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上册》

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上册》
指朝廷
(32)<zzd>是</zzd>【F】进<zzd>亦</zzd>【F】忧,退亦忧 是:________________ 亦:____
代词,这,这样

(33)吾谁与<zzd>归</zzd> 归:______
一道
6.文言虚词
(1)之:①属予作文以记<zzd>之</zzd>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zzd>之</zzd>大观也 ______________
说坏话
(2)名词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zzd>后</zzd>天下之乐而乐“先”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后”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后的(跟“先”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在……之前
在……之后
4.一词多义
(1)通:①政<zzd>通</zzd>人和 ______ ②然则北<zzd>通</zzd>【F】巫峡 ______
.
.
.
美好
胜景,美景
(5)横无<zzd>际涯</zzd> 际涯:______
边际
(6)<zzd>朝晖</zzd>夕<zzd>阴</zzd> 朝:______ 晖:______ 阴:______
早晨
日光
昏暗
(7)此则岳阳楼之<zzd>大观</zzd>也 大观:__________
壮丽景象

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安徽省中考文言文阅读2020年:【三】(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是一般的花rui,这里指菊花。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2)濯清涟而不妖妖:(2)宜乎众矣宜:(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14. 请把下面得到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 《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 《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三] (16分)i3. (4分) (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 (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根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模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 (2分) 隐逸(者) 耐寒 (每空1分)16. (6分2019年:【三】(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安徽考情综述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安徽考情综述

释(5 个,含1 个虚
词)
翻译句 子
分析写 作
手法
文意探 究
15
2017
《陋室铭》 《论语·子
罕》
课内外 对比
词语解 释(5 个)
翻译句 语句摘 文意探



15
年 份 2016
2015
考 考查篇目 考查形式
第1题 第2题
《桃花源 记》
《醉翁亭 记》
课内对比
词语解 释(5 个)
翻译句 子
《生于忧 患, 死于安 乐》
词语解 释(5 课内单篇 个,含 1个虚 词)
翻译句 子
点 分值
第3题 第4题
概括层 意
分析文 章 主题
15
内容理 解
概括主 要 观点
15

考查
考点
考查篇目
分值

形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词语解
课内
翻译句 语句摘 分析情
2014 《爱莲说》
释(5
15
单篇



个)
考查形式:综观安徽十年中考题,文言文考查较为稳定,从课内单 篇阅读(2014、2015)到课内对比阅读(2016),再到课内外对比阅读 (2017—2023),考查形式稳定,多从文章的主题情感出发,从课内到 课外的延伸,综合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入分析理解能力。
2022 《雷简夫窖大 外对
/
16
(4 子

石》

个)
年 份 2021
2020
考查形 考查篇目

《三峡》 课内外 《入蜀记》 对比
《爱莲说》 课内外 《咏菊》 对比

安徽省三年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 专题七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安徽省三年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 专题七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七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2022年安徽中考】【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

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

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转转不已.已_____(2)求之下流,固.颠固_____(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塞_____(4)人力不能去.去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水遂横流为害。

3.【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案】1.停止固然阻塞移开、搬开、搬离2.(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那石兽。

(2)涧水于是四处流溢造成祸患。

3.【甲】文老河兵的智慧表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角度思考问题,从“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等文字中看出老河兵了解到石性的坚重,沙性的松浮和水的反冲击力,精准地掌握了三者的相互关系。

【乙】文雷简夫的智慧表现在善于动脑筋,懂得迂回行事,从“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中看出雷简夫没有直接与巨石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解决了问题。

【考点】文言文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附常考虚词用法梳理及训练

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附常考虚词用法梳理及训练
代词,代指齐师
⑯闻<zzd>之</zzd>,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这件事,代指渔人进入桃花源这件事
⑰与民由<zzd>之</zzd> 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它,指正道
⑱食<zzd>之</zzd>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zzd>其</zzd>视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大鹏
⑦以彰<zzd>其</zzd>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
⑧必先苦<zzd>其</zzd>心志2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是人”的
⑨<zzd>其</zzd>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的”
⑩<zzd>其</zzd>人曰:“奈地坏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
⑪其</zzd>喜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 性
用法及意义
例 句
代词
指示代词
③可译作“这”“那”“这个”“那个”“那些”“那里”等
<zzd>其</zzd>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新版)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ppt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最新版】

(新版)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ppt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最新版】

7.花之隐逸者也 8.陶后鲜有闻 9.宜乎众矣
蕃: 染: 濯: 涟: 妖: 益: 亭亭: 植: 亵玩: 亵: 隐逸: 鲜: 宜:
【2014年考】 【2014年考】 【2014年考】 【2014年考】
【2014年考】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
3.予谓菊 4.花之君子者也 5.陶后鲜有闻 6.同予者何人
之: 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无实义
通: 贯通 直: 笔直 谓: 认为 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闻: 听到,听说 同: 相同,一样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年考】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采分点:亵玩)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答案】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采分点:谓、隐逸)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年考】 【答案】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采分点:鲜、闻 )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采分点:同)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采分点:宜)

2022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2022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2022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春,正月,辽东徼外貊人寇边,太守祭肜招降之。

肜又以财利抚纳鲜卑大都护..偏何,使招致异种,骆驿款塞..。

自是匈奴衰弱,边无寇警,鲜单、乌桓并入朝贡。

肜为人质厚重毅,抚夷狄以恩信,故皆畏而爱之,得其死力。

三月戊申晦...,日有食之。

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及援过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途夷而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

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

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前云阳今扶风朱勃诣阙上书曰:“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愿下公卿,平接功罪,宜纯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帝意稍解。

谒者南阳宗均监援军,援既卒,军士疫死者太半,蛮亦饥困。

均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

均曰:“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国家,专之可也。

”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

蛮夷震怖,冬十月,共斩其大帅而降。

于是均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群蛮遂平。

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上嘉其功,迎,赐以金帛。

(节选白《资治通鉴•汉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充贼自破/B.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方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充贼自破/C.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充贼自破/D.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徐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充贼自破/(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护,汉朝设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衣,督护西域各国。

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三峡》

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三峡》

属引凄异
属引: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字词释义 涧水穷尽处,路也就消失了,一条瀑布从山坳间倾泻而下,态势非常奔放。
【答案】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案】 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涧水顺着山流转,人则顺着涧水边走。
良: 晴初:
问题探究
霜旦:
知识帮 第5篇 三峡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8.则素湍绿潭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9.回清倒影 10.绝 多生怪柏 11.飞漱其间 12.清荣峻茂 13.良多趣味 14.每至晴初霜旦
问题探究
素湍: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 白色 【2013年考】 湍: 急流 回清: 回旋的清波 绝 : 极高的山峰 飞漱: 飞速地往下冲荡 荣: 茂盛 良: 甚,很 晴初: 天刚放晴 霜旦: 下霜的早晨
知识帮 第5篇 三峡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6.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又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案】 第一问:①“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故从“山 ”写起;②先写山,既可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也使得峻岭与急流相互映衬,更好地 展现三峡的奇绝。 第二问:作者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最具特色。 7.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 【答案】 一是突出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出三峡山高、岭连、 峡长的特点。 8.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答案】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 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9.文章写景时,为何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答案】 春冬二季的水流,水势平稳,且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 为一体进行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

草木泉石渐幽。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

如四五里。

乃闻鸡声。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

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

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

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

二三子不得寐.。

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

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介然:界找分明的样子。

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

③缭绕:迂回,回环。

④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向西
②相顾.而惊看
③声切切不已.停止
④二三子不得寐.睡觉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与之.语,愕而顾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饶,乃.得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未若柳繁因.风起(《咏雪》)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可参考“资料卡”)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第1页共9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