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之名著导读《论语》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名著导读《论语》授课版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名著导读《论语》授课版1
2013-12-3 名著导读《论语》 24
①两者的头衔孔高于孟
②设有孔庙却无孟庙
③同样出身贫贱,父亲皆早亡, 但人们却赋予孔子“高级”的出 身。
当仁不让 仁者无敌
姓 名
相同点
不同点
个性 原因
社会 原因
性恶 闲雅 相对 ① 轻松 高度 孔 对 来自 儒家圣人 愉快 对 重视 热忱 安宁 子 人 先天 从容 宗旨相同 生 礼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 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 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 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013-12-3 名著导读《论语》 10
2013-12-3
名著导读《论语》
11
兴办私学
2013-12-3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名著导读《论语》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 核心 .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 切人. 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 想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 和性格. 四. 理想境界: 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 身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 . 五.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自 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
名著导读《论语》
34
2013-12-3
名著导读《论语》
35
2013-12-3
名著导读《论语》
36
2013-12-3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 从矣。” ——汉 董仲舒 37 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 入,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汉语 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 局面。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 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多个孔子课堂。
二《论语》其书
• 学而第一 • 里仁第四 • 述而第七 • 乡党第十 • 子路第十三 • 季氏第十六 • 子张第十九
• 墨家关于儒家学说非议儒家的繁琐 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 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有志于学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为所欲为、不踰矩。〞
• 一、孔子其人 • 少贫且贱 •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晚年返鲁,整理《诗》《书》 • 悠悠身后事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三、对后世精神品行的塑造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及练题《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XXX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XXX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XXX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XXX,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研究,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XXX,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得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与》)翻译:伶俐的人快乐喜爱水,有仁心的人快乐喜爱山;伶俐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伶俐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命。

6、XXX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XXX问XXX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XXX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XXX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翻译:子XXX如何治理政事。

XXX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任小燕【解读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 重点难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自学互学】一、自主学习(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一)相关知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孔子的历史贡献(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孔子思想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

《论语》名句集锦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 语· 为政)
名著导读《论语》
哲学思想: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对富贵的态度:富贵于我如浮云
处世 思想
对仕宦的态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对人生的态度:生无所息
对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
名著导读《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多次。省(xǐng):检查反省自己。
谋:办事。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六.为政者以道德教化治国,主张统治者以身作则,对民众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名著导读《论语》
2、教育思想
名著导读《论语》
教育 思想
教 学
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启发式教学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温故知新
名著导读《论语》
学习态度: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名著导读《论语》
晚年时期
近70岁,孔子回到鲁国。 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 待遇,但政治上得不到 重用。孔子退而修诗书 礼乐。
名著导读《论语》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 用,乃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 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 者七十二人。
名著导读《论语》
他先后删《诗》、 《书》,订《礼》、 《乐》,修《春秋》,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 了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曾达到“韦 编三绝”的程度。孔 子一生的主要言行, 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 整理编成《论语》一 书,成为后世儒家学 派的经典。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

重点难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一、自主学习〔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3〕“如果人类要在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近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一〕相关知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1、孔子的历史贡献〔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2〕兴办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2、孔子思想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论语》导语:翻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每个领域、每个期间都产生过拥有巨大影响的世界名著。

世界名著不但带给我们阅读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思想方式的革命和看法的更新。

在名著的背后,常常站着一位伟人,他们和他们的思想,改变了世界的容颜。

可是,关于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广泛存在对名人名著“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的疑惑,而名著,是人类进步的阶石,它在与物质世界的对照中,表现了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这是今世人最需要的精神粮食,也是最深层的素质培育。

今日,我们提议阅读名著,是为了增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经过平常、生动、简短的导读,使青少年关于中外历史上做出过优异贡献的有名人物有更加的确的认识,关于以前并连续产生重要影响的名著有必定的意会,从而广阔视线、启迪思想、调整和完美知识结构。

下边请随我们一起走进名著,感觉名著的魅力。

名著导读之《论语》导教案教课目标 :1. 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 进一步培育文言阅读能力。

2.感觉孔子光辉人品魅力 , 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己学习实质 , 领悟课文丰富的内蕴 , 正直学习态度 , 改进学习方法。

教课要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 , 解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要点赏识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课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指引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课方法1.朗读法。

2.谈论评点法。

教课时数 :二课时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课 :1、百代馨香 ,德配天地万世师表 ,道贯古今2、删诗书 , 定礼乐 , 创儒学 , 传经艺 , 师表万世 ;赞周礼 , 写春秋 , 立杏坛 , 育才德 , 桃李三千3、“假如人类要在21 世纪连续生计下去, 一定回头两千五百年,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球诺贝尔获取者会合巴黎时的宣言4、孔子 ,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漫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45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45张)
——(汉)董仲舒
四、论语其书
•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 成。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 •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 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 要的经典。
《论语》是一部__
_语体录散文集,是孔子 的___和_门_人__ __再所传辑弟录子的______ 的一本孔书子。及宋其儒弟把子言行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译】不符合礼的事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
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 •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 【译】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译】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
念)到了。
•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 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 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 子学说不合时宜。
• 民间当时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孔子说:“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 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 明智的。
教育言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罔:迷
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记言形式:
1.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种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合作探究
名著导读要点一:整体把握文本(略读)
《论语》具体涉及了、、、等方面,孔子都有他独到的见解。
《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以下方面:
治国理念教育思想为人处世
文化常识:
1、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2、《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记载及其的言行录。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启发。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3)隅:音yǔ,角落。(4)复:再次教育。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还没有明白,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次去教他了
启发:
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诱导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
高考真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1)C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孔子、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
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要自己的学生不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B、对于同一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有的不同情况作出了不同回答。
C、本段对话生动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办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D、孔子认为学生作学问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个小题。(2018浙江卷)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名著导读阅读方法:
1、从句子中理解思想
2、从思想中理解并识记句子
名著导读要点二:文本梳理由面到点(精读)
学考真题:(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汉书·艺文志》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二、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课题:名著导读---《论语》(教师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案总编号____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初步掌握名著导读的学习要领。
3、体会《论语》内涵的丰富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积累文学常识,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难点:掌握名著导读的学习要领。
诵读预热
备注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儒家治国理念中讲到“仁”,圈点勾画关于“仁”的句子……
(1)“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和有礼让的态度,具体表现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动的不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①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
段的成语。
(明确):举一反三
②请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
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自主学习原则)
注重自身原则
评析:这里借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介绍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老师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不轻易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过多替学生思考。
展示导入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赵普出任宰相时,有人说他只读过《论语》,宋太宗问他是否如此,赵普并不隐瞒,并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流传开来。
探究准备
一、《论语》其书
《论语》是一本语录。
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