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读书总结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认识与稳产建议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 第41卷第2期2021年 2月· 100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认识与稳产建议王继平1,2 张城玮3 李建阳4 李娅1,2 李小锋1,2 刘平1,2 陆佳春5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气田开发事业部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开发分公司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天然气储量规模和年产气量目前都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进一步延长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稳产时间、提高气藏采收率,总结了该气田致密砂岩气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地质与气藏工程认识,梳理了影响气田持续稳产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下一步的开发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①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有效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含气性等都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并且局部气水关系复杂;②不同区域气井产量、累计产气量、产量递减率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气藏采收率受储层品质和开发井网的影响大;③优质储层储量动用程度高、储量劣质化趋势明显、剩余储量碎片化现象严重,导致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稳产难度大;④为了实现该气田的长期稳产,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强非均质性的特征,需要进一步推广“基础井组+基础井网+差异化加密”的井网部署策略,持续推进动/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和混合井型部署技术,运用老井查层补孔、侧钻水平井及重复改造等手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配合地质工程一体化改造工艺技术提升储层改造的有效性,采用智能化和水平井高效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提升气田精细化管理水平,并且尽早推广“负压”开采技术,以恢复濒临废弃井的生产能力;⑤寻求必要的财税政策支持是实现致密气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集层特征;开发指标;剩余储量;挖潜对策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21.02.012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 Field: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s and stable-production proposals WANG Jiping1,2, ZHANG Chengwei3, LI Jianyang4, LI Ya1,2, LI Xiaofeng1,2, LIU Ping1,2, LU Jiachun5(1.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2.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Low-Permeability Oil &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3.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0249, China;4. Development Department,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5. Sulige Gas Field Development Branch,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Natural Gas Industry, vol.41, No.2, p.100-110, 2/25/2021.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 The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ranks the first in China in terms of reserve scale and annual gas produc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order to further extend the stable production time and enhance the recovery factor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and gas reservoir engineering understandings obtain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is gas field, sor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mpacting its sustainable stable production,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is field.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the effective sand body scal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and gas bearing property are strongly heterogeneous and the lo-cal gas–water relationship is complex in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of the Sulige Gas Field. Seco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gas well production, ac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and decline r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covery factor of the gas reservoirs is af-fected more by reservoir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well pattern. Third, the reserve producing degree of good-quality reservoirs is high, the tendency of poor-quality reserves is obvious 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remaining reserves is serious, which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sta-bilization difficulty in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of the Sulige Gas Field. Fourth, in order to realize sustainable stable production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considering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t is recommended to popu-larize the well pattern deployment strategy of "basic well group + basic well pattern + differential infilling" further, continuously improve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technology and mixed well deployment technology with combined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is, apply layer reviewing and reperforating of old wells, horizontal well sidetracking and re-stimulation to improve the reserve producing degree, adopt the geology–engineering integrated stimul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make use of intelligent and efficient drainage gas recovery technology by horizontal well to improve the fine management level of gas field, and popularize the "negative press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cover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wells on the verge of abandonment. Fifth, seeking for the necessary fiscal and tax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tight gas resources. Keywords: Ordos Basin; Sulige Gas Field;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indexes; Remaining re-serves; Potential tapping countermeasures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地层油气藏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5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长庆气田稳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编号:2016E-0509)。
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

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致密砂岩气藏是目前国内外最重要的油气藏,能够有效提高储量和采出率。
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气藏的特殊特征是其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特征,这已经成为研究致密砂岩气藏的关键课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的机理。
一、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特征1、束缚水饱和度变成比较大的范围致密砂岩气藏的特殊特征之一是其束缚水饱和度变化范围较大,从砂岩气藏成岩成熟期到接近层状气藏采出期,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范围可以在2% ~ 55%之间变化,而采出期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的大小通常较小,变化通常在1% ~ 10 %之间。
2、束缚水饱和度变化具有时空及层间性特征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特征表现为具有时空和层间性。
由于气藏储量变化,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随储层发育程度变化而变化,其变化可以按时间,按空间,按层间不同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和解释。
二、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的机理1、压力变化束缚水渗流的运动受到渗流压力的影响,压力变化会引起储层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
界面压力在动态平衡下随着空气压变化而变化,束缚水饱和度也会伴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
另外,由于气藏油气压力及孔隙结构的变化,束缚水也会随之改变,从而使其饱和度发生变化。
2、储层物性变化储层物性变化也可以引起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
随着温度和压力变化,储层中的岩石物理性质会发生细微变化,影响储层束缚水的渗透特性,从而影响束缚水的分布和饱和度发生变化。
3、渗流变化渗流对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也有影响。
束缚水的运移受到渗流的影响,渗流的增加能够增加束缚水的饱和度,而渗流的减少能够减低束缚水的饱和度。
三、结论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特征是致密砂岩气藏构造-物性-成藏过程中重要的指标,其变化受压力变化、储层物性变化以及渗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致密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的机理,为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及能源探测提供重要依据。
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开采规律——以新场气田沙溪庙组J_(2)s_(2)气藏为例

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开采规律——以新场气田沙溪庙组J 2s 2气藏为例刘 露 王勇飞 詹国卫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复杂多样,且平面非均质性强,气井自然产能低,气藏开采难度大。
新场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是该区建产规模最大、稳产年限最长的致密砂岩气藏,总结其开采规律,找到有效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开发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以该气藏为例,首先分析了应力敏感性及气水相渗曲线特征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三维精细建模、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技术,对储量分布规律、井网优化、产量递减规律进行研究,针对多层叠置、气水关系复杂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水平井、多层合采的立体开发技术,利用井型及开采层位的互补,有效动用储量,全方位优化井网,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13%;②对于Ⅰ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大于等于23 m ,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1 mD ,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0%的厚层、中低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直井为主的低配产、长稳产期的阶梯递减型开发模式;③对于Ⅱ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介于16~20 m ,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15 mD ,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4%的中厚、中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水平井为主的中配产、短稳产期的稳产递减型开发模式;④对于Ⅲ类储量区中有效厚度介于10~16 m ,有效渗透率大于等于0.20 mD ,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58%的薄层、高含水饱和度储层,适宜于以水平井为主的高配产、无稳产的投产递减型开发模式。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新场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渗流特征 储量分布 井网 井距 优化 开发模式 提高采收率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3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川西凹陷斜坡带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48-004)。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 ) K × 1 Q = 槡 3 2 - 式中 , 利用1 渗透率得到孔渗综合指数 , 从而拟合 K 为渗透率 , 1 0 μ m; %。 2块岩心的孔隙度 、 为孔隙度 ,
收稿日期 ]2 0 1 1 1 1 0 4 [ -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 0 1 1 Z X 0 5 0 2 0 0 0 8 [ - , 男 ,2 作者简介 ] 王英伟 ( 1 9 8 5 0 0 9 年大学毕业 , 硕士生 , 现主要从事测井地层评价和油藏描述方面的研究工作 。 [ -)
19
石油天然气学报 2 0 1 2年1月 第3 4卷 第1期 a n . 2 0 1 2 V o l . 3 4 N o . 1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J g y
·7 5·
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砂, 孔喉结构差异较大 。 储层中的流体对测井信号总体贡献较小 , 造成常 1] , 使常规测井无法准确评价储层 。 而核磁共振测井横 规测井资料对储集特征及其流体性质反应不灵敏 [ 向弛豫时间 T2 分布反映了储层孔隙直径大小及其分布 , 与储层的孔喉结构直接相关 , 这为致密砂岩气 层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目前 , 大多数利用核磁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的方法是利用核磁测井 资料计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结合 T2 谱分布对储层进行评价 。 笔者构建岩心分析的 T2 谱分布转化为毛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导读:本辑归纳了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致密砂岩裂缝识别中的应用,致密砂岩储层 绿泥石成因及其与优质储层关系, 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期次, 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特征及识别。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王鑫

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王鑫发布时间:2021-07-01T10:10:27.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王鑫[导读] 摘要:砂砾岩是一种含砾成分较高的砂岩,也称为含砾砂岩,国内外一般是将砾岩、砾状砂岩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油气藏统称为砂砾岩油气藏。
广西恩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砂砾岩是一种含砾成分较高的砂岩,也称为含砾砂岩,国内外一般是将砾岩、砾状砂岩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油气藏统称为砂砾岩油气藏。
致密砂砾岩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展布规律复杂等特点。
从国内外致密油气开发积累的经验来看,进行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使地质认识和工程实践最大限度地紧密结合,能够更有效挖掘各个开发环节的效益。
关键词: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引言地质工程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实现地质、工程跨学科、跨部门多元协作,实现快速高效科学决策与实施。
成功的地质工程一体化项目,往往具备一支多学科扁平化、高效一体化的团队,具有现场作业协同化运作机制和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平台,从而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1工程地质学和地质工程学简述工程地质是一门基于应用方案的学科,其基础是对建筑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以及工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分析、预测、预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前后的地理分布、应力、石料、三压特性和技术影响及变化,研究地质质量和环境条件,并为钻井、石油钻井等开发设计开发项目。
地质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它研究和解决了工程地质和岩性的地质问题,解决了地质、设计和施工偏差等领域的实际工作问题。
地质科学侧重于地质构造和地质背景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本组织与地质、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技术等方法合作,开发地质结构,利用地质材料进行建筑,开发或保护地质结构的施工环境,并通过现代施工技术支持经济。
在实践中,地球工程和工程促进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促进发展的一体化。
延安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井控规模研究

242气井井控规模评价主要包括动态储量及泄气范围评价两部分,动态储量的准确评价对于评估气井产能、措施挖潜井优选、储量动用程度分析至关重要,泄气范围则是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合理井网井距论证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致密砂岩气藏动储量及泄气范围的评价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动储量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延长是不断变化的,气井投产早期尚未达到拟稳定渗流状态,对于生产时间较短的井难以准确求得井控动态储量和泄流范围[1-2];二是如何基于单井井控规模得到多层合采井各产层井控规模,进而精细表征分层储量动用状况,需要对单井分层产量做准确而有效的劈分。
通过建立典型气井动态储量随时间的预测图版准确预测了研究区最终动态储量。
通过流动带指数与有效厚度乘积法对多层合采井各产层产量进行了劈分,表征了分层动态储量。
气井井控规模的精细评价为研究区高效稳产对策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延安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延安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
相对于北部气田,延安气田较为分散,呈现气田群的形式。
开发层位为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盒8段[3],气藏储层整体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浅海沉积体系。
其中,盒8段与山西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本溪组为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储集岩以水下分流河道砂、河口砂坝和障壁砂坝为主,有效砂体厚度介于6~24m之间,平均厚度小于10m,砂体规模小。
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0%~12.0%,渗透率为0.01~3.0×10-3μm 2。
另外,气藏压力系数约为0.83~1.05。
气体组分以甲烷为主,含量在95%以上,为干气气藏。
综上可知,延安气田,整体具有低渗、低丰度、低压、单砂体薄、强非均质等特征,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
延安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井控规模研究雷开宇 高小平 李云 马云贵 吕敏 刘洋洋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气田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延安低渗致密砂岩气田具有气藏地质状况复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单井控制范围小、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大等特点。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

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摘要:致密砂岩油气储量丰富、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已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首选领域。
关键字: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条件生储盖组合成藏过程0 引言随着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邹才能等,2012)。
非常规油气资源量巨大,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495×108t,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3921×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邹才能等,2012)。
近年来,国内外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国已发现的储量排名前100的气藏中有58个是致密砂岩气藏(Baihly,et al,2009);我国2010年底共发现储量大于1000×108m3的大气田18个,其中9个为致密砂岩大气田,总探明地质储量25777.9×108m3,占18个大气田的53.5%(戴金星等,2012)。
美国圣胡安盆地向斜轴部白垩系致密砂岩气田可采储量为7079×108m3(Bruce et al,2006);Bakken 致密油含油面积7×104km2,资源量达到566×108t,可采资源量68×108t(USGS,2008);Eagle Ford致密油含油面积约4×104km2、目前产油量为560t/d(Lucas et al,2010)。
2011年苏里格致密砂岩大气区实现探明储量超3.0×1012m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大气区发现三级储量1.0×1012m3;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仅长6、长7段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以上,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8118×104t(邹才能等,2012)。
致密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相关技术理论研究早、发展迅速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中国近期非常规油气首选的重要勘探领域(戴金星等,2012;贾承造等,2012;邹才能等,2012)。
致密砂岩气成藏研究进展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_郭迎春

处存在动力( 气体压力) 与阻力( 毛细管力、粘滞力及地层水压力) 的力平衡关系,如何定量表征和模拟各种力的演化过程显得尤为
重要; 二是致密砂岩气藏的调整改造机理和过程及原型致密砂岩气藏恢复的研究,原型气藏的恢复可以通过气、水界面处的力平衡
关系实现,后期不同的调整改造作用都是通过改变气、水倒置的临界条件而实现的; 三是致密砂岩储层中“相对高孔渗体”的控藏作
用研究,“相对高孔渗体”的存在改变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使得其成藏过程更为复杂。
关键词: 封闭机制; 成藏要素; 研究进展; 成藏机理; 致密砂岩气
中图分类号: TE132. 2
文献标识码: A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tight sand gas and several issues for concerns
( 1. 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2.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 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为了解该类气藏成藏地质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储层划分标准、分类、
地质特征、成藏要素及封闭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现有致密储层的划分标准不具有成藏内涵,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的临
收稿日期: 2012 - 06 - 23; 修订日期: 2013 - 07 - 15。 第一作者简介: 郭迎春( 1982—) ,男,博士研究生,石油地质、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E-mail: cugcupgych@ 163. c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U1262205,41072100,41102085) 。
Guo Yingchun1,2 ,Pang Xiongqi1,2 ,Chen Dongxia1,2 ,Jiang Fujie1,2 ,Tang Guomin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密砂岩气藏读书总结本次对于致密砂岩气藏的文献阅读主要从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分类、气藏特征、成藏要素、成藏机理以及国内外不同盆地致密砂岩气藏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总结如下:1.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定义与很多,其共同特点是储层致密,孔隙度渗透率很低。
国内普遍认可的定义为:致密砂岩气是指孔隙度低(<12%)、渗透率比较低(1×10-3μm2)、含气饱和度低(<60%)、含水饱和度高(>40%)、天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为缓慢的砂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关德师,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1995)。
2.致密砂岩气藏的分类致密砂岩气藏根据产状分类可分为致密深盆气、致密根源气、致密连续型砂岩气。
通过阅读学习发现,对于致密砂岩气藏比较合理的分类方式是按照气藏的成因进行分类,根据有机质大量生、排烃时间与储层致密化时间的关系可将致密砂岩气藏分为三大类:“先成型”深盆气藏、“后成型”致密砂岩气藏、后期改造复合型砂岩气藏。
“先成型”深盆气藏是指有机质大量生排烃时间晚于储层致密化的时间,即储层先致密后成藏。
“后成型”致密砂岩气藏与“先成型”相反,是储层先成藏后致密,可见,“先成型”早期属于常规气藏,也称为常规致密砂岩气藏,根据圈闭类型可分为:致密构造类砂岩气藏和致密岩性类砂岩气藏。
第三类后期改造复合型致密砂岩气藏是指早期形成的致密类油气藏受到构造变动改造后形成的、地质特征可能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类型的油气藏或者致密常规型油气藏与致密深盆型油气藏在地史过程中叠加复合而形成的致密型砂岩类油气藏。
3.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1)储层致密,储层孔隙度低,一般都在12%以下;储层渗透率低,一般都在1×10-3μm2以下。
(2)致密砂岩气藏埋深变化范围大,分布面积较大。
(3)储量规模大,但储量丰度低,产能低、开采难度大。
(4)油藏压力特征复杂,既有异常高压又有异常低压。
一般的,深盆气藏随着成藏演化由异常高压变为异常低压。
(5)气水关系复杂,既有上气下水,又有下气上水,汽水边界不规则。
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其特点也有不同,特别的,“先成型”深盆气藏地质特征比较特别。
深盆气藏最本质的特征为:天然气被圈闭在地层下倾方向或盆地中心区域;含气区域内的各地质体孔隙均含气而少含水。
另外,深盆气气水关系为下气上水型,无明显的边水和底水,气藏形态不受构造控制;深盆气藏的地层压力异常,在主要盆地深盆气藏中,加拿大阿尔伯塔盆地和中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属于异常低压,美国的绿河盆地和红沙漠盆地以及中国的四川盆地都属于异常高压,研究表明在天然气充注和深盆气藏的形成过程中,它们的压力显现出正异常;在盆地上升剥蚀或深盆气成藏作用停止过程中,它们的压力显现出负异常。
深盆气藏的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以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
然而,常规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特征还是储层致密,有正常的气水关系,气藏受构造控制,与常规气藏特点相当。
4.成藏条件致密砂岩气藏聚集成藏的三个有利条件为:(1)大范围、供气充足、供气速率高的烃源岩;(2)大面积发育的低孔、低渗连片啥演出集体;(3)气源、储集层、封闭体与构造条件有利匹配。
对于深盆气藏其成藏条件比较特殊,要求比较严格。
深盆气藏的成藏条件主要为:(1) 气源条件要求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大、厚度大等,而且更关键的是生、排气高峰出现的地质时代较晚且持续时间较长,乃至现今仍有较强的生气能力,这是深盆气藏动态圈闭具有一定规模并能保存至今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一般气源岩为煤系地层。
(2)储层条件深盆气藏储层构造稳定,地层倾角较小,并且最重要的是,气源岩与储层紧密接触,源、储互层有利于深盆气藏聚集成藏。
(3)盖层条件应具有良好的顶、底封盖,顶部封盖可以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盖层,亦可为水封盖——储层中气水界面处的力平衡界面(气体热膨胀力+气体浮力=毛细管力+静水压力)。
(4)运移条件深盆气藏一般为近源运移,运移距离短,压实作用和气体生烃膨胀力则成为其运移的主要动力,致密砂体内的天然气运移的动力来自于气体本身的膨胀力,即天然气充注的强度,;而气水之间的毛细管压力和天然气藏上覆的地层水柱压力构成了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阻力。
常规天然气藏气水的排驱过程服从置换式原理,天然气的赋存空间与气源岩相隔一定的运移距离且富集于孔渗性较好的储集层中;但对于深盆气藏水的排驱过程服从活塞式原理。
(5)圈闭条件深盆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生烃补给与散失平衡的动态圈闭,动态性特征较强,在深盆气藏圈闭的内部通常发育一些相对高孔渗的砂体(甜点)形成一些圈闭类型,一般以岩性圈闭、成岩圈闭、裂缝圈闭为主。
(6)保存条件由于天然气的扩散作用影响,起源的供气量大于等于天然气的散失量,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并且构造稳定,没有断层裂缝影响。
5.成藏机理常规致密砂岩气藏是烃源岩排烃高峰期时储层为常规储层,储层孔隙较大,其成藏机理同常规气藏,即天然气由扩散作用从源岩层运移到储集层,在储集层中通过裂缝、断层等优势运移通道在构造、岩性等圈闭中聚集成藏。
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形成上气下水的形态。
之后由于成岩作用和构造挤压等使储层致密化,形成致密砂岩气藏。
深盆气藏形成于储层致密化之后,有机质排烃时储层已经非常致密了。
深盆气藏成藏机理国内外有不同的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Gies的“气驱水”得到较多的认同,在气驱水的过程中浮力几乎不起作用,气体从源岩不断充注形成较大的气体膨胀力,当膨胀力大于毛细管力和静水压力时,气体驱动水向地层上倾方向运动,当达到物性较好的部位时,由于孔喉变大,浮力成为主导因素,气体穿过界面而逸散,气藏达到最大规模,形成了气水倒置的气藏。
力平衡方程(P e=P w+P c)决定着深盆气圈闭的分布范围,物质平衡方程控制着圈闭内的实际含气范围。
复合型致密砂岩气藏它是由多种致密气藏组合而成或者致密砂岩气藏由于构造作用的剖坏而形成的一种其他气藏,其形成机理就比较复杂。
对于成藏机理的分析主要侧重于有机质生排烃史与储层致密演化史的匹配关系研究。
成藏演化史研究要靠埋藏史、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方法;而储层的演化史要通过对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成岩序列、研究得出储层致密化的成因机理以及储层致密化的时间。
6.成藏模式对于致密砂岩气藏的特点、成藏条件、成藏机理等分析可得出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模式。
根据“先成型”深盆气藏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形态,可将其分为3种成藏模式:1)凹陷中心对称分布成藏模式;2)前陆侧缘斜坡分布成藏模式;3)构造斜坡分布成藏模式。
划分三个成藏演化阶段1)深盆气孕育阶段,此阶段储层发生致密化;2)深盆气形成阶段,源岩开始大规模排烃,盆地为异常高的地温和压力;3)深盆气萎缩阶段,天然气充注结束,盆气为异常低压和低地温。
将“后成型”致密气藏成藏模式概括为“早常规—晚改造”复式成藏模式,也分三个阶段,1)原生常规储层天然气聚集阶段;2)储层致密化改造阶;3)复式成藏阶段。
7.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致密砂岩气藏在很多国家都已发现,致密砂岩气藏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各个产气盆地的低渗透含气层中都存在,全国第二轮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为30.23×1012m3,其中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占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的40%左右(约12×1012m3)。
致密砂岩气藏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国外所开发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主要以深盆气藏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中西部。
加拿大主要为阿尔伯达盆地的致密砂岩气藏,美国的致密砂岩气藏分布在大绿河盆地、丹佛盆地、尤因塔盆地、皮申斯盆地、拉顿盆地和粉河盆地,其中圣·胡安盆地、怀俄明州的红色沙漠盆地、大绿河盆为美国典型的发育深盆气藏盆地。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盆地,目前已发现的深部致密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吐哈盆地、中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以及东部的松辽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分布受很多因素控制,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控制要素有所不同。
对于常规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受烃源灶(S)、古隆起(M)、有利沉积相带(D)、区域性盖层(C)四大因素控制,这些要素的合理组合可以预测气藏发育的位置,T-CDMS为常规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模式,如库车凹陷迪娜2气藏。
对于深盆气藏其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气源岩(S)、有利的沉积相带(D)、力平衡边界(L)、构造平稳带(P)四大因素控制,T-PLDS为深盆气藏的分布模式,如库车凹陷依南2气藏。
复合型致密砂岩气藏,综合上述两种气藏,其形成受烃源灶、古隆起、有利沉积相带、区域盖层、力平衡边界、构造稳定带因素控制,如库车凹陷大北1及周边气藏。
深盆气藏成藏机理研究——均匀致密储层条件下天然气运聚分析的条件假设在均匀致密的储层条件下,从储层底部注人的天然气将推动上覆地层水进行整体运动,气水排驱过程服从活塞式运动原理。
典型的气水活塞运动,即在细小、均匀等径的单根注水玻璃管或饱含水的亲水性毛细管中,当气体由底部注人其中时,气水界面上较大的表面张力将气体和水分割为两个独立存在的系统,气水之间的势能差无法通过由下向上的垂向传导作用而得到平衡,即气体与水之间无法进行垂向上的位置交换而形成活塞式(图2右)的气水推进过程。
为避免考虑天然气在推进过程中的压缩作用,选择理论上不可压缩的原油进行讨论。
在活塞式运移模式下,原油不断向上的推进过程需要克服毛细管压力、上覆水压力以及原油自身重力,从单位面积考察,则原油运动的平衡过程满足下式(张金川,1999,2001):(2)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以气代油分析(在气水排驱过程中,天然气的压缩作用可以在其生排烃过程中予以考虑),则在气水两种介质条件下可以对其排驱过程作出完全意义上的活塞式模型假设。
在典型的活塞式气水排驱模型中,对天然气的受力作用分析不需要考虑浮力,主要原因是此时的地层水为不连续相,气水之间无法进行能量传递。
2.3典型深盆气成藏条件下的力学平衡作用在典型的深盆气成藏条件下,天然气与地层水之间的排驱过程表现为完全意义上的活塞式特点,主要由生烃作用产生的天然气体积膨胀力导致深盆气的聚集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倒置的气水界面逐渐向上移动。
当天然气柱为连续时,天然气在致密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成藏过程需要克服气水界面处的储层毛细管压力、气水界面上覆的地层水柱压力以及天然气自身的重力影响,参照活塞式油水运动平衡方程,可得典型深盆气成藏时的动力平衡方程(张金川,1999,2001):首先在深盆气藏顶部内界面任取一点分析,则成藏动力平衡方程服从下式:(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致密储层中的气水排区速度非常缓慢,天然气运移时的摩擦阻力可以忽略为零而不予考虑。
如果将深盆气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则有下式(张金川,1999,2001):(4)式(4)中,pg为源岩生排气所造成的注气压力,它在数值上大于等于深盆气藏内底面上的流体(天然气)压力,由于地质作用过程的长期缓慢性,可以近似认为两者在数值上相等;pg为地层水密度;hg为天然气的存在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