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1、下列地质现象中,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看,与其它三者不同的是( )A、火山喷发B、石林溶洞C、东非裂谷D、温泉2、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侵蚀作用3、下列地理现象由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是( )A、安第斯山B、北美五大湖C、大西洋D、台湾海峡二、综合题4、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岩浆活动(2)可见乙图中地貌景观的是( )A、大连海滨B、云贵高原C、阿尔卑斯山D、长江入海口5、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构成图中①处地貌景观的岩石受高温变质作用会形成( )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岩浆岩(2)上述地貌形成过程与流水、风力作用联系密切的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与图中④处地貌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泰山B、台湾岛C、夏威夷群岛D、喜马拉雅山6、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问题。

(1)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 )A、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2)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高压②石灰岩分布③岩浆活动④风化侵蚀作用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7、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2)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C,800 mm)(15°C,900 mm)(7°C,5 mm)(23°C,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8、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 专题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专题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2.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答案】1.A 2.D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d表示流水沉积作用。

第4题,由上题可知,c为流水搬运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

【答案】3.A 4.B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⑥②⑦① B.⑦⑥③①C.⑤⑥③⑦ D.④③②①6.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答案】5.A 6.D我国1 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 108米。

据《孙子算经》)。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

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

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是岩石圈C.a是板块生长边界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2.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图中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会是岩浆的源地,A项错误;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项错误;a 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项错误;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据此分析选D项。

第2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D项。

盐风化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物理风化现象,其过程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力将盐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地貌上会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

风化穴小的几厘米,大的可达几米(如图)。

据此完成3、4题。

3.在我国,盐风化现象表现明显的地区包括( )①西北干旱气候区②东部海岸带③西南石灰岩地貌区④南方低山丘陵地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以下现象,可能受盐风化影响较大的有( )①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化②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球状风化③风蚀沟谷的形成④台湾野柳女王头像的蜂窝石构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由材料“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可知,盐风化现象出现在气候干旱地区,在我国为西北干旱气候区,①正确。

由材料“其过程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可知,盐风化现象出现在地下水盐度较高的地区,在我国为东部海岸带,②正确。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D.外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中都有迅速激烈的,也都有极其缓慢的。

答案:C2.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垂直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解析: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的形成。

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答案:D读景观图,完成第3~4题。

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强烈的变质作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4.乙图中构造形成景观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3题,图甲所示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

第4题,由图乙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3.B 4.A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B.乙C.丙D.丁6.乙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B.内、外力共同作用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综合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解析:丙为广西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甲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与“U”型谷;乙是流水侵蚀下切与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的峡谷;丁是黄河壶口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干知识梳理(一)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主要是。

它主要表现为、、。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水平运动使岩层,常形成和;垂直运动使岩层,引起。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为主,以为辅。

3、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主要是。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和四种方式。

2、在、和等因素的影响下,或的岩石经常发生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这种作用叫。

3、、、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叫作用,常在原地形成地貌。

4、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5、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主干知识梳理(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和。

2、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向斜一般是;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向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部分。

3、背斜成谷的原因是,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4、,统称为褶皱山。

5、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6、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等;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如我国的、、等。

7、由,统称为断块山地。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主干知识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作用有关。

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形成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是由、和共同作用形成的。

2、河流堆积地貌(1)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冲积平原的类型及形成过程①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平原、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答案 C 解析侵蚀作用属外力作用。

2.雅鲁藏布江中游江边高出江面120米的山头表面散布着许多淡水螺壳,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分析,它们生存于约3万年前,这说明该地区( ) A.气候显著变暖 B.地壳抬升剧烈 C.河流下切强烈 D.岩层发生褶皱答案 B 解析由题意可知,雅鲁藏布江两边地壳抬升剧烈。

读“人民币版图案”图(部分),判断3~4题。

3.该版面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4.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答案 3.B 4.B 解析该版面景观属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同彼。

彼是,方生之说也。

”庄子对“彼此是非”的论述,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或直接转化,或间接转化,即“彼出于此”,也可由“此”及“彼”。

据此回答5~6题。

5.下面不能直接实现由“此”及“彼”的是( ) A.岩浆岩→岩浆 B.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浆岩 D.变质岩→岩浆岩 6.根据庄子的论述,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于岩石转化的“一定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 B.沉积岩→重熔再生→新的变质岩 C.岩浆→喷出作用、冷却凝结→侵入岩 D.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外力作用→沉积岩答案 5.D 6.D 解析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不能相互转化,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从蒙古高原吹来的;风力侵蚀把地表松散物质吹走,留下的是裸岩荒漠,因此a为风力侵蚀作用,b为风力搬运作用。

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以下词语中,从地质学的观点看,不正确的选项是〔〕A.稳如泰山B.海枯石烂C.沧海桑田D.水滴石穿思路解析: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成山造盆,外力作用那么削高填低,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不会稳如泰山。

答案:A2.引起地壳及其外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是〔〕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地质构造D.地质作用思路解析:此题主要是考察对于地质作用与地球外表形态演变的关系的了解程度。

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引起地壳外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答案:D3.你知道以下哪些属于内力作用,哪些属于外力作用吗?①板块运动②冰川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岩浆活动⑤流水作用⑥台风⑦地热能⑧地球重力能⑨地震⑩风能属于内力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外力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对内、外力作用的理解。

区分内、外力作用的关键不是能量的大与小,而是能量的最终来源。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有重力能。

所以以上所给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有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台风、地球重力能、风能;属于内力作用的有板块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热能、地震。

答案:①③④⑦⑨ ②⑤⑥⑧⑩4.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4-1-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图4-1-1A.①B.②C.③D.④思路解析: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①代表冷却凝固,②代表外力影响下的风化、搬运、沉积,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重新回到岩浆。

①③④都是内力作用。

答案:B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能B.潮汐能C.重力能D.地球内部热能思路解析: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4.1.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解析版)

4.1.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解析版)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第1课时1.以下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答案】C【解析】侵蚀作用属外力作用。

2.雅鲁藏布江中游江边高出江面120米的山头表面散布着许多淡水螺壳,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分析,它们生存于约3万年前,这说明该地区 ( )A.气候显著变暖B.地壳抬升剧烈C.河流下切强烈D.岩层发生褶皱【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雅鲁藏布江两边地壳抬升剧烈。

读“人民币版图案”图(部分),判断3~4题。

3.该版面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4.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答案】3.B 4.B【解析】该版面景观属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风化作用D.板块运动6.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a层最老B.b层最老C.c层最老D.一样老【答案】5.B 6.C【解析】第5题,河流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

第6题,一般情况下,沉积物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图1为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景观照片。

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而得名。

这种地貌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图1(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

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

图示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B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符合这种地貌;C图为分布在干旱地区的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地貌,我国的楼兰古城就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D图是冰川地貌,①为冰斗,②为角峰,③为冰川运动中侵蚀而成的U型谷;E图为我国典型的黄土沟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F是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魔鬼城”,其实就是风蚀城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4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3.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下沉幅度大,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B.冰川侵蚀作用
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
D.风力搬运能力强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被荣幸地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完成4~5题。

4.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景观B.乙图景观
C.丙图景观D.丁图景观
5.乙图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读下图,完成6~7题。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
A.挪威B.新西兰C.日本D.西班牙
7.图中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2009·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11.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12~13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2.诗中描写的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
C.石灰岩D.页岩
13.按成因,该种岩石是()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火山岩
(2010·南京调研)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
15.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二、综合题(共40分)
16.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

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

”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

”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两图。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17.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________,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____。

(4)简要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答案及解析
1-3【解析】第1题,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崇明岛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大堡礁是珊瑚虫骨骼沉积作用形成的;以上都属外力作用的结果。

第2题,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第3题,华北平原属冲积平原,土层深厚是地壳下沉幅度大,泥沙沉积多造成的。

【答案】 1.D 2.D 3.A
4-5【解析】第4题,甲图为三峡峡谷;乙图为珠穆朗玛峰;丙图为桂林山水;丁图是黄河上的壶口瀑布;丙图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第5题,乙图上的高山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隆起形成的。

【答案】 4.C 5.C
6-7【解析】由图分析图示为峡湾地形,结合选项判断此景观主要分布在挪威,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6.A7.C
8-9【解析】第8题,图示景观①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②是
千沟
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③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④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和冰斗。

第9题,华北平原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8.D9.C
10【解析】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应为河流的中、下游。

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长年累月,形成“地上河”。

【答案】 A
11【解析】“积沙成滩”是沉积作用,“泥沙俱下”是搬运作用,“山崩地裂”是内力作用或外力侵蚀的结果,“水滴石穿”是侵蚀作用。

【答案】 B
12-13【解析】第12题,烧石灰用的是石灰岩。

第13题,按成因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答案】12.C13.B
14-15【解析】第14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A表示来自地幔的岩浆,喷出地表后会形成喷出岩E,如果侵入地下,则形成侵入型岩浆岩B,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后会形成沉积岩D,沉积岩又会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

第15题,据图可知,C表示变质岩,②表
示各类岩石转变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

【答案】14.A15.B
16【解析】第(1)题,海南三亚临海,为海浪侵蚀地貌,与B 相符。

第(2)题,C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冰斗等。

第(3)题,由“40 ℃的高温”结合图示可知应该为风力地貌区,与A、E对应。

【答案】(1)B(2)C冰川侵蚀作用(3)A E风蚀蘑菇沙丘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17【解析】根据图示分析图中数字、字母代表的含义是:a.岩浆岩,b.沉积岩,c.岩浆;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沉积岩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

【答案】(1)②③(2)岩浆岩沉积岩(3)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