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白洋淀纪事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语文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语文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语文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供参考。

《白洋淀纪事》内容包括:一天的工作、邢兰、战士、芦苇、女人们(三篇)、“懒马”的故事、走出以后、琴和箫、丈夫、老胡的事、黄敏儿、第一个洞、山里的春天、杀楼、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村落战、麦收、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碑、钟、“藏”、嘱咐、新安游记、纪念、光荣、种谷的人、浇园、蒿儿梁……在《白洋淀纪事》中,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从而用无邪的文字勾画出时代的未来,用文学之美来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文中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

一种名为“淳朴”的精神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的白洋淀,有着真诚的人民和无畏的战士。

面对日本军队的攻击和“扫荡”,白洋淀人民英勇地反击,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留下了生机,重创了敌人军队。

这本书虽然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却也写出了人心的真诚、人民的淳朴和精神的进取。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邢兰的淳朴,他是鲜姜台的农民,虽然他家很困难,孩子都没有裤子穿,可他依旧无私地帮助其他人。

而且,他从来不会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他身上的那种淳朴让人十分感动。

他这种精神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时候,那里的人几乎都如邢兰一般,有爱心又淳朴,邻里之间会互相帮助,有事情也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忙,而且晚上几乎可以不关门。

记得有一回,我和刚刚下班的外公一起坐上三轮车,然后回到了家,可是,刚刚回来的外公就听见隔壁有人病倒了,就全然不顾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体,以及没吃晚饭的事实,将我交给外婆后,开着三轮车便赶到了隔壁人家的门口,然后带着那位生病了的邻居,全然没有察觉到山那一头渐渐落下的夕阳,急匆匆地开向了医院。

第二早上,我醒来时,便听到外公外婆在谈论那位邻居的事,虽然听不太懂,但是从他们的话中我大概可以知道,那位邻居已经没事了。

部编七年级上册自读名著:《白洋淀纪事》知识梳理+同步+模拟训练题

部编七年级上册自读名著:《白洋淀纪事》知识梳理+同步+模拟训练题

自读名著第一部孙犁《白洋淀纪事》一、整体把握作家:孙犁,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体裁:小说、散文集内容: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经典作品:《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的苇》水生嫂:勤劳、能干,贤慧、温柔,识大体《白洋淀纪事》主要人物老头子: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信自尊刑兰:工作热情高,精力旺盛作品主题: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作家作品1.作家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2.《白洋淀纪事》体裁:《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内容: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主题: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三、重要篇章(一)《荷花淀》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

七年级名著《西游记》《镜花缘》《猎人笔记》《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

七年级名著《西游记》《镜花缘》《猎人笔记》《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作品简评]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全书极富艺术特色。

结构上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上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十九世纪开始,它便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名著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主要情节]1、美猴王出世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选读《白洋淀纪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选读《白洋淀纪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选读《白洋淀纪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选读《白洋淀纪事》知识点总结与练题汇编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XXX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苇》等四十篇经典作品《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本书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二、作者简介XXX(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XXX,曾用笔名芸夫,“XXX”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和作家XXX、XXX、XXX、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十二岁岁入手下手接受新文学,1927年入手下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XXX教书,在抗日战役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批评集《文学短论》等。

XXX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洗练,XXX称之为“多幽默而不落轻佻”。

3、篇章概括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篇章题目主要内容人物形象①老头:过于自尊和自信;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老当益壮;智勇双全、机智英勇。

②两个女孩(大菱、二菱):灵巧隐忍、吃了许多苦①水生嫂:勤奋、能干:传统、善良: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

北师大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知识点

北师大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知识点

北师大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知识点《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

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原文欣赏】《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2020中学课外阅读《白洋淀纪事》知识整理

2020中学课外阅读《白洋淀纪事》知识整理

2020中学课外阅读《白洋淀纪事》知识整理更多知识请点击:2020中学课外阅读知识整理汇总《白洋淀纪事》收集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

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它们就像白洋淀里的荷花和翼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

可以说,这是一部以生活见长的作品。

这部书被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四个优秀出版社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说明它经受住历史的严峻考验和筛选,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经典好句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

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

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杨开泰的脸上越发干枯,眼里的红丝也越加多了。

只有他知道,敌人的特务,已经钻进村来。

在一天夜里,他从屋里走出来,猛一抬头,屋檐上伏着一个人,立时不见了。

又过了两天,他清晨起来,开开板门,看见道路扫的非常干净,这样,只要有人走过,就可以辨认出几个人和去的方向。

又过几天,他看见有人在路上画了许多密密的横线,有人走过时,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来。

再过两天,他在一个夜间发现大门的铁链上系着一条黑线,一推门线就断了。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七年级白洋淀记知识点

七年级白洋淀记知识点

七年级白洋淀记知识点白洋淀是我国北方一个著名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境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湿地之一。

这里不仅是滋养生命的宝库,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的地方。

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白洋淀也被列为了重要的考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七年级地理学习中的白洋淀知识点。

白洋淀的形成白洋淀是一个由许多小湖泊和小河流组成的湖泊群,据考古人员研究发现,约5000年前,华北地区降雨量较多,白洋淀周边地势低洼,水成为了统治此地的元素,慢慢形成了这个湖泊系统。

白洋淀的水文特征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腹地,集雨面积广阔,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水源之一。

由于来自京杭大运河、百济河等多条河流入湖,使洪水平衡,形成丰富多彩的水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碳酸盐型淡水湖泊。

白洋淀的水比较浅,一般深度不超过5米,水面波涛不兴,风光秀美,景色迷人。

白洋淀的气候条件白洋淀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由于水面较大,湖泊面积大,所以白洋淀的气候较其他地区比较温和,适宜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白洋淀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湿地保护区,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之一。

这里水草丰茂,动植物物种多样,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白洋淀的水草种类繁多,有10多种,如:水葫芦、浮萍、水飞蓟、缨针等;鱼类物种也非常丰富,有80多种,如草鱼、鲤鱼、鲢鱼、鲫鱼等;在这里还能看到中国特有的鸟类:苍鹭、白鹭、白眉鹑、大雁、鸳鸯等。

白洋淀的发展利用白洋淀的垂钓、观鸟、夕照、渔霸、荷花、水鬼、北运河游船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白洋淀已成为北津地区旅游的重要资源,各地游客前来游览、垂钓、水上摄影、鸟类观赏、自然风光观赏等形式,丰富了地方旅游的内涵,提升了地方的知名度和旅游经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

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

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

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

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

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

她们只好回家去。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

她们拼命逃命,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

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在危险关头救了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

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亲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炼,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

很快就学会射击,参加了反“围剿”战斗。

2.人物形象:在《荷花淀》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乐观的、坚强的。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芦花荡》1.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支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增强。

不过芦花荡中的这个老英雄有时又有点过于自尊、自信,有一回,他带着两个和队伍走失的女孩进入苇塘时,因为自信自己是万无一失的,最后在通过封锁线的时候,一个女孩不幸被射伤,他于是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充满了满满的自责。

第二天,还去找鬼子报仇雪恨。

芦花荡中的这个老英雄非常的智勇双全,十几个鬼子因为中了他的计谋,被钩子咬住、动弹不得,只好等着被痛打一顿。

2.人物形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

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芦花荡》中的这个老英雄不畏艰险、老当益壮。

对革命,他真的是尽心竭力,勇敢得出奇。

他强烈的责任感、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斗志昂扬让我们看到了当年革命胜利的原因,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采蒲台的苇》内容:《采蒲台的苇》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地区为背景,以质朴的笔触叙述了一个真实的军民抗日的故事。

到处是苇,最好的苇在采蒲台。

一次,敌人来搜查这个村,妇女们想了一个办法,把抢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枪掩护过去了,敌人抓住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最后这个男人被杀死了。

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坚韧不拔的“苇”来表现那些英勇抗战的白洋淀人民,更是用白描手法来表现勤劳勇敢的白洋淀妇女在面对敌人时那种冷静与无畏的精神,同时也是对当地老百姓智慧的赞美和歌颂。

五、艺术特色(一)、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开掘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在孙犁的作品里,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也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

作者把笔墨集中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力图通过在我国革命进程中那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事件,表现出作家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表现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

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遥看到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

《山地回忆》写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她用自家仅有的一点“白布”给“我”做袜子的事。

当“我”穿上那双坚实的袜子时,妞儿自豪地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一个普通的山村女孩,一双普通的白布袜子,却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山地回忆》可谓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曲军民鱼水深情的颂歌。

这双凝集着军民鱼水深情的袜子,穿在“我”脚上整整三年,伴随着“我”到了抗战胜利,袜子虽然被奔腾的黄河水冲走了,但我对妞儿一家的怀念之情,永存心中。

袜子虽小,却凝结着军民深情。

(二)、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刻画,塑造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是善于刻画人物的,尤其善于刻画农村妇女的形象。

青年妇女和少女的形象,更是被他描写的绘形绘声和生动活泼,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聪明美丽勇敢的特点。

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荷花淀》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小说将那些淳朴的、近乎稚嫩的年轻妇女们置于革命战争和个人生活的矛盾中,细致地展示在她们纯洁的内心世界里掀起的情感波澜。

她们时而陷入离别亲人的痛苦,时而为探寻丈夫编织着种种荒唐而又可笑的理由,时而对丈夫的转移发出埋怨的谑语,时而撞见敌人的火船时表现出惊恐和镇静,时而意外地遇见亲人又感到兴奋和羞愧……总之,作家以多情的笔墨描写了她们被无情的战争打乱了的内心世界,显示了她们丰富美丽的精神情操。

(三)、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藏”》中那个叫浅花的媳妇,人还未出场就给读者惟妙惟肖的印象:这个女人,好说好笑,说起话来象小车轴上新抹了油,转的快叫的又好听,这个女人,嘴快脚快手快,织织纺纺全能行,地里活赛过一个好长工。

她纺线,纺车象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挺拍乱响,梭飞的象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

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象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

这样的语言,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

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是不会把蕴藏在沙砾中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四)、富有特色环境描写: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

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

《芦花荡》、《荷花淀》两篇都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而对于歼灭敌人都不作正面描写,反之着墨更多的是芦花荡与荷花淀的景物,写芦花芦苇,写荷花荷叶,写小渔船,写船上的妇女儿童,写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写抗日军民的机智勇敢,乐观豪迈。

比起那些酷烈血腥的故事,孙犁的散文没有大喊大叫,没有哭哭啼啼,而是轻灵飘逸,婉约唯美,抗日故事写成这样的风格应该说是孙犁的首创和独创。

六、深度解读之人物人物:1.《投宿》通过“我”的眼睛,描写那位腼腆而又庄重的农村少妇,熟悉北方一带农村生活的读者会深切地感到,这正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受着时代激流冲击的那些年轻妇女的面影。

一方面,这个年轻妇女受着革命战争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她的丈夫就是一个八路军战士,后来当了连长),对于我们的抗日干部无疑是信赖和尊敬的;另一方面,应当估计到传统的思想意识在她身上的影响,因此,她的信赖和尊敬,是用一种无言的,略带伍泥和腼腆的仪态表现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