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设备图例

合集下载

第四章--蒸发器PPT课件

第四章--蒸发器PPT课件

相变换热,空气流
经蒸发器时状态的
变化可用湿空气的
h-d图来表示。
.
1 1
2’ =1
2
d
23
当换热壁面的温度低于湿空气露点温度 (t s<t D)时,湿空气气侧的换热属于有相 变换热,空气流经蒸发器时状态的变化可 用湿空气的 h-d图来表示。
时空 状气 态经 变过 化蒸 过发 程器
BA
.
24
d1 ma1
对于润滑油与制冷剂互溶情 况下,满液式蒸发器的回油 较难且不稳定,而回油状况 直接影响机组的工作工况和 工况油移。
满液式蒸发器
.
6
液体制冷剂经过膨胀阀节流后 直接进人蒸发器,在蒸发器内 处于气液共存状态,制冷剂边 流动,边汽化,蒸发器中并无 稳定的制冷剂液面。
只有部分传热面积与液态制冷剂相接触,表面传热系数 相对较小; 充液量少,润滑油容易返回压缩机;
蒸发器
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是制造和输出冷量的设备
膨 胀 阀
.
1
压缩机的作用: ❖ 从蒸发器中抽取气化的蒸气,从而维持蒸发器内一定
的蒸发温度和压力; ❖ 对吸入的蒸气进行压缩,以维持冷凝器内的高压;
❖ 输送制冷剂,是系统中的循环动力。
膨胀阀的作用:
❖ 膨胀阀起节流降压的作用,经冷凝器冷凝后的高压液 态制冷剂转变为低压的液体,为制冷剂在低温低压下 气化创造条件;
❖ 调节蒸发器的供液量(用于控制压缩机入口处制冷
剂蒸气的过热度)。 .
2
❖ 蒸发器的类型、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 制冷剂在水平管内的沸腾换热 ❖ 冷却空气型蒸发器的设计与计算 ❖ 冷却液体型蒸发器的设计与计算
.
3
蒸发器的类型、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蒸发器》课件-全文可读

《蒸发器》课件-全文可读

蒸发器外壳内带有加热蒸汽夹套, 其内装有可旋转的 叶片即刮板。刮板有固定式和转子式两种, 前者与壳体 内壁的间隙为0.5~1.5mm, 后者与器壁的间隙随转子的 转数而变。料液由蒸发器上部沿切线方向加入 (亦有加 至与刮板同轴的甩料盘上的) 。 由于重力、离心力和旋 转刮板刮带作用, 溶液在器内壁形成下旋的薄膜, 并在 此过程中被蒸发浓缩, 完成液在底部排出。这种蒸发器 是一种利用外加动力成膜的单程型蒸发器, 其突出优点 是对物料的适应性很强, 且停留时间短, 一般为数秒或 几十秒, 故可适应于高粘度 (如栲胶、蜂蜜等) 和易结 晶、结垢、热敏性的物料。但其结构复杂, 动力消耗大, 每平方米传热面约需1.5~3kW。此外, 其处理量很小且 制造安装要求高。
蒸发器的分类
• 蒸发器按操作压力分常压、加压和减压3种。 按溶液在蒸发器中的运动状况分有: ①循环 型 。沸腾溶液在加热室中多次通过加热表 面, 如中央循环管式、悬筐式、外热式、 列文式和强制循环式等 。②单程型 。沸腾溶 液在加热室中一次通过加热表面, 不作循 环流动, 即行排出浓缩液, 如升膜式、 降 膜式、搅拌薄膜式和离心薄膜式等 。③直接 接触型 。加热介质与溶液直接接触传热, 如浸没燃烧式蒸发器。
• 为了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 中央循环管的截面 积一般为其它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 加热 管高度一般为1~2m; 加热管直径在25~75mm之间。 这种蒸发器由于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传热较好 及操作可靠等优点, 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结 构上的限制, 循环速度不大。加上溶液在加热室 中不断循环, 使其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 因而溶液的沸点高, 有效温度差就减小。这是循 环式蒸发器的共同缺点。此外, 设备的清洗和维 修也不够方便, 所以这种蒸发器难以完全满足生 产的要求。

蒸发的方式及流程

蒸发的方式及流程
.2蒸发的方式及流程
第五章 蒸发
*
蒸发是分离液相均一系(溶液)的单元操作之一。这种操作是将溶液加热,使其中部分(或全部)溶剂气化并不断除去,以提高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被蒸发的溶液由挥发性的溶剂和不挥发的溶质所组成,因此蒸发也是挥发性溶剂和不挥发溶质的分离过程。用来实现蒸发操作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
图5-11 单中,从溶液中蒸发出来的溶剂量可通过物料衡算来确定。 现对图5-11所示的单效蒸发器作溶质的物料衡算。进入和离开蒸发器的溶质量不变,
即: 由此可求得溶剂的蒸发量为: 完成液的浓度为: 式中:F—溶液的进料量(kg/h); W—溶剂的蒸发量(kg/h); xw0—原料液中溶质的质量分率; 的概念 将几个蒸发器顺次连接起来协同操作以实现二次蒸汽的再利用,从而提高加热蒸汽利用率的操作,称为多效蒸发。每一个蒸发器称为一效。通入加热蒸汽(生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一效。用第一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二效,用第二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三效,依此类推。 多效蒸发的流程 顺流加料 逆流加料 平流加料
*
图5-4 在垂直加热管内汽、液两相的流动状态
料液在加热管内沸腾和流动情况对长管蒸发器的蒸发效果有很大时进入加热管,料液被加热,温度上升,料液因在管壁与中心受热程度不同而产生自然对流,此时尚未沸腾,溶液为如图5-4(a)所示的单相流动;当温度升高至沸点时,溶液沸腾而产生大量气泡,如图5-4(b)所示,气泡分散于连续的液相中,此时管内开始两相流动;随着气泡生成数量的增多,由于许多气泡汇合而增大形成如图5-4(c)所示的片状流;气泡进一步增大形成如图5-4(d)所示的柱状流动或称气栓;继而柱栓破裂,而形成如图5-4(e)所示的环状流动体系;此后在管子中央形成蒸汽柱,上升的蒸汽柱将料液拉曳成如图5-4(f)所示的一层液膜沿管壁迅速上升;随着上升气速进一步增大,则由于雾沫夹带,在蒸汽柱内形成如图5-4(g)、(h)所示的带有液体雾沫的喷雾流。在上述现象中,以柱状流动的传热系数最大,因此操作时希望使柱状流占整个管长的比例尽量增大。

蒸发器的结构

蒸发器的结构

蒸发器的结构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及分离室组成。

按加热室的结构和操作时溶液的流动情况,可将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分为循环型(非膜式)和单程型(膜式)两大类。

一、循环型(非膜式)蒸发器这类蒸发器的特点是溶液在蒸发器内作连续的循环运动,以提高传热效果、缓和溶液结垢情况。

由于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类型。

前者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不同,产生了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后者是依靠外加动力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一)中央循环管式(或标准式)蒸发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如图5—1所示,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径较粗的管子。

细管内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大于粗管的,即前者受热好,溶液汽化得多,因此细管内汽液混合物的密度比粗管内的小,这种密度差促使溶液作沿粗管下降而沿细管上升的连续规则的自然循环运动。

粗管称为降液管或中央循环管,细管称为沸腾管或加热管。

为了促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截面积一般为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一100%。

管束高度为1—2m;加热管直径在25~75mm之间、长径之比为20~40。

图5—1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1-加热室:2-分离室中央循环管蒸发器是从水平加热室、蛇管加热室等蒸发器发展而来的,相对于这些老式蒸发器而言,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具有溶液循环好、传热效率高等优点;同时由于结构紧凑、制造方便、操作可靠,故应用十分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

但实际上由于结构的限制,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m/s以下;且由于溶液的不断循环,使加·热管内的溶液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故有溶液粘度大、沸点高等缺点;此外,这种蒸发器的加热室不易清洗。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适用于处理结垢不严重、腐蚀性较小的溶液。

(二)悬筐式蒸发器悬筐式蒸发器的结构如图5—2所示,是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改进。

加热蒸汽由中央蒸汽管进入加热室,加热室悬挂在器内,可由顶部取出,便于清洗与更换。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展开全文量的1/2~1/3左右。

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是从换热器的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如果在机组名字前再加上“水冷”,则是指机组的冷凝器形式,采用水冷却还是空气冷却,分为风冷、水冷。

如果再加上压缩机的形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那么就是完整的机组命名了。

比如“水冷螺杆满液式冷水机组”。

在大部分场合,为了简略,会省却其中一两个部件的名称,只提和上下文相关的名称,比如“满优缺点与比较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多效降膜式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图文详解

多效降膜式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图文详解

多效降膜式蒸发器是一种先进的蒸发器结构,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度,减少物料流失,提高效率和品质。

在工业生产中,多效降到膜式蒸馏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多效降低膜式蒸汽蒸馏器是由多个设备组成的,每个设备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该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将蒸汽从液体中通过一个膜或过滤器,将蒸汽进行蒸馏。

该蒸发处理器的特点是易于操作和维护。

它具有多重过滤和过滤网,可以有效地防止液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此外,它还具有自动温度调节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蒸发器的温度和压力,提高蒸发效果和产品质量。

常用于蒸发浓度和黏度较大的溶液,广泛适用于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石化、冶金、药品等行业。

1、降膜式蒸发器的概述工作原理:物料由加热室顶部加入,经液体分布器分布后呈膜状向下流动。

在管内被加热汽化,被汽化的蒸汽与液体一起由加热管下端引出,经气液分离后即得到浓缩液。

在降膜式蒸发器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物料的停留时间很短(约5~10s),而传热系数很高,因此其较广泛地应用于热敏性物料,也可以用于蒸发粘度较大的物料,但不适宜处理易结晶的溶液。

2、多效降膜式蒸发器的结构多效降膜式蒸发器由蒸发器、预热器、分离器、冷凝器、凝水罐等部件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1-预热器;2-冷凝器;3-凝水罐;4-蒸发器;5-分离器;6-循环泵2.1蒸发器蒸发器是列管式的换热器,管程用作液体的流入与流出,壳程用作对蒸汽进行加热,液体的物料从蒸发器顶部进入,通过分布器的分布进人到加热管中,其液体沿着加热管向下流出,并在加热过程中被蒸发,浓缩的液体与气体在进行分离。

2.2预热器卧式列管式换热器是预热器的特点,其管程通的是液体的物料,壳程则通的是二次蒸汽,所谓二次蒸汽,就是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的蒸汽。

预热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入蒸发器的物体进行预热:二是将二次蒸汽冷却,便于回收并利用。

2.3分离器分离器为单层结构的罐,上部的二次蒸汽接口与冷凝器相通,下部的接口与蒸发器连通。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得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得2倍左右,但就是其优点就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得充注量大约就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得1/2~1/3左右。

ﻫ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得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得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得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与管内传热得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ﻫ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就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得制冷剂就是从换热器得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就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得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ﻫ降膜蒸发就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得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得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得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得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得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就是对一种制冷机组得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得冷源,或者空调工况得制冷,输出得就是低温得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得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得,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就是指机组所用得“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得形式,这就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得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得“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瞧,就好像就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得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与“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得就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强制循环蒸发器

强制循环蒸发器
1.中央循环管式(或标准式)蒸发器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径较 粗的管子。细管内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大于粗管的,即前者受热好,溶液汽 化得多,因此细管内汽液混合物的密度比粗管内的小,这种密度差促使溶液 作沿粗管下降而沿细管上升的连续规则的自然循环运动。粗管称为降液管或 中央循环管,细管称为沸腾管或加热管。为了促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 循环管截面积一般为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一100%。管束高度为1—2m; 加热管直径在25~75mm之间、长径之比为20~40。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如图2所示。
〖作业布置 〗
1.单项选择 下列蒸发器是属于自然循环类型是的。选择( ) A.中央循环管式(或标准式)蒸发器 B.悬筐式蒸发器 C.外热式蒸发器 D.以上都是 2.判断 外热式蒸发器是属于强制型蒸发器。( ) 3.判断 蒸发器内的溶液在外加动力下实现循环的蒸发器是强制循环蒸发器。 ( )
谢 谢!
一、循环型(非膜式)蒸发器
图5强制循环蒸发器
〖课堂小结 〗
1.按加热室的结构和操作时溶液的流动情况可将工业中常用的间接 加热蒸发器分为循环型(非膜式)和单程型(膜式)两大类。 2.循环型(非膜式)蒸发器根据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 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类型。 3.中央循环管式(或标准式)蒸发器、悬筐式蒸发器、外热式蒸发器 都是自然循环模式蒸发器。 4.蒸发器内的溶液是利用外加动力进行循环的蒸发器是强制循环蒸 发器。
知识点编号:ZYKC20112902010502
蒸发器(一)
回顾1 蒸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
图1 蒸发器
蒸发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加热室、蒸发室。
一、 循环型(非膜式)蒸发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器加热室不易清洗。 适用于处理结垢不严重,腐蚀性较小的溶液。
悬筐式
对中央循环管型的改进,环隙截面积是 沸腾管的100%~150%,溶液循环速度为1~ 1.5m/s。
适用于: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溶液。
外热式
加热管较长,循环管内的溶液未受蒸汽 加热,其密度较加热管的大。循环速度 为1.5 m/s。
温度差损失例题3
在单效蒸发器中将某种水溶液从10%浓缩 到30%。加热蒸汽为105 ℃的饱和蒸汽, 冷凝器内温度为59℃。液层深度为2m, 溶液平均密度为1080 kg/m3 。已知常压 下溶液因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 失为4 ℃ 。试求:⑴总温度差损失;⑵ 有效温度差;⑶溶液沸点。
液的沸点。 2.分别利用附录二十三及图5-13求50kPa压
强下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 损失。
温度差损失例题2
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内,蒸发25% CaCl2水溶液,已测得二次蒸汽的绝对压 强为40kPa。加热管内液层深度为2.3m, 溶液平均密度为1200 kg/m3 。试求因溶 液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同时求算出溶液的沸点。
若需20 m2以上,则多效。
溶液的沸点升高及来源
沸点升高—与纯水相比,在相同的操作压 强下,溶液的沸点将更高.又称温度差损 失,将使传热平均温度差下降.
来源于三个方面:
⑴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⑵加热室液柱静压强; ⑶二次蒸汽的流动阻力.
温度差损失例题1
对20%NaOH水溶液,求下面各项。 1.利用附录二十三求101.33kPa压强下该溶
降膜蒸发器
适用于:粘度较大,但不是非常大的热 敏性物料;易结晶,结垢溶液不宜。
通过降膜分布器(三种常用)产生膜状 流动。
升-降膜蒸发器
同一加热室内一分为二——先升后降, 原料需预热。
适用于:粘度随浓度改变而变化较大的 溶液或厂房高度受限场合。
刮板薄膜蒸发器
外在装置(刮板),外在动力布膜。
常用类型--升膜、降膜、升-降膜、刮板 薄膜式、离心薄膜式。
升膜蒸发器
原料预热至达到或接近沸点,在加热室内膜 状流动(传热效果最好)。
预热原因:使溶液一到达加热管即能产生大 量蒸汽,对溶液上升形成抽吸作用。
适用于:蒸发量大的稀或粘度低的溶液, 有热敏性或易生泡的溶液;但:粘度高, 有晶体析出或结垢情况不适。
加热室设置中央粗管和周围细管目的— 使溶液在两种管内因受热程度(最终为汽 化分率)出现差异,密度出现差异,形成溶 液内部的自然循环流动.
标准(中央循环管型)蒸发器2
中央循环管受热差,汽化率低,溶液密度大, 故溶液下降。周边细管受热好,汽化率高,密 度小,故溶液上升。中央循环管面积为加热管 总截面积的40%~ 100%,由此形成循环,速度 为0.4~0.5m/s。
蒸发设备图例
蒸发浓缩所用设备,工艺流程和工 艺计算
蒸发概述
基本概念:二次蒸汽、单效蒸发、多效蒸 发、真空蒸发
蒸发与一般传热的区别:
⑴两侧流体有相变无温变; ⑵溶液浓度的升高,将导致其物理性质变化—腐
蚀性增强,粘度增大,易结晶结垢,有时产生泡 沫,有些溶液有热敏性; ⑶沸点升高; (4)节能。
蒸发设备类型和基本结构
球形浓缩罐(补充)
球形浓缩罐说明
制药﹑食品﹑化工行业进行间歇蒸发操 作,广泛使用球形浓缩罐。不再采用加 热管式加热,而应用夹套加热。
分离器在于将二次蒸汽所夹带液滴经分 离后,返回罐内,避免物料损失。
受液灌回收有机溶媒。 采用真空操作,浓缩时间短。
单程型(膜式)蒸发器
采用传热效果最佳的薄膜流动传热,溶液 流经加热管只一次,且时间极短(一般为 几秒到十几秒),即达到浓缩要求,故 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浓缩。
适用于:粘度特高,易结晶,结垢的热 敏性物料。但传热量小,处理量小,需 额外耗能。
离心式薄膜蒸发器1
过程——转鼓内设置多层由上、下碟片所构成 的空心夹层,夹套内通入加热蒸汽,原料液由 送料管经分配装置而喷洒到每一夹套的上表面, 夹套随转鼓旋转,离心作用使得料液分布成 0.1mm的薄层液膜,得以快速蒸发,夹层内加 热蒸汽释放潜热后冷凝水汇集到排出管,而浓 缩液由离心作用进入收集槽经浓缩液排出,二 次蒸汽汇集到外壳处的排气管排出。
疏水阀(疏水器)2
3、热动力型——依靠液体的热动力学性 质的变化而动作。如:圆盘式、脉冲式。
Hale Waihona Puke 盘式:由于在相同的压力下,液体与 气体的流速不同,产生不同的动、静压 力,驱使圆盘阀片动作 。
蒸发器选用考虑因素
粘度:首选考虑。 热敏性:膜式适用。 结晶:外热式,强制型,刮板薄膜式,列文型。 易发泡:外热式,强制型,升膜式。 有腐蚀性:材质考虑。 易结垢:循环速度高或易清洗。 溶液处理量:刮板薄膜式传热面积10 m2以下。
缺点:空白圆筒段设置增加了加热、沸 腾段的总体高度,也使循环管高度达到 了7~8m,虽使溶液的循环速度增至23m/s,但厂房需有足够的高度,且设备 庞大,耗材多,造价高。
强制循环型
利用外加动力形成循环,循环速度为2~5 m/s。
适用于:结晶,结垢或粘度大的溶液。 但动力消耗较大。通常为0.4~0.8kW/ m2 。
离心式薄膜蒸发器2
特点:传热系数大、浓缩比高、受热时 间短、不易起泡和结垢。兼具离心分离 和薄膜浓缩的双重特点。
疏水阀(疏水器)1
作用:阻汽排水(在蒸发操作中,阻止 加热蒸汽排出,而只排送冷凝水)。
类型: 1. 机械式——依靠蒸汽疏水阀内凝结水液
位高度的变化而动作 。有:浮子式、 浮球式。 2. 热静力型——依靠液体温度的变化而动 作 。有:双金属片式、蒸汽压力式;
列文式蒸发器1
结构特点:在加热室的上部设置了一段 2~3m长的空白圆筒,由此附加液柱高度 而形成的相对高压,使加热管内的溶液 虽然受热程度较高(温度较高),但并 不沸腾,溶液只有上升到空白圆筒段后, 才达到沸腾状态,可避免易结晶溶液的 晶体在加热管表面析出而结垢。
适用:易结晶溶液的浓缩。
列文式蒸发器2
蒸发器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⑴加热室—使溶液受热,达到沸腾状态. ⑵分离室—二次蒸汽脱离液面后,使其内夹带 的液滴被分离(用重力沉降). 根据溶液的循环情况,蒸发设备分: ⑴循环型蒸发器—溶液在加热室内循环流动 (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 ⑵单程型蒸发器—溶液只流经加热室一次.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