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撤市设区
在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的改革中激发地级市发展活力

在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的改革中激发地级市发展活力张紧跟【摘要】地级市之所以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功能且无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是因为地级市政府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为此,新时代的改革战略要求赋予地级市政府更多自主权以激发地级市的发展活力:一方面,要通过深化省管县体制改革确立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理顺省市县纵向政府间权责关系、促进地级市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赋予地级市政府充分的机构设置自主权;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法治和民主以保障地级市政府自主权运行的科学性和正当性.【期刊名称】《探索》【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9页(P27-35)【关键词】地级市政府;区域中心城市;自主权;发展活力【作者】张紧跟【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撤销作为省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地区行署而改设行政建制为地区级别的“市”(即宪法中的“设区的市”)。
作为一级完整建制的地方政府,地级市具有相应财政能力和行政管理权限,能够实际管理和协调所辖各县(市)经济社会建设。
毋庸置疑,撤地设市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需要而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其作为区域增长极功能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但是,经过30余年发展之后,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许多地级市首位度偏弱、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再加上“市管县体制”既导致市县冲突又没有建立一整套有效促进城乡合治的制度安排,因此倡导“省管县”和“市县分治”趋向的地级市治理结构性改革呼声日隆[1-2]。
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地级市“复位”与“正位”,如陈秀山等认为地级市应该从行政经济中心转型成为区域经济中心[3],肖金成主张通过完善地区级城市功能来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4],王宏波认为地级市改革应走“弱市”之路[5],张占斌提出要通过调整地级市行政区划解决可能面临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狭小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展自身发展空间[6]8,庞明礼等认为要将地级市定位为“城乡分治、市县并置”格局下的“区域增长极”后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发挥、社会治理结构完善等将地级市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7]。
撤地建市以来台州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演变及启示

统计钢 每 亥践三 趣 亘 耍 重 !
至 至 垂 至
导 致 市 区带 动 力 、 辐射力不强 、 融 合 度 不 住 餐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第 三 产 业 的 比重 为 3 5 %, 高 形 成 , 均 衡性 不 强 。特别 是 “ 十二 五 ” 以来 , 椒 江 作 于杭州市 区 1 9 . 1 个 百分点 ; 而信 息传输 、 计 算 机 服 高 、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仅 增 长 务 和软 件业 比重仅为 2 . 6 %, 低 于杭 州市 区 2 0 . 5 %, 为 台州 中心城 市 的核心 区 , . 8 %, 分别低于黄岩 、 路桥 1 . 5 个 百分点和 1 . 7 个 百 表 明 市 区 第 三 产 业 层 次 依 然 不 高 。 从 工 业 发 展 6 低 于 全市平 均水 平 O . 7 个 百分 点 。虽然 《 台 看, 市 区工业增加值 在“ 九五 ” 、 “ 十五 ” 、 “ 十一五 ” 分点 , 2 0 0 4 — 2 0 2 0年 ) 》 中“ 多规” 融 合 和“ 十二 五” 期 间分别 年均增 长 1 7 . 4 %、 l 3 . 6 %、 州 市城市总体规划 ( 1 0 . 1 %和 7 . 1 %, 表 明工 业 经 济 增 速 放 缓 。 同 时 , 在 原 则 贯 通 全 文 , 市域 城镇 空间 、 综 合交 通 、 中 心 城 市 区工 业 经 济 结 构 中 , 技术密集 型企业 、 高 新 技 术 市公 共 体 系 、 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规划 无缝衔接 ,
区 强 大 的集 聚 效 应 和 辐 射 作 用 , 全 力打 造 台 州 “ 经 变 。 1 9 9 4年 到 2 0 1 5年 间 , 市区G D P年 均 增 速 达 到
济 心 脏 ”, 实现 资源要 素配 置最优 化 , 增 创 环 境 发 1 2 . 4 %, 高H { 全市平均 水平 0 . 7个 百 分 点 , 财 政 总 收
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黄岩股份合作制20年大扫描

东 海 之 滨 的 璀 斑 明 珠 东方 骄 子
清
明
东海之滨 的璀璨 明珠
黄 岩 股份 合作 制 2 0年 犬扫描
倪 和 平 林 海 蓓 苗 秀 侠
引 言
“ 中国蜜橘之 乡” 黄岩 , 一个 50 00年历 史积淀 与 现代 文明熔铸成的令人瞩 目的名字 。她地处浙江省
合作 制改 革 2 O周 年 的 经 济 发 展 变 化 进 行 采 访 。居 于浙商群体中坚力 量 的黄岩商 界人 士的 苦斗精 神 , 他们 勤 俭 、 实 、 慧 、 韧 的 品 格 , 深 感 动 着 我 务 智 坚 深 们 。 作 为 中 国 股 份 合 作 经 济 重 要 发 源 地 之 一 的 黄
荣获“ 中国 杨 梅 之 乡” 号 。 称 黄 岩 经 济 繁 荣 , 民安 康 , 是 全 国第 一 个粮 食 人 曾 亩产跨“ 要”超“ 纲” 纲 、 双 的县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场 市
一
进 黄 岩 现 代 化 新 进 程 , 争 在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与 和 谐 力 社 会 中 走 在 前 列 ” 新 观 点 . 入实 施 “ 业 立 区 ” 的 深 工 战 略 , 只争 朝 夕 的 精 神 , 快 和推 进 黄 岩现 代 化 新进 以 加
可 见 朱 熹讲 学 堂遗 址 . 岩 寺 是 佛 教 日本 曹 洞 宗 祖 瑞
庭 。旖 旎 的 自然 景 观 与 人 文 景 观 交 相 辉 映 , 为 壮 蔚
观
以盛 产黄 岩 蜜 橘 驰 名 中 外 的 萤 岩 , 产 丰 饶 . 物 其 中 的 四 大 特 产 —— 柑 桶 、 梅 、 杷 和 荸 荠 , 喻 户 杨 枇 家
lO 一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撤县设区统计表

川沙县-上海市浦东新区 1992
嘉定县-上海市嘉定区 1992
金山县-上海市金山区 1997
松江县-上海市松江区 1998
青浦县-上海市青浦区 1999
奉贤县-上海市奉贤区 2001
南汇县-上海市南汇区 2001
江苏
吴县-苏州市吴中区 相城区 2000
崂山县-青岛市崂山区 1988
牟平县-烟台市牟平区 莱山区 1994
长清县-济南市长清区 2001
河南
郾城县-漯河市郾城区 召陵区 2004
湖北
汉阳县-武汉市蔡甸区 1992
武昌县-武汉市江夏区 1995
新洲县-武汉市新洲区 1998
黄陂县-武汉市黄陂区 1998
宜昌县-宜昌市夷陵区 2001
宿豫县-宿迁市宿豫区 2004
通州市-南通市通州区 2009
浙江
镇海县-宁波市镇海区 1985
瓯海县-温州市瓯海区 1992
黄岩市-台州市黄岩区 路桥区 1994
金华县-金华市金东区 2000
萧山市-杭州市萧山区 2001
余杭市-杭州市余杭区 2001
衢县-衢州市衢江区 2001
四川
内江县-内江市东兴区 1989
纳溪县-泸州市纳溪区 1995
新都县-成都市新都区 2001
温江县-成都市温江区 2002
云南
东川市-昆明市东川区 1998
陕西
临潼县-西安市临潼区 1997
长安县-西安市长安区 2002
耀县-铜川市耀州区 2002
宝鸡县-宝鸡市陈仓区 2003
我的家乡黄岩(作者方怡人)

初一(十)班 方怡人
一、黄岩的历史由来
• 黄岩故地在夏、商、周为东瓯地,春秋战国为东瓯王国, 秦代属闽中郡,汉代属回浦县、章安县、永宁县,三国、 两晋至南朝属临海县,唐代上元二年(657)始设永宁县, 唐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名为黄岩县,因中国道教名人 王方平隐居之山顶有黄石而得名。元代元贞元年 (1295),户口达5万,升为黄岩州。明初洪武二年(公 元1369年),复县。
•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分析,枇杷果实可食部份每100克 含蛋白 质0.4克 、脂肪0.1克 、碳水化合物7克 、粗纤维0.8克 、灰分0.5克 、 钙22毫克、磷32毫克、铁0.3毫克、丙种维生素3毫克、类胡萝卜素 1.33毫克,其中钙、磷及胡萝卜素显著高于其他常见水果,并含有人 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
黄岩正月半风俗
• 正月十四间间亮 • 旧时,每到正月十四晚上,黄岩城里家家户户点上灯火,
挂上当地特色的橘篮灯、橘花灯、凤凰橘灯。而城外每片 橘林都点上红烛,远远看去,整个黄岩万灯竞放。同时橘 乡百姓还耍起舞狮、舞龙、花鼓、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 文艺活动。这种风俗称为“间间亮”,据说起源于明朝, 与戚继光抗倭有关。 • 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民族英雄戚继光 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余下的倭寇如丧家之犬向内地逃 窜。逃到黄岩时,天色已晚,他们有的躲进橘林,有的闯 进民房。戚继光率军赶到,兵士和百姓一道,点灯燃烧, 搜索残兵。顿时,整个县城内外,每间房屋,每片橘林都 灯火辉煌。最终,倭寇被一网打尽。为了纪念戚家军的胜 利,“间间亮”的风俗被流传下来。
有180多个品种品系,有“中国蜜橘之乡”美誉。 黄岩
蜜橘属芸香科,宽皮橘类。树势强健,分枝不,耐寒、耐
旱、怕涝,抗病力强,是丰产稳产的早熟品种之一。果形
台州导游词600字范文

台州导游词600字范文台州导游词1台州是浙江省下辖地级市。
台州历史悠久,5020___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先秦时为瓯越地。
秦代,属闽中郡。
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设立地级台州市和县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
境辖椒江、黄岩、路桥3区与临海、温岭2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
市人民政府驻椒江区。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东濒东海,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北接绍兴、宁波。
陆地总面积9411平方公里,领海和内水面积约6910平方公里,台州市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间,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台州是海洋大市,海洋面积广阔,资源丰富。
有6个县(市、区)濒海,面积大于5平方千米的岛屿695个。
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达4054.1平方千米,居浙江省首位。
台州拥有8万平方千米的大陆架海域和280平方千米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台州20___年实现生产总值3558.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6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73.4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1754.09亿元,增长10.1%。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东濒东海,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北接绍兴、宁波。
陆地总面积9411平方公里,领海和内水面积约6910平方公里,台州市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间,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南面以雁荡山为屏,有括苍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苍山主峰米筛浪高达1382.4米,是浙东最高峰。
椒江水系由西向东流经市区入台州湾。
沿海区有椒北平原等三大平原为台州主要产粮区。
大陆海岸线长约740公里,岛屿928个,海岛岸线长约941公里,岛陆域面积约273.76平方公里,主要有台州列岛和东矶列岛等。
最大岛屿为玉环岛,现与大陆相连,人口569万,其中市区人口152万。
作为台州人,九个县市区的地名由来,你知道几个?

作为台州⼈,九个县市区的地名由来,你知道⼏个?台州,前⾝为临海郡,三国吴太平⼆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建郡,以郡治初在临海县⽽得名;隋时郡废;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设置台州,以境内天台⼭⽽得名,台州这个地名从此开始使⽤;明清两代为府;民国时为专区;中华⼈民共和国成⽴后称地区。
1994年8⽉22⽇撤地设市,以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为市区。
归结台州及其现境域历史上县级区域的命名,⼤致有8类:以⼭⽽得名;以⽔⽽得名;以区位地形⽽得名;以纪念某事或某⼈⽽得名;取吉祥之意⽽名之;帝王赐名之;因重名且得名晚⽽改名;因避讳⽽改名。
椒江 ↑椒江原本是灵江下游靠近出海⼝⼀段的江名,其名始见于宋。
椒江区的前⾝是海门直属区。
海门⼀名,是因椒江⼝江南⽜头颈和江北⼩圆⼭南北对峙,状如⼤门⽽得名。
明洪武⼗七年(1384年),明廷遣信国公汤和巡视东南海防,⼆⼗年(1387年)⼆⽉,于临海三⼗⼋都地置海门卫指挥使司,⼗⼀⽉拆黄岩城墙筑海门卫城。
海门⽼街 黄岩 ↑黄岩区的前⾝为永宁县。
唐⾼宗上元⼆年(675年)四⽉,分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以永宁⼭(今⽅⼭)⽽得名。
唐⽞宗天宝元年(742年)九⽉“丙寅(⼆⼗四⽇),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百⼀⼗处”,时因全国有4个永宁县,仅保留河南府永宁县,台州的永宁改名黄岩。
县名以县西有黄岩⼭,⼭顶有黄褐⾊巨⽯⽽得名。
路桥 ↑北宋时即有此名,以地处平原⽔⽹地带,路路有桥⽽得名,属黄岩县。
后改称新安镇。
清末始称路桥镇。
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后为市属区。
⼗⾥长街 临海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公元221—231年)分章安县西部境域建县,以境内临海⼭得名。
临海⼭即今城西北10公⾥的⽩马⼭,海潮上溯灵江到此为⽌,故有此名。
1986年3⽉撤县建市。
括苍⼭ 临海古长城温岭 ↑温岭市的前⾝为太平县。
民国初年,内务部遍查地名,全国有5个太平县,分别分布在安徽、⼭西、浙江、四川、江苏,安徽太平设,另外4个太平县均改名。
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区域调整方案

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区域调整方案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区域调整方案为了优化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的区域布局,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整体效益,我们提出了以下区域调整方案:一、调整思路1. 突出小镇特色。
沙埠镇要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主题,突出制造业、温泉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小城镇。
2. 优化行政区划。
针对沙埠镇行政区划不合理、管理不便等问题,建议对镇域范围进行适当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提高管理效率。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沙埠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面,提升城镇服务水平。
二、调整方案1. 扩大镇域范围。
将周边的一些小乡镇和村庄纳入沙埠镇的管辖范围,扩大镇域范围,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
2. 调整行政区划。
将沙埠镇的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将一些地理位置偏远、人口较少的村庄划出镇域范围,减少行政区划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沙埠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高标准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城镇服务水平。
三、实施措施1. 制定详细规划。
在调整方案实施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明确城镇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为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2. 加大投入。
加大对沙埠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面,提升城镇服务水平。
3. 推进改革创新。
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推进改革创新,为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4. 加强宣传。
加强对沙埠镇区域调整方案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方案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配合程度。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沙埠镇的区域调整方案一定能够成功实施,为该镇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为全市的小城镇建设提供新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篇文字是在网络上流行很久的文字:2004年3月8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两会”顺利闭幕,这是整整10年来,黄岩区最正常的一次“两会”,整个台州好像都松了一口气。
但时至今日,谈起黄岩问题,台州市委、市政府仍然讳莫如深。
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王同元曾于2003年黄岩区人大休会期间率工作组赴黄岩调研。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王表示:“黄岩人大的事情,解决了就好了。
你们要采访还是找当地。
”撤市设区初起纷争“其实,现在的台州市区,就是当年的黄岩县。
”一位离休干部对比着过去的黄岩县和现在的台州地图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台州市成立于1994年,由原来的台州地区改建而成,其辖区包括椒江、路桥、黄岩三区,以及周围的仙居、临海、温岭等六县(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从临海迁至椒江。
台州市区的两个区椒江和路桥,上世纪80年代初都属于黄岩县。
随后,海门镇从黄岩独立出来,成为县级椒江市。
1989年,黄岩也升格为县级市。
1994年,黄岩市最富裕的路桥镇被分割出来,成为台州市的路桥区,黄岩市也撤市设区。
撤市设区之前,黄岩市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浙江省十强,是台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县。
黄岩一直以工业为支柱,发展势头极其强劲。
“当时的黄岩市正在向中等城市靠拢,掌握的是县一级的独立财政和事权,并有部分地级事权。
”一位老干部回忆说。
1994年,台州地委行署上报撤销地委设立台州市,并且市中心从原地区行署所在地临海市搬到椒江区。
消息传来,立即在黄岩激起强烈反弹。
报告刺激黄岩市最深的有三点,第一,“黄岩市”从此不复存在,成为“黄岩区”;第二,作为黄岩市一部分的路桥镇将升格为路桥区,与黄岩区并列,财政完全独立;第三,黄岩作为县级市的独立财权、事权将完全丧失。
黄岩区政协委员喻允堂回忆说:“按照法律,撤市设区这样的大事,必须由市人大审议通过,可是根本没有,连黄岩市政府、市长办公室都没有研究过。
只在台州地委研究通过,然后就上报了。
”于是,在1994年4月,黄岩市人大会议期间,160名人大代表(占总数的70%)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要求撤销台州地委撤地设市的报告。
此举使台州地委大惊。
黄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海荣接到命令:一定要在黄岩人大通过一封信,以人大的名义说明,之前的上书只是少部分人大代表的无理取闹,不是民意的体现,以此保证台州建市的顺利进行。
但是这封信无法在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获得通过,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也拒绝签字。
郭海荣以黄岩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名义,在信上签字盖章。
这封信否定了160位代表的决议,说:“少数人大代表……”1994年8月,台州撤地设市,市中心从临海搬到椒江,黄岩撤市设区。
罢会、罢官、罢选时隔一年,1995年3月,“黄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顺延易名为“黄岩区人民代表大会”。
由于台州建市之后的第一届市人代会将于4月召开,本次人大还要选举产生市人大代表,台州市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在黄岩做工作,一定要把黄岩人大开成“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走向未来的大会”。
但是人代会开幕当天,全体代表站在会场门口拒绝进场,抗议一年前郭海荣强奸民意的做法。
罢会时间长达一天。
区、市领导反复做工作,人大代表们回答可以开会,不过首先要罢免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海荣。
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恳求道:“能不能先不罢免,由省委成立一个调查组调查一下?”一位人大常委马上反驳说:“还有必要调查吗?去年的人大代表都在现场,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大家很清楚。
”不得已,领导只得同意人大复会之后的第一项程序,就是无记名决议对郭海荣的罢免案。
投票结果为赞成169票,反对22票,弃权21票(当天会议应到代表228名,实到212名),罢免案当即在一片掌声中通过。
根据《法制与新闻》杂志1995年的报道:“晚9时许,参加人代会的200多名代表列队走出了会场。
尽管下着小雨,但仍有上千名群众聚集在区政府的大门口,冒雨欢迎人民代表,有的还放起了鞭炮。
不少代表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年的人大代表邱福生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回忆说:“罢免郭海荣以后,我记得天已经很晚了,有饭店给我们免费送来馒头。
老百姓的喊声此起彼伏:‘人民代表好’,‘人民代表万岁’……”罢免郭海荣并没有解决问题,代表们出于对黄岩撤市设区的抵触心理,在选举出席台州市首届人大的54名代表时纷纷弃权,结果无一候选人超过半数。
选举宣告失败。
相反,黄岩“两会”以绝对多数票分别通过了“要求恢复黄岩市”的人大决议案和政协建议案。
黄岩人大的“罢会、罢官、罢选”惊动了浙江省委。
1995年3月下旬。
省委书记办公会议对黄岩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1995年3号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
该纪要明确指示:“黄岩撤市设区后,财政体制相应改为区级财政体制,但考虑到该地实际情况,原县一级财政的利益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原则上保留县一级事权。
”虽然没能恢复黄岩市,但是财权、事权下放已经意味着黄岩的半独立。
于是,在4月再次召开的黄岩区人大会议上,代表们一次性选足了台州市首届人大代表。
遗憾的是,浙江省委的《纪要》在台州并没有被执行。
财权事权争夺八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只有中央、省、县三级行政机构,地区行署作为省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管理本地区的县。
1982年,经过在江苏省的“地改市”、“市管县”试点以后,“市管县”体制在中国迅速普及。
台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4年撤地设市。
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省、地(市)、县(市)三级管理体系不同,浙江省大部分县和县级市的党政一把手以及财政都直接由省管理,实行省、县两级管理。
中国只有浙江和海南实行这样的管理体制。
近10年来,浙江省的县权进一步下放。
1992年,浙江先对省内13个经济强县下放了审批权;1997年,又在萧山、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8月,浙江省委办公厅下发文件,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将313项本该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权限下放到上述17个县,内容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方面。
这次权限的下放,后来被归结为四个字——“能放都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财政直接上交到省,而地级市所能够获得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仅限于所辖各个城区。
而对于并入市区的县级区而言,在按规定向省上缴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之外,还要再向市级财政上缴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
当地的研究者分析说,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地级市发展受到限制,但却让县域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原来财政独立的县级黄岩市,每年只需要向浙江省上缴基数已定的预算内财政(1994年划定基数为2058万元),和超基数财政收入的20%。
1994年台州建市方案甫定,黄岩一方面失去了财政收入大户——商业发达的路桥镇,另一方面还要多缴纳超基数财政收入的30%给台州市,一进一出,损失颇大。
而事权方面,究其实质也是利益。
黄岩由市改区之后,丧失了绝大部分独立审批权、人事任免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银行业务中,外地汇入黄岩的款项,凡收款人地点填写台州市黄岩区的,均通过电子联行汇到台州(椒江)再转入黄岩区人民银行,时间上比直汇黄岩要迟2天。
一位企业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个事权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其他的先别说,我几乎每天要到13公里外的椒江(台州市政府所在地)跑两趟,光是汽油就浪费了多少?”人大代表、黄岩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柴建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黄岩撤市设区之后,大一点的土地审批都要经过台州市。
黄岩现在68%是山区,发展的还是工业。
要建一个39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上报到市里,台州市得把这个数字放到整个市区的用地指标里一起考虑,就是不能批。
结果黄岩只能搞一个19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根本不够用。
”这位企业家在名片上把自己的公司地址写成“浙江省黄岩……”,而不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他告诉记者,好多黄岩企业家的名片上都没有“台州”二字。
这一点也在记者后来的采访中得到证实。
台州市也有自己的难处,由于浙江实行的是省、县二级管理,地市一级相对虚弱。
从表面上看,台州市下辖三区六县,事实上临海、玉环等六个县(含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只是虚账,直接上缴到浙江省,台州市掌握的财政只来自椒江、路桥和黄岩三区。
台州市财政局预算处的林处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台州市属的一些县财政都是不错的。
我两年前在玉环县做财政局长的时候,日子过得不错。
现在到了台州市就得过穷日子了。
台州财政收入少,只有黄岩、椒江、路桥三个区。
”以2003年为例,根据台州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台州市的财政收入为108.68亿元。
但实际台州市可支配财政收入远远低于此数字。
当年黄岩区上缴了1.45亿元,占整个台州市可支配财政13.4%。
从中可以计算出,台州市真正可支配财政约为10亿元。
如果失去了黄岩的财政贡献,本来就不宽裕的台州财政将更为紧张。
尽管有省委的《纪要》,但台州市并未执行,而黄岩对于独立财权和事权的主张成为每年人大的重要内容。
在一年一度的黄岩两会上,对于撤市设区的抗议,成为两会的主轴。
结果黄岩“两会”被称为“年年难开年年开”,黄岩区历任区委书记、区长都把开好“两会”列为任内的头等任务。
从1996年开始,每年黄岩区“两会”上都会通过人大决议案和政协建议案,要求黄岩恢复县级市建制和落实省委1995年3号《纪要》,后来还通过决议案要求黄岩区政府向台州市政府申报。
1995年之后8年内,黄岩区委书记已经换了5个,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两年。
8年内,关于落实财权事权的提案年年出现,而由于迟迟无法落实,多次出现“两会”休会,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屡屡上访。
从2001年开始,黄岩区政府在每年“两会”上,还必须向大会专项报告财权事权的落实情况,和区政府在过去一年中为落实黄岩县级财权事权所做的工作。
2000年“两会”期间,当时的区委书记曾指责人大代表搞“非组织活动”,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恰逢当年是台州市人大的换届选举,黄岩区仅有4位代表得到超过半数的选票,8位市下派的候选人和这位区委书记,全部落选。
一位人大代表总结这8年说:“一开始我们主要想把台州市搬回到临海去。
因为撤销黄岩市是违背有关程序的,那时候椒江的台州市行政中心正在建造过程中,我们以为台州市搬回去的话,黄岩市就保住了。
1997年以后,台州市搬回临海是不可能了,我们就退而要求黄岩撤区设市,并落实1995年的省委《纪要》收回财权事权。
再到2000年,看到萧山、余杭成了杭州的区,鄞县成为宁波的区,但是财权事权独立,我们从现实考虑,就先要求落实财权事权了。
”“留守政府”以及最终妥协截至2002年,黄岩区上缴台州市财政近8亿元,而且每年的数字都在增长。
随之一同增长的是黄岩“两会”代表、委员的不满。
2003年黄岩区“两会”召开之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会议之前都要求先落实黄岩财权事权再开会,使预备会一直无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