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激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7、应激

医学心理学7、应激
④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 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 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2. 应激的行为反应 ▪ 逃避与回避 ▪ 退化与依赖 ▪ 敌对与攻击 ▪ 无助与自怜 ▪ 物质滥用
• 应激的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 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 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 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 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 远离应激源。
➢ LCU与健康的关系
一年LCU累计值
>300
150-300
<150
次年患病率
86%
50%
可能健康
➢ 伴有心理丧失感的生活事件对健康危害 最大
第三节 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与健康的关系 应激反应概念: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 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 出的一种适应,故应激反应并非总是有 害。
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①否认(denial) 把已经发生,但又 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 做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
②退行(regression)(退化)。当人遭遇 严重挫折时,使用早期幼稚的不成熟 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 望,这就是退化机制。
③幻想 (fantasy) 脱离实际的空想。 现实社会中遇到了难以实现的愿望和 困境时,人们以幻想进入异想天开的 境界,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幻想 机制。做“白日梦”等都是对幻想机 制的生动写照。
④转移 (displacement) 当一个人因限 于理智或社会的制约,将对某一对象 的情绪、欲望或态度,在潜意识中转 移到另一个可替代的对象身上。 例 “迁怒于人” 。

单元七紧急情况及应激处置课件

单元七紧急情况及应激处置课件

踩制动踏板,则有可能丧失车辆避PPT险学习的交流最佳时机。
2
• 二、紧急情况的应激处置方法 • (一)车辆制动失效、失灵 • (二)车辆转向失控 • (三)车辆发生爆胎 • (四)车辆侧滑 • (五)发动机突然熄火 • (六)车辆发生侧翻
PPT学习交流
3
• (一)车辆制动失效、失灵
• 1、制动失效的应急驾驶方法
同时,由于交通事故特定的场所和事故造成伤害的复杂性, 必需要让驾驶员掌握正确的伤员救护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 进行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
PPT学习交流
11
一、交通事故的现场保护
事故现场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前后过程的空间场所,存在
大量的事故痕迹和物证,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验现场、
分析原因、认定责任和处理事故的关键。
PPT学习交流
8
(六)车辆发生侧翻
PPT学习交流
9
模块二 事故现场的处理步骤、原则及方法
1. 立即停车、 2. 抢救伤员 3. 迅速报警 4. 保护现场
PPT学习交流
10
交通事故发生时,由于机械撞轧的不可抗拒性,事故造成 的伤害往往非常严重,而且死亡率高。
在遇到交通事故时,要保持冷静,按照立即报警、抢救伤 员、注意现场保护、避免继发事故的原则,进行事故现场的 应急救助。
3 标注伤员位置
如果需现场抢救伤员,应当标记伤员的原始位置,以证明现场的变动 情况。
4 防止继发事故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继发事件的发生,是事故现场保护的一个重要环 节。例如:迅速撤离旅客;放置交通事故警示标志(打开危险警报灯放 置危险警示牌);当车上装有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时, 要立即报警,并向周围的行人说明现场的危险性,必要时要将车辆驶离 事故现场;对于存在二次倾翻危险的车辆,应采取必要措施,固定车体, 防止在急救过程中发生车辆的二次倾翻等。

9 应激 PPT课件

9 应激 PPT课件

第九章应激目录概 述1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2 细胞应激反应3 应激与疾病5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4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生基础6第一节概述特异性反应组织坏死化脓酸中毒非特异性适应反应焦虑恐惧血液重分布心率增加Stress手术烧伤感染缺氧强光噪音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一定强度基本概念1.应激(Stress)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

2.应激原(Stressor)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3.应激意义(Significance of stress)主要意义:抗损伤。

如果应激有利于调动机体潜能又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称为良性应激(Eustress)。

如果应激原过于强烈,可以引起病理变化,甚至死亡。

称为劣性应激(Distress)。

第二节应激的全身性反应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二、急性期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兴奋儿茶酚胺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强烈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1. LC-NE 基本单元组成(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ACTH脑桥蓝斑肾上腺髓质躯体刺激CRH GC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的室旁核(PVN )社会心理应激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垂体情绪反应(LC-NE )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2. LC-NE的基本效应(1)中枢效应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应激启动HPA轴的关键(蓝斑上行纤维)。

(2)外周效应血浆儿茶酚氨类物质浓度迅速增高。

(蓝斑的下行纤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积极作用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血液重新分布。

呼吸系统:支气管扩张,肺泡通气量↑代谢变化:血糖↑,游离脂肪酸↑促进其它激素的分泌:如ACTH、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肾素、甲状腺素等交感神经兴奋过度的损伤性变化肾、胃肠缺血性损伤血粘稠度增加,血栓形成心血管应激性损伤:高血压,心肌缺血(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CTH脑桥蓝斑 肾上腺髓质躯体刺激CRHGC 社会心理应激 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 垂体情绪反应下丘脑的室旁核H P A轴基本效应(1)中枢效应适量CRH↑促进适应兴奋或愉快感。

(整理)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整理)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应激第一节概述一、应激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应激是机体在应激原(stressor)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即可由各种因素引起; 防御性,即旨在维持和恢复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 具有一定的反应模式,即各种因素引起的应激,其反应特点大同小异,都是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所引起靶器官的功能、代谢改变。

一般说来,机体总是处在一定的应激状态。

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称之为良性应激(eustress),应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对机体有害,称之为劣性应激(distress),所引起的病称之为适应性疾病(disease of adaptation )或应激病(stress disease),心理应激引起的病属于身心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但由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很少有由应激单独引起的疾病,因此,上述这些科学术语并不常用。

二、应激原应激原可分为两大类:1.躯体性应激(physical stress)如剧烈运动、剧痛、创伤、感染、过冷、过热等。

2.心理性应激(psychic stress)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引起心理性应激。

如丧偶、生活孤独、居住环境拥挤、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得不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工作过于单调、担心不祥事件的发生、对个人所需要、所追求的东西得不到满足等等,都可成为应激原。

这些因素是否产生应激以及引起应激的强度取决于人对这些环境变化和生活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由于心理应激是来源于应激原引起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因此人的心理应激也称之为情绪性应激。

应激原躯体性和心理性应激之分并不严格,许多既引起心理性也引起躯体性应激。

如运动员参加重要的比赛就是如此。

第二节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应激时神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

内分泌的反应比较多,现将其中主要的列表如下(表7-1)。

一心理应激概述培训课件

一心理应激概述培训课件
8
三.应激反应
1.应激反应的概念: 3)应激反应的量化: 依据应激反应的表现内容选择相应的量化指 标。 1)情绪反应 --- 焦虑量表、抑郁量表 等。 2)躯体反应 --- 血压、脉搏、尿儿茶 酚胺等。 3)反映整体心身健康水平---SCL90等
一心理应激概述
9
三.应激反应
1. 应激的情绪反应:
为上的应对表现。
1)逃避和回避
2)退化和依赖
3)敌对与攻击
4)无助与自怜
5)物质滥用
一心理应激概述
12
三.应激反应
3.应激的生理反应
急性应激
收集加工整合
下丘脑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
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如糖皮质激素的氢化可的松)
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特定危险性,可能伤害到身心甚至危及生命的
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3)抑郁:表现为悲凉、寂寞、孤独、丧失感
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
A.内源性抑郁 B.外源性抑郁两种。
在应激反应中,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进 行着双向性调节。一般认为:
1)短暂而不太强的应激:不影响或者稍 能 增加免疫功能。
2)长期而较强烈的应激:
可以损害下丘脑→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使
内分泌严重紊乱→导致胸腺淋巴组织的退化
和萎缩、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下降、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阻止中性粒细胞向炎症
部位移动→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一心理应激概述
29
一.心理应激概述
1.应激的概念和历史 4)心理应激(过程)是多因素的系统
内部 资源
应激源
外部 资源
应激中间变量

应激及其应对提纲 PPT课件

应激及其应对提纲  PPT课件

• 从学习理论来看,预防是学习回避、战斗是学会逃跑
2021/7/27
1. 人们并不总是使用最健康的应对策略,也许否认歪曲 事实、暴食、使用暴力解决冲突
2. 非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用为就是所谓的应对策略
3. 应对并非要完全消除应激源,也可能是预防其发生或 仅仅减弱应激源
4. 应对用于减少情感上或躯体上的痛苦,且任何时候处 理应激源都要付出一定代价
—应对的目标
– 改善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 减轻情感痛苦与烦恼
2021/7/27
23
应激的长期作用
3. 长期的应激和持续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发展 为更严重的问题。过高的递质水平损害了你的 海马回路,产生记忆缺失你感到萎顿,工作表 现下降,开始抱怨生活质量太差。。
• 长期的应激让免疫系统耗竭。高激素水平导致 机体分解蛋白质以获取更多的燃料,并最终为 提供蛋白质身体开始分解肌肉组织并不再生成 新的蛋白质,包括免疫系统所需的蛋白质。随 着免疫系统越来越弱,你更容易患上疾病。。 。
2021/7/27
5
对应激的理解
• 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
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
应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
• 应激源(某些刺激或环境需求)可以是生物的、
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生活事件
• 内部主观的紧张及躯体的唤醒统称为紧张
(Strain),紧张是在努力应对应激源时所伴随的
3. 慢性应激可影响特定应激源对生理或心理的不良影响
– 交感神经反应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
• 二者的确存在联系,但很难说特定的应激源导致 某种疾病,现在主要研究工作场所中的应激
•2021/7/27
16
工作场所的应激

7应激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

7应激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

LC-NE axis
应激原
大脑皮质 边缘系统
NE
下H丘PA脑
兴奋 警觉 紧张 焦虑
蓝蓝斑斑:NE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AD、NE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 (HPA)
1、基本组成单元:
PVN 、腺垂体、肾上腺皮质Fra bibliotek下丘脑
中枢位点
PVN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
HPA axis
边缘系统: 杏仁复合体、海马、 边缘皮质
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机制:
促进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 保证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员作用 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稳定溶酶体膜; 强大的抗炎作用。
GC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抑制免疫反应 抑制生长发育 抑制性腺轴 抑制甲状腺轴
(四)其他神经内分泌变化(表9-1)
环 境 因 素
青藏高原
Japanese nuclear leakage accident
Chernobyl Accident
社会-心理因素
应激 分类
根据对机体的影响分: 躯体应激 心理应激
应激 分类
根据应激发生时间分: 急性应激 慢性应激
应激 分类
根据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分: 生良理性性应应激激(eustress) 病劣理性性应应激激(distress)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α细胞) (β细胞) 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 ADH ↑ 、ADS ↑ β -内啡肽 镇痛、抑制ACTH和GC
二、应激时免疫系统的反应
三、急性期反应
acute phase response, APR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定AP义):

应激PPT课件

应激PPT课件

促等生理症状。通常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较短。
02 0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症状包括反复出现的创伤性回忆、噩梦、闪回等,以及持续的警觉性增 高、易怒或暴躁、自我负面评价等。PTSD可能在事件发生后数月或数 年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
适应性障碍
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通常由于长 期压力或逆境导致,症状相对较轻。
生物学意义
应激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有助于机体应对挑战,维持内环 境稳定。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类型
应激源
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包括生 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等多 种类型。
应激反应类型
包括生理反应(如神经系统、内分泌 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变化)和心理反 应(如情绪、认知、行为等的变化) 。
常见应激场景及特点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
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参与 应激时的兴奋和警觉反应。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也参与应 激反应中的神经调节过程。
5-羟色胺
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 在应激时可能参与调节情绪和行为反 应。
免疫系统与应激关系探讨
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应激可能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过度激活,影响机体的免疫 功能。
认知重构技巧
通过改变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 和评价,调整其心理状态和情绪
反应。
放松训练技巧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放松训练技巧,帮助个体缓解紧
张和焦虑情绪。
积极应对技巧
培养个体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的 能力,提高其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干预策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01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七章 应激 复习提要 一、概述 (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 防御性 反应的模式化 (二)应激原 躯体性 心理性

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 1.反应 2.表现 3.意义 ①防御意义 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 改善通气,增加供氧 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 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②不利影响 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 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 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 心肌耗氧过多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 1.反应 2.意义 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 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 3.作用和机制 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 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 ③稳定溶酶体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④抗炎抗免疫 4.糖皮质激素抵抗 (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1.反应

2.意义 3.胰岛素抵抗 (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 1.反应 2.机制 3.意义 (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 1.组织激素 2.细胞因子 (六)其它 cAMP等 (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

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

(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 1.特点 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 3.机制 4.意义 5.几个概念 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 (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 表现 机制 意义 严重后果 5.几个名词 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 (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 1.定义

2.机制 ①胃血流量减少 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 ③胃酸分泌增多 ④PGE2的作用 (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1.表现

2.机制 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 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 (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

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

(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 (二)来源 (三)功能 1.抑制蛋白酶 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4.清除自由基 5.其他

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

(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 定义 分类 表达调节 功能 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

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 与免疫的关系 (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 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试 题

[A型题] 1.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细胞对氧的摄取能力 B.增强细胞对能量物质、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C.稳定溶酶体膜 D.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正确的细胞定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E.促进DNA的修复 2.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 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D.参与转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3.急性期蛋白不来自下列哪一种细胞: A.肥大细胞 B.肝细胞 C.巨噬细胞 D.内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4.急性期反应时,哪种血浆蛋白升高最明显: A.纤维蛋白原 B.抗凝血酶Ⅲ C.α1蛋白酶抑制剂 D.C-反应蛋白 E.铜兰蛋白 5. 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迷走神经刺激胃液分泌增多 B.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C.胃粘膜缺血引起粘膜上皮坏死 D.胃粘膜缺血引起H+反向弥散 E.胆汁逆流损伤胃粘膜 6.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

A.尿少 B.尿比重高 C.肾小球滤过率低 D.肾脏排出钾的总量减少 E.肾脏排出钠的总量减少 7.心理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可出现: A.没有变化 B.增强 C.抑制 D.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抑制为主 E.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增强为主 8.应激时体内蛋白代谢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蛋白质利用增加 B.蛋白质分解加强 C.蛋白质合成减少 D.尿氮排出增加 E.出现负氮平衡 9.应激时高代谢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B.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C.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生长素分泌增多 E.血糖升高 10.严重创伤所致的应激时,代谢率的变化是: A.降低 B.正常 C.只有当体温升高时才升高 D.时高时低 E.经常处在高代谢率的状态 11.应激时可能出现糖尿,其原因是: A.肾功能障碍,肾糖阈降低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 C.胰岛功能障碍 D.血糖升高,与此同时肾糖阈也降低 E.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12.应激时血浆催乳素的变化是: A.男、女都不变 B.男、女都升高 C.男、女都降低 D.只有女性才升高 E.只有男性才降低 13.应激时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 A.血糖的变化 B.糖皮质激素的变化 C.儿茶酚胺的变化 D.血脂的变化 E.生长素的变化 14.应激时肝细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是: A.不变 B.升高 C.可高可低 D.降低 E. 先降低,后升高 15.下述哪一项最可靠并能反映应激时的程度: A.呼吸次数 B.体温 C.血糖 D.血脂 E.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 16.心理应激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是: A.心肌缺血 B.心脏传导系统缺血、坏死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D.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E.延脑心血管中枢功能异常 17.应激时,下列哪一种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无直接关系: A.促进蛋白分解 B.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C.稳定溶酶体膜 D.急性期蛋白的合成 E.维持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18.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机制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ACTH分泌增多 C.β-内啡肽分泌增多 D.胰岛素分泌减少 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19.应激时分泌增多最明显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加压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肾素 E.甲状腺素 20.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具有防御作用,其中哪一项不正确: 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 B.血液重新分布 C.支气管收缩 D.促糖原分解 E.儿荼酚胺分泌增多 21.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雌激素 B.孕激素 C.甲状旁腺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胰岛素 22.应激时,下列变化哪项是最明显的: A.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分泌增加 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增加 D.垂体后叶分泌增加 E.性激素分泌增加 23.急性应激时的分泌变化中,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胰高血糖分泌增加 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胰岛素含量偏低 D.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 E.ADH分泌增加 24.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催乳素 B.生长素 C.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E. 肾素 25.下列哪种不是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 A.催乳素 B.生长素 C.糖皮质激素 D.雄激素(睾酮) E.甲状腺素 26.应激时分泌受抑制的激素有: A.胰高血糖素 B.糖皮质激素 C.催乳素 D.胰岛素 E.加压素 27.应激时分泌增多的β-内啡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镇痛 B.心率增加 C.血压降低 D.心输出量减少 E.抑制ACTH的分泌 [X型题] 28.可以引起热休克反应的原因是: A.环境温度过高 B.缺氧 C.氧自由基产生增多 D.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化学物质 29.急性期蛋白产生于: A.肾脏 B.肝脏 C.肺脏 D.单核吞噬细胞 30.C-反应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抑制补体的活化 B.清除细菌 C.促进凝血 D.清除环死组织 3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粘膜缺血 B.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减少 C.胃粘膜的氢离子-粘液屏障功能受损 D.胃酸分泌增加 32.应激时引起心肌坏死的机制是: A.醛固酮分泌减少,钾排出减少,体内钾增多 B.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加 C.β-内啡肽增多 D.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内有血小板聚集物 33.可引起应激的原因有: A.入学(离校)考试 B.散步 C.爬高山 D.朋友之间闲谈 34.作为应激原的因素有: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精神性因素 35.对应激的描述应当是: A.正常人就有的防御反应 B.病人才有的病理反应 C.是全身反应 D.是局部反应 36.应激时血液凝固性增强的机制是: A.血小板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 C.Ⅷ因子增多 D.抗凝血酶Ⅲ减少 37.应激时脂代谢的变化有: A.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 B.酮体生成增加 C.脂肪动员增加 D.脂肪酸利用减少 38.严重应激时,血糖的变化是: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给予葡萄糖,血糖显著升高 39.应激时血糖升高是由于: A.肝糖原分解增加 B.糖异生作用增加 C.外周细胞对糖的利用障碍 D.胰岛β-细胞本身的异常 40.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对心脏的影响有: A.心率加快 B.心收缩力加强 C.心肌缺血,心收缩力减弱 D.心律失常 41.大手术后的病人(未合并休克),输液过多容易发生水钠潴留,其可能 的机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