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关键技术
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致密砂岩是一种非常规的砂岩,一般由致密的碎屑岩组成,主要包括粉砂岩、细砂岩以及部分中-粗砂岩。
致密砂岩气藏与深盆气藏和盆地中心气藏以及持续性聚集型气藏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在对致密砂岩气层的成藏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地震响应特征有关的岩石物理参数(例如纵横波速度、密度、泊松比、含气饱和度)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关于国内外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研究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层岩石物理特征研究现状一、致密砂岩气层及其岩石物理特征1.致密砂岩气层的成藏地质特征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成因由多方面因素控制,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但前面二者起到主控作用。
沉积物的物源特征和沉积环境控制着储层物性、岩性以及孔喉结构分布,其中,地层的沉积作用是形成储层低孔低渗特性最基本的作用条件,不仅控制着这类储层的物性特征,还决定了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一般情况下,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形成于冲积扇沉积等近源沉积相带或前三角洲沉积等远源沉积相带中。
致密砂岩气藏的一般特征为:(1)基质颗粒杂乱,分选性差,孔喉结构复杂,渗透率较低;(2)致密气藏的非均质性较强,岩性变化大,井与井之间的小层划分及对比难度大;(3)储层具有高含水饱和度,低可流动流体饱和度,以及低气体相对渗透率;(4)气体驱替压力高,存在启动压力现象;(5)气水关系复杂,油、气、水的重力分异不明显,在毯状致密砂层中气和水呈明显的倒置关系,在透镜体状致密砂岩含气层系中一般无明显的水层,致密气藏一般不出现分离的气水接触面,产水不大,含水饱和度高(大于40%);(6)分布隐蔽,常规的勘探方法难以发现。
深层浅层成藏关系密切——在致密化程度高而晚期构造相对活动地区,高丰度超压天然气侧向运移困难,势必寻求垂向突破,产生烟囱作用。
2.致密砂岩气层的岩石物理参数早期的地震数据主要用于构造解释,通过构造结合其它地质信息的综合研究,进行间接地推断该构造的含油气性。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气藏成藏过程伏海蛟;汤达祯;许浩;陈晓智;崔立伟;马英哲【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2(019)001【摘要】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致密砂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关注,而正确地认识致密砂岩气是有效开发利用它的前提条件.文章从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储层的分类方案、储层特性及其与常规储层异同点、气藏成藏过程和分布规律等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致密砂岩气藏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和开发潜力,旨在对国内致密砂岩气藏的前期勘探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后期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总页数】4页(P47-50)【作者】伏海蛟;汤达祯;许浩;陈晓智;崔立伟;马英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相关文献】1.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张水昌;米敬奎;刘柳红;陶士振2.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J], 马永生;傅强;郭彤楼;杨凤丽;周祖翼3.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J], 赵双丰;张枝焕;李文浩;刘杏;姜丽娜4.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深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充注特征及成藏过程[J], 赵贤正;卢异;曾溅辉;韩国猛;冯森;石倩茹;刘亚洲;付东立;王亚奴;宗杰5.徐家围子断陷气藏成藏过程及成藏压力研究 [J], 吴玉明;闫伟贺;云建兵;张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分析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6535. 2013. 01. 010
巴喀油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 储层沉积特征
吴俊红
1, 2
( 1.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北京 100083 ; 838202 )
摘要: 为分析清楚巴喀气藏主力层位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储层变化,通过对巴喀地区岩心、 测井、 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分析, 识别出了该组各种相标志( 岩石成分、 岩性、 泥岩颜色、 沉积构 岩石粒度、 电测曲线及地震相等) , 在此基础上, 厘定了巴喀地区八道湾组主要沉积 造特征、 相、 亚相和微相类型。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 、 废弃河道, 泛滥平原和河漫沼泽 4 个微相, 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沉积相模式, 为气藏开发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巴喀油田; 致密砂岩储层;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中图分类号: TE12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6535 ( 2013 ) 01 - 0039 - 05
[2 ] 0. 71 , 平均为 0. 51 , 反映出低成分成熟度特征 。
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 巴喀构造是一个受强烈压 实作用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 , 位于台北凹 陷鄯善弧形背斜带的最西端。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 气藏为边水层状构造凝析气藏。 由于八道湾组发 育多组裂缝, 其裂缝特征不同于国内其他气藏, 可 借鉴经验不多, 同时由于油田断裂发育、 构造破碎、 砂体分布不稳定、 储层渗透率低、 孔隙结构及油层物 性非均质性强等特征, 给勘探、 开发带来很大难度, 因此对该区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具有
案, 增储上产打下基础, 也为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开 发效果、 配套技术及措施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其挖潜

第44卷 第5期 新 疆 石 油 地 质Vol. 44,No.52023年10月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Oct. 2023文章编号:1001-3873(2023)05-0554-08 DOI :10.7657/XJPG20230506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其挖潜石耀东1,王丽琼1,臧苡澄2,张吉1,3,李鹏2,李旭1(1.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第四采气厂,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300;2.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18;3.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 710018)摘 要:苏里格气田中区苏36-11区块已开发17年,开发程度和储量动用程度均高,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储量动用不均衡,剩余气分布复杂,剩余气分布的确定及挖潜是气田稳产的关键。
通过储集层构型精细表征,明确剩余气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不同类型剩余气分布规律,提出对应的挖潜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气砂体主要分布在4级构型单元心滩坝与点坝中,整体规模小,宽度为150~500 m ,长度为300~800 m ,连通性差,受各级次渗流屏障影响大,区块北东—南西向主砂带开发程度最高,地层压力低,剩余气主要分布在区块西北部盒8段下亚段;剩余气分布主要受储集层非均质与开采非均匀影响,可分为井网未控制型、复合砂体阻流带型、水平井未动用次产层型、直定向井未射开气层型和投产未采出型5类;提出井间加密、老井侧钻、查层补孔和老井挖潜4种动用措施,调整方案后,预测可稳产7年,采收率可达45%。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层构型;剩余气储量评价;剩余气分布;挖潜对策;开发中—后期;开发调整方案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2018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收稿日期:2022-11-12 修订日期:2023-04-1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0);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6E-0509)第一作者:石耀东(1973-),男,陕西靖边人,高级工程师,气田开发与生产管理,(Tel )************(E-mail )syd_cq@通讯作者:王丽琼(1989-),女,甘肃华池人,高级工程师,硕士,油气田开发,(Tel )************(E-mail )wangliqiong12_cq@petrochina..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Tapping Strategies of Remaining Gasin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SHI Yaodong 1,WANG Liqiong 1,ZANG Yicheng 2,ZHANG Ji 1,3,LI Peng 2,LI Xu 1(1.No.4 Gas Production Plant,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Ordos, Inner Mongolia 017300, 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Xi ’an, Shaanxi 710018, China ;3.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Fields, Xi ’an, Shaanxi 7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Su 36⁃11 block in the central area of Sulige gas fiel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17 years, with high degrees of development and reserves producing. The strong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 this block leads to uneven producing of reserves and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gas. Distribution determination and potential tapping of the remaining gas are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stable production in the gas field. By accurately characterizing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remaining gas distribution were identifi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maining gas were determined,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recovering the remaining gas we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bearing sand bodi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4th⁃order architec⁃ture units, such as channel bar and point bar, these sand bodie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various levels of flow barriers, with small over⁃all scale, poor connectivity, width of 150-500 m and length of 300-800 m. The main NE⁃SW sand belt in the block has been developed the most, with low formation pressure, and the remaining ga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He 8 member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block. Remaining gas, whose distribution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uneven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gas uncontrolled by well pattern, gas in composite sand body flow barrier, gas in secondary pay zone unexploited by horizontal well, gas in unperforated gas⁃bearing layer in vertical well, and gas unproduced. Four potential tapping 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well infilling, reperforation, sidetracking and potential tapping in exsisting wells. According to the adjusted development plan, it is predicted that stable production can be maintained for 7 years with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reaching 45%.Keywords :Sulige gas field;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remaining gas reserves evaluation; remaining gas distribution; potential tapping; middle-late development stage; adjusted development plan中国致密气资源总量及开发潜力巨大,约占全球资源量的十分之一,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区域。
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地质特征

s u p e imp r o s e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r o t o t y p e b a s i n,t e c t o n i c d e f o r ma t i o n,r e s e r v o i r s t r a t u m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i n g a s s e m— b l a g e .E x t e n s i v e s p r e a d a b i l i t y r e f e r s t o t h e w i d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o f s o u r c e r o c k, r e s e vo r i r s t r a t u m ,t r a p a n d
性、 沉积演化 的节律性 、 运移充注的节律性 ; 模糊性 : 气水边 界的模 糊性 、 圈闭类型的模糊性 、 储层的非均质性 ; 多样性 : 烃源的多样
性、 储集类型 的多样性 、 运移方式 的多样性 、 气藏类型的多样性。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 区总体具有“ 源、 相、 位” 三元控藏特点。
第3 5卷第 1期 2 0 1 3年 1月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6 1 1 2 ( 2 0 1 3 ) 叭一 0 0 0 1 — 0 8
大型多层致密砂岩气藏中后期稳产技术对策——以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维普资讯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汉石油学院学报 ) 江
2 0 年 1 月 07 0
1 2 储 集 层 特 征 .
1 )岩石 学特 征
储 层 岩石 类 型 以灰色 、浅灰绿 色 中一 细粒 长石 岩 屑 、岩屑 长石 砂 岩为 主 ,碎 屑 以石
1 1 构造 及沉 积特 征 .
新 场气 田位 于 彭州 一 阳 向 斜 和 梓 潼 德 向斜 之 间的川 西坳 陷 的一个 大 型 北 东东 向
的隆起带西 段 ,为孝 泉 背斜 向东延 伸 的一 个平 缓鼻状 构 造 。总体 上呈 西 高 东 低 、南
陡北缓 的不对称分 布格局 。
窭 譬
采难 度 大 的特点 。新 场 气 田中侏 罗 统 上沙 溪庙 组 (。。 JS)气 藏 是 目前 川 西 坳 陷侏 罗 系发 现 的唯 一大 型
致密 砂 岩气藏 ,提交 天 然 气 探 明 储 量 超 过 5 0 1 n , 日产 气 超 过 2 0 1 ‘ 。 d 0 × 0r。 0 × 0r / ,年 采 气 超 过 8 n ×
维普资讯
石 油 天 然 气 学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0 年 1 月 第 2 卷 第 5 江 07 o 9 期 Jun l f ia dG sT cn l y ( .P ) O t20 V 1 9 N . or a o l n a eh o g J J I O o c.07 o 2 o5 .
井 网完 善 以及 平 面 、层 间 调 整 可 以 实 现 气 藏 现 有 生 产 规 模 的 稳 产 , 同 时 达 到 最 佳 的 开 发 效 果 。 研 究 提 出
的稳 产 技 术 对 策 和 合 理 开 采 规 模 对 气 藏 的高 效 开发 具 有 一 定 的 指 导 意 义 。
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王鑫

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王鑫发布时间:2021-07-01T10:10:27.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王鑫[导读] 摘要:砂砾岩是一种含砾成分较高的砂岩,也称为含砾砂岩,国内外一般是将砾岩、砾状砂岩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油气藏统称为砂砾岩油气藏。
广西恩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砂砾岩是一种含砾成分较高的砂岩,也称为含砾砂岩,国内外一般是将砾岩、砾状砂岩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油气藏统称为砂砾岩油气藏。
致密砂砾岩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展布规律复杂等特点。
从国内外致密油气开发积累的经验来看,进行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使地质认识和工程实践最大限度地紧密结合,能够更有效挖掘各个开发环节的效益。
关键词: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引言地质工程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实现地质、工程跨学科、跨部门多元协作,实现快速高效科学决策与实施。
成功的地质工程一体化项目,往往具备一支多学科扁平化、高效一体化的团队,具有现场作业协同化运作机制和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平台,从而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1工程地质学和地质工程学简述工程地质是一门基于应用方案的学科,其基础是对建筑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以及工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分析、预测、预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前后的地理分布、应力、石料、三压特性和技术影响及变化,研究地质质量和环境条件,并为钻井、石油钻井等开发设计开发项目。
地质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它研究和解决了工程地质和岩性的地质问题,解决了地质、设计和施工偏差等领域的实际工作问题。
地质科学侧重于地质构造和地质背景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本组织与地质、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技术等方法合作,开发地质结构,利用地质材料进行建筑,开发或保护地质结构的施工环境,并通过现代施工技术支持经济。
在实践中,地球工程和工程促进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促进发展的一体化。
我国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分布与未来发展地位

(. 1 中国石 油勘探 开发研究院 ,E 10 8 ;. j 京 0 0 3 2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 司, 北京 10 0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司, 0 07; . 北京 10 2 0 74)
发展地位中图分类号te13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1742201206008707前言致密砂岩气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md的砂岩气层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气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可以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我国致密砂岩气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四川盆地就已有发现但因技术和成本所限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直到近几年随着大型压裂改造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实现了单井产量提高和开发成本降低致密砂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才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发现了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和四川盆地川中须家河组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致密砂岩气田致密砂岩气年增探明储量和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源 的勘 探开 发才 取得 重 大 进 展 , 后 发 现 了 以鄂 尔 先
利用 、 实现 天然 气工 业 大 发展 和能 源 结 构 改善 均 具 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l 。文 章 在 系统 分 析斜 坡 岩 性 3 J 型 和深层 构造 型两 种 致 密砂 岩 气 藏 特 征 的基 础 上 , 采用 类 比法 评估 出我 国致 密砂 岩 气 地质 资 源 量 、 技 术 可 采资 源量及 其 分 布状 况 , 根 据 勘探 开 发 进 展 并 及发 展趋 势 , 测 了 2 3 以前 我 国致 密砂 岩气 产 预 0 0年 量发 展趋 势 。
[ 摘要 ] 系统分析了我国鄂尔多斯 、 四川 和塔里木 等主要 盆地致 密砂 岩气成 藏条件和 主控 因素 , 提出斜坡岩
性型和深层构造型是两种最重要的致 密砂岩气 藏 。采用 多 因素 叠合法 预测有利 含气范 围 , 通过对 已知重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