
水平井可以在页岩储层中穿过多个裂缝,增加暴露面积。
水力压裂技术则能够在岩石裂缝中注入高压液体,打破岩石层的结构,释放出储存的油。
页岩油的开发方式对于致密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致密油藏的开发,一种关键的方式是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开发技术不断涌现。
电磁波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储层中的电磁特性来确定油藏的性质和分布;纳米技术可以通过纳米颗粒来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提高油的采收率。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致密油藏的开采效果。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的探讨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水平井开发、CO2驱油、页岩油开发以及技术创新是一些常用的开发方式。
通过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发致密油藏,提高油田的产能和采收率。
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第50卷第1期2021年1月辽宁化工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Vol.50,No.1Janudry,2021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秦芨锁测方法赵红兵(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致密油是指其覆压基质渗透率>0.1mD的砂岩、灰岩等储集油层。
与常规油气相比,致密油的储层相对常规油气更致密,资源丰度也远远低于常规油气,但致密油藏含油气面积一般远大于常规油气,并且其“甜点区”常在部分区域集中分布,圈闭对致密油藏控制相对较弱。
在常规压裂改造技术条下,单井的试油试采产量极低,且面临动液面下降快、产量递减快的困境,故目前致密油藏多采用长井段的水平井配合大面积的体积压裂的改造方式进行开发。
主要介绍了影响致密油藏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产能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影响因素;预测方法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35(2021)01-0096-04随着常规油气勘探情况的恶化,占资源总量80%以上的非常规能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逐渐成为当前和未来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冋。
在多种非常规油气资源中,致密油因其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大而越来越受到能源行业的关注。
它被石油行业誉为“黑金”,并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受钻井水平和开发技术的进步影响,多种油藏尝试采用水平井的开发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低渗透特低渗的致密油藏开发方面,水平井的开采方式已经是替换原有开发手段而达到增产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
目前,致密油藏多采用长井段的水平井配合大面积的体积压裂的改造方式进行开发,在这样的开发模式下,研究致密油藏水平压裂井长时间持续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产能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对后续致密油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致密油藏水平压裂井产能影响因素1.1油气藏的地质因素1.1.1姪源岩及地层流体特征怪源岩是成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优质的桂源岩是超低渗致密油藏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探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石油开发中,致密油藏的开发方式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致密油藏指的是储层孔隙度很低、渗透率很小的油气藏,其开发难度相对较大。
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对于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致密油藏开发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发。
一、水力压裂技术在致密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压水射流对石油藏进行钻孔破裂,将油气资源从岩石中释放出来的技术。
在致密油藏开发中,由于岩石孔隙度小、渗透率低,传统的开采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水力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通过对储层进行人工破裂,增加了储层的渗透性,使得原本难以开采的致密油得到了释放和采收。
水力压裂技术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水平井开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针对致密油藏的特点,水平井开发技术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开采方式。
水平井开发技术通过在地下设置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可以有效地增加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产能和采收率。
在致密油藏开发中,水平井开发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储层的水平分布特点,提高了油气的开采效率。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致密油藏的开发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O2驱替技术是指利用二氧化碳将原油中的烃类物质推向储层的一种开采方式。
在致密油藏开发中,由于储层渗透性差,油气开采难度较大,因此传统的开采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CO2驱替技术通过注入CO2,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
CO2驱替技术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开采方式。
多孔介质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致密油藏储层模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储层的物理特性,预测油气的分布和运移规律。
在致密油藏的开发中,由于储层渗透性低,孔隙度小,很难直接观测到储层的内部情况。
而多孔介质模型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模拟储层中油气的分布和运移过程,为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泵送桥塞分段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泵送桥塞分段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摘要:泵送桥塞是一种近年来发展的压裂改造新工具,在致密性油气藏中应用广泛。
致密性油气藏具有低孔、低渗、天然裂缝不发育等特征,完井方式通常以水平井完井为主。
在致密性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中,泵送桥塞工艺有着很大的优势,其分隔、射孔一体技术满足了致密性油气藏水平井改造所需要的大排量、大液量等施工参数。
为该种油气藏的改造开发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致密油泵送桥塞体积压裂水平井引言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常规油气产量有逐步递减的趋势。
美国致密油的突破性进展给我国的致密性(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给予了重要启示。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也将逐步向致密性油气藏方向发展。
2013年2月完钻的任密1H井是华北油田公司一口致密性油藏水平井。
其地质特点为储层岩性复杂,以泥质粉砂岩,砂岩为主。
储层低孔、低渗,天然裂缝不发育,总体属低孔、低渗致密油储层。
任密1H井多段改造提高裂缝长度,体积改造是该井获得突破的关键。
该井采用泵送桥塞,分段改造工艺,压裂过程中采取先进行酸化处理,后添加转向剂的体积压裂技术,实现体积改造最大化和低成本经济开发的目标,为国内致密性油气藏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一、泵送桥塞工艺1.泵送桥塞泵送桥塞是一种近年来发展的压裂改造新工具,在国外致密性油气藏中广泛应用,哈里伯顿、贝克休斯、斯伦贝谢、威德福等公司都有该工具的研发与使用。
尤其是在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压裂上具有很大优势,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封隔工具,为水平井压分层改造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泵送桥塞工具主体由电缆、射孔枪、坐封工具、封隔器构成。
桥塞中心具有球碗结构,坐封完毕投球封堵,如图1所示。
泵送桥塞投放前预置在井口防喷管串内,开启井口后,尾部拖带电缆投入光套管。
当到达一定井斜位置,靠其自身重力无法克服外部阻力时,与地面泵车配合,采用泵送方式,泵送到设计位置,进行点火作业,炸药推动坐封工具内液压缸坐封,坐封后坐封工具与桥塞脱离。
辽河油田致密岩性油气资源勘探实践与开发设想

辽河油田致密岩性油气资源勘探实践与开发设想吕媛媛【摘要】致密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一,分布广泛,潜力较大.近年来,随着页岩气水平井以及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致密油气已经成为能源接替的潜力领域,勘探开发活动日趋活跃,发展迅猛.辽河油区致密油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与认识程度较低,有效开发技术还面临很多挑战.为明确辽河油田致密油气资源潜力,以雷家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油页岩为致密油勘探开发评价目标,通过研究评价,认为辽河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部分区域压裂后具备高产特征,为今后有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00)024【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致密油;潜力;产能低;水平井;压裂【作者】吕媛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 辽河油区致密油勘探进展致密油成藏的主要要素为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分布的非均质致密储层、近油源或源储一体及稳定宽缓的构造背景[1].结合密油气成藏有利条件,优选雷家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油页岩、双台子地区沙三中下段砂岩进行勘探部署.雷家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区域面积190km2,最大厚度150m,完钻井89口,部署探井7口,完钻探井4口,试油5口,获工业油流2口.利用岩心、岩屑建立单井烃源岩地化剖面开展沙四段烃源岩评价,认为沙四段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2%-8%,为Ⅰ -Ⅱ1型,生油门限2500m,处于低成熟~成熟生油阶段(图1).依据系统取心建立沙四段目的层岩性剖面,通过岩矿-测井-地质专业相结合建立岩性测井识别方法和划分标准,确定杜家台油层优势岩性序列为含泥泥晶云岩、含泥方沸石质泥晶云岩、泥质含云方沸石岩、含云方沸石质泥岩;高升油层优势岩性序列为泥晶粒屑云岩、含泥粒屑泥晶云岩、泥质泥晶云岩、云质页岩.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及方沸石含量的增大,储集空间发育程度、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变差,具有明显的致密储层特点.预测雷家地区杜家台油层总面积87km2,厚度大于40m为55.6km2.高升油层总面积98km2,厚度大于40m为33.7km2.大民屯凹陷沙四下段油页岩,区域面积220km2,最大厚度120m,老井试油9口,试油见油3口.页岩生油量26.2 X 108 t,排油量5.3 X 108 t,资源潜力巨大.通过研究认为大民屯沙四下段具有十分优越的油源条件,TOC为7.85%,总烃1345.5ppm,S1+S2含量47mg/g,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Ro0.72%.沙四下段具有良好的源储一体化配置,致密段能量足,普遍存在超压.各油组分布稳定、范围广,潜力大.双台子地区沙三中下段砂岩,面积280km2,最大厚度750m,正钻探井2口.勘探现状为资源潜力大,资料少,深层未实现工业油气流.通过开展"八性"关系评价,分析沙三段致密油气成藏机理为储层先致密后成藏,利于在构造缓坡部位或洼陷中心形成致密油气.结合风险探井实施,系统开展致密砂岩油气研究,预期达到效果为建立岩性、物性剖面;攻关应用油气层改造技术,突破致密砂岩工业油气流关;完善油气层保护钻井液及预测规模资源储量.图1 清水-陈家凹陷Ro-深度关系剖面2 致密油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致密油往往以大中型油藏为主,资源潜力巨大,但在巨大的资源潜力背后,面临的是致密油开发的高难度与高成本.其根本原因是储层孔喉半径细小、储量丰度低,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渗流能力差,且压力敏感,因此给有效开发带来了三大难题,即单井产量低且递减快,补充能量难,开发效益差.正确认识并攻克这三大难题,是实现致密油气规模有效开发的关键[2].2.1 单井产量低、递减快辽河油田致密油气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类型以特低渗特细喉道不均匀型为主,孔喉连通差.如大民屯凹陷沙四段Ⅰ油组平均孔隙度5.58%,渗透率0.355 X10-3μm2,Ⅱ油组平均孔隙度6.66%,渗透率0.067 X 10-3μm2,Ⅲ油组平均孔隙度2.15%,渗透率0.047 X 10-3μm2,表现出随深度增加,储层物性明显变差的特点.纵观国内外致密油开发实例,在开采致密油气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单井产量低、递减快的特点.大民屯凹陷油页岩生产井也具此特征,如优选该区老井沈224井于2012年12月进行试采,生产井段2968-3010m,初期日产液6.4方,日产油5.5吨,目前捞油,至2013年3月底,累产油3600t.2.2 补充能量难目前辽河油田已开发的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注水困难的情况.注水井表现为注水困难,井底地层压力高.生产井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井筒周围地层能量的下降,动液面下降快,很快供液不足,油井产量快速递减,最终低速低产或无法正常生产[3].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注采井间没有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其根本是该类储层的非达西渗流特征.且该类储层对压力变化敏感性强,随着有效压力增大,储层渗透率呈负指数函数递减,且具有一定的不可恢复性.由于生产井井底附近地层压力最低,压力敏感性伤害也就最严重[4].因此,对于储层物性更差的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补充能量将非常困难,提高采收率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常采用体积压裂形成人工压裂网格的致密储层,注入水难以有效替换基质孔隙中的原油[5],只能沿裂缝迅速突破到生产井,形成注入水无效循环,难以实现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和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2.3 开发效益差辽河油田目前发现的致密油藏埋深均在2000-3000m,储层埋藏较深,单井钻井成本高.以直井开发为例,从致密储层地质特点、渗流特征和开发需要看,只有采用大量钻井、较小的注采井距开发的方式,才有可能进行有效开发.但从开发成本上看,井距小意味着需要钻更多的井,投资会大幅度增加,同时单井控制储量小、单井累产油低,经济效益势必变差.同时开发时补充能量非常困难,加之该类储层储量丰度低,生产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单井产量递减快、区块产量难以有效接替、单井最终累产量低的特点.另外,致密油能否有效开发,油气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6].3 开发技术思路3.1 找准"甜点"指导井位部署虽然致密油具有储量丰度低、单井产量低等特点,但受储层非均质影响,致密油气储层存在局部"甜点"区."甜点"区构造相对稳定,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产量普遍较高.寻找相对高渗透区域,部署开发井投入开发,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开发投资风险,还能获取更多的地质资料,实现滚动开发一体化稳步推进.目前辽河油田"甜点"预测技术攻关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创新了Rp纯纵波提取的岩性识别技术、有限方位角条件下全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探测等新技术.3.2 提高单井产量为实现单井产量大幅提高的目的,必须有效解决储层渗流阻力大、储量丰度低带来的难题.目前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有效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7].通过提高单井控制储量,水平井技术有效解决了单井控制储量低的问题同时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和重复压裂技术改善了储层物性,大幅增加了井筒与底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已实施的雷平2井,采用Hiway压裂技术,分8级压裂,每级2簇射孔、每簇1m、20个孔,取得良好效果,压后8mm油嘴放喷日产压裂液126m3,日产油100.64m3,目前日产油2.0t,已累计出油1442.2t.3.3 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虽然采用水平井技术、并结合多段体积压裂工艺,可以有效解决单井产量低的问题,但致密油开发单井日产量递减快,且要维持较长时间的低产、稳产,是致密油开发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致密储层的主要特点分析认为,应有效结合致密储层高毛细管压力的特点,发挥渗吸采油的机理,探索有效补充能量的方式.因此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多介质复合吞吐、气体混相驱和精细水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同时应注重储层保护,加强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减小或者避免钻井及开发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害.4 结论辽河油区致密油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勘探已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有效开发难度大.在致密储层开发初期,应主要依靠新井投产维持产量,通过获取的新静态资料与已有动态数据有机结合,进行"甜点"识别,指导区域新井位部署,实施滚动开发.同时重点加强提高采收率新技术的探索,注重储层保护,创新生产模式,以实现辽河致密油的有效开发.[参考文献][1] 邹才能,陶士振,侯连华,等.非常规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55~67.[2] 赵政章,杜金虎,等.致密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70~80.[3] 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35~150.[4] 张春荣.低渗透油田高压注水开发探讨[J].断块油气田,2009,16(4):80~82.[5] 吴奇,胥云,刘玉章,等.美国页岩气体积改造技术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钻采工艺,2011,33(2):33~35.[6] 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等.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石油学报,2012,33(3):343~349.[7] 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等.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J].岩性油气藏,2011,23(4):26~31.。
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适应性评价——以吉林油田H井为例

基于常规测井的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适应性评价——以吉林油田H井为例许文俊;李勇明;赵金洲;许建国;佘国峰【摘要】体积压裂是现阶段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手段,体积压裂前对储层适应性做出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储层体积压裂改造的成功实施.一般天然裂缝发育、脆性高、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小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较好的体积压裂适应性,储层参数的准确获取需要一套完整的室内实验和现场测试数据,考虑到开发成本,大多数油气井都缺乏这套完整的数据.研究表明:通过对常规测井资料的计算分析可准确获取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的地质特征,从而可对体积压裂候选层进行适应性评价.以东部一口致密砂岩油井为例,常规测井评价结果显示该井射孔层段具有较强的体积压裂适应性,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该井体积压裂后形成以射孔段为中心具有较大规模的复杂裂缝网络体系,与常规测井评价结果吻合,说明该方法评价有效,可为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的选井和选层提供测井依据.【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6(006)001【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致密砂岩;体积压裂;储层特征;适应性评价;常规测井【作者】许文俊;李勇明;赵金洲;许建国;佘国峰【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吉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中国石油吉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超低渗的物性特征,体积压裂技术是现阶段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手段[1-3]。
但体积压裂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盲目实施不仅会破坏储层,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国内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虽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开发技术日益成熟,但仍有许多储层体积改造失败的案例,其主要原因是储层改造之前未能对储层的体积压裂适应性准确地做出评价。
胜利油田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技术及应用

2019年3月第24卷第2期中国石油勘探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DOI. 10.3969/j.issn. 1672-7703.2019.02.012胜利油田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技术及应用张全胜李明张子麟陈勇张潦源李爱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摘 要:胜利油田致密油储量丰富,储层埋藏深、物性差、岩性复杂,常规压裂后产量低、递减快,开发效益差。
通过技术攻关和配套完善,形成了适合于致密油储层的组合缝网压裂等压裂新工艺,在提高改造体积的同时,大幅度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提高压后效果,并针对纵向多层系油藏特点,形成了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和直斜井多级分段压裂 两类改造模式,研发了可以在线连续混配施工的速溶型低浓度瓜尔胶压裂液体系,以及可与地表水、热污水混配、可 回收再利用的乳液缔合型压裂液体系,有效解决了大规模连续施工压裂液的配置、水源等问题;同时完善了井工厂实施模式和裂缝监测技术。
应用该技术成功开发了 Y227、Y22, Y104等致密油区块,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能、延长了 有效期,提高了区块开发效益,带动了一批难动用储量投入有效开发,大幅提高了胜利油田致密油藏经济有效动用程度。
关键词:致密油,分段压裂;体积压裂;组合缝网中图分类号:TE357.1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volume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tight oil reservoirs ofShengli oilfieldZhang Quansheng, Li Ming, Zhang Zilin, Chen Yong, Zhang Liaoyuan, Li AishanAbstract: The Shengli oilfield is rich in tight oil reserves, but the reservoirs characterized by deep burial,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mplex lithology, leading to unsatisfactory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like low yield and fast production decline after conventional fracturingstimulation. Through researches and optimizations, new fracturing techniques, such as commingled fracture network stimulation, weredeveloped for tight oil reservoirs. While increasing the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SRV), these techniques can greatly improve fracture conductivity and post-fracturing performance. For the reservoirs with multiple layers vertically, two types of treatments were established, i.e. multi-stage fracturing of horizontal wells and multi-stage fracturing of vertical/deviated wells. A fast-dissolving low-concentration guar fracturing system that can be continuously mixed on line and a recyclable emulsion-associating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that can be mixed with surface water and hot sewage were develop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fracturing fluid preparation and water source for large-scale continuous fracturing operations. Moreover, the well-plant operation mode and fracture monitoring technique were upgraded. The proposed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ight oil blocks such as Y227, Y22 and Y104. By greatly improving the single-well productivity and lifecycle, it helps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benefit. Accordingly, the utilization degree of the tight oil in Shengli oil field has been improved economically and effectively.Key words: tight oil, staged fracturing, volume fracturing, comingled fracture network域改造技术和理念的进步,体积压裂技术开始成为致密储层的主流改造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密砂岩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林海霞(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摘要本文借鉴国内外体积压裂理念与改造经验,在大安北扶杨和高台子油层开展了体积压裂探索研究与实践,分析了体积压裂改造机理、对储层条件的要求和在大安北致密砂岩油藏开展体积压裂改造的可行性,探索了体积压裂选井原则、压裂技术措施,在现场成功应用并取得好的改造效果和压后投产效果,为同类致密砂岩油藏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主题词致密砂岩体积压裂滑溜水压裂扶杨油层0.引言吉林油田大安北地区扶杨和高台子油层储层特征为物性差(ф4.6-14%;k0.01-1.2md)、中等偏强水敏、塑性强(平均模量39366MPa,平均水平两项主应力差7.7MPa,平均泥质含量16.93%),采用常规压裂改造措施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需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开发现状,这就使得直井体积压裂技术应用成为可能。
1.体积压裂作用机理吴奇等人结合国外研究给出了“体积压裂”的定义及作用[1]。
通过压裂的方式对储层实施改造,在形成一条或者多条主裂缝的同时,通过分段多簇射孔、高排量、大液量、低粘液体以及转向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天然裂缝、岩石层理的沟通,以及在主裂缝的侧向强制形成次生裂缝,并在次生裂缝上继续分枝形成二级次生裂缝,以此类推,尽最大可能增加改造体积,让主裂缝与多级次生裂缝交织形成裂缝网络系统,将可以进行淋巴液的有效储集体“打碎”,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的接触面积最大,极大地提高储层整体渗透率,实现对储层在长、宽、高三维方向的全面改造,增大渗流面积及导流能力,广义的体积压裂包括以下3种模式[2]:①使天然裂缝不断扩张和脆性岩石产生剪切滑移,形成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相互交错的裂缝网络,将可以渗流的有效储层打碎,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的接触面积最大。
②采用多种方法在有限的井段内增加水力裂缝条数和密度(天然裂缝也可能开启),这些裂缝累积控制的泄流面积随裂缝的条数、缝长、缝宽、缝高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③利用储层水平两向应力差与裂缝延伸净压力的关系,实现裂缝延伸净压力大于两个水平主应力差值与岩石抗张强度之和,形成以主缝和分支裂缝相组合的枝状裂缝。
2.实现体积压裂的条件2.1岩石的脆性指数储层岩性具有显著的脆性特征,是实现体积改造的物质基础。
大量研究及现场试验表明:不同区域,储层岩石矿物组分差异较大,富含石英或者碳酸盐岩等脆性矿物的储层有利于产生复杂缝网,粘土矿物含量高的塑性地层不易形成复杂缝网[2]。
脆性指数越高,岩石越容易形成复杂裂缝。
一般来说,要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岩石的脆性指数要不低于50%。
目前,岩石脆性指数的计算有几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岩石矿物组成判断[3],即取岩石中石英含量与岩石中石英、碳酸盐及粘土总含量的比值作为该岩石脆性指数。
一般石英含量超过30%便数据库认为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指数。
岩石脆性指数的计算第二种方法则是根据岩石力学特性判断,由杨氏模量及泊松比计算得到。
见公式(1)。
(1)其中,Br为脆性指数,E为杨氏模量,Pr为泊松比,a和b为常数,a=1,b=0.4。
综合脆性指数即泊松比、均一化杨氏模量(无量纲)和脆性矿物的平均值,可综合反应岩石力学特征以及岩石矿物特征对岩石脆性的影响。
以往计算表明,砂岩段的综合脆性指数明显高于页岩段,更有利于形成复杂裂缝。
对红87区块59层储层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扶杨油层和高台子油层脆性指数分别为53.12%和51.79%,岩石脆性指数可以满足体积压裂对储层特征的要求。
表1 红87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特征2.2天然裂缝发育状况储层发育良好的天然裂缝及层理是实现体积压裂改造的前提条件。
压裂形成缝网的难易程度与天然裂缝和水平层理的自然状态(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否为潜在缝或张开缝,裂缝内是否有填充物等)密切相关[3]。
天然裂缝的开启所需要的缝内净压力与施工排量及压裂液的粘度密切相关。
通过成像测井分析,储层以垂直裂缝为主,纵向延伸长度3-8m,一般不穿层。
裂缝倾角大,近于直立,与东西向夹角一般小于12度,分析裂缝性质为潜在缝。
通过岩心观察,红岗北扶杨油层裂缝密度0.92条/米,天然裂缝发育,有利于形成缝网系统。
图1 红97井泉四段成像测井图2.3地应力分析两向应力差小,有利于裂缝的转向和弯曲,进而可能形成复杂的缝网系统。
对于裂缝较发育油藏,形成缝网压裂的力学条件可在天然裂缝扩展基础上分析,缝网示意图如力2所示。
图2 缝网示意图根据W和T的破裂准则及二维线弹性理论,发生张性断裂所需裂缝缝内净压力按式(2)计算。
发生剪切断裂所需裂缝缝内净压力按式(3)计算。
(2)发生张性断裂所需裂缝缝内净压力为(3)式中,p net为裂缝内净压力,Mpa;δH和δh分别为水平最大和最小主应力,Mpa;θ为天然裂缝与人工主裂缝的夹角,(º);το为天然裂缝内岩石的粘聚力,Mpa;K f为天然裂缝面的摩擦因数,无因次。
在压裂过程中,当主裂缝内净压力满足式(2)、式(3)时,才能形成缝网系统。
而根据式(2)得到,当θ=π/2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δH-δh。
同理,根据式(3)得到,当θ=π/2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p max=το/K f+(δH-δh。
),天然裂缝一般το=0。
因此,天然裂缝或地层弱面发生张性断裂和剪切断裂的最大值均为水平主应力差值δH-δh。
即当主裂缝内的净压力大于δH-δh时,便可以形成缝网系统。
因此,储层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值越小,越有利于形成缝网系统。
表2 红87区块岩石力学参数及地应力计算3.红岗北砂岩油藏体积压裂实践3.1选井原则通过对体积压裂机理和实现体积压裂条件的分析,结合红岗北致密砂岩储层特点,认为红岗北直井体积压裂选井就遵循以下原则:①储层渗透率越低,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低、剩余油资源量大,常规压裂效果差;②在平面上,井距、排距越大越有利于开展体积压裂技术;③在纵向上,砂岩厚度大于3.0m,且夹层厚度要小于1.0m,采用体积压裂可有效提高动用程度;④在含石英高的脆性储层开展体积压裂,有利于产生复杂缝网,岩石的脆性指数要不低于50%;⑤储层天然裂缝越发育,越有利于缝网形成;⑥改造井岩石水平主应力差值越小,越容易形成复杂裂缝网络;⑦避开水区且目的层纵向可能扩展范围内上下无水层;⑧固井质量好,无套损,套管钢级高,使排量提高成为可能。
3.2技术措施根据体积压裂实现条件,针对致密油藏以“提高净压力,开启和支撑次生裂缝,进而形成树形网络裂缝”为关键点,在脆性指数、微裂缝发育程度、三向应力分析、抗张抗剪切强度研究基础上,在红岗北红扶杨和高台子油层有针对性地开展体积压裂实践。
3.2.1大排量、大液量、低砂比压裂工艺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大量高滤失液体的注入有利于天然裂缝的开启,低砂比加砂可以支撑压开的天然裂缝。
大量高滤失液体的注入同时使近井应力场重新分布,使水平两向应力差减小,应用大排量提高缝内净压力,一旦净压力大于水平两向应力差和岩石抗张强度之和,新的压裂裂缝就有可能产生。
红岗北体积压裂研究模式为:排量10-17m3/min注入滑溜水,单层滑溜水用量1200-2900m3,平均1616m3,单层总液量1220-3776m3,平均1959m3,单层砂量20-70m3,平均35m3。
3.2.2采用低粘、低伤害液体体系造复杂缝网当液体类型为牛顿流体时,压裂液粘度越小,缝内压力变化越小,压力传导越远,能沟通更多的天然裂缝,且易使微裂缝产生错位和滑移,有效地增加缝网的波及面积,而小粒径支撑剂则更易进入到细小的裂缝中起到支撑作用,也会提高裂缝导流能力。
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特点和体积压裂入地液量巨大的特点,要求压裂液要具有较低伤害、高返排能力的特点。
在压裂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滑溜水、线性胶、交联胍胶作为工作液,具有较低伤害、低粘度特点,同时采用了高性能的助排剂和粘土稳定剂,达到了强化排液的目的。
滑溜水配方由清水添加0.10%减阻剂、0.2%粘土稳定剂和0.2%破乳助排剂组成。
滑溜水综合性能:减阻剂的清水减阻率60.12%,粘土稳定剂防膨率41.18-58.26%,破乳助排剂的表面张力24.41mN/m,界面张力0.08mN/m。
表3 滑溜水体系性能指标评价(数据来自实验中心)3.2.3组合粒径低密度陶粒支撑缝网系统在前置液阶段先采用大排量注入滑溜水,开启天然裂缝,采用段塞方式加入40-70目陶粒支撑天然裂缝;之后以线性胶携带部分40-70目陶粒,较高砂比阶段注入胍胶和20-40目低密度陶粒支撑主裂缝,表4 低密度陶粒性能指标表3.2.4 高强度水溶性裂缝转向剂利用裂缝转向剂可以产生新的主裂缝和次生裂缝。
高强度水溶性裂缝转向剂不但具有很好的封堵效果,并且溶解性好,不会对地层造成新的伤害。
这种水溶性裂缝转向剂封堵强度>18MPa/m,在地层中22-30小时可以完全溶解。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有两种粒径类型,粒径5-8mm的用于缝口转向,粒径1-2mm的用于缝内转向。
表5 高强度水溶性裂缝转向剂性能指标3.2.5 研发丢手式大通径分层压裂工具,实现套管压裂满足大排量注入表6 大通径封隔器技术参数图3 井下管柱示意图丢手式大通径封隔器分层压裂管柱特点:①管柱设有抗阻机构,遇软、硬阻工具中途不坐封;②管柱下井时内外连通,下井到位后可洗井、顶替;③每级压裂滑套上都设有反扣丢开机构,一旦砂卡,正旋管柱可将遇卡工具丢到井里,以便进行二次作业(冲砂、打捞);④管柱通径大、压裂滑套喷砂口大、压裂滑套及喷砂口采用耐磨处理,压裂时磨阻小可实现大排量体积压裂改造;⑤一次管柱压裂三段,工作压力70Mpa,温度90℃;⑥采用Y445+341封隔器组合形式管柱压裂,压裂时采用套管内压裂,排量大、磨阻小,更适合于中、深井压裂;⑦套管压裂可降低施工压力,为大规模体积改造提供优化空间。
3.2.6 裂缝监测检验体积压裂改造效果大45-18-24井F3-5号小层2013年10月28日施工,油管压裂,施工排量5.75-6.37m3/min,破裂压力63.3Mpa,加砂35m3,滑溜水900m3,总用液量1161m3。
本井进行了井下微地震监测,监测结果证明压裂产生了主裂缝和次生裂缝,主裂缝带长278m,带宽77m,裂缝网络高度100m,主裂缝方向为北偏东107度;次生裂缝带长211m,带宽37m,裂缝网络高度100m,次裂缝方向为北偏东173度。
监测结果显示,当液量达到534m3时,裂缝达到最大宽度;当液量达到1021m3时,裂缝达到最大长度。
从监测结果看,压裂产生的裂缝网络系统波及地质体体积达到214.7万方,实现了体积改造的目的。
图4 大45-18-24井压裂微地震井监测结果表7 大45-18-24井裂缝监测结果表3.3现场应用红岗北红87区块为致密砂岩油藏,井距400-425m,扶余和高台子油层裂缝较发育且上下无水层,适合应用体积压裂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