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的进展及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致密砂岩气及在勘探开发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致密砂岩气及在勘探开发上的重要意义

致密砂岩气开发的社会影响
提高能源供应:致密砂岩气开发可以增加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促进经济发展:致密砂岩气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改善环境质量:致密砂岩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致密砂岩气开发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致密砂岩气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国致密砂岩气及在 勘探开发上的重要意 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目 录



义致 和密
特砂
征岩




的中 分国
布致
和密
储砂
量岩


挑开致 战发密
的砂
重岩
要气
性勘
和探
伍Leabharlann 和勘中 趋探国势开致
发密
的砂
现岩
状气

响的致 环密
境砂
和岩
社气
会开
影发

的砂中 政岩国
策气政
和勘府
支探对
持开致
发密
第一章
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现状
资源分布:中国 致密砂岩气资源 丰富,主要分布 在四川、重庆、 陕西等地
勘探开发技术: 中国致密砂岩气 勘探开发技术已 取得重大突破, 具备大规模开发 能力
开发现状:中国 致密砂岩气勘探 开发已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产量 逐年增加
发展趋势:中国 致密砂岩气勘探 开发将向规模化、 高效化方向发展, 成为未来能源发 展的重要方向
致密砂岩气开发的经济性分析
资源丰富: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成本效益:致密砂岩气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致密砂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2024年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2024年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苏西地区是近年来全球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重要区域,随着其气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产水现象逐渐成为影响该地区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方法,对于提高该地区砂岩气藏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储层中含水层与气层的交互存在,使得产水现象在该地区普遍存在。

储层中水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层水和注入水等,这些水在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受多种因素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一)物理机制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的主要物理机制包括水侵、气水交替流动等。

水侵是指地层水在压力作用下侵入储层,导致储层含水量的增加。

气水交替流动则是指气体和水的混合物在储层中交替流动,形成产水现象。

(二)化学机制除了物理机制外,化学机制也是导致产水的重要因素。

例如,储层中的黏土矿物在水分的作用下发生膨胀、运移等现象,可能导致储层孔隙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水的运移和聚集。

此外,储层中的化学反应也可能产生水,如碳酸盐岩的溶解等。

四、产水预测方法针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预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地质综合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储层地质特征、含水层分布、地层压力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对储层产水进行预测。

该方法需要充分依托地质资料和地质经验,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储层地质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条件,模拟储层中水的运移和聚集过程,从而预测产水情况。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但需要依赖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值模拟技术。

(三)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产水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建立产水预测模型。

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数据中的信息,提高预测精度和效率。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模型参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致密砂岩气藏是当前全球能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储层产水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苏西地区作为我国致密砂岩气藏的重要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的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探讨有效的预测方法。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特征主要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复杂的储层结构。

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储层中的水份赋存方式和流动特征。

其中,原生水和次生水共同存在于储层中,通过不同的流动路径和方式对气藏的开采产生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和气藏形成过程中伴随的液态水。

这些水在储层中以吸附态、毛细管束缚态和自由态等多种形式存在。

2. 流动路径:在储层中,水的流动受到孔隙结构、流体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复杂的流动路径。

这些路径包括微裂缝、孔隙网络等,对气藏的开采效率和采收率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因素:产水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温度压力条件等。

此外,开采过程中的工程参数如采收率、采气速度等也会对产水产生影响。

四、产水预测方法针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预测,本文提出以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地层压力等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历史开采数据,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2. 物理模拟法:利用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储层中水的流动过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产水规律,为实际开采提供参考。

3. 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储层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储层的产水过程进行模拟,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水量。

五、结论通过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产水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复杂的流动路径和赋存方式。

有效的预测方法包括地质综合分析法、物理模拟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2024年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2024年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已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

苏西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区域,其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备受关注。

而在这类储层中,产水问题对于开采效果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以及准确预测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尝试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且多为复杂的地质构造。

储层中水分的存在主要受控于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

这些因素包括岩石类型、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

此外,储层中的水分也可能因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三、产水机理分析(一)地质因素影响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受地质因素的影响。

其中,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产水的主要因素。

不同类型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不同,从而影响水的分布和流动。

沉积环境决定了砂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影响水的赋存状态。

而成岩作用则通过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和连通性来影响水的流动。

(二)物理化学过程除了地质因素外,物理化学过程也是影响产水的重要因素。

在储层中,水分可能因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而发生相变或迁移。

此外,水分与气体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产水的变化。

四、产水预测模型为了准确预测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情况,本文尝试建立一种基于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首先通过分析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确定储层中水的赋存状态和流动特性。

然后,结合物理化学过程,如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预测产水的变化趋势。

最后,通过实际开采数据的验证,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高预测精度。

五、结论通过对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的深入研究,我们认识到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是影响产水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基于地质因素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产水预测模型,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的进展及趋势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的进展及趋势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的进展及趋势
王伟东;彭军;段冠一;刘腾;孙恩慧
【期刊名称】《油气地球物理》
【年(卷),期】2012(010)004
【摘要】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本文从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近年来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异常压力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成岩流体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影响是这类储层今后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6页(P33-38)
【作者】王伟东;彭军;段冠一;刘腾;孙恩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77
【相关文献】
1.国内外钻井及储层改造过程中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保护技术现状研究——论适用于塔里木油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保护技术
2.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
3.致密砂岩气藏钻井过程中储层损害因素及保护措施研究
4.致密砂岩气藏钻井过程中储层损害因素及保护措施研究
5.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致密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致密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的砂砾岩储 层研 究技 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本文首先 阐述 了国内砂砾岩 油气藏储层研 究的三大难点,然后从 宏观和微观 两方 面入手 ,简明阐述 了 目前 国内各 大油 ( )田针对砂砾岩储层 的近二十种先进技术 ,最后提 出了未来砂砾岩储层研 究的发展 趋势。 气 关键词 勘探开发技 术 砂砾岩储层 非均质性 发展趋势 随着 油气勘探程度 的加 深,常规 油气藏 的数量 急剧 减少 ,而 隐蔽 型 油气藏在油气勘探 中的地位 日 益显 著,在全球范 围内隐 蔽油气藏储
肉 缸 科 技 2 1年第 期 02 势
徐 昌 海 ① 朱 迅 ① 薛 东②
① 西南石油大 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摘 要
6 0 0 成 都 ;② 延 长 油 田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瓦 窑 堡 采 油 厂 150
国 内砂 砾 岩 油 气 藏 分 布 广 、储 量 大 ,但 其储 层 致 密 、非 均 质 性 强 ,储 层 预 测 难 , 因此 深 入 研 究砂 砾 岩形 成 机 制 及 发 展 新
空间展布规律复杂 ,储层预测较难 。
2 砂 砾 岩 储 层 研 究新 技 术
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绝不局限于 以上列举的种种 ,事 实上砂砾岩 储层地质特征与 目前国 内外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的特征类似 ,未来对 于砂砾岩储层的研究不但依靠地质勘探理论和技术 的革新 ,还应 更加
样 ,储层物性 低 、非均质性 强 ,储层展 布规律复杂 研 究和总结 ’ , 针 对砂砾岩 储层 的新技术 ,能够有 力地指导 砂砾岩 油气藏 的勘探开 发 ,进而开拓 国内油气勘探领域。
1 砂 砾 岩储 层 研 究 的 难点 分 析
( ) 1 地层划分和对 比难 。砂砾岩体 的沉积一般靠近 物源 、沉积 厚度大 、 相变快 ,因而缺乏稳定 的泥岩标 志层和古生物化石 ,测井 曲 线形态特征变化也较大 ,地层横 向对 比连续性差 ,只能在小范 围内进 行简单对 比,区域地层对 比常常存在一定 的主观 因素 ,极 易造成地层 对比 “ 穿时” 。 ( )测井解释难 。砂砾岩体一般 未经搬运或在距物 源附近沉积 2 下来 ,岩体 内砂 、砾 、 泥杂乱排列 ,岩石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 比较 低 ,岩 石组构受 岩石骨 架 、充 填物 、流体性质 等多重 因素的影 响 ,测井储层和 流体识别困难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储层岩性 不 易判断 ,若在取心较 少且缺乏成像测井 资料及地震资料 的情况下 , 可利用常规测井 曲线进行岩性解释建立合理 的岩 电关系 ;②储层流体 解释复杂 ,油 、 、水的测井 响应特征与常规砂岩储层大有不 同,流 气 体解释受储层岩石骨架颗粒 、流体性质及流体含量的影 响。 ( ) 层预测难 。利用砂砾岩储 层综 合研究技术 ,进行砂砾岩 3 储 储层预测 ,是砂砾岩储层研究 的根本 目的。在微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 具多重的储渗空 间,砾 ( )内孔 、 ( )间孔 、溶洞及裂缝构均 粒 砾 粒 可储集和产出油气 ,储层类型较难 判断 ;在宏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受 发育沉积 作用 、成岩作 用 、构造作用等 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而储层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如致密砂岩气藏,正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苏西地区以其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藏资源而著称,而对其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的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围绕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探讨其成因及影响,同时讨论产水预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主要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等构成,其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性。

这些储层特征对气藏的产水量有直接影响。

因此,对储层特征的深入了解是理解其产水机理的前提。

三、产水机理分析(一)自然产水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自然产水主要源于储层内部的流体运动和岩石自身的含水性。

由于岩石内部的微裂缝和孔隙,地下水的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推动水的流动。

此外,岩石中的粘土矿物等成分也会因水化作用而吸收水分。

(二)生产过程中的产水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的降低和工程活动的干扰,储层中的水可能会被释放出来。

这种产水现象主要与开采方式、生产速度等因素有关。

四、产水影响因素影响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地层压力、温度、开采方式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储层的产水特性。

五、产水预测针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预测,主要依赖于地质资料的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

首先,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资料,了解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等特征;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储层模型,模拟储层的流体运动和压力变化;最后,根据模拟结果预测储层的产水情况。

六、结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

通过对储层特征的了解和产水机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产水过程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地质资料的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对储层的产水情况进行预测。

这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致密砂岩气藏因其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而成为非常具有潜力的天然气资源。

苏西地区作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产水机理,并对其预测方法进行探讨。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等。

储层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多样,包括束缚水、可动水等。

这些水分对气藏的开采和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三、产水机理分析1. 天然水分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储层内部的含水层和外部的水源。

含水层中的水分在地质作用下逐渐进入储层,而外部水源则通过构造裂缝等途径进入储层。

2. 水分运移机制在储层中,水分主要通过扩散、渗流等方式进行运移。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原本被束缚的水分逐渐变为可动水,并随着气流一起被采出。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综合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苏西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储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结合地质模型进行产水预测。

该方法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产水的总体趋势。

2.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水情况。

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

3. 监测与观测法通过在生产现场安装相关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储层产水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观测到的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

该方法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机理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监测与观测法等方法,可以对储层的产水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为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探前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自 197后,也开始进行致密砂岩含气领 砂岩储层分为 4 类。我国于 1998 年开始实行的石
域的研究[4],并先后发现了苏里格、新场等一批致密 油天然气行业标准[9]中规定,含气砂岩低渗储层的
砂岩气田。近年来,针对致密砂岩储层的研究呈现 物性上限是 10×10-3μm2。而美国致密砂岩气藏研
双重介质型储层是指储层中同时发育孔隙与裂 缝,且孔隙作为主要储集空间,而裂缝则作为提高 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前文提到的孔隙型储层 虽具有相对较高的孔隙度,但仍属于低孔低渗的致 密储层,另外,孔隙型储层因孔隙结构复杂,且无裂 缝改善渗透性,故自然产能较低,需经人工造缝提 高产量。裂缝型储层初期为裂缝产气阶段,虽能获 得短期高产,但后期则转为基质产气,往往难以稳 产。而储层中叠加了孔隙和裂缝双重介质,一方面 提高了储集空间绝对量的大小;另一方面裂缝将各 种类型的孔隙裂缝联系起来,将不同类型的储集空 间相互沟通,形成统一的孔渗体系。
2012 年 10 月 ·综合研究与应用·
油气地球物理
PETROLEUM GEOPHYSICS
第 10 卷 第 4 期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的进展及趋势*
王伟东 1),彭 军 1),段冠一 2),刘 腾 1),孙恩慧 3)
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大庆钻探工程公司; 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
征。致密砂岩气藏最早发现于美国的圣胡安盆地
(1927),20 世纪 80 年代,Walls 等提出“致密砂岩气
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衡量油气储量和产能
藏”概念[2],之后又提出过“盆地中心气藏”、“连续型 的重要参数。致密砂岩储层在国内也称低渗储层,
气藏”的概念。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致密砂岩气藏的 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的特点。张金川等对北美
孔隙型储层是指以次生孔隙和残余原生粒间孔 作为主要储集空间,而裂缝相对不发育或发育的裂 缝不足以明显改善储集物性。岩性致密、低孔低渗 是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特征,然而,致密砂岩气藏储 层也并非全部为致密储层。在大面积致密的环境下 储层也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致密储层由于差异成 岩作用,局部的强溶蚀作用仍有可能具有相对较高 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形成孔渗性相对较好的天然气 富集区带,即所谓的甜点。
1995),占美国当年非常规天然气总量的 70%,约占 较小,平均喉道半径小于 1μm2。国内外学者对致
美国当年天然气产量的 14%[3]。在能源需求日益高 密储层持有不同的概念和划分标准。罗蛰潭、王允
涨的今天,致密砂岩气藏以其巨大的资源量,广阔的 诚[8]提出将渗透率小于 100×10-3μm2 的储层作为低
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 究则统一以 0.1×10-3μm2的地下渗透率作为划定界
成果。目前,国内的致密砂岩气藏研究主要集中在 限。按常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致密储层对应于差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及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三叠系 至很差的储层类型,进一步致密时则作为无价值的
须家河组两大致密含气区[5,6]。在储层研究方面,开 非 储 层 类 型 。 目 前 ,对 致 密 储 层 的 划 分 一 般 以
1 勘探简史及研究近况
演 化 等 多 方 面 的 研 究 工 作 ,并 且 取 得 了 不 少 新 认 识[6,7]。但遗憾的是,在成岩作用机理特别是相对优
质储层形成机制、预测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
致密砂岩气藏又称深盆气[1]或盆地中心气,是 弱,今后有待加强。
发育于盆地中构造深坳陷带的一类非常规天然气 藏,具有“气水倒置”、地层压力异常和储层致密等特
3 致密储层成因分析
针对致密储层成因,学者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 见解。Soeder 和 Randolph(1987)从岩石学角度出发 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出 3 种类型,即:由自生粘土矿 物沉淀造成的岩石孔隙堵塞的致密砂岩储层,由于 自生胶结物的堵塞而改变原生孔隙的致密砂岩储层 和由于沉积时杂基充填原生孔隙的泥质砂岩 。 [16] Shanley 等(2004)[17]认为,成分成熟度较高的砂岩也 可成为致密储层。张哨楠(2008)根据致密储层的致 密成因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成 4 种类型:①自生粘 土矿物的大量沉淀所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该类储 层可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主要由 于粘土矿物堵塞喉道致使渗透率降低;②胶结物的 晶出改变原生孔隙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该类储层
沉积作用不论是在常规储层还是在致密砂岩储 层研究中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调研中发现, 我国几个主要的致密砂岩分布区均广泛发育大型辫 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鄂尔多斯 盆地二叠系山西组为一套煤系地层,总体上属于三 角洲平原沉积 ,四 [18] 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主力 储层须二段沉积期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 系,须四段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这 些大型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的各种亚相 类型复杂,砂体形态各异且非均质性强,增加了勘探 的难度,也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致密砂 岩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水体能量低,沉积物分选性 差,泥质含量较高,致使原始孔隙度低。值得注意的 是,我国致密砂岩储层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发 育在煤系地层中,而陆相及海陆过渡相环境下沉积 的煤系地层也恰恰具备形成致密储层和次生孔隙的 地质条件。郑俊茂、应凤祥研究发现,煤系地层成岩 早期缺乏方解石等胶结物充填,颗粒易受压实,一般 孔隙度小于 10%,渗透率小于 1.0×10-3μm2,形成低 渗透率储层[19]。储层致密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的 3 种成岩 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致密砂岩一般都经 历了长期深埋的过程。沉积期的大量原生粒间孔隙 在成岩早期因压实作用发生颗粒重排而丧失殆尽, 仅有少量的残余粒间孔得以保存,这时部分粘土矿 物也开始沉淀。而在随后的深埋过程中又经历了压 溶作用,表现为石英、长石等矿物的次生加大,并开 始出现粘土矿物的转化。早期胶结物的存在一方面 抵抗压实作用,另一方面也占据了一定的孔隙空间,
致密砂岩储层分类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类型储 层特点,建立不同评价标准,采取不同勘探对策,并 指导随后的开发工作。通过对国内外致密砂岩储层 储集空间的研究发现,与常规储层大量发育原生粒 间孔不同,致密砂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 隙和残余原生粒间孔隙,其中,次生孔隙占有很大比 例。储集空间的组合多为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 组合,以及原生粒间孔隙,溶孔和裂缝的组合[12]。因 此,可根据主要储集空间的组合将致密砂岩储层储 集类型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以及孔隙与裂缝叠加 的双重介质型。
·34·
油气地球物理
2012 年 10 月
效 物 性 范 围 为 3%-12% 的 孔 隙 度 和 1.0 × 10-3μm2-0.0001×10-3μm2 的渗透率[10]。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从颗粒粒度上看,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可为 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 砂质泥岩。颗粒成分上则以富含长石和岩屑为主 要特征。储层多为近源沉积,填隙物中杂基和泥质 含量高,自生粘土矿物发育,胶结物类型多样。沉 积物分选差,成分成熟度较低。因此,可从岩石学 角度解释储层致密成因。从岩石的力学性质上看, 由 于 致 密 储 层 岩 石 脆 性 相 对 较 大 ,具 有 较 强 的 应 力敏感性,故天然微裂缝相对发育。研究表明,在 同 等 压 应 力 作 用 下 ,细 砂 岩 是 最 易 破 裂 的 储 集 岩 石类型。另外,细粒砂岩有较高的抗张强度,中粒 及以上的砂岩抗张强度较低。在张性力作用下,中 粗粒砂岩更易产生裂缝,细砂岩更易发生剪切破裂 更难发生张性破裂[11]。 2.2 储集类型
致密砂岩裂缝型储层是以裂缝系统作为控制储 集性能的主导因素。储层中发育的裂缝既可储集油 气又可作为油气渗流通道。在致密砂岩中裂缝的存 在可大幅提高储层渗透率,形成高产气田。如四川 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发育裂缝,使其平均渗
透率为 0.135×10-3μm2,而裂缝相对不发育的须四 段仅为 0.111×10-3μm2 。 [13] 更有学者认为,川西地 区的致密砂岩气层只有叠加裂缝网络系统才能得 到高产,提出“无缝不成藏”的认识。然而,裂缝对 储集性能的改善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如果裂缝 以“单一裂缝”的形式出现,则难以规模成藏 ,单 [14] 一裂缝形成的气藏规模小,产量递减快;另一方面, 显裂缝与微裂缝对提高储层渗透率的贡献有很大 差距,储层微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天然气产能没有直 接的关系。须家河组储层普遍发育微裂缝,其所在 部位渗透性能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微裂缝延伸距 离小,分布相对孤立,相互连通性差,且分布极不均 匀,不能形成有效的裂缝网络,其本身对产能的贡 献较小。但当其与显裂缝叠加时,就可明显改善储 层的渗透性[15]。
展了沉积相分析、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相划分、成岩 9%-12%的孔隙度和 1.0×10-3μm2的渗透率为界,有
收稿日期:2012-07-06;改回日期:2012-08-13 作者简介:王伟东,男,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沉积与储层地质、开发地质方面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川西前陆盆地中段须家河组优质储层形成的成岩机制研究”(2010D-5006-0103)。
而储层经酸性介质溶蚀作用改造后又增加了一部分 的孔隙度,溶蚀流体中包含的不同溶质在一定温压 条件下又重新沉淀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继而形成成 岩 圈 闭 。 因 此 ,现 今 孔 隙 度 可 表 示 为 φ现今 = φ原始 - φ压实损失 - φ胶结损失 + φ溶蚀增加 ,即 :现 今 孔隙度等于原始孔隙度减去压实作用损失量和胶 结物胶结量加上溶蚀作用增加量,每个阶段的损失 量和增加量需根据镜下观察来确定。这些改造过 程是在深层、超深层的环境下完成的,温压及地下 流体条件与中浅层有很大差异。因此,致密储层可 能经历了比常规储层更为强烈的成岩改造,地下储 层孔渗分布具有更大的未知性。不同地区储层致 密成因虽不尽相同,但都与成岩作用的过程、强度、 类型密切相关,同时,也取决于自身岩石学特征、埋 藏 史 、区 域 构 造 发 展 史 、有 机 质 热 演 化 史 和 热 史 。 因此,致密储层的形成是复杂背景下多种地质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