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春景【市一等奖】

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春景【市一等奖】

《春到沂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聆听中乐曲中感受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和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体会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视、听、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从音色、形状、演奏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区分琵琶与柳琴。

3.认识柳琴,并记住它的音色,能哼唱出乐曲第一部分主题,并能简单描绘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听辨、演唱与声势活动中感受乐曲表现的意境与情感,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柳琴,能简单描绘乐曲表现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听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1.放伴奏音乐,师范唱全曲设问:听一听,它具有我国哪个地方民歌的特点?2.生全曲聆听后回答。

3.师引导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二、分段听赏《春到沂河》(一)聆听引子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

设问:这段旋律来源于哪首歌曲的曲调?生听后回答。

2.再听。

设问: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旋律上有何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景色?(可让学生大胆想像,自信表达)师阐述引子表现的情景:节奏一开一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潺潺流水、万物复劳的美景。

(媒体出示沂河美景图)4.复听。

设问:你能听辨出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5.媒体出示琵琶与柳琴对比图,引导学生认识两种乐器的形状、演奏姿势的不同。

6.聆听一小乐段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学生感受与柳琴音色的区别。

(二)聆听第一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

设问:这一部分的旋律与引子在节奏上、速度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

2.复听。

设问:这段旋律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表达)师叙述旋律表达的意境:欢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景。

(媒体出示劳动场景图)3.媒体出示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师用琴引导学生用“啦”轻声哼唱主题旋律,提示学生注意声音轻巧、表现热闹的场面。

分组演唱。

(三)聆听第二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设问:你能听辩出这部分的旋律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吗?学生回答。

《春到沂河》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人音版)

《春到沂河》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人音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民族音 乐及民族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张老师希 望大家不仅是民族音乐的欣赏者和表演者, 更应是它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有句话说得 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一起 来关注民族音乐文化,让我国的民族音乐 之树永远常青。

小学音乐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观赏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柳琴的音色是怎样的? 有几根琴弦? 你能模拟演奏一下吗?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刚才我们联想的这么多的美景,下面我们就听着《春到沂 河》这首乐曲到沂河去看一看!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复听乐曲划分段落:在了解沂河、认识柳 琴的基础上,复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 并通过模拟弹奏、舞蹈、打击节奏、哼唱等表 现形式来进行表演,充分感受乐曲中的速度、 力度及音的高低变化,进行乐曲的分段。
五年级下册
第四课 春到沂河
教师表演,创设情境
现场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交流感受,初步感知
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初听乐曲《春到沂河》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你们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为它起个曲名吗?
这首乐曲作者起名为《春到沂河》,你是 怎样理解春到沂河的?这个春不仅表示四季 中的春,还表示一种喜讯,一种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一种渴望。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利用竖笛学习音乐主题,熟悉巩固乐曲主 题,加深对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的理解。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音乐的标意性; 音乐的想像是多维的,是没有唯一答 案的。
欣赏音乐,多维感知
2005年天津民族乐团还走出国门, 走进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 了这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让世 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并领略到中国民族 音乐的风采,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呢?

春到沂河说课稿

春到沂河说课稿

春到沂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春到沂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春到沂河》是一首柳琴曲,由王惠然创作于 1975 年。

乐曲通过描绘沂河两岸的美丽春景,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欢快劳动的情景,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风格。

这首乐曲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旋律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同时,乐曲还运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如滑音、打音、泛音等,生动地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并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但是,对于柳琴这种乐器以及山东民间音乐风格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春到沂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仿、分析等方式,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柳琴的构造和演奏方法,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够听辨出乐曲中运用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让学生听辨出乐曲中运用的演奏技巧,如滑音、打音、泛音等。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柳琴的实物、演奏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柳琴的构造和演奏方法。

3、引导启发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春到沂河》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春到沂河》

.
8
王惠然 (1936-) 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首
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会演指挥奖获得者,中国民族
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琵琶研究会理事,中国音
乐家协会会员,多次出任中国和国际级比赛评委,乐
器制造厂顾问,现任珠海女子室内中乐团艺术总监,
前卫民族乐团艺术指导兼指挥。是一位集作曲、指挥、
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於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
7

简介: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 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 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 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 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 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 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 展而成的。《沂蒙山好风光》旋律:民歌音调分别 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 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 面。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 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 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 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 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 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 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 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 的气氛。
音乐家。生于上海。从小酷爱民族民间音乐,十三岁
起自学琵琶、月琴等,立志从事民族器乐的演奏和创
作。其演奏富有激情,处理细腻。曾创作琵琶独奏曲
《彝族舞曲》、《春天沂河》等乐曲,多次在全军文
艺会演和全国调演中荣获创作奖。在演奏法方面,他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讲课稿

五年级下册聆听《春到沂河》教案,讲课稿

五年级下册欣赏《春到沂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柳琴独奏《春到沂河》,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形态,促进学生对我国的民族乐器产生兴趣,进而喜爱祖国的民间音乐艺术。 2﹒采用聆听、律动、听辨等不同的学习活动,感受分析音乐要素,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 3﹒认识民族乐器——柳琴,能听辨柳琴的音色,区分琵琶与柳琴这两种外形相似的乐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2﹒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它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2 三、学生情况 本节课是五年级“欣赏课”,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已经具有一定的感知、观察、分析能力,能听辨出部分民族乐器如二胡、唢呐、笛子的音色,由于学生接触到的柳琴演奏的音乐作品不多,所以学生对柳琴这样乐器还不了解,容易把琵琶与柳琴混淆。 四、重点难点 1﹒欣赏分析《春到沂河》,了解弹拨乐器柳琴,感受在田间的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2﹒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并能做到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 五、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初步感受——乐器知识——复听全曲——分段赏析——整体感知——课堂小结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表演激发兴趣 1﹒教师现场演唱《沂蒙山小调》,创设音乐情境。 讨论:歌曲里提到了一个地名叫什么?你听过吗?这是什么地方? 老师:这首歌的名字叫《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民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现场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第一段。 (二)初听音乐,引出柳琴。 1﹒初听乐曲《春到沂河》,感受乐曲的情绪、分辨乐曲的快慢,强弱,想象乐曲表现的场景。 【设计意图:这一次的聆听,没有图像,只有声音,让学生通过聆听,充分发挥想象。】 2﹒听辨演奏的乐器。 师:在刚才的欣赏中,谁能听辨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略)它是用弹拨乐器柳琴演奏的,为了让大家对柳琴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一起来认识一下柳琴吧! 3﹒辨认导游——乐器知识 琵琶、柳琴 (1)通过观察、听辨音色等教学手段,认识乐曲的主奏乐器——柳琴。 (2)运用对比法,区分琵琶与柳琴的不同,让学生从乐器的音色、形状上进行对比,一遍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琵琶与柳琴的外形特点,仔细聆听分辨音色特征,了解并区分演奏方式的不同。】 4﹒柳琴的音色怎样的?有几根弦?你能模拟演奏一下吗? (三)分段赏析 1﹒复听全曲 师:(揭题)刚才我们听到就是王惠然创作的柳琴演奏的《春到沂河》,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柳琴的演奏,感受一下音乐分成几部分?播放音频,感受作品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乐曲,对柳琴的音色特点加深印象,初步感受音乐的结构】 2﹒分段赏析 音乐分成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下,每部分音乐的主题。(提出聆听要求) 聆听每段音乐的主题旋律,感受分析音乐的速度、情绪,通过想象,理解《春到沂河》的表现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专注聆听音乐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充分展开想象,自主学习理解音乐作品】 3﹒整体感知 播放柳琴演奏的视频,完整欣赏《春到沂河》。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入感受音乐作品,加深对柳琴音色与演奏特点的了解】 4﹒拓展延伸 了解《春到沂河》的作曲者和沂河的风光。拓展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一首动人的弹拨乐曲。中国民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在国际艺术花园里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学习这些乐器,他们将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我希望你们也能成为传承者之一。 【设计意图:情境收尾,总结提炼,加深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春到沂河》名师教案

《春到沂河》名师教案

《春到沂河》名师教案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理念:体验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感受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材分析:《春到沂河》这首曲子是柳琴代表曲,是王惠然作于1975年。

乐曲通过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优美风光,歌颂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乐器实物观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乐器,了解乐器音色。

3.知识与技能:了解柳琴和琵琶的音色,对中国民族乐器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聆听曲子各段的情绪。

教学难点:区分柳琴与琵琶的区别。

教学策略:实物触摸、聆听感受教学准备:柳琴、琵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出示琵琶柳琴,初步了解乐器名称。

2、分小组观察琵琶与柳琴分别在形状、音高、大小、弦数上有什么异同点。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两样乐器的声音和外观。

二、新歌教学(一)听听两件乐器的声音1、欣赏琵琶演奏《春到沂河》引子部分。

2、欣赏柳琴演奏《春到沂河》引子部分。

3、拓展教授两件乐器的弹法区别。

设计意图:利用曲子的引子部分展示音色,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乐曲氛围中。

(二)讲述柳琴历史。

(三)柳琴代表作:春到沂河1、复听引子,感受沂河化冻流水潺潺的景象。

2、初听快板,教唱主旋律。

3、对比快板加花片段,全班分组进行游戏。

4、感受两段快板表达的意境,分辨哪段更激烈。

5、聆听慢板,感受农闲休息时人们放松的心情和对大丰收的向往。

6、带动作完整欣赏全曲。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的分段感受乐曲情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三、延伸拓展部分1、为什么《春到沂河》能够成为柳琴的代表作。

2、简介曲作者王惠然老师。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柳琴综合知识的了解。

四、小结部分柳琴琵琶都是中国民族乐器,除了它们中国还有非常多的乐器,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会喜欢上中国民族乐器,喜欢中国民族文化。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春到沂河》课件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春到沂河》课件

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第一部分速度快板,第二部分由中速转为慢板。
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的较大河流。位于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为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源出山东省沂源县田庄水库上源东支牛角山北麓(另传统称源出鲁山)。
春到沂河
动脑筋
1、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答案: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2、这段曲调给你的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什么感受?
答案: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柳琴,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器。“土琵琶”长期流传在中国山东、安徽和江苏一带的民间,用于伴奏地方戏曲。柳琴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

春到沂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练习

春到沂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练习
3、对比柳琴在外形、音色上的不同。
(六)分段听
1、对比每一段速度情绪变化,感受理解沂河的“春”,为什么作这样的速度变化?
2、分段听分析每段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七)完整聆听
根据乐曲速度力度的变化来自己来表现作品,(彩带表演)
三、小结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这首作品描绘了位于山东省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的人们对丰收的憧憬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一、听《沂蒙山小调》
(一)导入
有同学知道沂蒙山吗?沂蒙山不仅风景秀丽,在那里还流传了许多好听的民歌,其中一首最为有名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沂蒙山的风光美景。
(二)欣赏
设问: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这么动听的作品出自于优秀的作曲家王惠然,后来他又把这首作品进行了创作和改编,变成了今天 我们听的一首器乐曲。
春不仅表现了一个季节,还象征着一定的意义,你觉得象征着什么?
●课题:《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聆听柳琴独奏《春到沂河》,感受乐曲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 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
2、认识民族乐器——柳琴,感受其音色,以及在《春到沂河》中所塑造的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 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3、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提高学生欣赏民族器乐曲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的旋律,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动人景象。
2、认识民族乐器——柳琴,感受其音色,提高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1、认识民族乐器——柳琴,感受其音色,提高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到沂河
(人音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下册)
【摘要】这节音乐课上课地点是微机室,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深的融合,师生
互动,人机互动是最大的亮点。
【教材分析】

《春到沂河》柳琴曲,王惠然作于1975年。乐曲通过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优
美风光,歌颂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会演指挥奖获得者,中国民族
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琵琶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民族民间音乐,十三岁起自学
琵琶、月琴等,立志从事民族器乐的演奏和创作。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中国传统乐器。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
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
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
丝、钢绳、尼龙制成。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
器。
1、教材地位及作用
(1)《春到沂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乐曲,要求全曲欣赏。
(2)柳琴和琵琶两种乐器形状相似,大小不同,在欣赏中感受乐曲意境,为以后学习其他民乐打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到沂河》,让学生感受春的气息和向上的精神;
(2)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柳琴,并通过与琵琶的对比,感受其音色的不同和演奏手法上的各异。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欣赏《春到沂河》,认识柳琴,并通过网络搜索,找出与琵琶的不同之处;
(2)难点 区分两种乐器的音色;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欣赏和整体感受有了一定的提
高,能够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俗人情,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利用网络搜索已经
不是难事,特别是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更愿意亲自动手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建立自信,提高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介绍:
今天我们在微机教室上一节音乐课,这节课与以往不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请你
利用网络搜索,解决问题。
二、聆听:
1、首先先给大家听一首曲子,大家看歌片,你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这张幻灯片能得到什么信息?(幻
灯片1,关于乐谱和音乐)
如:曲名:《春到沂河》;
作者:王惠然;
乐器:柳琴(可能有很多同学说它是琵琶);
乐段: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或两个部分);
速度、节奏等……
2、通过这张歌片就能得到这么多信息,那你还想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其他什么信息吗?下面就通过你面
前的电脑,搜索你想要知道的,然后和大家分享。(幻灯片2,关于搜索的提示)
如:《春到沂河》的创作过程、背景、作者介绍、创作时间等……
3、你们得到这么多信息,有些都是老师不知道的。
师补充:如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中国传统乐器。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
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
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
丝、钢绳、尼龙制成。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
器。
4、分段聆听:在刚才的介绍中,每段音乐都有一个意境,你最喜欢那一段音乐,每段你都想到了什么?
(幻灯片3,关于音乐的部分说明)
如:引子(散板)和第一部分(快板)取材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描绘了沂河两岸的明媚春光。
第二部分(慢板)旋律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的音调为基础,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推、
挽、吟、揉的技巧润饰,与前后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韵味。
第三部分(快板)是一个变化再现段落,快速强烈。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使旋律
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强烈的气氛。
5、再听:你能用你的方法在搜索一下,用其他乐器演奏的《春到沂河》吗?并与大家分享!
如:扬琴、钢琴等。
三、对比:
1、那你感受一下,这些乐器和柳琴演奏相比,你更喜欢哪个,出示柳琴图片,问:当你第一眼看到它时
好多同学想到的都是琵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两者很像。(幻灯片4,关于两种乐器的对比)
2、那你能搜索一下这两种乐器的不同吗?然后告诉同学。大小、音色、演奏方式等。
教师补充:柳琴属于琵琶类弹拨乐器,因使用柳木制作,外形也类似柳叶的形状,因而 被称为柳琴,或
“柳叶琴”。柳琴的外形和构造与琵琶极为相似。
柳琴不仅在外形和构造上与琵琶相同,演奏方法也和琵琶一样,只是演奏时用拨子弹拨。演奏柳琴时,
演奏者要端坐,将柳琴斜放在胸前(琵琶竖抱演奏),左手持琴,手指按弦,右手把拨子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
弹拨琴弦,姿式非常幽雅。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五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
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
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
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用视频做对比,播放两种乐器一同演奏的曲子,直观的感受两者的区别。
四、再听:
这首曲子是王惠然老先生创作的,后来也有好多演奏家演奏这首曲子,下面给大家看一段在中央电视台
文艺频道播出的一个视频,大家听一下,是不是有了一些现代的气息。
五、小结
课下你们也可以继续搜索关于《春到沂河》的相关信息,与同学、老师分享,我们虽然没有见过这两种
乐器,但我们有现代化的媒体工具,让我们马上就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实在是太方便了,下次有机会我
们还来微机室上音乐课,让我们最喜欢的两个学科好好融合,让微机室成为我们音乐课的第二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