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物电分析化学全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吸附法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法,即通过物理吸附(基于离 子的、极性的、氢键、亲油性、-电子作用等作用力) 或化学吸附(基于化学反应的分子自组装膜, Selfassembly monolayer, SAM)将酶固定在基体上。 由于没有试剂参与固定过程及这些载体对酶良好的 亲和性,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生物活性高。然而由于 吸附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该方法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对 pH、温度、离子强度、底物浓度很敏感,这些因素可 能会导致酶的脱落。
diffusional mediator Immobilization mediator
与第一代传感器相比,媒介体生物传感器主要优势在于: (i)测量受氧影响小; (ii) 酶电极的工作电位由媒介体的氧化电位调节,即可以 在较低电位下检测以避免其它物质的干扰。 早先是一些水溶性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如铁氰化物和醌 用来作为电子媒介体。 近年来应用比较多的电子媒介体有二茂铁及其衍生物、 四硫富瓦烯类、TCNQ类、有机导电盐类、醌类、铁/亚 铁氰化物类等
电子转移机理
葡萄糖在电极上的安培响应
• Hydrodynamic voltammograms
Each 2 mM
• 线性范围: 0.1-30 mM,灵敏度为340 nA mM-1 • 检测限: 0.03 mM (S/N=3)。
c)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理想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是在电极表面实现酶 与电极的直接电子传递,即: Ered = Eox + ne-
聚合物包埋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sol - gel) 法是将金 属醇盐或无机盐溶于水或有机溶剂,在低温下通过 水解、聚合等化学反应,形成内含纳米粒子的溶 胶,再转化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然后经过 适当热处理或减压干燥,制备出相应的粉末、薄 膜和固体材料的方法。此法的优点是反应过程易 控制,处理温度低,粒径分布窄,纯度高,纳米颗粒分 散均匀。但成本昂贵,周期长,产量小,热处理时易 团聚且污染环境,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FAD氧化还原中心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醌类酶的活 性基团是吡咯并喹啉醌 。
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酶促反应都有一种辅助底物(Cosubstrate)的参与。这类物质包括O2、H2O2、ATP、 NAD+/NADH及NADP+/NADPH,起着电子受体的 作用。与酶对其主要底物的高选择性不同,酶促反 应对辅助底物的选择性很低,因而可以用具有良好 电化学性能的人工合成试剂(如电子媒介体和中继 体)代替辅助底物,从而获得期望的目的。正由于 这些特征,氧化还原酶被广泛用来制备安培型生物 传感器。
(3)膜现象控制着离子、分子及其 它物质从细胞外部向内部或逆向传输, 离子有方向性的运动造成了跨膜电位 差,调节着一系列的物质运输。
(4)生物体所需的信息过程几乎都 是通过电信号方式发生的,出现一系 列电生现象,包括视觉、动作、痛觉、 热刺激、饥饿和干渴感等等。
(5)用一定周期和幅度的适当电 脉冲在膜中生产膜孔,使物质更容 易跨膜转移,有可能实现细胞融合 和基因摄取。
Ep no change Ip υ
• CV of a PVI-PAA-Os/GOD film . • Potential scan rate: 5, 10, 20, 50,100, 200 mV s-1
复合膜对葡萄糖的电催化
• a) No glucose • b) 10 m mol L-1 glucose
生物电分析化学 ( Bio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一、引言
今日的生物电分析化学已经涉及到不同领 域的生物学问题,主要是: (1)在生物体内进行的绝大部分化学反应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为生命所需(营 养、组织生长、再生)进行的新陈代谢。 (2)光合作用,包括吸收分子的电子激 发过程。膜上产生的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 和代谢化学反应。
4. 安培(电流)型生物传感器
安培生物传感器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也是最为成功的生物传感器。 同电位法相比,安培检测更加灵敏、准确和 快速。安培试验所用的仪器也相对简单,记录 的是i-t曲线。
三、 生物传感原理
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如:器官、 组织、细胞、酶、抗体等生物物质与换能器 (Transducer)、电子放大器(Electronic amplifier) 直接结合,将受体与被检测分子发生的特定 生物化学反应转换成可检测的输出信号。
c) 共价键合法
该方法是通过共价键将酶分子与电极表面结合而固定 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操作较为困难,但由于提供了比较 稳定的固定化酶,因而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 共价键合法的主要缺点是酶在共价键合时可能会改变 酶的结构,因而共价键合酶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会受到一 定程度的影响。
d) 交联法
通过双(多)功能团试剂将酶分子之间、酶分子与凝胶/ 聚合物之间交联形成网状结构而使酶固定化。这种方法可 以克服酶电极在溶液中从电极表面泄漏的缺点。最常用的 交联剂是戊二醛,它能在温和条件下与酶蛋白上的-NH2残 基反应。惰性蛋白(如:牛血清蛋白,BAS)常用来形成酶 膜,因它含有丰富的赖氨基残基,易于和戊二醛作用形成 非水溶性的聚合物膜,同时也为酶分子提供了合适的微环 境,从而提高了测定灵敏度。
2. 电容型生物传感器
Newman于1986年首次报道用电容传感器直 接测定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以来,该技术得 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关注。这类传感器研究主 要集中在免疫电容生物传感器、酶电容生物 传感器、DNA电容生物传感器、分子印迹电 容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3. 电位型生物传感器
电位型传感器是基于异相之间的界面电位 的变化。电位型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将离子选择电极和固定酶结合在一 起,能实现对被检测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 性分析。 另一类电位型生物传感器是固定了酶、抗 体等生物组份的场效应晶体管
b) 包埋法
这是一种应用很普遍的酶固定化技术,该技术包括碳 糊包埋、溶胶-凝胶包埋、电化学聚合膜包埋等。溶胶-凝 胶包埋是将酶包埋并固定在一个聚合物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或孔状结构中,小分子物质能容易地渗透进来。 该方法的缺点是膜的孔径控制不好经常发生酶的泄漏 或对底物的扩散速率的消极影响。 ●碳糊包埋法一般是将酶直接固定在修饰电极材料中; ●溶胶-凝胶包埋使用金属醇盐(如TEOS)sol-gel膜; ●电化学聚合膜包埋包括导电聚合物包埋和非导电性聚合 物膜包埋。非导电性聚合物膜包埋主要包括聚苯酚、聚硝 基酚、聚β - 氨基乙基苯酚、间笨二酚、苯二胺和聚吲哚 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根据酶与电极间电子转移机理,大致可将 酶安培生物传感器分为三代:
a)第一代生物传感器
第一代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检测酶促反应产 物 ( 如:过氧化氢、 NADH) 的生成或辅助 底物 ( 如氧分子 ) 的消耗来实现对底物的测 定 ( 图 1-6A) ,因而据此可分为氧检测型、 过氧化氢检测型、NADH检测型等三种。
例:介体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
PVI-PAA-Os/GOD复合膜的最佳成 膜条件是: PVI-PAA-Os: 0.5 mg mL -1 GOD :0.5 mg mL -1 阶跃电位:0.7 V (2s)和-0.5 V (2s) 阶跃次数:35次。
PVI-PAA-Os/GOD膜共沉积机理
生物复合膜的电化学特性
第一代生物传感器具有如下局限性:
i)响应信号与氧浓度关系较大,氧分压的变化会对酶电极 产生明显影响; ii)氧分子也是氧化酶的底物,当溶解氧的浓度不是很高时, 难以对高浓度底物进行测定,从而导致线性范围过于狭窄; iii)酶促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浓度高时会使酶活性降低很多; iv)过氧化氢的测定通常在较高电位(一般在600mV左右)下 进行,许多还原性电活性物质会被氧化而产生干扰信号; v) NADH的氧化需要很高的过电位及氧化产物会对电极表 面发生聚合而毒化生物传感器。这些缺点限制了第一代生 物传感器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于是导致了第二代传感器 的发展。
根据换能器转换的信号又可分为电化学生 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压电晶体生物 传感器、半导体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 器及热敏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 这几种中发展最为广泛的。
生物传感器的结构
生物传感器的敏感识别模式
生物传感器的电子传递
1. 酶的种类及其电子转移性质
酶是一种由生命体合成的特殊化学催化剂,作 为催化剂其最显著特征是在温和条件下的高效 和专一性。酶通常由两个部份组成:一是脱辅 基酶蛋白 (Apoenzyme);另一部份是非朊基基团 (Prosthetic group),这部份在酶的催化反应中起 主要作用,是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按 其催化反应的性质,酶可分为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移换酶(Transferase)、水解酶 (Hydrolase)、裂合酶(Lyase)、异构酶(Isomerase)、 合成酶(Lligase)等六大类。
b) 第二代生物传感器 在第二代酶安培生物传感器中,一个人工合成的电子受体, 即媒介体被用来代替天然受体来传递酶电极间的电子。电子媒 介体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具有氧化还原电对的分子,媒介体首先 与酶的还原态反应,然后扩散到电极表面发生快速的电子转移。 其电极反应过程如下: S + Eox = P + Ered Ered + Mox = Eox + Mred Mred = Mox + ne其中Mox、Mred分别为媒介体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6)生物电化学方法对各种疾病 的治疗,涉及生物传感器、燃料电 池、人工心脏、电刺激和电麻醉、 食品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所涉及的学科领域
Schemes for insulin therapy (胰岛素治疗)
二、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伏安/安培 压电(石英晶 体微天平)
电化学生 物传感器
三代生物传感器敏感机理对比
五、电极上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是酶传感器中的分子识别物质,因此酶在电极表面 固定是制备生物传感器的一个非常关键步骤,酶电极的成 功与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酶的固定。理想的酶固定 方法应该满足以下三条标准: i)能保留酶的高活性; ii)酶固定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如:在一定pH范围内 不变性,在溶液中没有泄漏; iii)酶电极能对底物发生快速和灵敏的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了许多基于物理的、化学的或 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酶固定方法。
大部分酶安培生物传感器是在氧化还原酶的基础上发展的, 这是因为氧化还原酶和底物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 转移。氧化还原酶又可细分为脱氢酶(Dehydrogenase)、氧 化酶(Oxidase)、还原酶(Reductase)、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氧酶(Oxygenase)、羟化酶(Hydroxylase)、触 酶(Catalase)等几种。通常根据其非朊基基团(活性中心)又 可分为含黄素(Flavin)类活性中心酶和含醌(Quinone)类活 性中心酶两类。黄素(Flavin)类酶包含约80种酶(如:葡 萄糖氧化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其活性中心分别为黄素腺 嘌呤二核苷酸(Flavine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或黄素单 核苷酸 (Flavin mononucleotide, FMN),其中绝大多数是 FAD型酶。
电导
电位型
阻抗/电容 型
1.电导型生物传感器
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通常都伴随离子种类和数 量的变化,从而会导致电导率发生相应的改 变。基于此原理可以制备电导型传感器。 电导的测量通常被认为缺乏选择性,但是通 过选择性的生物识别,如特异性的酶促反应, 可克服这个局限。电导型生物传感器为现有 的生物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选择。
戊二醛和BAS固定酶电极
Glucose oxidase catalysed oxidation of glucose: identification of measurement parameters for glucose ass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