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的地质主控因素差异
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研究方法探讨及其应用

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研究方法探讨及其应用白玉彬;赵靖舟;叶小闯【摘要】对于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的判定以往主要基于对典型致密油盆地的大量实测物性统计资料,缺少理论的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为例,从致密油藏、常规油藏成藏机理与成藏特征出发,通过石油质点受力状态分析、流体渗流特征的物理模拟实验及现今致密和常规油藏油水分布特征,探讨储层致密上限参数.基于浮力和毛管阻力相等时的力学平衡法、真实砂岩石油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现今致密油与常规油藏物性分布特征及高压压汞排驱压力与储层物性关系等4种方法相互印证,确定的储层致密上限参数基本一致,综合得出储层致密上限渗透率约1×10-3 μm2,对应孔隙度上限约12%.%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is generally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a lot of 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data of typical tight oil basins,but this lacks of theoretical basis.Taking Chang 7 tight oil reservoir in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oil and normal oil reservoirs,the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il particle stress state,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flui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urrent oil-wat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ight and conventional oil reservoirs.The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of tight oil reservoir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equilibrium method,the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petroleum injecting sandstone,the current physical property distribution of tight and conventional oil reservoi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pressure mercury dischargepressure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the upper limit of tight oi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bout 1 × 10-3? m2,and the upper limit of the porosity is about 12%.【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物性界限;成藏特征;油藏类型;非达西渗流;致密砂岩;鄂尔多斯盆地【作者】白玉彬;赵靖舟;叶小闯【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白玉彬,赵靖舟,叶小闯.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物性界限研究方法探讨及其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4):32-38.BAI Yubin,ZHAO Jingzhou,YE Xiaochuang.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 of physical property limits of tight oil reservoir and conventional reservoir [J].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7,32(4):32-38.致密油藏指必须采用大型压裂改造等技术措施才能获得经济产量的烃源岩外油藏[1],致密油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致密碳酸盐岩油2大类型[2-3]。
砂岩油藏开发制约因素与调整技术对策

砂岩油藏开发制约因素与调整技术对策摘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措施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提高采收率是油田是油藏后期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重点从分析水驱开发油藏采收率现状入手,找出制约因素并对水驱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调研,阐述了改善单元水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措施。
实践表明,措施实施后单元的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明显好转,单元的综合含水下,动液面回升,单元的自然递减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了采收率。
关键词:高含水期;采收率;剩余油潜力;挖潜措施前言由于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严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在加强剩余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井网调整,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田的必经之路。
目前单元状况突出表现在:(1)单元普遍高度水淹,高含水储量比重大,调整经济效益低。
(2)油水井井况复杂,由于储量品位低、工艺复杂,调整难度大,更新比例低,套损井增多。
(3)注水系统与开发稳产、提高采收率的形势不适应。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对油藏开发现状和开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储层物性差、注采井距不合理,注采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相应调整策略,以储层分类刻画为基础,把“完善注采井网、做好层系归位”提高采油速度作为开发的主要方向,加快分层系开发和注采井网的完善,按层系归位要求,进行充分技术论证和准备,积极做好注水井的层调及分注工作。
1 影响开发的因素注水开发中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分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
动态因素有采液强度、注水强度和井网等,主要表现为平面水驱控制程度较低;静态因素有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物性等,主要表现为层间层内水驱差异较大。
(1)沉积环境的影响。
由于各韵律层所处沉积环境不同,造成层间吸水差异较大。
(2)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层内非均质性导致注水井层内差异加大,造成水驱油效率低。
(3)平面流线的影响。
强注强采的状况及平面非均质性导致油水井之间已形成固定的注水流线,致使低渗区、非主力层潜力得不到发挥。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作者:贺刚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1期[摘要]苏里格东三区南部盒八段的砂岩储层普遍致密,通过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研究,对指导今后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主控因素中图分类号:TE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1-0022-01近年来,随着常规油气藏储量的减少以及勘探难度的增加,致密砂岩储层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问题。
研究区苏里格东三区南部盒八段气藏储集砂体具有岩性致密、物性较差、成岩作用复杂等地质特征,勘探开发难度大,开发程度较低。
笔者拟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该地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分析“有利区”储层的主控因素。
盒8段孔隙度为1%~7%,渗透率为0mD~0.3mD。
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分析研究区岩石学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来寻找“有利区”储层的主控因素。
进而划分有利区,为今后致密砂岩储层油藏的勘探及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1 岩石学特征根据岩心描述及薄片统计表明,苏里格东三区南部盒八段的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
盒八段的碎屑成分主要以岩屑和石英为主,其体积分数分别为75.7%和18.7%,填隙物的体积分数为3.6%。
填隙物以水云母、高岭石、硅质、铁方解石为主。
胶结物是指成岩期在颗粒之间孔隙中或缝隙中由于孔隙水的物化条件变化而形成的化学沉淀物,主要是碳酸盐、硅质、自生粘土矿物,还有少量的胶结物及黄铁矿等,在本区主要是铁方解石、高岭石、绿泥石、硅质、水云母。
2 结构特征根据粒度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位储层以粗砂岩、中-粗砂岩为主,所占比例为85%,砂岩粒度大。
粉砂所占比例很小。
砂岩粒度大,碎屑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2mm-1mm 之间,表明粒度分布整体偏粗,说明砂岩分选中等~好。
磨圆度指碎屑颗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盒8段砂岩的磨圆度为磨圆呈次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次圆状,说明研究区砂岩磨圆度较差。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_成因和讨论

第29卷 第1期O I L &G AS GE OLOGY 2008年2月 收稿日期:2007-08-29。
作者简介:张哨楠(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油地质、储层地质。
文章编号:0253-9985(2008)01-0001-10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张哨楠(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摘要: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具有高的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和度,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
根据致密成因可以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1)由自生粘土矿物的大量沉淀所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2)由胶结物的晶出改变原生孔隙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3)高含量塑性碎屑因压实作用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4)粒间孔隙被碎屑沉积时的泥质充填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
有关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成因有多种理论,但是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复杂性,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将所有的孔隙成因完全解释清楚,因此次生孔隙的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
尽管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历史,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致密化起决定作用,然而沉积环境依然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基本因素。
深入了解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对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预测和评价。
关键词:次生孔隙;砂岩;致密储层;成因;天然气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T i ght s andstone ga s reservo i rs :the i r or i g i n and d iscussi onZhang Shaonan(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O il and Gas R 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S ichuan 610059,China )Abstract:Tight gas reserv oir sandst ones are generally defined as gas 2bearing and 2yielding sandst oneswith por osi 2ty of less than 10%and per meability t o gas less than 0.1md .Tight gas reservoir sandst o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ap illary entry p ressures,high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 ons and p redom inance of secondary por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ight reserv oir sandst ones be classified int o four ty pes in ter m s of the origin:1)tight sand f or med by sedi m entati on of large a mount of authigenic clay m inerals;2)tight sand resulted fr om crystallizati on and p reci p itati 2on of ce ments altering p ri m ary pores;3)tight sand caused by co mpacti on of large a mount of ductile clasts;4)tight sand for med by filling of intergranular pores by detrital clay matrix .T o exp lain the origin of se 2condary pores in these sandst ones,researchers have devel oped many theories .Ho wever,none of the theories are capable of clearing all the doubts due t o the comp lexity of this kind of reserv oirs .A s a result,the issue is still in debate .Des p ite their comp lex burial hist ory of tight reserv oir sandst ones and diagenesis being deter m inant in tightening of sandst ones,o 2riginal depositi onal envir on ment is still a basic fact or contr olling the f or mati on of tight sandst one reservoi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depositi onal envir on ment and the diagenetic hist ory is critical t o the p redicti on and evalua 2ti on of tight reserv oir sandst ones .Key words:secondary pore;sandst one;tight gas reservoir;origin;natural gas 随着人类对清洁、环保、高效能源需求的持续高涨,天然气需求的增加日益明显。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白玉彬;罗静兰;王少飞;杨勇;唐乐平;付晓燕;郑卉【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3(40)4【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近年来发现的勘探开发新层系,勘探实践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本文以盆地中南部志丹县吴堡地区为例,对该区长8油藏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3烃源岩、长8内部烃源岩和长9顶部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储层组合配置;主成藏期运移动力主要为生烃增压等形成的异常高压,油气充注到长8致密储层后主要以近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为主;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形成成岩遮挡型准连续型油气聚集.长8油藏平面及层位分布主要受控于有效烃源岩展布、储层质量和有效盖层的控制,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形成现今长8油藏分布格局.%Chang-8 oil-bearing bed of Yanchang Formation was foun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riassic reservoirs in Ordos Basin.Exploration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has good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potential.With Wubao area in Zhidan County in the central south part of the basin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studied the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Chang-8reservoir,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8 oil source mainly came from the overlying Chang-73 source rocks,Chang-8 intern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Chnag-9 top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hus having a good oil-generating and oil-accumulating reservoir configuration.The migration force of main reservoirproducing stage resulted mainly from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essurization and abnormal high pressure,and the injection of oil and gas into Chang-8 tight reservoir was mainly caused by nearly vertical and lateral migration.Diagenesis exacerbated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diagenetic occlusion type and quasi-continuous type oil gas accumulations.Chang-8 reservoir plane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effectiv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reservoir quality and the effective cover layer,and hence various geological factors have resulted in the present Chang-8 reservoir distribution pattern.【总页数】10页(P1159-1168)【作者】白玉彬;罗静兰;王少飞;杨勇;唐乐平;付晓燕;郑卉【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下寺湾油田延长组长9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 [J], 李锦锋;马腾;王津;陈玮;张春灌;曹进;薛佺2.致密砂岩油藏绿泥石胶结特征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藏为例 [J], 仵洁3.致密砂岩油藏绿泥石胶结特征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藏为例 [J], 仵洁;;4.吴堡地区延长组长3层储层岩石学特征 [J], 冯小龙;胡桂林;李永锋;张才智;杨文军5.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差异油气充注历史 [J], 吴悠;王海红;罗顺社;吕奇奇;李昱东;何维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

浅谈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关键词:地质致密油藏开发技术油田新疆油田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每年为我国产油事业贡献成就很大。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地貌特点,是在经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丰富的矿产资源。
新疆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据我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
随着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石油的开采也从传统的“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向“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迈进。
致密油藏,是一种石油成藏组合,其中轻质原油保存在低渗透含油地层中,油藏包含地层、原油、生储盖层等多方面内容,如页岩地层或者致密砂岩地层。
油藏要素具备致密特征,形成的油层为低渗透的储集油。
因为其复杂性就变现在一个“藏”字上面,利用压裂和水平井钻探技术,对于致密油的油水边界的确认,技术方面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提升。
在对致密油田的探测和研究试验中,将解决致密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作为油田工程技术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去努力。
一、新疆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白垩纪地质形成时期,气候比较温暖,植被生长茂盛。
位于北纬40°~90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未有极地冰雪覆盖的场景。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经历地下活动的变迁,逐步的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不同地质分层结构。
新疆地区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形成了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及油页岩矿床。
在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过程中,由地史活动形成的褶皱和断裂凹陷以及拉伸的发育,都使得新疆地区的储集层构造油、气、水的储量十分丰富。
尽管地史引起的软沉积物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但是在这些地质活动行成过程中,致密油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以散、薄、埋藏深等特点,体现了它“藏”的特色。
二、新疆地区致密油藏分布特点及开采难度在地质构造形成时期,大宗密集型油层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而新疆地区致密油的分布,作为特殊地形变动的产物,有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复杂性,储油类型和开采难度也就不等。
致密油的分布特点是:埋藏较深,喉道中值半径较小,油层平均厚度不超过1.5米,地质分布较贫乏且位置不集中。
致密砂岩油藏增产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

致密砂岩油藏增产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许诗婧【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9(019)023【总页数】8页(P92-99)【关键词】致密砂岩; 储层伤害机理; 同位扫描电镜; 裂缝岩心【作者】许诗婧【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全球能源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与常规砂岩相比,致密砂岩的特殊性[1—3]决定了其储层的勘探开发难度,常规措施难以规模有效开发,需要采取一定的增产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4,5]。
研究区储层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采用压裂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部分井的产能未达到预期,有些井出现产量递减快,稳定产量低的问题。
压裂增产效果受多种因素控制,压裂液配方设计及施工工艺设计都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6,7]。
因此,了解储层伤害机理,考虑注入流体类型和配方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储层保护技术研究,减小储层伤害,是增产措施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目前,对于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大多是采用基质岩心进行,而忽略了这类油藏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入井液主要是沿着压裂产生的裂缝渗流进入基质岩心,从而替换出基质中的油实现工业产能,并且也较少有结合扫描电镜来详细分析储层伤害机理。
因此,现以泾河油田致密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考虑储层特殊性并结合生产实际分别对基质和裂缝性岩心开展了一系列储层伤害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同位扫描电镜方法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综合分析了入井液对储层的伤害机理,找出了增产过程中入井液侵入储层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次要原因,以期为后续压裂液配方体系的改善,降低储层伤害及后期现场进行酸化增产改造和方案设计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也为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的分析提供新思路。
1 致密砂岩油藏岩石性质和流体性质分析1.1 孔渗特征分析利用PCP—100型孔渗联测仪对目标油藏206块岩心进行了孔隙度、渗透率测定。
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以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

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GAS FIELD第27卷第1期2020年1月doi:10.6056/dkyqt202001002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以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为例罗威叫倪玲梅3(1.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100039;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曲靖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云南曲靖655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库车坳陷冲断构造带下侏罗统阿合组砂岩沉积-成岩结构与储层形成机制”(41802171)摘要致密砂岩气资源(力巨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非6规天然气勘探的热?之一。
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机理是制约L 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因此依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极发光a及物性参数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库车坳陷克深井区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组合特征a及有效储层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
结果表明:高能沉积微相的叠合控制着有效储层的分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裂缝的组合成为储层质量改善的主控因素;在异6高压和膏盐层的配合下,储层储集物性进一步保持和改善。
沉积环境、成岩作用a及构造运动等多因素综合控制着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有效储层的形成。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巴什基奇克组;库车坳陷中图分类号:TE121 文献标志码:A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effective reservoir in tight sandstone: taking Bashijiqike Formation sandstone reservoir in Kuqa Depression as an exampleLUO Wei1-2,NI Lingmei3(l.Beijing National Day School,Beijing100039,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Qujing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Qujing Normal University,Qujing655011,China)Abstract:Tight sandstone gas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resource has become a popular target of the global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exploration.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limiting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Based on core,thin section,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cathodoluminescence and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effective reservoi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imposition of high-energ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effective paction and cementation are main destructive diagenetic processes,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ssolution and fracturing improves greatly reservoir quality.Besides,overpressure system and thick salt layer can further remain and improv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Thus,the interac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diagenesis and tectonic movement affect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ashijiqike Formation sandstone reservoir.Key words: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diagenesis;Bashijiqike Formation;Kuqa Depression0引言随着石油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提升,油气勘探领域由陆地向深水(海)、目的层深度由中浅层向深层和超深层、资源类型由常规向非常规快速转变,从而形成非常规、深水、深层三大油气勘探新理论'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得地质主控因素差异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得勘探与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深盆气、根源气、深盆油、向斜油、非稳态成藏、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页岩油、源岩油气等概念、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呈现出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得新趋向(图1)、
图1 中国陆上主要非常规油气有利区分布图(据邹才能等,2013C) 致密油就是一种重要得非常规资源,就是指夹在或紧邻优质生油系得致密储层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得石油聚集,就是与生油岩系共生或紧邻得石油资源。
储层致密、油气在运移、聚集、成藏等方面与常规砂岩油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开发上地质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储层特征、流体性质、边界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一、储层特征
非常规油气储层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复杂,决定了其低孔低渗得储集特征,控制了油气聚集机制、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
(一)储层质量
1、宏观
致密砂岩储层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导致其储层致密物性较差,一般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0。
1mD,而常规砂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如表1-1、
致密砂岩油藏储层总体致密就是其与常规油气储层得最大区别。
表1-1 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宏观储层质量对比
致密储层常规储层
⏹纳米级孔喉系统导致储集
层致密、物性差,一般孔隙
度小于10%,
⏹渗透率小于0.1mD
⏹孔隙度
特高孔隙度≥30%
高孔隙度30%~25%
中孔隙度25%~15%
低孔隙度15%~10%
⏹渗透率
特高渗≥2000mD、高渗2000~500mD
中渗500~50mD、低渗50~10mD
特低渗小于10mD
2。
微观
(1)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岩石中所具有得孔隙与喉道得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得关系。
微米与纳米尺度就是通过扫描电镜与微—纳米CT扫描可以识别得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如图1-1、
图1—1 微观孔隙形态与空间特征(据于清艳,2015)
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复杂,孔喉多小于1μm。
表1-2非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油气砂岩储层特征对比表
非常规油气砂岩储层与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对比表明(表1-2),非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组分中缺少抗压程度得石英矿物,并多处于中、晚成岩阶段,故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呈席状、弯曲片状,连通差(图3a);孔隙度为3%~10%,渗透率多小于1mD。
而常规油气砂岩储层岩石组分具有石英含量高、长石、岩屑含量低得特征,成岩阶段较早,多早于中成岩 B 期,压实程度较弱,保存原生孔隙,孔隙以短喉道连接,连通性较好;孔隙度范围处于10%~30%,渗透率多大于1mD。
(2)孔隙类型
非常规致密储层孔隙类型多样,既有粒间溶蚀微孔、粒间原生微孔、粒内原生微孔,也存在有机质微孔与晶间微孔、微裂缝等多种类型;孔喉大小以纳米级为主,但也存在微米级、毫米级微孔或微裂缝。
(二)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指油气储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与沉积环境得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得不均匀得变化、
这种不均匀变化具体地表现在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内部属性特征与储
层空间分布等方面得不均一性。
形成储层层内、平面与层间得非均质性。
主要从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与沉积环境三方面分析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差异。
❖成岩: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强烈,压实作用尤为突出,储层岩石中抗压组分较少,使得孔隙结构复杂,增加了储层得非均质程度
❖构造:天然裂缝相对发育,岩性坚硬致密,存在不同程度得天然裂缝系统,一般受区域性地应力得控制,具有一定得方向性。
❖沉积环境: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以及正常三角洲等粗粒沉积体系中;非常规油气资源赋存在大型湖盆得细粒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与湖相泥页岩等细粒沉积体系(图1-2)。
图1—2 常规油气粗粒沉积与非常规油气细粒沉积分布模式图(据邹才能,2015) (三)储层敏感性
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小,泥质含量高,水敏、酸敏、速敏严重,导致开采过程中易受伤害,损失产量可达30%~50%。
(据邹才能、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2015年) 二、流体渗流方式
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油气聚集过程中,呈现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常规砂岩
储层中流体则遵循达西渗流(表2-1)。
表2—1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流体渗流方式对比
储层类型渗流特征影响
非常规致密储层
非常规油气渗流机理受孔渗条件
与含水饱与度控制,聚集过程中,
存在达西流与低速非达西流双重
渗流机理,广泛存在非达西渗流
现象。
致密储层非达西渗流机制决定了
油驱水阻力大、含油饱与度低得特
点,需要人工压裂注气液,增加驱
替力,形成有效开采得流动机制。
常规储层
在常规油气储层中,微米级及其
以上级别孔喉就是主要得储集空
间,遵循达西渗流。
常规开采方式
致密油气具有滞流、非线性流、拟线性流3段式流动机理。
图2-1非常规致密储层流动过程与机理模式图(据邹才能,2015) 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为例,在运聚渗流实验得流速范围内,渗流曲线由平缓过渡得两段组成,较低渗流速度下得上凹型非线性渗流曲线与较高流速下得拟线性渗流曲线,渗流曲线主要受岩
心渗透率得影响,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达西现象越明显、运移过程中依次经历拟线性流、非线性流与滞流3个阶段。
由于生烃增压产生得压力梯度由源向储呈现递减趋势,因此3个阶段得石油运移速度与含油饱与度都将逐级降低(图2-1)。
三、边界条件
油气主要分布在源内或近源得盆地中心、斜坡等负向构造单元,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局部富集,突破了传统二级构造带控制油气分布概念,有效勘探范围可扩展至全盆地,油气具有大面积分布、丰度不均一特征。
源储共生,油气聚集边界不显著,易形成大油气区。
致密储层,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岩石物性测试表明,生烃增压与毛细管压力差就是致密油运聚得主要动力,浮力难以发生作用。
在这种非浮力聚集得情况下,致密油气区不存在明确得油气水边界。
四、结论
通过对致密砂岩油藏与常规砂岩油藏对比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五、参考文献
[1]邹才能,杨智,朱如凯,张国生,侯连华,吴松涛,陶士振,袁选俊,董大忠,王玉满,王岚,黄金亮,王淑芳。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J]。
地质学报,2015,06:979-1007。
[2]于清艳.L3区块低渗致密油藏注气开发方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3]邹才能,陶士振,白斌,杨智,朱如凯,侯连华,袁选俊,张国生,吴松涛,庞正炼,王岚。
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得区别与联系[J]、中国石油勘探,2015,01:1-16。
[4]邹才能,张国生,杨智,陶士振,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冉启全,李登华,王志平.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04:385-399+454。
[5]何琰,伍友佳,吴念胜.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J].钻采工艺,1999,02:27-31+5。
[6]赵梓彤. HH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
[7]杨智峰,曾溅辉,冯枭,冯森,张译丹,乔俊程。
致密砂岩储层小尺度非均质性与石油富集特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01: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